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妝品正逐步進入日本市場,日韓彩妝大國地位岌岌可危?

2021-01-07 網易

2020-06-10 17:40:56 來源: 今日最熱門

舉報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彩妝生產國之一,然而國內主流彩妝市場長期以來卻一直被海外品牌佔據著。

  近年來,隨著國產化妝品牌的不斷努力,不僅開拓越來越多的國內市場,連海外市場都開始反攻了。如此發展,會撼動日韓彩妝大國的地位嗎?

  

  中國化妝品正逐步進入日本市場

  據日本相關媒體報導,中國化妝品品牌正在日本市場逐漸提高存在感。雖然中國產化妝品目前在日本尚不容易買到,不過進口在增加的趨勢十分明顯。

  

  報導稱,近年來,不少日本美妝網紅開始熱衷在社交媒體上模仿中國化妝方法。在這樣的背景下,由日本Istyle公司運營的網站「@cosme」在2019年底也推出了中國彩妝特輯。

  據訊妹了解,日本的貿易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來自中國的化妝品進口額為300億日元,其中包括日本廠商在中國生產的化妝品,金額較5年前增加60%。

  另據英國調查公司歐睿國際統計,2019年中國化妝品市場規模為665億美元,是2010年的2倍,接近2019年日本化妝品市場規模(381億美元)的2倍。

  

  報導認為,從彩妝產品方面分析,全球最大的化妝品企業法國歐萊雅和亞洲最大的化妝品企業日本資生堂的市場份額有所下滑。另一方面,中國企業上海震亮化妝品的品牌「瑪麗黛佳」的市場份額從2010年的0.5%迅速提升至2018年的4.8%,躋身前5位。

  一位日本大型化妝品企業的經營者表示,「中國化妝品的品質在不斷提升,不知道日本產化妝品的人氣能夠持續到什麼時候」。

  國產彩妝的逆襲之路

  自古注重養生的中國人,對於化妝的需求增長起步較晚,購買的化妝品種類中更多的是護膚護髮、口腔護理和防曬等基礎護理型產品。2017年彩妝產品在化妝品中的比重僅為9%,是全球化妝品市場中彩妝產品所佔比重(18%)的一半。

  但是網際網路的普及拓寬了彩妝產品的營銷渠道,加快了彩妝產品的滲透率,國內三四線城市購買彩妝品的人數逐漸增加。社交媒體上美妝博主和影視明星的帶貨,極大地刺激了彩妝消費主力軍90後、95後的消費行為。

  

  同時,受日韓男團、網紅「小鮮肉」的影響,男性化妝也在成為一股趨勢。國內的彩妝行業雖然起勢較晚,但增長勢頭來勢洶洶,市場潛力不容忽視。

  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7年中國彩妝市場發展迅猛,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13.7%,高於整體化妝品市場增速。2019年我國彩妝行業市場規模達到432億元。

  

  國貨佔據半壁江山,性價比優勢凸顯。

  日韓彩妝會被趕超嗎?

  眾所周知,日韓彩妝護膚在我國的地位非常高。

  目前,我國彩妝市場的發展已初步呈現了韓日彩妝市場的發展特徵,本土彩妝品牌的市場份額正呈現出穩步提升的趨勢,不斷搶佔國際品牌所佔領的市場份額。照這樣發展會對日韓彩妝地位產生威脅嗎?

  

  首先從質地和使用感受,是國際高端彩妝品牌超越國產品牌的一個產品要素。

  與護膚品牌更強調長久的保養和使用功效不同,彩妝的使用時間相對較短,因此,在整個彩妝使用過程中能否帶給消費者真正愉悅的感覺非常重要。

  單品

  有些國產唇膏質地晦澀,塗了好幾下也塗不勻稱,還有些雖然質地很細膩柔滑,易於塗抹,持妝效果也不錯,但就是當唇膏塗抹在嘴唇的過程中會讓消費者感覺到一種廉價香粉的香精氣味,這一絲不愉快的感受就足以影響到消費者回購。

  

  很多國際高端彩妝品牌會在新品研發階段做各種維度的試驗和實驗,其目的是要確保產品在使用過程中給消費者最佳感受和體驗。

  在這種研發中所投入的時間和人力、包括技術成本都是巨大的,如果沒有強大的資金支持是根本做不到的。

  國產彩妝品牌因為起步晚、底子薄,無論是在資金、人才還是實驗室設備、技術等各個環節都還處於比較初級的階段,因此會在產品使用感受方面與國際高端彩妝品牌形成一段差距,這也是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

  

