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農村真的是越來越好看了,家家戶戶的房前屋後,都種植了不少的景觀樹。不過這些景觀樹,可不是花了錢買回來的,而是村民自己在附近的山裡挖回來的一些長青樹。在我們這裡最常見的常青樹有老鼠刺、羊奶果、金彈子等常青樹。特別是那些生長慢,還能結果的常青樹,就更有種植和欣賞價值了。
每年到了三月份左右,村裡的村民若沒有什麼事情的話,就會扛著鋤頭進山看看,找尋一兩個好看的樹,然後挖回來移栽。金銀花、映山紅,也是大家經常挖回來的植物。但是不管在挖什麼植物的時候,大家一般都是在這些植物還沒有萌芽的時候,就直接挖回來了。現在溫度上來以後,很多植物都已經冒了新芽,所以現在大家就很少進山挖綠植了。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知道,一般在挖綠植進行移栽的時候,最好是在樹樁,還沒有發芽之前,就直接挖回來。這樣移栽的成活率就會更高一些,也就是說我們在挖樁的時候,最好是在樁在休眠期的時候挖最好。具體有下面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樁還是在休眠期的時候,就說明當時的溫度比較的低。在溫度比較低的時候,土壤失水速度和移栽以後樁的失水速度,都會比較的慢。這樣的話,就使樁有更長的緩苗的時間。這樣可以使樁的根系有更長的時間,適應當前的環境和土壤,讓根系可以有更長的時間來生長。
二、樁還沒有發芽的時候,那麼樁的根部就還含有大量的養分沒有被消耗掉。這個時候,我們把樁挖回去以後,樁為了生長,前期會消耗本身太多的養分。這個時候,即使根系還不能及時供給養分,但是樁還能存活一段時間。
如果我們把剛要萌芽的樁挖回來以後,如果樁上沒有帶土,而是裸根的話,就會因為根系在前期汲取能力比較低,而導致萌芽沒有水分供給,出現嫩芽枯萎。而且樁在萌芽以後,就會消耗原本樁的養分。如果後期,根系生長的越緩慢,就會導致樁的成活率越低。並且樁在發芽以後,整個樁的水分蒸發量增大,就會導致根系負擔重,也就要求根系要快速緩過來生長。
總體的來說,我們在挖樁的時候,最好是選擇樁在休眠期比較的好。這樣樁的成活率會更好一些。當然,如果樁因為在萌芽以後才挖,也不是不可以種植,而是需要注意樁的保溼,並促進根系快速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