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 | 萬寧東澳鎮水溝村:歷史邂逅風光 百年古村風景正好

2020-12-21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萬寧東澳鎮水溝村:

&nbsp&nbsp&nbsp&nbsp歷史邂逅風光 百年古村風景正好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水溝村的老屋。海南日報記者袁宇攝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水溝村普光巖。海南日報記者袁宇攝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水溝村的梵天壇。海南日報記者袁宇攝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水溝村的石頭路。海南日報記者袁琛攝

&nbsp&nbsp&nbsp&nbsp文\\海南日報記者袁宇

&nbsp&nbsp&nbsp&nbsp坐落於太陽河畔的水溝村,是一個有著超過600年歷史的恬靜古村。村旁不僅發現有明代嘉靖年間的摩崖石刻,有祈雨石碑石像,還有年代久遠的元代古墓。最神奇的是,村邊山嶺上的同雲洞幽深神秘,流傳著許多動人的傳說與軼事。

&nbsp&nbsp&nbsp&nbsp「村內有陳氏宗祠、書房嶺遺址,還有80餘間保存相對完好的閩南風格古宅。」水溝村村民陳昇雄說,目前已經有國內頂尖的設計團隊入駐水溝村,設計水溝村書房嶺共享農莊項目,「計劃將太陽河、小南山、同雲洞、求雨石等地理、人文資源串聯起來,建設一個具有人文氣息的項目,讓古村煥發新生機!」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水溝村的陳氏宗祠。海南日報記者袁琛攝

&nbsp&nbsp&nbsp&nbsp梵天壇與祈雨石

&nbsp&nbsp&nbsp&nbsp沿村道往水溝村村南前行,不過十來分鐘,就能抵達村民口中的「小南山」,當地人也稱之為水溝嶺。

&nbsp&nbsp&nbsp&nbsp小南山樹木蔥翠,植被茂盛。沿著崎嶇蜿蜒的山路直上,黃白兩色的鴛鴦藤藏匿於枝葉之間,景色美不勝收。轉了兩個彎,便是山頂,山頂立有一塊青綠的長方石碑,上頭刻著「靈雨既零」幾個大字,並刻著落款。據碑文記載,石碑立於清道光己酉年(1849年)。

&nbsp&nbsp&nbsp&nbsp石碑的後面,四塊長方形石塊圍成圓形,穩穩矗立。石塊中,清晰可見鑿成的石像,石像如坐佛,體態豐腴,刻於長石中,石像寬約50釐米,高30釐米左右。

&nbsp&nbsp&nbsp&nbsp「這便是梵天壇。」陳昇雄說,這種石像是「祈雨石」。據水溝村的族譜記載,明洪武四年(1371年),陳氏先祖們自福建莆田遷徙於此定居,建起了祠堂、宗學,繁衍生息。「據傳由於當時萬州常發洪水、大旱,陳氏先祖便建起梵天壇,祈求神靈庇佑。」

&nbsp&nbsp&nbsp&nbsp梵天,即民間常說的「四面佛」。陳昇雄說,或許是因為梵天壇十分靈驗,因此這裡也成為明代萬州官方主持的求雨祭拜天王的聖壇,「相傳石佛像原先一共是六座,一座飛下潛山谷,一座飛向保定村,現在剩下四座。」

&nbsp&nbsp&nbsp&nbsp過了山頂,下去便是普光巖。普光巖上豎立著一塊飛來石,似從天外飛來。普光巖也是小南山上觀光的絕佳之地,從普光巖上俯瞰水溝村,成片的百年古屋,綠油油的農田,漫山遍野的桉樹、榕樹、海棠樹……還有遠方巍然屹立的東山嶺,勾勒出一幅精妙絕倫的水墨畫卷。

&nbsp&nbsp&nbsp&nbsp此外,在水溝嶺,還有轎頂形狀的元代墓葬。數百年的歷史積澱,為這個坐落於東海岸的小村戴上了一張神秘面紗。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俯瞰水溝村。海南日報記者袁琛攝