  雖然國產彩妝已經往好的趨勢發展,但是想要趕超甚至撼動日韓彩妝護膚地位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訊妹希望國產彩妝品牌可以繼續加強品質,努力做出好國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日媒:中國品牌化妝品正逐步進入日本市場
    資料圖中國網6月8日訊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中國化妝品品牌正在日本市場逐漸提高存在感。雖然中國產化妝品目前在日本尚不容易買到,不過進口在增加的趨勢十分明顯。報導稱,近年來,不少日本美妝網紅開始熱衷在社交媒體上模仿中國化妝方法。在這樣的背景下,由日本Istyle公司運營的網站「@cosme」在2019年底也推出了中國彩妝特輯。中國品牌正在逐步進入日本市場。日本的貿易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來自中國的化妝品進口額為300億日元,其中包括日本廠商在中國生產的化妝品,金額較5年前增加60%。
  • 日韓品牌在中國化妝品市場打敗法國 知名度高
    在中國的化妝品市場上,日韓品牌勢頭堅挺。高絲、資生堂等日本品牌藉助訪日中國遊客的購買提高了知名度和口碑,韓國愛茉莉太平洋集團的產品深受年輕人歡迎。《日本經濟新聞》8月9日報導稱,在中國化妝品市場上,法國歐萊雅長期佔據霸主地位,不過從中國2018年的化妝品進口額來看,韓國和日本有望分列第1和第2位。
  • 日韓品牌在中國化妝品市場打敗法國
    日韓品牌在中國化妝品市場打敗法國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馬麗】在中國的化妝品市場上,日韓品牌勢頭堅挺。高絲、資生堂等日本品牌藉助訪日中國遊客的購買提高了知名度和口碑,韓國愛茉莉太平洋集團的產品深受年輕人歡迎。《日本經濟新聞》8月9日報導稱,在中國化妝品市場上,法國歐萊雅長期佔據霸主地位,不過從中國2018年的化妝品進口額來看,韓國和日本有望分列第1和第2位。
  • 化妝品市場國外品牌搶盡風頭,國貨丸漾彩妝持續發力
    據艾媒諮詢數據來源顯示,2012年到2019年中國的化妝品市場規模從2484億元增長到了4256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7.9%。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不斷推進,城鎮人口不斷增加,消費能力的提升帶動化妝品市場規模的持續增加,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化妝品市場增長速率有所放緩,但市場規模仍會持續增長,並有望突破4500億元。千億藍海市場一經形成,就吸引了許多國外品牌的湧入,一時間我國的化妝品市場被國外品牌佔得滿滿當當,國產化妝品常年處於無力還手的狀態。
  • 120個海外彩妝品牌首次進入中國市場,跨境電商成海外拓銷主場?
    許多尚未進入中國的美妝品牌、海外最新的美妝產品,在絲芙蘭海外旗艦店率先上架,並在線下同步展示。同年1月,愛茉莉旗下彩妝品牌espoir啟動天貓旗艦店,正式進入中國市場。該品牌以粉底、美妝工具為主,售價在40元到330元之間。
  • 日媒:日本有了中國化妝品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中國女性使用的豔麗色彩的化妝風格俘獲了日本年輕人的心。雖然中國產化妝品目前在日本尚不容易買到,不過進口在增加。這種趨勢可能動搖以高品質為賣點的日本化妝品企業的大本營。月活躍用戶達1300萬的日本口碑網站「@cosme」2019年底開始推出中國彩妝特輯。其背景是,日本網紅開始在社交媒體上模仿中國網紅的化妝方法。東京都一名學習了中國風妝容的24歲女性表示,「想讓自己看起來成熟一點的時候會化這樣的妝」。使用中國產化妝品的日本女性也在增加。
  • 國內化妝品行業:好賽道+好時間
    與日韓市場相比,國內彩妝市場存在較大成長空間。在日本和韓國,彩妝消費滲透率分別已經達到80%以上,接近90%,當前中國的彩妝滲透率在30%左右。此外,中高端化趨勢在國內彩妝品類表現得尤為明顯,是驅動彩妝品類成長的關鍵。
  • 美元地位岌岌可危,人民幣迎來重大機遇,日本央行也開始出手了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報導,近日日本銀行發布的技術匯總報告顯示,日本央行也開始對數字貨幣出手了。這意味著美國的第一第二債權國都將爭相進入數字貨幣的時代,而美元的地位因此變得岌岌可危。與此同時,人民幣也迎來了重大機遇。
  • 早報|又一日本女裝退出中國;Zara全球服飾霸主地位岌岌可危;Saint...
    40%以上速度爆發式增長,每月有近400個貨櫃進入上海口岸並向全國分撥。疫情下,與Nike一樣力挺中國市場的還有化妝品,今年以來進口量始終呈兩位數增長。已停產並關閉多地門店的Chanel仍努力全球調貨,確保上海倉庫滿倉。
