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將星閃耀的時代,這些名將都是戰功赫赫。其中很多優秀的將領都進行過滅國運動,可以說是一言不合就滅國,如果他們在一起談話那就是「想當年我滅了哪一國,怎樣怎樣」那些沒滅國的將領都不好意思上前參與話題的討論。那麼都有哪些將領滅過國呢?
李靖滅突厥
李靖是韓擒虎的外甥,自幼便有很高的軍事素養。隋末李淵起兵的時候,李淵曾想告密,最後沒有成功,被抓住。準備行刑的時候他說了一番話引得李淵注意,隨後進入李世民麾下。
武德三年(620年),李靖隨從秦王東進,平定在洛陽稱帝的王世充。隨後李靖和李孝恭一起用了兩個月時間平定了蕭銑建立的南梁政權。之後又平定了割據政權輔公祏。
武德九年,李世民登基後,突厥頡利可汗趁新主登基政權不穩,率十萬大軍入侵唐朝,李世民以自己的個人能力與突厥籤訂了渭水之盟。貞觀三年,東突厥國內發生了變亂,所屬薛延陀、回紇、拔野古諸部相繼叛離,又恰遇暴風雪,羊馬死亡甚多。
貞觀三年八月,李世民採用代州都督張公瑾的建議,決定出擊東突厥,命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以張公瑾為副,發起了強大的軍事攻勢。
貞觀四年正月,朔風凜冽,李靖率領三千精銳騎兵,冒著嚴寒,從馬邑出發,向惡陽嶺挺進。頡利可汗萬萬沒有想到唐軍會突如其來,兵將相顧,無不大驚失色。李靖這場突襲打敗了東突厥,剩餘的勢力也隨後被消滅。
李世民高興地對大臣說:「漢朝李陵帶領五千步卒進攻匈奴,最後落得歸降匈奴的下場,尚且得以留名青史。李靖以三千騎兵深入敵境,攻克定襄,威振北狄,這是古今所沒有的奇勳,足以雪往年在渭水與突厥結盟之恥。」
貞觀九年,吐谷渾進犯涼州,李世民派老將李靖出馬,經過兩個月的浴血奮戰擊敗了吐谷渾。
李勣滅高句麗
李勣是唐朝又一名將,他歷經三朝,一生戰功赫赫。在唐朝滅東突厥的戰鬥中,李勣也參加了這次戰鬥。貞觀二十年,李勣滅了北方薛延陀。
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句麗權臣淵蓋蘇文病死,三個兒子為爭位爆發戰爭。淵蓋蘇文的長子泉男生求助於唐朝,唐高宗派李勣為遼東道的行軍大總管,並開始東徵高句麗。這個三代帝王都沒有將其徵服的高句麗,將在李勣的手中覆滅。
公元668年,薛仁貴攻陷高句麗重鎮扶餘,泉男建出兵支持扶餘,途中遭到李勣帶兵阻擊。李勣率部斬敵三萬人,至大行城與薛仁貴兩軍會合。不久之後,又在「鴨綠柵」奮力擊破高句麗軍,追擊二百裡,攻克辰夷。
後來,李勣率部包圍平壤達一個月的時間,其間多次勸降泉男建,對方不為所動。最後,一名僧人開門迎降,李勣趁機攻進平壤,生擒泉男建。至此高句麗滅亡,這個連隋朝兩位皇帝,李世民都沒能平定的國家,此時覆滅了。
蘇烈滅突厥
蘇烈,字定方,很多人以字相稱。他也參與了唐朝滅東突厥之戰。平西突厥。顯慶二年(657年)春閏月,高宗任命蘇定方為伊麗道行軍大總管,燕然都護任雅相、藥羅葛·婆閏等人為副將,再次徵討西突厥沙缽羅可汗阿史那賀魯。阿史那賀魯聞訊,率領十萬大軍前來應戰。蘇定方率漢軍及回紇兵一萬餘人同西突厥展開戰鬥。
