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歲校長山村任教19年 為留守兒童建「親情家園」
「農村的孩子更需要關愛!」抱著這樣的想法,參加工作以來,他多次放棄回市區工作的機會,選擇在鄉村當起了「留守校長」,而且一當就是19年。他叫張鵬鎳。
「如果有必要,我願意一輩子留在鄉村,陪著這些孩子。」採訪中,今年39歲的張鵬鎳在談到以後的規劃時,毫不猶豫地給出了這樣的回答。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
記者 王俊生
通訊員 張旭長 李向平/文圖
鄉親們稱他「留守校長」
「孩子們快進來看看,咱們的樂園馬上就要建成了!」8月16日上午,在平頂山市湛河區李三莊小學的操場上,一群孩子正在踢足球,聽到校長張鵬鎳的一聲招呼,孩子們頓時歡呼雀躍起來。
張鵬鎳所說「樂園」,是該校已經建設了大半年,馬上就要投用的「鄉村少年宮」。這是該校在建成「留守兒童親情家園」之後,又一個重點為留守的孩子提供學習娛樂的場所。
「兒子和媳婦常年不在家,這兒河道坑塘又多,要是再沒老師管著,我這麼大年紀了,可真拿俺小孫子沒辦法!」78歲的李三莊村村民李順和說,這些年來,幾乎每個暑假,張鵬鎳都會和老師們一起,到學校或到家裡陪伴這些孩子,讓村裡的老人們省了不少心。
今年39歲的張鵬鎳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在湛河區最偏遠的農村學校任教。這期間,身邊很多教師都要求回市區工作,但他卻多次放棄了調回市區的機會,被當地的鄉親們親切地稱為「留守校長」。
為留守兒童建「親情家園」
「老師,你別再逼他寫作業了,他媽是瘋子,他爸不在家,沒人管他。」1998年9月初的一天,剛到平頂山湛河區張莊小學上班沒多久的張鵬鎳,正在課堂上批評一個小男孩不講衛生、不寫作業,另一名學生舉手說道。張鵬鎳心頭一震,問道:還有誰的父母也不在家?全班33個孩子中,11名孩子齊刷刷地舉起了手。張鵬鎳發現,他們恰好都是作業經常寫不完、上學經常遲到的孩子。
從那兒以後,每天放學後,他都要義務輔導這些孩子寫作業,然後把他們送回家。張鵬鎳還經常抽出周末時間,帶他們洗澡、理髮,到田野裡放風箏,挖野菜。如果誰有進步了,張鵬鎳還帶他們去參觀飛機場、逛公園。不到一年,這些孩子都從後進生變成了成績優秀的好學生。
因為轉變差生成效明顯,2003年,張鵬鎳被任命為張莊小學校長。
這所學校有140多名學生,留守孩子就有50多人。為了給留守孩子創造更有利於成長的環境,張鵬鎳專門騰出一處教室,親自到舊書市場選購了一批適合孩子閱讀的圖書放進去,還把家裡的電腦、電視機都搬過去,讓留守的孩子們放學後能有地方讀書學習、做遊戲,還幫他們定期和爸媽視頻聊天。張鵬鎳的這間專門用來照顧留守孩子的活動室,後來在全區各農村學校得到推廣,並且有了一個專用名——「留守兒童親情家園」。
幫留守孩子監護人制定教育計劃
2014年8月,張鵬鎳被派到湛河區西南部最偏遠的李三莊小學擔任校長。他發現,這裡的留守學生明顯多於其他學校,學生總數350餘人,留守孩子竟有將近200人。很多學生的書包都裝有摸魚、掏鳥的工具,有的學生還會背著妹妹、弟弟來上學。
張鵬鎳想召開一次留守孩子監護人座談會,可一半以上的監護人都因年紀大、腿疼等原因無法到校。於是,張鵬鎳和班主任們一起,逐戶上門走訪,了解學生情況,幫監護人制定家庭教育計劃。
他想做永遠的「留守校長」
早在2004年6月,湛河區發改委要抽調張鵬鎳,張鵬鎳去和孩子們道別,沒想到這些孩子個個哭得像淚人一樣,抱著張鵬鎳的腿,不讓他走。張鵬鎳最終決定:不再離開這些孩子。
19年來,幾乎每年都有教師要調動工作,但張鵬鎳一次也沒提過調動工作的事情。這期間,由於過度操勞,他多次患病住院。張鵬鎳的妻子於心不忍,背著他向教育部門反映情況,要求調動他的工作,並且也得到了批覆。可張鵬鎳堅定地搖頭拒絕。
張鵬鎳的家人雖然都住在平頂山市區,但他就這麼心甘情願地當起了鄉村小學的「留守校長」。採訪中,談起未來,他毫不猶豫地給出了答案:「農村的孩子更需要關愛!如果有必要,我願意一輩子留在鄉村。」
編輯:鄭琦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