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同小編一樣,在很小的時候就從課本上聽說過風景秀麗的西雙版納,但是受限制於地理的問題以及十幾二十年前經濟條件與交通的限制,西雙版納離我們卻很遙遠。而在我們長大的過程中,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現在各種交通方式方便快捷,高鐵更是飛一般的感覺,更多的人有能力有條件在繁重的生活工作之外去探尋祖國的大好河山。距離也不再成為問題,全國旅遊景區也呈現一派欣欣向榮,每逢節假日,遊客摩肩擦踵,紛紜而至。可是曾經深深烙印在我們記憶中的西雙版納,卻好像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好了。這是為何呢?
首先,小編先給大家介紹一下西雙版納。西雙版納位於我國雲南省的最南部,分別與寮國和緬甸兩個鄰國相接壤,西雙版納的主要人口以傣族人居多,此外除了漢族還有哈尼族和彝族等11個民族,由於少數民族眾多,而且具有我國唯一一個熱帶雨林自然保護區,擁有9個4A景區和1個5A景區,加上少數民族風情,使得每年都有來自全球各地的人們來此旅遊。國內的很多人更多地可能是因為小學課本裡對西雙版納美麗風景的介紹。
然而,現在很多人去過西雙版納後,都不願意再去甚至也不推薦親戚朋友再去了。有人說是因為當地物價水平太高,加上近些年有關導遊的惡性事件頻發,使各地遊客對之敬而遠之,所以才盛況不再。這些只能說是一部分原因罷了,畢竟全國旅遊的景區哪裡物價不高?小編覺得需要更理智地看待問題,分析網上各種消息認為大體上是因為以下幾種原因。
其一,國內旅遊可選擇性增多。隨著資訊時代的加速發展,信息傳播得越來越快,很多之前景色優美但是名氣不大的景區開始被廣為傳播,所以人們的可選擇性更高,而且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大多數人生活工作之中很難抽出好多天的時間飛越大半個中國去西雙版納。所以小編認為是資訊時代的影響是一個很大因素。
其二,前往西雙版納的交通不便。由於西雙版納沒有火車站,遊客大多數只能選擇從昆明乘坐大巴前往西雙版納,需要耗時八小時左右。而且要知道西雙版納並不是單單一個小地方,那麼多景區也並不是聚集在一塊兒的,比較分散,全部要遊覽一遍可不是兩三天可以遊遍的。所以,交通不方便也是一個因素,很多人去之前上網查看攻略發現所有景區觀光一遍需要那麼多時間,可能就會直接放棄了,畢竟現在生活節奏這麼快。好不容易出去玩一趟,旅行結束回到家裡了卻儘是乘車的疲憊,我想很多人也都不會願意再來第二次了。
其三,人們選擇旅遊觀光目的改變。以前人們外出選擇旅行大多會選擇山好水好的景區來觀光遊覽,另外購買一些當地的特產等。但是如今外出旅行的主力軍大多背負更多地社會生存壓力,會選擇更容易放鬆自己的旅遊目的地。比如張家界的懸空玻璃棧道,既能遊覽風光,也能感受刺激,無疑是放鬆心情大好去處。而和這些地方相比,西雙版納反而顯得有些普通了。
社會在不斷發展,人的思想也是在不斷變化,如果一直是一成不變,只會被這個社會所淘汰,我想這個道理不管是放在人的身上還是企業、景區都是適用的。如何順應潮流而不被時代所拋棄,我相信景區管理者或者說相關部門需要更多地去反思了。對於類似西雙版納景區的情況,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各位留言評論區。以上觀點僅代表個人,歡迎各位讀者留言批評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