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長博物館館藏精美古玉,真養眼!

2021-02-12 玉器圈

天長歷史悠久,地上地下文物極為豐富,境內存有新石器時代的馬家墩遺址和建於商周時期的石樑古城址,戰國、漢代古墓葬更是密集,其中安樂北崗漢墓群、湖濱耿家尖漢墓群、三角圩漢墓群、安樂蘇橋戰國墓葬群先後出土了大批珍貴文物。兩漢400多年,為天長留下了大量珍貴文物,精美絕倫的玉器便是其中璀璨奪目的瑰寶,是自然靈蘊與人文精神的完美結合。

天長博物館館藏玉器大多數從漢墓中出土,特別是1991年天長三角圩西漢墓群出土的90多件精美玉器,其中有璧、璜、環、帶鉤、七竅玉飾、玉印章等,品類繁多,構思巧妙,琢磨精細,珍品迭現,如龍形環、白玉哈蟬、白玉帶鉤、玉獸面蒲紋璧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下面給大家介紹部分出土玉器精品。

1.銜尾玉龍環(圖1)

銜尾玉龍環(西漢),白玉透雕,首尾相連,捲曲如環,徑5.3cm,厚0.4cm。小巧玲瓏,潔白光潤。素身,僅於體中部刻兩道象徵性雲紋。重於整體造型和首部的處理,用線刻和透雕等技法把龍體琢成一個大圓和若干小圓的多圓圖案組合,顯得分外活潑挺勁。龍首張口露齒,上唇前翹,下頜翻卷,脊鬃後揚,威武有神。

2.龍形白玉佩(圖2)

龍形白玉佩(西漢),龍首有黑色土沁,微透光,扁平體。透雕遊龍呈耀騰之勢,昂首屈身,首身曲折近「s」形。尖眉骨,椎圓眼帶梢,鉞形上下頜,一側內卷為齒,短角微上翹,與曲折龍身連成一體。圓孔點睛,龍身兩面單陰線刻捲雲紋。遊龍構圖奇特生動,挺胸縮尾,靜中見動,氣勢雄健,雖然只是一塊長6.9cm、寬3.84cm、厚0.24cm的小玉佩,卻給人以小中見大、百看不厭的感覺,展示了高超非凡的藝術創造力,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玉佩構思奇妙,龍首昂居頂端,龍眼僅鑽一孔,陽線刻出眼角,畫龍點睛,炯炯有神。這樣就從布局、色彩、雕刻等方面突出了龍的頭部,十分搶眼。龍身邊沿露出兩個飛翼和一隻角,腹部上收,尾部內藏,底部又形成一個小鈍角三角形空白,使整體更富有變化,更富有立體感。

3.龍形佩(圖3)

青玉(戰國),局部有土黃色沁。兩件,長14.1cm、寬4.18cm、厚o.77cm。玉質、造型、尺寸、製作均一致。龍首屈體回望,厚唇,短角,蜷足,中腰下部飾捲毛,卷尾分岔,背部出脊,中穿孔。邊廓凸起,兩面滿飾淺浮雕分解式的龍紋。一面粘黏有硃砂。此對玉龍佩雖出自漢墓,但從龍身滿飾分解式龍紋及造型來研判,此對龍形佩應屬戰國早期之遺物。

4.龍紋青玉璜(圖4)

龍紋青玉璜(春秋),玉青色,溫潤光滑,微透光。單面片狀。兩端鏤雕龍首穿孔成張1:7露齒,龍身浮雕三角捲雲紋,陰刻捲雲紋、束絲紋所組合而成的分解龍紋。中間凹槽將器面分為對稱兩部分,璜體上下出脊形成扉稜,背面未拋光。此器雖出自漢墓,但從浮雕具小圓眼的分解龍紋及形制分析,此璜應屬春秋晚期之遺物。

5.雙身獸面紋雙層玉璧(圖5)

雙身獸面紋雙層玉璧(西漢),外徑23cm、孔徑4.6cm、厚0.55cm,青玉,青綠色斑紋,微透光,兩面紋飾相同。內外邊緣各飾圈紋一周,中間以絞絲紋一圈為界,將璧面紋飾分為內外區。內區飾渦紋,隱見蒲紋為地;外區飾細陰線刻雙身獸面紋。此璧尺寸較大,質地精良,製作精細,為漢璧精品。

6.谷紋白玉牙璧(圖6)

