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黃河富寧夏,塞上江南美銀川」。作為寧夏的首府城市,銀川擁有獨一無二、種類豐富的複合型旅遊資源,堪稱中國地理景觀的「微縮盆景」。神奇的自然景觀與深厚的歷史文化相得益彰,為銀川發展全域旅遊奠定了得天獨厚的資源基礎。
今年以來,為推動文化旅遊全面發展,銀川市文化旅遊廣電局從持續推進全域旅遊、發展文創產業、開展文旅品牌活動、激發文旅消費潛力等多方面支持文化旅遊市場復甦和健康發展。一系列鄉村文化旅遊品牌活動備受青睞,親子遊、城郊休閒自駕遊、自助遊等新業態明顯升溫,半日遊、一日遊、三日遊等「微旅遊」市場活躍。
精雕細琢助推項目提質增效
「文旅產業,既需要從細處雕琢,做出味道,又需要從大處謀劃,做大項目。如此一來,才能保證整個產業量質齊飛。」銀川市文化旅遊廣電局相關負責人說。6月30日,我市創新引入「文化+科技+樂園」模式打造的全區首個數字體驗城——銀川文化藝術博覽中心正式開放。在一個月時間裡,吸引了2萬餘名觀眾預約走進該中心,近距離感受傳統與現代的碰撞,體驗視覺與聽覺的享受。
今年以來,銀川市積極謀劃重大文化旅遊項目24個,助推文化產業提質增效、擴大規模。推動旅遊新業態項目建設,支持創建國家4A級和5A級景區、旅遊度假區、生態旅遊示範區、全域旅遊示範區並給予獎勵,推動旅遊產品轉型升級。
銀川市全力推動銀川文化園建設,擬將銀川文化園打造成為文化、旅遊、體育、廣電等多領域集聚融合的新業態;有序推進銀川黃河軍事文化博覽園、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銀川段建設、賀蘭山旅遊度假區等項目建設;積極扶持文化旅遊特色小鎮、鄉村旅遊示範點、特色街區等文化旅遊品牌項目培育,積極打造西夏古城旮旯街、興慶區敬德街等特色街區,大力發展「夜經濟」,在產品創新和遊客深度體驗上做足功課,努力開發旅遊新產品,使景區迸發出新的活力。
宣傳聯動激發融合新動能
文化旅遊業的發展影響著一個城市的整體實力,是城市的「軟名片」。如何讓這張「名片」叫得響、能發光,把文化旅遊資源優勢變成經濟優勢?如何讓銀川的特色旅遊資源、民俗文化進一步走向大眾,助推當地文化旅遊產業實現快速發展?銀川市在思考、在行動。
6月6日,銀川市首屆鄉村文化旅遊節在賀蘭縣稻漁空間農業生態園啟動。活動以「遊美麗鄉村·賞田園風光·尋鄉愁記憶」為主題,覆蓋全市6個縣(市)區52個鄉村旅遊示範點,期間舉辦了4大主題14項體驗活動,內容涉及非遺和農副產品展銷、體育比賽、餐飲娛樂等,全面推動文化旅遊+模式,切實服務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富裕,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廣大市民提供了豐富的文化旅遊產品,激活了文化娛樂、餐飲住宿、觀光遊覽、休閒度假等全社會生活服務業人氣回升、消費回暖、經濟復甦,助力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活動期間,全市鄉村旅遊示範點接待遊客人數150萬人次,旅遊收入達8000萬元。「銀川市首屆鄉村文化旅遊節」的舉辦,推進擴大了銀川市文化旅遊消費試點,提升了與相關產業的融合力度。
連日來,銀川市積極組織開展「中國·銀川第四屆黃河文化旅遊節」「賀蘭山文化旅遊節」等文化旅遊品牌活動,推動文化旅遊深度融合,聚人氣、增信心、促消費,促進文化旅遊市場回暖。
旅遊+構建文化旅遊新格局
到鄉村去採摘蔬菜瓜果、到水洞溝去探秘歷史、到賀蘭山巖畫去研學旅遊、到張裕摩塞爾酒莊去體驗「紅酒DIY」……今年暑假,銀川的「旅遊+」特色之旅給遊客們提供了全方位的旅遊體驗,也助推銀川全域旅遊的不斷提質升級。
「今後,我們將著力推進『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打造新產品體系。加快推進文化旅遊理念融合、職能融合、產業融合、市場融合、服務融合,深入開發生態休閒度假、民俗文化體驗、陽光溫泉冬遊、健康養生、運動休閒、研學科考等旅遊新產品。」銀川市文化旅遊廣電局相關負責人說。「結合國家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突出『康、養、醫』的銀川地方特色,積極推進旅遊與文化、健康、體育、農林、中醫、中藥、工業、商貿、會展等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
文與旅相伴,旅因文而興。一個地區,因文化的流淌,有了生命的律動。如今的銀川,乘著文旅融合發展的東風,正以開放的姿態散發出無窮的活力與魅力。
(記者 鮑淑玲)
來源:寧夏新聞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