賀魯不敵,率其殘部繼續逃亡,蘇定方窮追至碎葉水,盡奪其眾。沙缽羅可汗僅率其子咥運、婿閻啜等十餘騎連夜逃往石國西北的蘇咄城,被城主伊沮達官誘捕,最終由蕭嗣業帶回。西突厥滅亡後,原臣服於西突厥的中亞諸國紛紛降附,整個西域置於唐朝的掌控之下。
再平叛亂。659年,阿史那都曼擁其所部及疏勒、朱俱波、蔥嶺三國叛亂,唐高宗再次任命蘇定方為大將討伐。當蘇定方得知阿史那都曼在馬頭川屯兵後,立即選出精兵一萬人、良馬三千匹前往襲擊之。蘇定方一日一夜急行三百裡,在天亮時抵達馬頭川西四十裡處,阿史那都曼大驚,慌忙率軍迎戰唐軍,一番激戰後,叛軍被唐軍擊敗,紛紛退守馬保城。蘇定方等唐軍到齊後,四面圍住馬保城,伐木為攻具,布列於城下。阿史那都曼自知不免,於是開門出降了蘇定方。
滅百濟。百濟恃仗高句麗支持,多次侵犯新羅,在大唐眼裡,欺負我藩國那是不行的。顯慶五年三月十日,蘇定方被任命為神丘道行軍大總管使持節,率左驍衛將軍劉伯英等水陸大軍十萬人徵討百濟。
蘇定方指揮水、陸兩軍並發,在熊津江口大敗百濟軍隊,趁勝進逼百濟國都真都。蘇定方距離真都二十多裡時,百濟王扶餘義慈舉全國之兵來戰,蘇定方再次取得了大勝,斬殺了一萬多人,唐軍趁勢進擊,團團包圍了真都。扶餘義慈畏懼蘇定方,攜太子扶餘隆棄真都而去,其次子扶餘泰於是自立為王,真都城中的百濟人自知不敵蘇定方,紛紛出城歸降。蘇定方發兵進攻真都,一舉攻克了城池,擒獲了扶餘泰。不久後,扶餘義慈、扶餘隆等皆歸降蘇定方,百濟國於是宣告滅亡。(這一戰老將劉仁軌也是出了不少力)
顯慶五年十一月一日,扶餘義慈及扶餘隆、扶餘泰等五十八人被蘇定方獻俘於東都洛陽則天門。至此,蘇定方前後消滅三個國家,都活捉了他們的國王。
侯君集滅高昌
貞觀十三年,唐太宗徵召高昌國國王麴文泰入朝,麴文泰稱自己有病不遵從詔命。十二月初四,唐太宗詔令侯君集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左屯衛大將軍薛萬均為副總管,率步騎數萬及突厥、契苾等部兵徵討高昌。麴文泰說唐朝離我們很遠不用擔心,繼續享樂,等到唐軍抵達磧口時,麴文泰被嚇死了,他的兒子麴智盛即位。
十四年八月,唐軍攻下田地城,俘男女7000餘人。侯君集命中郎將辛獠兒為前鋒,直趨高昌城。麴智盛率軍迎戰,被擊敗後退保都城。侯君集命將士填塹攻城,又造高5丈可以俯瞰城內的巢車,對城內動靜了如指掌。奉命前來救援高昌的西突厥軍畏懼唐軍威勢,也在可汗浮圖城投降。麴智盛見大勢已去,被迫於初八開門出城投降。
高仙芝滅
小勃律在今天克什米爾西北部,都城孽多城,大勃律在今克什米爾中部一帶。小勃律本是唐朝屬國,吐蕃國王將公主嫁給小勃律王,小勃律及其周圍20餘國都歸附吐蕃,不再向唐朝貢。天寶六年(747年)三月,唐玄宗下詔以安西副都護、都知兵馬使、充四鎮節度副使高仙芝為行營節度使,率軍萬人,徵討小勃律。
高仙芝在出徵之前做過詳細思考,因此在長途奔襲,少有後援的情況下智取小勃律。小勃律之戰後,公元750年上半年,高仙芝又奉命擊敗了在蔥嶺地區叛亂的羯師,俘獲其國王勃特沒。