&nbsp&nbsp&nbsp&nbsp古溶洞與摩崖石刻

&nbsp&nbsp&nbsp&nbsp從山頂往下,走一段曲折小路,到達山腰,就是同雲洞。同雲洞的洞口每次只能容一人俯身通過,洞內幽深狹窄,能容納二十餘人,洞內有許多大石塊堆疊著,冰爽涼快。

&nbsp&nbsp&nbsp&nbsp洞上頭刻有「同雲洞」三個大字,經過歲月侵襲,仍然剛勁有力。字的左右有落款痕跡,但因年代久遠,風雨剝蝕而模糊不清。

&nbsp&nbsp&nbsp&nbsp「我們都認為這是明代嘉靖年間的摩崖石刻。」陳昇雄透露,據《萬州志》記載:小南山,在城南二十裡富仁都。脈自劍門嶺來,高平面海。上有普光巖、梵天壇,每旱祈雨輒應。嶺旁一大石,上有蓋,名曰「石頂石」。下生合如室,前有門,後通兩竅。嘉靖間,劉知州為祈雨,巡行長壩,步入石室,刻「同雲洞」三字。

&nbsp&nbsp&nbsp&nbsp村民們通過查閱資料發現,明代嘉靖年間,僅一位姓劉名華的知州在萬州,《萬州志》中所說的劉知州指的應當就是劉華。陳昇雄表示,同雲洞摩崖石刻屬於溶洞摩崖石刻,目前同雲洞已被列為萬寧市文物保護單位,「海南的溶洞摩崖石刻,以三亞落筆洞最為知名,現在小南山上發現了同雲洞摩崖石刻,這讓我們都很高興。」

&nbsp&nbsp&nbsp&nbsp從同雲洞往下,便是村民們口中常說的書房嶺遺址。它位於山腳下,周邊遍布著許多大石塊,一些大榕樹的根緊緊抱住大石頭,形成了獨特的「樹抱石」美景,附近還有一口老井。在解放前,這裡便是村裡孩子上學的私塾。

&nbsp&nbsp&nbsp&nbsp說起來,同雲洞與書房嶺還有不少動人的故事。

&nbsp&nbsp&nbsp&nbsp相傳在清朝時,有一位武功高強的曹姓大內高手遭人陷害,從京城逃到萬寧,危急關頭躲藏在同雲洞中,村民們同情他的遭遇,經常上山給他送水、送糧食,他十分感激村民們的淳樸善良,為了報答他們的恩情,他在書房嶺教授村民們武功,以此保護自己、強身健體,一來二去,成就了一段佳話。

&nbsp&nbsp&nbsp&nbsp在抗日戰爭時期,水溝村村民藉助同雲洞的特殊地勢,多次躲過敵人的進村掃蕩,學校甚至將課堂設在了洞內,即使是最困難的時期,老師也領著學生開班講學。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水溝村的老屋圍牆。海南日報記者袁宇攝

&nbsp&nbsp&nbsp&nbsp古屋群與民宿

&nbsp&nbsp&nbsp&nbsp走下小南山,就進入了水溝村的古屋群。這裡的古屋歷史悠久,大多擁有百年以上歷史,最古老的宅子甚至超過了400年。

&nbsp&nbsp&nbsp&nbsp記者在水溝村看到,古村老宅以「三合院」為主,其中也有「四合院」,面積一般在200平方米左右,其中面積較大的亦有300多平方米。

&nbsp&nbsp&nbsp&nbsp水溝村古屋是典型的閩南建築風格,講究「出磚入石」,利用形狀各異的石材、紅磚和瓦礫的交錯堆疊,構築牆體,交壘疊砌。古屋群,以當地常說的「十柱房」為主,少部分房屋也屬於「二十柱房」。

&nbsp&nbsp&nbsp&nbsp「『十柱房』即房屋建有十根承重柱,『二十柱房』基本都是以前的富人家。」陳昇雄說,老宅的木料大多選用進口坤甸木,也就是當地俗稱的「黑鹽木」,「這種木料強韌耐腐抗白蟻,尤其不懼潮溼,浸於水中會越加堅實,因此老屋的結構保存都相當完好。」