  • 加入彩妝市場逐鹿 屈臣氏能否追回年輕人的心?
    羊城晚報訊 記者許悅報導:繼推出彩妝概念店後,屈臣氏近期在美妝節上繼續在彩妝上發力。近日屈臣氏在廣州的美妝節,一開場就發布了四款異域風情妝容,在屈臣氏店面,彩妝也佔據了最重要的展示區。羊城晚報記者留意到,與之前屈臣氏自有品牌商品佔據半壁江山不一樣,現在很多專櫃都主推進口品牌商品,當中又以日韓化妝品居多。這與前幾年的屈臣氏太不一樣了。在剛剛進入中國時,它是國際零售店的時尚標杆。但在過去幾年彩妝市場全面爆發的時候,在屈臣氏的門店,除了美寶蓮之外,很少有知名的彩妝進駐。
  • 國泰君安:日本化妝品70年發展對中國的啟示?
    1974-1984年是日本化妝品行業的關鍵轉折點:市場快速增長、文化自信崛起,以動漫為代表的本土文化產業進入成熟和繁榮階段,女性妝容從模仿歐美轉向發掘日本美,本土巨頭乘勢崛起,1985年資生堂營收已達246億元人民幣,基本奠定了行業巨頭的地位。1985-1995年泡沫經濟,社會消費欲望空前旺盛,本土高端品牌加速設立並大獲成功,資生堂(SSDOY.US)營收達到474億元人民幣。
  • 菲律賓彩妝Sunnies Face進入中國市場
    菲律賓彩妝Sunnies Face進入中國市場 CBO首頁 | 作者:郭芬 | 來源:化妝品財經在線  2019-11-25  訪問量:1498
  • 彩妝品牌KATE加碼中國市場,彭于晏成品牌首位中國代言人
    花王集團佳麗寶化妝品公司的彩妝品牌KATE正在不斷加碼中國市場,希望藉此逐步提升整個亞洲市場的品牌影響力。12月12日,KATE在上海舉辦了一場「TOKYO RED」為主題的品牌推廣活動,並宣布彭于晏為品牌首位中國代言人。佳麗寶化妝品公司社長村上由泰在活動現場表示,KATE最重視中國市場,將在未來1年內在中國市場獨立開展大規模市場營銷活動。
  • VENUS MARBLE進軍日本市場 打造新國貨彩妝全球影響力
    上海2019年12月6日 /美通社/ -- 近日,VENUS MARBLE 宣布進駐日本最大級美容綜合網站 Cosme 線下門店和化妝品專賣店 Rosemary,正式進軍日本市場,開啟新國貨美妝品牌全球化發展的新徵程。
  • 日本化妝品產業發展簡史
    日本經濟逐漸復甦,配給和價格控制有所放鬆,化妝和洗護產品的消費量有所提升。1953年,修改後的《獨禁法》認定了維持二次販售價格的特例,最終保護了業界的秩序。50年代末期開始,日本化妝品進口許可逐步實現自由化,海外化妝品紛紛進駐日本市場,為化妝品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刺激,海外和日本本土化妝品公司開展了以季節為時段的積極市場營銷政策。
  • 中國品牌開始佔領日本市場 在年輕人間逐步滲透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經濟新聞》9月6日報導稱,中國的品牌似乎開始在日本年輕人之間逐步滲透。除了智慧型手機等數碼產品外,還擴大到了遊戲、APP(應用軟體)、時尚等領域。廉價、質量稍差等以往中國產品的印象已不復存在。趣味、時尚等新的形象正逐步被接受。
  • 貝瀚青:像詩人與農民一樣經營彩妝-國內-化妝品財經在線-一個行業...
    從中國化妝品市場未來發展格局來看,歐萊雅天美工廠擴建順應了彩妝未來高速穩步發展的趨勢,為了在全球贏得10億、在中國贏得3億新消費者,加大彩妝品類的投入和經營將是歐萊雅億支彩妝中,50%的產品將銷往東南亞、日本、韓國和紐西蘭等市場,滿足中國和亞太地區的彩妝市場需求,為集團贏得十億新消費者的目標打下堅固基石。
  • 來自日本中老年化妝品市場的產品、營銷、品牌經驗
    同時中老年化妝品市場是一個充滿機會的市場,傳統化妝品品牌未來還會面臨更多來自跨界者的競爭,比如知名藥企馬應龍推出面向中老年人群的精華眼霜,從珍珠養殖和加工起家的京潤珍珠推出珍珠成分的抗衰系列產品。  對照日本中老年化妝品市場的發展歷程,中國中老年化妝品市場正處於需求快速增長的萌芽階段。
  • 人均GDP突破一萬美元 國內化妝品市場或迎黃金時代
    此外,結合國際普遍對中等收入國家的定義,新三板在線研究院認為,人均GDP達到一萬美元左右,是化妝品行業邁入高速發展期的重要指標。   ◆化妝品人口基數龐大,但人均消費水平僅為日韓的18%   根據日本知名化妝品集團資生堂的研究,2011年中國使用化妝品的人數已經達到1.3億人,超過了日本的5600萬人。
  • 護膚化妝品的市場分析報告
    消費品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結構優化調整,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1.1 概念1.1.1 我國正處於城鎮化加速發展階段,人均收入增加,網上購物熱潮亦是進入加速發展階段目前,我國正處於城鎮化加速發展階段,我國消費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對滿足人民美好生活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