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中的沐仙湖。許可(通訊員) 攝
走近中央公園鏡湖,周邊綠樹婆娑,湖面水明如鏡,美不勝收。這樣的美景,得益於我區「清水綠岸」治理提升工程,中央公園鏡湖水質得到進一步改善。「水體整治過後,環境比以前更好了,在周邊散步、賞景舒服得很。」家住空港新城的範女士,這幾年來一直是中央公園的常客,對城市提升後所帶來的高品質生活,她有了更切身的感受。
去年以來,我區深入實施城市提升行動,加快打造「宜居宜業、精緻精美、低碳人文」的國際臨空大都市,除公園環境品質提升外,渝北城區的交通、綠化、人文、生活等品質,都得以大幅度提升。
改善內外交通
暢通城市「血脈」
新南立交航拍。任天駒 攝
「以前駕車從餘松路立交到新牌坊需要近半小時,現在僅需5分鐘,每天上班再也不用急急忙忙地趕時間了!」談起全面建成通車的新南立交,家住龍湖花園的居民張慶元非常高興,他感嘆道,渝北道路越來越暢通了。
從星光大道、新牌坊到北環,要經過新南路,不僅紅綠燈多,道路交叉口行駛更是緩慢。新南立交建成後,新南路上的堵點都被打通了。
如今,渝北城區的內外交通持續改善後,城市的「血脈」更加暢通。
在暢通城市「血脈」中,渝北區加快建設椿萱大道、甘悅大道、悅港大道等13條快速路、主道,不斷完善骨架路網;提速建設機場快速聯絡道、仙桃數據谷北立交等5座城市立交,不斷提高重要節點通行效率;打通學成路一期等8條城市斷頭路,不斷暢通交通「微循環」;建成鐵路東環線龍盛站,9號線等5條在建軌道交通順利推進,4號線西延伸段、15號線今年內可實現開工建設,不斷拓展立體交通體系。
同時,做好城市「血脈」的毛細血管建設,實施轄區嚴重擁堵道路改造項目,通過實施單行道、多車道匯入控制、優化信號燈配時、設置隔離防護欄等措施,深挖道路潛力,有效提高同茂大道、新溉立交、紫荊路和餘松路等道路的通行能力。推進17個公共停車場建設,建成中央公園東側等5個公共停車場,新增停車位1050個。提速推進11座人行過街設施,其中凱旋國際人行天橋已開工,新南路卜蜂蓮花地通道、蘭馨大道盛景天下人行天橋年內完工。紮實做好城區步道規劃建設,7公裡盤溪河山城步道年內可實現開工建設,方便市民出行和休閒活動。
「交通不僅要實現內暢,還要打通外聯,構建對外綜合交通大通道。」區交通局相關負責人說,我區充分利用臨空優勢,助推江北國際機場T3B航站樓及第四跑道建設,服務鐵路樞紐東環線建設,形成「一環四射四支」鐵路網,推動洛磧碼頭一期開工建設,加快建設三環高速(渝北段)、渝長高速擴能(渝北段),推動南兩高速(渝北段)完工,形成「三環五射」高速網絡,初步構建起長江上遊鐵、公、水、空聯運體系,助推渝北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及長江經濟帶發展,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發揮引領作用。
高質量「增綠添園」
營造高品質城市生態
孟子湖體育文化公園籃球場。朱雲卿 攝
走在渝北的街頭,空氣清新,鮮花綠樹交相輝映,「城在綠中,人在花中」的景象隨處可見。截至目前,渝北人均公園綠地已達18平方米,出門500米就能進入遊園或公園,這正是城市提升行動給渝北市民帶來的福利。
「增綠」是渝北區提升城市生態的一大特色,對城市邊角地、零星地、坡坎崖、荒地進行美顏整治,植樹、種花、造景,讓「荒坎禿壁」變身立體畫卷,「邊角棄土」變成公園遊園,「舉目髒亂」變為處處花香。
「以前這裡就是一個荒坡坡。現在披上了漂亮的綠衣,增添了娛樂設施,變身成了小公園,小朋友、大人、老年人,都有一個活動場所了。」家住北辰陽光尚線小區的居民高女士談及她家附近荒坡的變化時讚嘆不已。
記者了解到,公園所在地原為一塊荒地,菜地、雨棚、雜物充斥其間,景觀效果非常差。自從實施坡坎崖立體綠化工程以來,該地塊栽種了多種常綠植物和花卉,建成了橢圓形健身步道圍合,設置了入園形象展示區、生態綠化區、兒童遊玩區和老年活動區,切坡進行了垂直綠化,在園內設置雕塑、廊架等景觀小品,把荒坡打造成了一個具有山地特色的社區「慢生活」景觀公園。
今年以來,按照「宜林則林、宜園則園」的原則,我區對渝州隧道頂、環山國際旁等25處坡坎崖進行綠化和美化,為城市空地覆綠70萬餘平方米,栽植地被、鮮花4萬平方米。這些精緻小巧的邊角地,為城市增添了綠意,為市民生活提升了生態品質。
公園,是渝北這座生態城市的又一大特色。以新建、改造公園為抓手,渝北紮實推進「增綠添園」民生實事,面積達3000多畝的城市森林公園——方家山公園已初具雛形,觀音公園、花卉園等3個公園提升改造項目陸續推進,鹿山公園、兩江東湖公園開工建設。