&nbsp&nbsp&nbsp&nbsp「我們目前已經與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西南分院藝術鄉建研究中心的專家合作,針對古宅的建築風格進行修復,將其開發成特色民宿。」陳昇雄說,由於村民大多另建了新房屋,原先的老房子少有人居住,「長期發展下去,必然不利於老屋的保護。」

&nbsp&nbsp&nbsp&nbsp除了歷史古蹟眾多,水溝村亦是當地著名的文化之鄉。在明清兩代,水溝村聞名萬州,經統計,明清兩代水溝村共出了70多名貢生、秀才。在改革開放後,水溝村湧現出了一批優秀學子,有2名學子考入了清華大學,1名考入了北京大學,還有5人到日本、美國留學,大學畢業生128名。

&nbsp&nbsp&nbsp&nbsp水溝村也是當地著名的長壽村。據了解,水溝村現有居民1400人,其中百歲老人2名,90歲以上老人14名,80歲以上的老人54名。歷史統計顯示,水溝村村民的平均壽命達到了76歲,是名副其實的長壽村。

&nbsp&nbsp&nbsp&nbsp值得一提的是,這個被上天眷顧的小村還有著濃厚的「紅色基因」。在抗日、解放戰爭時期,水溝村湧現出不少革命者,如陳覺非、陳梅吉、陳李聲、蔡德民等。

&nbsp&nbsp&nbsp&nbsp夕陽西下,從穿村而過的太陽河上看水溝村,夕陽為小村塗上一層金黃色,遠處群山逶迤,近處樹木葳蕤倒映水中,山中有水,水中有村,山水相映,十分迷人。

&nbsp&nbsp&nbsp&nbsp相關新聞:

&nbsp&nbsp&nbsp&nbsp打造古屋民宿 延續百年故事

&nbsp&nbsp&nbsp&nbsp文\\海南日報記者 袁宇

&nbsp&nbsp&nbsp&nbsp「我們家幾百年的祖屋,以後將以精品民宿的新身份亮相啦。」近日,萬寧市東澳鎮分洪村委會水溝村村民陳進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高興地說。

&nbsp&nbsp&nbsp&nbsp古屋,是凝固的歷史。萬寧東澳鎮水溝村水溝嶺山腳,就保存著一片「凝固的歷史」。

&nbsp&nbsp&nbsp&nbsp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成都分院藝術鄉建中心主任黃治斌透露,水溝村內的古屋以木結構為主,形制保存完好,「置身古屋,仿佛回到了百年前水溝村先民們的生活,很有歷史氣息。」

&nbsp&nbsp&nbsp&nbsp「村裡老一輩大多在古屋出生長大成家,對古屋的感情很深。」陳進平透露,自上世紀90年代起,村民們平地起新樓,後來陸陸續續都搬離了古屋,「現在只有祭祖的時候才會回祖屋,越來越多的古屋因年久失修而腐朽、倒塌。」

&nbsp&nbsp&nbsp&nbsp村民陳家雄還記得以前叔伯4戶人家一起擠在350平方米的祖屋過生活的場景。「日子很苦,但也很有味道。」陳家雄有時會抱著小孫子去祖屋看看,「上世紀50年代祖屋修繕過一次,但是後面我找到堂兄弟們想一起修繕祖屋時,大家都不大樂意,一是花費太大,二是有新房子住了。」

&nbsp&nbsp&nbsp&nbsp陳家雄說,修繕祖屋至少需要20萬元,「普通農民根本拿不出這麼大一筆錢,更不用說用這筆錢去修繕已經不再居住的古屋。」

&nbsp&nbsp&nbsp&nbsp就在村民們眼見古屋日漸衰敗的時刻,黃治斌團隊進駐水溝村,參與開發書房嶺共享農莊項目。「我一眼就被這些古屋吸引了。」黃治斌說,團隊將對村內保存完好的近80間古屋「量體裁衣」,將其改造成特色民宿,在發展水溝村的同時,讓日漸荒廢的百年古屋群重獲新生。

