臺灣昨日連續發生6次有感地震,其中以凌晨0時37分的第一起地震規模最大,5.4級,發生在花蓮外海外,接下來的5起地震,都發生在宜蘭外海,所幸沒有人員傷亡。
花蓮5.4級地震 宜蘭一共震5次
臺灣氣象局昨日的記錄顯示,昨天凌晨0時37分於花蓮西林東南方34.7公裡處,發生芮氏規模5.4級地震,震中深度27公裡,全臺有感,尚無災情傳出。
接著在凌晨2時39分於宜蘭市地震站東方19.5公裡處,又發生芮氏規模4.4級地震,震中深度5.8公裡,宜蘭市3級,臺北縣三貂角2級,至於臺北市為1級。被震醒的民眾剛鬆了一口氣,正要重新入睡,8分鐘後,宜蘭市地震站東偏北方19公裡處再次發生規模更大的4.8級地震,時間是在凌晨2時47分,將更多人從睡夢中搖醒。臺灣氣象局指出,這起地震震中深度為6.6公裡,同樣屬於淺層地震,以宜蘭羅東與臺北三貂角的震度4級為最大,花蓮和平為3級,至於基隆、臺北市、桃園市、新竹竹北為2級。
這起較強烈的有感地震發生後,宜蘭市地震站東方15.2公裡處,凌晨2點50分,又發生芮氏規模3.4級的餘震,震中深度7.2公裡。
而在3點19分,宜蘭地震站東方15.6公裡,再發生規模3.4級的餘震,震中深度10.7公裡。
深夜連續5起地震之後,昨天上午9點56分,宜蘭市地震站東偏北方16.4公裡,又發生規模3.5級地震、深度10.8公裡的小區域有感地震。
氣象局:民眾要有警覺,但不必恐慌
昨天凌晨,許多臺灣民眾好夢正酣,宜蘭市卻在短短11分鐘內接連發生3起有感地震,震醒夢中人,發現居民樓輕微搖動,屋裡的瓶瓶罐罐相互碰撞,並發出桌球響聲。幸無災情傳出。
由於震中接近、又都是淺層地震,昨天地震特殊的是地鳴。位處震中的宜蘭市民形容,地震發生前,民眾都可清楚地在前幾秒鐘聽到「轟!隆…隆…隆…」的地鳴聲。隨著地鳴聲的靠近,就開始感覺搖晃。
雖然臺灣民眾對地震都身經百戰,但每次聽到地鳴聲,都不自覺地仍感覺震撼。有人說,地震不可怕,地鳴聲卻令人膽戰心驚。
臺灣氣象局表示,由於臺灣位處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板塊交界處,本來就常發生地震,提醒民眾對地震要有警覺,但也要有正確認識,不必過度恐慌。
花蓮19日
1小時內發生5起地震
據臺灣媒體報導,花蓮市及近郊19日下午約1小時連續發生5起地震,地震前的地鳴聲也同樣驚人,但規模都在3.8級以下,沒有傳出任何災情。
「遇地震就逃生 不是地道臺灣人」
臺灣坊間流傳著一種說法:「地震時,誰要是第一個趕著逃生,那他就不是地道的臺灣人。」
臺灣雖然地處地震多髮帶,但是震源多數在附近海域,對陸地的影響不是很大,雖然島上一些地方偶爾可以感覺到晃動。用當地人誇張的說法來形容則是,「如果每次地震我們都忙著往外跑,那豈不是每天晚上都要熬夜了。」
倡建兩岸共同防災機制
正在北京參加京臺青年科學家論壇的臺灣代表團成員呼籲,儘早建立兩岸共同防禦災害機制。
來自臺灣花蓮玉溪地區農會總幹事彭子南說,甘肅舟曲縣,我們感同身受。因為在臺灣也曾經發生過地震,曾經發生過水災,那種的傷痛不是一時能夠抹平的。我們兩地心連心,大家感同身受。臺灣農訓協會秘書長王志文表示,應對未來劇烈的氣候變遷這樣一個全球性災難,兩岸之間應更進一步合作。
綜合劍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