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外交部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說美國國務院將啟動一項「監控瀾滄江」的項目,對此發言人汪文斌表示,近年來中國與湄公河國家排除外界雜音幹擾,不斷推進瀾湄水資源合作,取得了許多實實在在的進展。
瀾湄合作和美國關係不大,但為了打壓中國,在瀾湄跨國河問題上,美國也將其列為打壓中國的多線議程之一。今年9月,美國與湄公河下遊國家召開了第一屆湄公河—美國夥伴關係部長級會議,在此次會議上,美國副國務卿比根就宣布要對湄公河次區域投資1.53億美元,而用於監測項目的資金在180萬美元左右。此次美國務院的監控計劃就是9月這次會議的手續。
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六國有自己的合作機制「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組織」,該組織的總部就設在北京,對此美國也有意摻和一腳,於是就弄出了「湄公河—美國夥伴關係」,和一段時間美國的對華敵意一致,這也是美國有意針對中國而鼓搗的對抗手段。
據已經披露的消息,美國此次將主導湄公河虛擬監測站項目,當然這並不是真的在湄公河上建設大壩監測站,而是通過虛擬監測站實時發布湄公河特定水域的水位、地表溼度情況。監測站的負責運行方是位於華盛頓的全球智庫史汀生中心。
除了湄公河次區域的泰國、越南、柬埔寨、寮國以及緬甸外,湄公河上遊,也就是中國境內的瀾滄江都在監測範圍內。表面上看測水文似乎沒有什麼問題,但美國會平白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嗎?
事實上美國已經迫不及待地要給中國甩黑鍋了,在虛擬監測站剛投入運行後,史汀生中心就表示「監測提供的證據表明,中國的水壩設計和運行方式經過精心設計……沒有考慮對下遊的影響」,剛啟動監測,得到的數據就能得出這麼多不利於中國的結論,對於美方智庫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們並不意外,但項目剛啟動,急於給出「結論」是否有有些過分急切了呢?
除此之外,不免讓人吐槽的還有美國在環境問題上的態度,川普政府顯然對環境治理不感興趣,廢除《清潔電力計劃》,退出《巴黎協定》,這樣對環保不感興趣的美國,在關注湄公河流域環保問題上的「熱情」讓人不免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