&nbsp&nbsp&nbsp&nbsp根據規劃,書房嶺共享農莊項目中,村內歷史古蹟遺存眾多的小南山將作為文旅聚集區,通過深入挖掘歷史遺蹟的文化內涵,提供豐富的文旅內容;小南山下的古屋群則作為特色民宿區,通過對每一棟古屋的特點進行分析、設計、修復,打造一個高品質的「古屋博物館式」民宿聚落;穿村而過的太陽河則作為水上休閒項目集聚區,未來為遊客提供水上休閒服務;村外的田洋則作為農業體驗區,發展生態觀光農業。

&nbsp&nbsp&nbsp&nbsp「水溝村是當地知名的文化之鄉,我們的目標就是通過挖掘水溝村的人文歷史,讓每一座古屋都能講述一個故事,讓每一處景點都能講述一段歷史。」黃治斌說。

&nbsp&nbsp&nbsp&nbsp「這幾個月來,黃治斌的團隊已經在水溝村來來回回考察了很多次,一直在與村民反覆溝通協商,以找出一個行之有效的設計方案落地。」村民陳澤翔表示,村民對古屋開發都持樂觀態度,認為這是一件雙贏的事情,「我現在還時不時會回祖屋去打掃、清理,這種老房子很怕白蟻,等到後面開發成民宿了,我還要再找機會來住住哩。」

&nbsp&nbsp&nbsp&nbsp書房嶺共享農莊項目負責人李曉慶介紹,項目將在8月初啟動對第一批古屋民宿的改造,以「外部500年,內部五星級」的要求,打造博物館式古屋民宿聚落,透過連接宗族文化、鄉愁、傳統等,打造出「活著的鄉村」,讓人們能夠透過這一間間房,看得見鄉愁。