石國也是唐朝的一個藩屬國,自從臣服以來比較恭順。高仙芝為了私慾想要滅了石國,石國國王那俱車鼻施見唐軍來了表示得很熱情。高仙芝假意派人先與石國約和,然後趁乘其不備,出兵掩襲,俘虜石國國王及其部眾。高仙芝從石國回軍的途中,又誣衊突騎施反叛,攻打了突騎施,俘虜了移撥可汗。
天寶十年(751)正月二十四日,高仙芝入朝,獻其所俘獲的突騎施可汗、吐蕃(今青藏高原)酋長、石國王、朅師王。高仙芝發動了不義之戰,最後的下場也不太好。
阿史那社爾滅龜茲
龜茲也是一個古老的西域國家,最初對唐朝態度還好,最好臣服西突厥,不再稱臣納貢。貞觀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唐太宗詔使持節昆丘道行軍大總管、左驍衛大將軍阿史那社爾,副大總管、右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安西都護郭孝恪等率領唐軍,並發鐵勒13州、突厥、吐蕃、吐谷渾等10餘萬騎,向西進攻龜茲。
貞觀二十二年十二月,阿史那社爾率軍進逼龜茲都城,很快就攻破其城。隨後,阿史那社爾以郭孝恪、曹繼叔、韓威各部留守該城,自率沙州刺史蘇海政、尚輦奉御薛萬備等精騎追擊訶黎布失畢,行軍600裡,訶黎布失畢慌忙退保撥換城(今新疆阿克蘇)。
阿史那社爾揮軍攻城40天,至閏十二月初一,攻克該城。國王訶黎布失畢、將領羯獵顛被俘。國相那利隻身逃走,然後暗中引西突厥之眾和本國兵萬餘人,回襲郭孝恪部,郭孝恪不敵最後戰死,於是城中大亂。曹繼叔、韓威各率所部迅即從城西北隅進擊那利部,經一夜激戰,將其擊退,斬首三千級,那利逃走,十多天後,那利被龜茲人抓獲,送至唐軍,後來唐朝立龜茲王弟葉護為國王。
王玄策一人滅一國
要說最傳奇的當屬王玄策,這人滅了一國。(印度當時稱天竺)公元647年,李世民讓王玄策為大使、蔣師仁為副手出使印度。當時印度北部的傳奇人物戒日王病逝,戒日王手下的大臣阿羅那順自立為王了,可是唐朝這個時候並不知道。
這個阿羅那順知道王玄策一行人來印度,就派兵打了王玄策一頓,王玄策帶的30多位隨從全部被擒,後來在戒日王的妹妹解救下,他和副手蔣師仁逃了出來,跑到了吐蕃。於是,王玄策就利用大使的身份向吐蕃借了1200精兵,泥婆國借了7000多名騎兵,帶著這些人馬殺了回去。
公元648年5月,王玄策率軍開始攻打阿羅那順所在的茶鎛和羅城,雙方激戰三天,印軍被殺3000多人,溺亡近1萬人,阿羅那順棄城逃跑。王玄策副手蔣師仁率軍在後面一頓猛揍,阿羅那順收集殘餘力量回軍再戰,結果被蔣師仁打得大敗,並將他給生擒了。
阿羅那順的老婆和孩子,帶著剩下的印軍繼續跑,蔣師仁在後面繼續追。在乾陀衛江雙方再次發生激戰,蔣師仁再次大敗印軍,並生擒了阿羅那順的老婆和孩子,和12000多俘虜。
當時印度其他地方勢力聽後大驚,共有580多個城邑和部落先後投降了。從開打到滅國估計也就半個月,這個國家的大王、王妃、王子就被擒了,國家就被滅了,這簡直沒誰了。
唐朝滅國運動主要是前中期,當時大唐國力強盛,你入侵我邊疆,滅一下;你不上貢,滅一下;像高仙芝這樣的將領,為了一己私慾也滅一下。跟唐朝做對手太可怕了,動不動就滅國的,這讓那些小國家怎麼活,還是老老實實當藩屬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