谷紋白玉牙璧(西漢),直徑9cm、孔徑4.25cm、厚o.5cm,白玉,邊緣有褐色沁,微透光。玉質溫潤,器形別致,內外有廓。兩面通飾谷紋,外緣有兩處出脊,形成四隻齒牙。璧緣最厚處刻「上十二」記數銘文。

7.「桓平之印」玉印章(圖7)

「桓平之印」玉印章(西漢),通高1.43cm、邊寬1.92cm,白玉,溫潤光亮。印體呈覆鬥狀,長瓦鈕微弧,上有一穿孔。印面為正方形,白文篆書「桓平之印」。左右順式排列,起落筆有毛邊走刀現象。

8.玉帶鉤(圖8)

玉帶鉤(西漢),長7.03cm、高1.12cm、寬0.9cm,白玉,溫潤無瑕,微透光。鉤頭作鴨首狀,陰刻短平行斜線紋、雲氣紋、網格紋,椎圓形鈕,鈕柱較高,鈕底陰刻三渦紋。通體琢磨光滑圓潤,製作精細規整。

9.七巧玉飾(圖9)

七巧玉飾(西漢),耳塞:高2.1cm、口徑0.4cm、底徑0.7cm;鼻塞:高2.1cm、口徑0.85cm、底徑0.95cm;玉蟬:長5cm、寬2.4cm;瑪瑙珠:珠徑1.7cm;眼罩:高0.5cm、底徑3.51~3.7cm。玉飾包括眼罩二、鼻塞二、耳塞二、口含二,共八件。眼罩圓形表面微鼓,拋光,底部為一平面,磨光;鼻塞、耳塞形制相同,呈底大上小的柱狀體,通體拋光;口啥為蟬和珠,蟬為白玉,造型簡單;珠為瑪瑙,黑、朱雙色,中有一穿孔,通體拋光。出土時共置於墓主人頭部。

10.獸面紋玉飾(圖10)

獸面紋玉飾(西漢),長4.2cm、寬3.64cm、厚0.74cm,青玉,局部有黃褐色沁,單面雕。大眼眶突目,單陰線圓圈示眼珠,如意鼻,捲雲紋獸耳,背面砣出人字形凹槽。

漢代開始了我國玉器發展史上的一個新時期,舊的傳統逐漸讓位於新的意識,人們崇尚、喜愛美玉之風更盛,實用性、裝飾性玉器大量出現,道家幻化觀念廣泛浸入藝術創作之中,玉器的材質、品種、紋飾以及雕琢技藝等方面均超越了以往時期,這和漢帝國經濟繁榮、政治穩定、文化昌盛、交通順暢密切相關。

漢代玉器的輝煌成就為其後歷代琢玉工藝的發展打下了厚實的基礎,提供了豐富的營養。直至今天,對於我們繼承優秀傳統、弘揚民族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鑑作用。無疑,天長漢墓出土玉器同樣具有這方面的寶貴价值。

聲明:玉器圈以傳播古玉文化為宗旨,文源網絡,轉發請註明來源玉器圈。

平臺發布的內容作為分享、研討之用,內容僅供參考,玉器圈傳播需要您的力量。

請加微信18027243663在對話框

給我回覆:玉器群即可

(玉器群專屬古玉協會、古玉文化商會、古玉行家、古玉愛好者)