相關焦點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百年古村藏神秘洞
    海南萬寧市東澳鎮分洪村委會水溝村,是太陽河畔一個有著超過600年歷史的恬靜古村,水溝嶺上發現有明代嘉靖年間的摩崖石刻,有祈雨石碑石像,還有留存數百年的古墓。最神奇的是,山嶺上的同雲洞幽深神秘,流傳著傳說和佚事。村民們希望,有關部門能發掘保護古村山洞,步東山嶺之後,讓文化古村煥發美麗鄉村魅力。
  • 萬寧東澳鎮蔡為潤:隔離病毒 不隔離愛
    疫情面前,海南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勇擔當、敢衝鋒,為人民群眾生命安全保駕護航,以實際行動詮釋入黨初心、踐行黨員使命。為彰顯黨旗引領力量,人民網海南頻道聯合海南省委組織部,採訪九名海南戰「疫」一線的普通黨員,講述「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的海南戰「疫」故事。
  • 海南周刊 | 萬寧扶峰村:古屋群集 文風蔚然
    文\海南日報記者 袁宇 圖\楊師忠「到扶峰村,是想看許家的老宅吧?」近日,在向萬寧市萬城鎮南島村支書陳海四詢問扶峰村時,他語氣中略帶自豪地問。扶峰村是當地有名的文化古村,而許家老宅則是古村的招牌。康熙年間,許氏先祖建成祖宅,保存至今,成為萬寧當地最具代表性的清代民居之一。古屋有靈,更在於居住其中的人。許家老宅也被稱為許敦仁故居,乾隆年間,扶峰村人許敦仁中拔貢,此前,許敦仁祖父、父親先後中貢生、舉人,因而許氏以崇文尚德被當地廣為讚譽。
  • 萬寧東澳鎮踏頭村修路挖出一堆古陶片
    萬寧東澳鎮踏頭村  挖機修路挖出一堆古陶片  開挖區域涉及古蹟遺址,道路施工當天被叫停  東澳鎮踏頭村村民展示一些陶片碎片。  踏頭村便道的沙土裡,能摸出一些陶片類物品。  南國都市報12月15日訊(記者王忠新文/圖)「我們村很多地方都能找到這種陶片,以前誰都不在意,直到陵水一位歷史老師來了之後才開始關注。」村民陳先生說。近日,萬寧市東澳鎮踏頭村一處工地附近,一條正在平整的沙土路被發現不少陶片類碎片。省博物館研究員王明忠介紹,該處屬於省文物局下文確定的文物保護範圍,踏頭村不久前剛剛考古挖掘出一批陶片。
  • 海南周刊 | 萬寧港北港:日落耕海清晨歸
    海南日報記者王凱攝  文\海南日報記者於偉慧  編者按  萬寧物產豐富,尤以海鮮出名,這得益於它有100多公裡的海岸線。海對它的子民總是不吝饋贈,港北港和烏場港兩個漁港就像萬寧人向大海伸出的兩個手掌,各種魚獲從這裡源源不斷地送上岸。
  • 海南萬寧市東澳鎮四維村瓜地用工荒,村支書搬「救兵」!
    海南日報報導:「黃書記組織人來務工,我就報名了。」2月14日,在萬寧市東澳鎮四維村附近一片西瓜地裡,四維村村民陳阿霞戴著口罩、坐在地上,熟練地為採收好的西瓜套上網袋,然後將西瓜放入包裝箱中。在她周圍,150多名工人正緊鑼密鼓地採收西瓜。
  • 跟著鏡頭走,賞萬寧秀麗風光
    海南萬寧地處北緯18.8度 這裡依山傍海,山清水秀 陽光充足,四季如春 近日,由中共萬寧市委宣傳部聯合海南日報新媒體鏡工坊策劃推出的首部賀歲微電影《問浪》燃情上線。
  • 海南旅遊景點介紹——萬寧
    主要特產:和樂蟹、興隆咖啡、後安粉、鷓鴣茶、萬寧菠蘿、燕窩等。主要旅遊景點:神州半島、東山嶺、石梅灣、大洲島、大花角旅遊風景區等。神州半島位於東澳鎮境內,南瀕南海,北臨東澳港,這裡氣候溫和,四季如春,是一個四季如春的陽光型半島,也是海南省萬寧市一處大型旅遊風景名勝區,牛廟嶺上有猴子洞、瀑布洞、江後廟、皇帝殿。嶺下有成片的平坦沃野,美麗的海灣,神奇的山谷。
  • 海南遊散記(3):萬寧東澳鎮老傅後安粉湯
    清早六點東澳鎮菜市場已很熱鬧了,而令我印象深刻則是市場對面的一家早餐店-老傅後安粉湯。2020年7月6日攝於萬寧東澳鎮手機拍攝我的旅行經驗告訴我,真正的地道美食往往只在當地的肉菜市場附近,而這次一樣果不其然
  • 颱風造成萬寧東澳鎮直接損失4270萬 無人員傷亡
    7月27日,南海網記者在颱風登陸點萬寧市東澳鎮新群村看到,部分村民的瓦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毀。南海網記者劉洋攝南海網記者劉洋攝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萬寧7月27日消息(南海網記者高鵬)7月27日上午,颱風「銀河」已離開萬寧市,南海網記者對颱風登陸的萬寧市東澳鎮新群村委會進行回訪,當地村幹部、群眾開始進行災後重建。  據了解,新群村委會靠近海邊,是個3000多人的村委會,分為南村、東村、中村3個自然村。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萬寧東澳鎮當街聚眾鬥毆案告破