除「增綠添園」之外,渝北還高標準實施「清水綠岸」工程,持續推進盤溪河、肖家河、溉溪新華水庫「清水綠岸」治理提升工程,提升水體水質,改善水體生態環境,完善岸線綠化和配套設施,提升水岸景觀。
與此同時,還精心打造龍溪、兩路、機場路、渝航大道沿線以及創新經濟走廊、空港新城、仙桃數據谷片區的「兩點、兩軸、三片」景觀照明,大力推進渝北老城區、空港新城景觀照明提升工程。
「增綠添園」「清水綠岸」景觀燈飾和綠化景觀提升……城市提升行動一步步擦亮重慶「空中門戶」的窗口,為渝北市民創造出高品質生活,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
挖掘歷史文化內涵
增強城市人文品質
金港國際24 小時自助圖書館。胡瑾 攝
「我們渝北的文化真是深厚啊!」在參觀完渝北歷史文化陳列館後,老渝北人吳光遠發出了這樣的讚嘆。
在2178平方米的渝北歷史文化陳列館展廳裡,通過實物展品、圖文展板和多媒體輔助等展現形式,全方位展示了自石器時代到改革開放以來,渝北歷史文化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市民可細細地品味渝北的發展史。
文「載」渝北,城區處處都可見到文化活動的載體。在金紫山紅金路60號,有一座始建於20世紀70年代的建築面積約35000平方米的金紫山倉庫。這座倉庫的建築主體為石頭結構,外牆、柱子均為具有本地地域性的條石,且保存完好,特色鮮明。如今,用石頭砌築的多層建築不僅在重慶,在全國範圍內也屬罕見。
對此,我區著手將其打造成金紫山文化創意產業園,通過植入文化藝術品展覽展示、文化藝術交流活動、文化商品交易等多種文化元素及業態,擬創建西南區域乃至全國獨具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集群。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在城市提升中,渝北將城市的文化內涵充分挖掘出來,讓文化活了這座城,提升渝北城區的人文品質。
深入挖掘整理巴渝優秀傳統文化和渝北歷史文化資源,實施劉家祠堂修繕工程等文物保護項目,建成開放渝北歷史文化陳列館,打造了「鄉愁故裡·巴渝民俗(非遺)展演」等品牌活動。
實施「書香渝北」建設工程。新改建鎮街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社區文化室、24小時免費開放圖書館、便民閱讀點、有聲圖書館,打造了一批城市「文化客廳」。
深入推進文旅融合,加快建設重慶創意產業園四期、重慶新聞傳媒中心二期等文化產業項目,推進統景溫泉風景區等一批5A級景區、五星級旅遊飯店創建,龍興古鎮等景區品質提升提速實施,打造一批渝北文旅品牌,彰顯獨具渝北特色的城市文化和人文精神。
改造「裡子」「面子」
提升市民生活品質
小區統一更換了防火雨棚。朱雲卿 攝
消防建築工人穿梭在樓道間、小區外立面搭起密密麻麻的腳手架……看著這忙碌的一切,家住龍溪街道惠心大廈的居民張大爺特別開心:他期盼已久的金紫山片區改造工程正式啟動了。「住了幾十年了,小區設施越來越陳舊,下水道老化,逢雨必堵,排水井的汙水外湧。還有扭成一團的電線、網線、電話線,非常雜亂,不僅煞風景,安全隱患也很大。」提起小區過去的面貌,張大爺這樣說道。
金紫山片區,是指紅金路渝通賓館段至市精神衛生中心(金紫山院區)沿線約900米道路兩側的老舊小區,建於上世紀80、90年代,居民樓大多為單體樓,道路狹窄,水電氣管網陳舊,雨汙排水不暢,消防安全隱患突出,屬於典型老舊街區。
在提升城市品質中,渝北擬投資6400萬元對該片區進行高標準的改造提升,實施「設施更新」「風貌改造」「管網手術」,對這一片區的「裡子」「面子」進行改造,升級市政道路等基礎設施,完善居民的相關生活配套設施,提升景觀環境,讓舊城煥新顏。
「實施城市更新項目,在提升城市品質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居民幸福指數。」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除了金紫山片區,我區還全力推進旺瑞街區等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加快泰山電纜、紅巖方大、崑崙化工等企業環保搬遷,統籌推進陸鄰路片區、民興路片區、華榮路片區和龍興天堡御臨等28個國有土地上房屋徵和戶區改造項目,加快城市更新步伐,為市民打造綠色、便捷、乾淨、有序的居住環境。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