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退休,實現財務自由,不用上班也有錢花,還可以帶著孩子環球旅遊,想一想是多麼令人羨慕的一種生活,也許很多人認為她一定很有錢。
而恰恰相反,他們是臺灣一對工薪階層小夫妻,一參加工作開始就計劃著通過10年努力賺錢,達到財務自由,33歲提退休實現環球旅行的計劃。
很多人都會很好奇,他們這10年是他們做了些什麼?才能達到財務自由。
這對小夫妻就是《不用上班也有錢》作者曾婉玲,講述了他們大學畢業之後,開始了10年努力的工作,節儉的生活,利用工資所賺的錢進行投資理財。
10年後他們積攢的1000萬臺幣,折合人民幣600萬,就是用這600萬投資產生的分紅和利潤,足夠應付他們去全球旅行和養育孩子。
她利用了兩個方法,一個是節流開源,一個是基金分紅建立被動收入的來源。
七步規劃財務自由:
第一步推算財務自由需要有多少錢
4%法則,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學者威廉班根在1994年提出的理論,他分析長達75年的股市及退休案例,認為通過投資股票資產,每年從退休金本金中提取不超過4%的金額花費,那麼退休金到死都花不完,因為股票資產自己會增值。
如果你的家庭每月支出費用是2萬,一年就是24萬,那麼你要實現財務自由的金額就是24除以4%就是600萬。
換句話說,你只要有600萬就能實現財務自由,其實很好理解,600萬每年投資存入6~8%的債券基金,利息就有36萬,或者是12~15%的股票基金,每年通過基金的分紅或者是贖回一部分資金作為生活費用,而且本金還在不斷的增值。
這個利息就夠你一年的生活開支,就能達到基本的財務自由。
第二步記帳,知道自己每一塊錢花在哪裡
把花銷的每一本筆都記下來進行分類,月底的時候會進行分析哪些錢是必須花的那些錢。不必要花的,通過分析,他會在下一次購買的時候頭腦中會出現一個想法,就是這個東西是必須買還是想買。
通過記帳的方式讓他克制了自己衝動消費,不浪費每一分錢的花銷。
有一個清晰的目標,生活節儉,把生活衣食住行消費降低到最低水準,目的就是積累資金,讓錢為他們工作,讓錢生錢。
第三步節流,存下70~90%的收入
曾婉玲夫婦為了攢錢連蜜月旅行,選擇了徒步爬山,只花了幾百元,平時從不亂買零食飲料,他們穿的衣服基本上是二手的衣服,老公的一件毛衣穿了七八年,幾年不買衣服。
他們不買房,租住在公寓房,租金非常的便宜,而且又能滿足日常的生活。
一旦買房了,他們的資金的儲備就會降低,而且房子帶來的物業費、水、電費等各種費用會增加,裝修房子、買家具、家電這些也都會形成資金的負債。
不買車,他們的交通基本上是以騎單車和公交車為主,騎單車既能鍛鍊了身體,節約交通費用。
他們有一塊小菜地,他們的菜基本上都是自己種植的,有時候用自己種的菜跟別人家養雞的換雞蛋,在吃的成本上,他們可以連續3天吃一樣的東西,月開銷非常少,每年只花掉收入10%,將剩下90%全部存下來,定期投到了指數基金中。
第四步努力工作,增加工資收入,提前財務自由
曾婉玲和丈夫從大學剛畢業的時候,跟其他的同學是一樣,工資也是非常少,但是10年後,他們的薪資和紅利是當年剛工作的時候的3~4倍。
曾婉玲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英文老師,收入2000不是太高,她就在想,就這收入,到了什麼時候才能夠實現財務自由,聽說科技很賺錢,不少人的年薪能達到百萬,於是她在毫無基礎的情況下,開始努力的學習科技專業知識。
從零開始,在公司裡什麼都肯學,什麼都願意去做,比別人早上班,比別人晚下班,別人不願意接的案子她搶著去做,後來她在公司裡負責的客戶就越來越多,越來越重要,從什麼都不會的國外業務助理開始,三年後進入了夢寐以求的知名外企公司工作。
薪資增加到3~4倍,生活花銷還是依舊,存款增加很快,加上投資,他們的存款會像飛一樣的快速增多。
想比別人提前20~30年退休,夫妻倆人付出的比別人多好幾倍的努
第5步建立被動管道收入,神奇的複利效應
光靠工作能夠賺錢的時間是很有限的,一天24小時除去吃飯睡覺,拼命做事也就10個多小時,一生能用勞動賺取的主動收入的年限,也就是從20歲到65歲,這45年間,如果建立了固定的被動收入的管道,就算年齡大了身體無法工作,依然可以有持續的收入。
建立被動收入的管道,一開始也並不是很容易,讓投資利潤從一年的幾十到後來支付他們的生活費,他們花了10年的時間省吃儉用,存下90%的錢作為「鵝」,讓本金的「鵝」不斷的下「金蛋」。
利息從一開始的10元,到後來可以支付他們一家人每個月的花費主要就是靠的複利效應。
複利效益神奇的地方在於投入的時間越長,收益率就會以數倍的增長。
投資100萬元要多長時間可以變成200萬元?