    南國都市報、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4月18日訊 (記者 吳嶽文 蘇桂除) 經過近一年的偵查,4月15日,萬寧警方破獲了東澳鎮一起聚眾鬥毆案
  • 海南周刊| 瓊北千年那秫村:石板小巷中儘是悠悠古韻
    鄭暉世介紹,這條小道已有數百年歷史,過去一直是連通烈樓港與府城的重要通道,商賈旅客南來北往皆從此過。  走過一座古石橋,聽得橋下流水潺潺,村民介紹,此為五源河支流,已在此流淌上千年。傳說只要有牛畜在橋上留下糞便,不久必有大雨至,將石橋衝洗乾淨。  再往前走去,果然在泥土下發現了沿古道向東排列的石板,不知經多少代人的踩踏變得磨損不堪。
  • 【環遊海南】邂逅萬寧,打開這裡的N種遊玩方式!
    這是一座獨具魅力的濱海花園城市和清新度假勝地,更是一座激情飛揚的活力旅遊和競技體育城市,風光綺麗。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景點眾多,是海南省旅遊資源富市。萬寧這座城市,就好像散落在國境之南的一本書,每掀開一頁,都能遇見新的風景和故事。
  • 近代海南萬寧籍將軍名錄
    莊 田(1906年—1992年) 海南萬寧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海南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副司令員、廣東省副省長等職。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這片土地上也有不少國民黨的將領: 1、蔡勁軍:黃埔軍校第二期工兵科畢業。別字香泉,萬寧北坡鎮保定村人。中央警官學校高級班畢業。
  • 從東澳海鮮店談起,在市縣同質化旅遊競爭中,看萬寧旅遊發展得失
    作者海軍山 文/圖萬寧東澳鎮的內海是一個非常狹長的海灣,位於神州半島東與東澳鎮之間,海灣內風平浪靜,因此到處布滿漁排。過去從風豪大橋前往東澳鎮與萬城鎮的公路兩邊,漁排與海鮮店的生意很不錯,一到用餐時間,沿路兩邊停滿了車子。
  • 因私事賒帳吃飯 萬寧東澳鎮4名村幹部被誡勉談話
    中國經濟網萬寧6月3日訊 萬寧市東澳鎮紀委近日對樂南村委會黨支部書記吳挺政、黨支部副書記吳南雄、黨支部委員蔡關樂、黨支部委員陳雲4名村幹部進行誡勉談話。  根據群眾舉報,東澳鎮紀委對三名村幹部賒帳吃飯拖欠餐費一事進行了調查。
  • 海南萬寧推出10條主題旅遊線路和10大旅遊套餐
    海南日報萬城12月23日電 (記者袁宇)12月23日,海南日報記者從萬寧市旅文局獲悉,在海南國際旅遊消費年活動期間,萬寧市將推出10條主題旅遊線路,主打10大旅遊套餐,豐富遊客在萬寧的旅遊體驗。  據悉,十大旅遊套餐活動包括東山嶺趣味登山賽、鳳凰山千人登山活動、萬寧首屆旅遊美食文化節、2020年俄羅斯樂團新年音樂會、萬寧年雞大賽、全國青少年衝浪冬令營、中華龍舟大賽(海南萬寧站)、第六屆中國蘭花大會暨蘭花產業博覽會、第三屆青島啤酒文化節等精彩活動,這些活動分布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9月期間,每月都有活動可供遊客參與、體驗。
  • 海南歷史上奇異的天文氣象事件 萬寧下雪
    「7314」颱風後,瓊海縣委大院,即今嘉積鎮前進街與加叢園村道交叉口處房屋幾乎全部倒塌。資料圖片  除了隕石墜落,自然界中的很多異常天象,都曾在海南出現過。鮮為人知的是,海南歷史上還曾下過雪,而且史料對此有充分記載,這可謂一番極其罕見的天氣現象。  此外,諸如彗星划過、雨血、兩日並出等異常天象,在海南各地的縣誌文獻中,都有相關記載。
  • 都市篇-海南省萬寧
    興隆熱帶植物園始建於1957年,頗有歷史。它地處萬寧東郊,風景秀麗,熱帶植物種類豐富,還可觀賞到「見血封喉」等珍稀植物資源。蔥蔥的綠海,幽幽的果香,漫步其中非常舒服。 走進興隆熱帶植物園,便如同打開了一本關於熱帶植物的百科全書,且有許多一般植物園內見不到的奇花異木,如可可樹、鐵西瓜等。這裡還匯集有胡椒、香草蘭等熱帶經濟作物和榴槤、山竹子等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