相關焦點

  • 百看不厭的館藏古玉之一:弗利爾藝術館戰國玉組佩賞析
    博物館收藏的古玉,是古玉愛好者養眼、練眼的好教材。經常逛博物館,總有一些精美的藏品令人百看不厭、魂牽夢繞。美國弗利爾藝術館收藏的一套戰國玉組佩就屬於這樣的極品古玉。弗利爾收藏戰國玉組佩局部這套戰國玉組佩,據信為洛陽金村周天子墓出土,由6枚玉管、1塊雙聯玉舞人、1個雙龍首玉珩、2隻龍形玉佩組成。
  • 歷代古玉帶鉤鑑賞
    帶鉤,是古代貴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帶的掛鈎,古又稱「犀比」。多用青銅鑄造,也有用黃金、白銀、鐵、玉等製成。人們使用帶鉤,不僅為日常所需要,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尤其王公貴族、社會名流所用帶鉤甚為精美,具有很高的工藝水平和藝術價值。下面就請大家隨小編一起欣賞古玉帶鉤之美!
  • 價值連城的館藏精品古玉
    而對於高古玉用的比較多的有所謂的黑漆古、雞骨白、硃砂沁種種關於顏色的說法。古者殮用玉,物以水銀在屍腹內,遇玉即凝,故用玉塞之華博。水銀隨地皆生,故非葬玉而亦有水銀沁博物。」《古玉辯》:「殉葬之水銀,博華有大坑、小坑之別。大坑水銀所沁者物中,即成黑漆古矣。」
  • 南陽市博物館館藏文物的故事③: 4000多年前的獨山玉,竟用來...
    南陽市博物館館藏文物的故事③: 4000多年前的獨山玉,竟用來......快來跟我們一起一探究竟吧我國是世界上最早製作和使用玉器的國家在漫長的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國人將「玉」與「人性」相結合以玉的溫潤色澤代表仁慈寬厚以玉的堅韌質地象徵智慧以玉的分明稜角表示公平正義
  • 古玉也有龍抬頭——二月二賞館藏戰漢古玉龍抬頭
    龍的形象在新石器時期就出現了,戰漢時期龍形玉器更是數量眾多、形態各異、生動精美。在農曆二月二龍抬頭節日來臨之際,本文分享一組比較特別的館藏戰漢古玉,祝願龍的傳人在新的起點上抬頭奮進、續寫輝煌。戰漢組玉佩中雙龍首玉珩、玉璜等龍形玉件十分常見,但其龍首通常回首朝上,或者朝向兩側下方,略顯力度不夠,那種十分精神的抬頭龍形象較為少見。最為傳神的抬頭玉龍,當數洛陽金村周天子墓出土的一套組玉佩中的3件龍形玉器,這3件龍形玉器共雕刻4條龍,龍身盤旋、蒼勁有力,龍首瞪目張口、下頜成斧形,十分精美傳神。
  • 哈佛大學博物館的中國古玉,美到令人窒息!
    難道商代的玉跪人就是後來的周人,周人推翻商朝後就站起來了?值得探討。更值得研究的是,玉跪人在春秋時期又出現了,如哈佛館藏的這件。,俺想起美國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藏的一件商晚期玉跪人。其藏品於1950年捐贈給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而且其藏品也有一些來自洛陽金村。此件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藏的玉跪人,與成都金沙遺址出的玉跪人一模一樣。可是金沙遺址卻是2001年才發掘的,那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藏的這件玉跪人,又是哪裡出土的呢?
  • 鑑賞|石之美者,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裡的「古玉風華」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藏有玉器約1000多件,其中主要來自私人藏家捐贈。近日,在這家博物館的一次線上導覽中,資深策展人Colin Mackenzie馬麟和專家萬珺介紹了館藏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商、周、戰國時期的玉器,並針對一些玉器愛好者常有的問題,分享了他們的玉器鑑賞之道。玉,石之美者。
  • 費城藝術博物館館藏玉器
    博物館內收藏的美國家具、雕刻、手工藝品也較多。其中收藏了中國的許多文物,例如北京智化寺中的智化殿藻井,30年代被美國人買走,與許多名貴珍玩一併收藏在此處。費城藝術博物館外觀       值得一提的是,費城藝術博物館的館藏中國玉石器中有大量的水晶器,為各地少見。如此多的水晶器收藏很可能和當時歐美人的審美有關。
  • 館藏戰漢古玉欣賞——漢代玉器上動物眼晴細觀
    本文欣賞幾件館藏戰漢古玉,體會漢代玉器上動物眼睛的雕刻手法。(一)巢湖北山頭一號墓出土朱雀銜環踏虎玉卮杯。這件朱雀銜環踏虎玉卮杯,為戰國晚期至西漢早期玉器,其上雕刻有一隻朱雀、一隻老虎、三個獸面。(二)兩件天長三角圩出土漢代龍形玉佩。安徽天長三角圩出土的這兩件漢代龍形玉佩十分精美,堪稱經典。