有個簡單的72法則,也就是用72除以年回報率得出來的數字就是資產翻倍的時間。
假如年化率是7%,在不斷的複利之下,10年這筆錢就變成了兩倍。
以年化率7%來計算,20歲存下的每一塊錢通過複利,到了30歲就增加了兩倍,到了50歲增加了4倍,所以越早開始存款收穫越大。
例如有兩個人,他們手中都有100萬,其中一個人什麼也不做,另外一個人把這100萬放進了年化率7%的投資工具,不斷的積累,到了30歲他就有200萬,到了60歲原來的100萬就變成了1600萬,什麼都不做的人別說資產沒有成長,還有可能全部花光。
16倍的財富積累全靠的是時間複利的神奇作用。
第六步養下了下金蛋的「鵝」,別輕易殺了
把投資比喻成下金蛋的「鵝」,找到了會下金蛋的鵝,當鵝長胖了,我們是殺鵝取卵,還是用鵝蛋來支付開銷?
曾婉玲夫妻通過(ETF指數股票型基金)定期定投指數基金,能進入ETF公司都是產業中的佼佼者,如果公司表現不佳,就會被更好的公司所取代,比買股票風險低很多,用指數基金的分紅作為的被動收入主要來源。
他們的投資原則是:①不追求盈利超大盤的投資
②長期持有並長期買進,降低平均持有成本,避免追高殺跌
③選擇服務費、手續費、管理費較低的投資方式
④股災時是最好的入場時機
投資期間他們經歷了多次股災,嚴重的時候一個晚上10萬美金不見了,遇到了這種情況他們怎麼辦?
曾婉玲和他的老公做法就是關掉電視,照常吃飯,照常睡覺。
他們做好了長期投資的打算,30年甚至更長,他們知道失去的錢終究會慢慢回來,只要堅持不賣出,手中的基金持有的份數是不會變的,價格跌下去就會漲上來,所以他們有沒有賣出,這樣他們的「鵝」就越長越大,生的「金蛋」就越來越多。
第七步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曾婉玲夫婦倆的財務自由方法很簡單,花的少,存的多,謹慎投資,耐心等候。
為了提前退休10年多,他們做了無數次的改變,賣掉了美國的房子,搬進了一間小公寓,賣了車,學習節約生活,存下70%以上的收入。
每項的改變都為他們帶來了正面的影響,讓生活更開心,更自由,也更健康。
如果你要達成這樣的目標,那就立刻開始行動,最終獲得回報的一定是你自己。
保持正面及樂觀的心態,好好享受屬於你的財務自由旅程,終點絕對比你想像的來得快。
建立好財富的管道之後,他們33歲就退休,他們開始了環遊世界,已經去了50多個國家,今年40歲的曾婉玲真的做到了,不少人可能覺得一定是她特別幸運。
夫妻用激進瘋狂的方式省錢,曾婉玲說,那種生活方式可以用「寒酸」來形容,為了自己的環遊世界理想,他們願意為了自己的理想,忍受了10年的辛苦生活之後,就可以享受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樣有理想和行動力的人是很可敬的。
夫妻二人退休後環遊世界就連出國都在省錢,一開始先選擇那種非常便宜的國家墨西哥、中南美洲那種貧窮的國家,這樣一個月花的錢非常的少,一般人感覺的去歐洲一定要花很多錢,機票錢、住宿費,也是靠著精打細算,甚至連機票可以免費,因為他們就是靠著像信用卡的積分或者是裡程數的累積,換取免費的住宿。
曾婉玲說,出國並不是花錢度假或享樂,他們為的是要體驗當地的文化和生活,所以對他們來說省錢並不是痛苦的事,因為他們明白自己想要的人生本來就不是追求物質享受。
我們可以不用像曾婉玲夫婦那樣子,苛刻的虐待自己的節儉方式增加財富,他們用10年的時間,我們可以用20年的時間實現財務自由,在40歲提前退休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大樹一生讀書持續不斷分享好書,喜歡的話歡迎點讚、關注、分享,讓更多的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