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貴州寒意陣陣,但在遵義市花茂村,卻因為一群特殊朋友的到來而暖意洋洋。 12月17日,由來自俄羅斯、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喬治亞等12個歐亞地區國家的9名駐華大使、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及多位駐華使節、國際組織專家等共24人組成的歐亞地區國家駐華使節代表團走進遵義市播州區花茂村,探尋貴州鄉村戰貧蝶變的秘密,了解脫貧後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
12月17日,歐亞地區國家駐華使節代表團走進貴州省遵義市花茂村
看「黨群之家」如何解決就近服務群眾的問題;踏鄉愁小道,品味一家一景的農家小院鄉愁;尋「花茂人家」,了解本土青年怎樣將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生動實踐……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聽一路思,駐華使節代表團不斷點讚花茂村的如畫美景,也被這裡的老百姓懂感恩、知勤奮、求改變的精神面貌和發展勁頭深深吸引。
12月17日,歐亞地區國家駐華使節代表團走進貴州省遵義市花茂村
「請問這是在做什麼?」代表團好奇地問。 「我在捏制咱們花茂的土陶……」只見花茂村土陶技藝工匠、省級非遺花茂土陶傳承人母先才輕揉泥團,在木輪上轉圈,而後不停地捏、拉,不一會兒,一個古樸的土陶碗就成型了。
12月17日,歐亞地區國家駐華使節代表團走進貴州省遵義市花茂村,俄羅斯大使認真閱讀「鄉愁」標語
「花茂村的旅遊火起來了,特別是我們家的陶藝館,生意越來越好,年銷售額從原來的3萬多元提升到現在的30多萬元。」母先才說。 聽了母先才的介紹,亞美尼亞大使謝爾蓋·馬納薩良感觸良多。他說,貧困是全世界的難題,各國都有很重的扶貧任務,但是中國的經驗舉世矚目。 前不久,貴州最後9個貧困縣成功脫貧摘帽,謝爾蓋·馬納薩良認為,這證明,無論是從年收入水平,還是各項社會保障來說,貴州百姓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12月17日,歐亞地區國家駐華使節代表團走進貴州省遵義市花茂村,代表團觀看「花茂人家」的文創產品
「此前,聯合國公布了一項全球打擊貧困數據,在這方面,中國的貢獻率超過了70%。」在謝爾蓋·馬納薩良看來,中國的經驗是獨一無二的。 對於此次花茂行,謝爾蓋·馬納薩良印象深刻。他表示,當地老百姓非常自信,他們對自己的生活充滿信心,對明天充滿信心,這是最重要的。 來自吉爾吉斯斯坦的駐華大使卡納伊姆·巴克特古洛娃在參觀花茂村後,也對貴州脫貧攻堅取得的成績讚不絕口。
12月17日,歐亞地區國家駐華使節代表團走進貴州省遵義市花茂村,代表團參觀「紅色之家」
看花茂人家的文創產品,聽紅色之家的返鄉創業故事……她坦言,花茂村是貴州脫貧的一個典型代表,過去,貴州曾經被認為是中國最貧困的省份之一,但是現在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貴州已戰勝了貧困,這些成就令人驚嘆。 「我們吉爾吉斯斯坦也在努力提升國民生活水平,因此中方的扶貧經驗對我們來說有很大的借鑑意義。」卡納伊姆·巴克特古洛娃說。
12月17日,歐亞地區國家駐華使節代表團走進貴州省遵義市花茂村,代表團參觀「紅色之家」
曾經的花茂村被稱為「荒茅田」。近年來,花茂村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後,村民們紛紛端上「旅遊飯碗」,實現了脫貧致富。 現在的花茂村,「花繁葉茂」不僅僅是在表面上,已經深入老百姓心裡,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提升。 參觀完後,駐華使節代表團代表們紛紛表示,村民的笑聲就是花茂最美的音符。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周雅萌
編輯 王浩編審 李中迪 廖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