  • 古玉玩味(101):保持鑑目光 考量賞館藏
    古玉、尤其是高古玉,必然帶有強烈的時代風格,打上時代的烙印。如果與時代風格相去甚遠,則要審慎對待——哪怕是館藏(非考古發掘的館藏)。觀摩館藏是最好的賞古途徑,但是必須要有主見,要帶著批判的眼光鑑賞非考古發掘記錄的館藏,對與時代風格相去甚遠的「古玉」要敢於否定——起碼是存疑、不作為古玉的標本件。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收藏的中國商代玉佩(圖1,以下簡稱「此佩」)就是這樣一件藏品了。
  • 中國古玉傳家收藏的五穀豐登玉鴨與臺北故宮博物館宋代玉鴨比美麗
    據我了解古玉傳家收藏的傳世古玉新疆和田玉滿工雕刻臥鵝雕件一個,品相完美包漿醇厚玉質油潤,整體圓雕而成昂頭挺胸,尖嘴稜翅膀嘴啄五穀豐登更代表吉祥富貴,雙翅膀外撇活起來具有中華玉文化特點,有喜歡的要為中華古玉傳家收藏的古代玉鴨點讚,大家欣賞交流分享時讓更多人了解中國收藏家手裡也有寶貝敢說不比他人收藏的差
  • 古玉也有龍抬頭——二月二賞館藏戰漢古玉龍抬頭
    龍的形象在新石器時期就出現了,戰漢時期龍形玉器更是數量眾多、形態各異、生動精美。在農曆二月二龍抬頭節日來臨之際,本文分享一組比較特別的館藏戰漢古玉,祝願龍的傳人在新的起點上抬頭奮進、續寫輝煌。戰漢組玉佩中雙龍首玉珩、玉璜等龍形玉件十分常見,但其龍首通常回首朝上,或者朝向兩側下方,略顯力度不夠,那種十分精神的抬頭龍形象較為少見。最為傳神的抬頭玉龍,當數洛陽金村周天子墓出土的一套組玉佩中的3件龍形玉器,這3件龍形玉器共雕刻4條龍,龍身盤旋、蒼勁有力,龍首瞪目張口、下頜成斧形,十分精美傳神。
  • 鑑賞|石之美者,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裡的「古玉風華」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藏有玉器約1000多件,其中主要來自私人藏家捐贈。近日,在這家博物館的一次線上導覽中,資深策展人Colin Mackenzie馬麟和專家萬珺介紹了館藏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商、周、戰國時期的玉器,並針對一些玉器愛好者常有的問題,分享了他們的玉器鑑賞之道。玉,石之美者。
  • 「光氣」 是古玉的魂魄
    湖北省博物館籌建於1953年,坐落在武漢東湖風景區,有中國規模最大的古樂器陳列館 。
  • 2021 ,億萬富翁古玉收藏指南!
    2021作為億萬富翁古玉收藏便沒必要貪多了像那種傳承有序的極品古玉
  • 古玉玩味(62):或者館藏展替身 也許故事飄傳承
    古玉水深,不僅僅在於江湖之遠的地攤,或許也在於廟堂之高的大拍。古玉神奇在於歷經輪迴、百千萬轉的故事,引人入勝處便成為「傳承有序」。古玉辨賞側重於基本常識的觀察判斷還是專注於傾聽動人的故事,估計都會選擇前者,但是實際賞玩過程中,常常會不知不覺地陷入後者而不能自拔。
  • 幾件如非館藏可能被看假的古玉
    在前期文章中,戰漢古玉百家號從沁色的角度分享過一批容易被「一票否決」的館藏古玉精品。本文從工痕的角度分享幾件如果不是博物館收藏,容易被 「一票否決」看假的精品古玉。一是古玉表面的圓孔。有的觀點認為,仿古玉會用堅硬的銳物在玉表敲擊出孔洞,仿造古玉蝕孔,而真正的古玉蝕孔是外小裡大、有結晶狀內容物的孔洞,所以如果玉表有那種圓溜的、開放性的孔洞則非古玉。因為下面請看一張照片。
  • 館藏古玉 ,跟民間沒法比 !
    更多的古玉還是留在民間西周 玉蟬組佩一對戰國 玉鳳紋篦臺灣有很多古玉藏家馬溫璧生前是一名成功的企業家,熱愛收藏,收藏種類雖多,但最熱愛的還是古玉。他不但收藏古玉,還到各大出土地實地考察,注重古玉的研究。他曾寫過很多關於古玉的文章,「馬溫璧」其實是他文章的筆名。
  • 「津門網」國內各大博物館的館藏玉器欣賞
    中國各大博物館館藏的玉器品種齊全,工藝精湛,全面地反映了中國玉器的製造、使用和文化內涵。如果沒看過就太可惜了。▲清中期 碧玉鏤雕花卉荷包形香囊【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收藏古代玉石器約三萬件,按時代可劃分為元代以前古玉、明代玉器、清代玉器三部分,其中清宮遺存佔大部分。
  • 西周館藏古玉鑑賞
    西周時期專門為王室貴族製作了大量的精美玉器。西周玉器的製作工具和琢玉技術比商代有了較大的提高。洛陽博物館西周玉柄形器玉禮器、玉琮、玉璜、玉琥等玉器被大量製作,玉圭首次出現。玉佩向組佩方向發展,由多件玉璜和玉管、玉珠組成串綴,有光彩奪目、富麗堂皇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