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七星關區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省脫貧攻堅「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相關會議精神,大力推進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抓督戰促落實力,提振攻堅士氣。一是注重點面結合。由七星關區委黨政領導親自掛帥,依託區級領導掛牌督戰脫貧攻堅指揮體系,整合區級黨員領導幹部和區委組織部部務會成員組建29個督戰隊,聚焦480個村6836戶17821名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清零」目標,紮實開展掛牌督戰,省市區三級督戰共發現問題646個,全部整改完成。二是突出建章立制。將48個有剩餘貧困人口的鄉鎮劃分為五個片區,建立脫貧攻堅「五大戰區」指揮部合力攻堅。由7名區委常委分別帶隊,抽調140名幹部組建脫貧攻堅督查組,做到「村村見面、不漏一戶、不落一人」,深入排查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三是聚焦問題清零。按照「一問一案、一案一改、一改一清」原則,紮實開展督戰問題整改「回頭看」,綜合分析研判整改成效,做到核查一個、登記一個、銷號一個,確保督戰發現問題整改「清零」。目前,「回頭看」抽查問題389個,整改成效明顯,達到銷號標準。
抓幹部促向心力,鍛造攻堅鐵軍。一是壓緊壓實脫貧攻堅責任。堅持三級書記抓脫貧,組織8659名幹部與17716戶貧困家庭建立「親戚」關係,實現每個鄉鎮、每個深度貧困村和脫貧任務重的貧困村都有一名縣級領導包保聯繫,每個貧困村都有駐村工作隊,每戶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在組建310個駐村工作隊、選派277名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的基礎上,下沉區直單位三分之一以上幹部進村入戶,不斷強化基層脫貧攻堅力量支撐。二是選優配強鄉村領導班子。聚焦能否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圍繞綜合素質、工作能力、服務成效、群眾滿意度等內容,深入研判有脫貧攻堅任務的38個鄉鎮和18家行業主管部門領導班子,提拔20餘名脫貧攻堅一線幹部進入鄉鎮領導班子,調整村黨組織書記10人、村委會主任2人、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18人。三是激勵基層幹部擔當作為。注重在基層一線選拔任用幹部,共提拔或進一步使用共90人,其中從鄉鎮街道提拔或進一步使用44人。推薦省、市表彰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51人、先進基層黨組織27個,區級表彰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300人、先進基層黨組織100個。嚴格落實駐村幫扶幹部生活補助,為每名駐村幹部購買100萬元保額的人身意外保險,每年組織一次健康體檢,有效解決駐村幹部的後顧之憂。
抓組織促凝聚力,築牢攻堅堡壘。一是優化設置強基礎。優化基層黨組織設置,在產業鏈、合作社、龍頭企業建黨支部112個、黨小組363個,在易地扶貧搬遷點建黨組織11個,形成了黨委(黨總支)連黨支部,黨支部連黨小組,黨小組連黨員,黨員連農戶的組織體系。紮實推進基層黨組織標準化規範化建設,達標支部606個,達標率39.58%,500平方以上村級服務陣地達到85%,不斷推動基層黨組織規範提質。二是集中整頓抓提升。建立常態化發現、研判和解決貧困村問題的工作機制,深入開展軟弱渙散黨組織集中整頓「回頭看」,大力開展「村霸」和涉黑涉惡問題集中排查整治活動,2019年整頓轉化後進黨組織57個,今年將11個村黨組織納入軟弱換散集中整頓。三是能人進村強班子。注重從退役軍人、外出務工能人、致富能手、大學畢業生選拔村黨組織書記,192個村(社區)實現黨組織書記和村(居)委會主任「一肩挑」,打造了一支「永遠不走的工作隊」。建立村級後備幹部庫,儲備村級後備幹部1038人。
抓機制促創新力,破解攻堅瓶頸。一是創新推進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緊盯兩個「100%」和一個「10%」的工作要求,聚焦農業產業革命「八要素」,結合全區「532」農業產業布局和「211」生態畜牧業工程,堅持支部引領,採取「公司+合作社+貧困戶(農戶)」等模式,領辦創辦經濟實體,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截至目前,全區483個村集體合作社全部由黨組織書記或副書記擔任法人,集體經濟積累達1.2億元。二是統籌抓實就業扶貧。組建勞務輸出、技能培訓、崗位開發等10個就業服務專班,「點對點」輸送1.2萬人到省外就業,引進培育118家勞動密集型企業、建立196個扶貧車間,開發1.5萬個公益性崗位,多渠道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累計引導7.7萬個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三是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組織幫扶幹部深入開展脫貧攻堅「四個一」活動(一次政策落實梳理、一次田間地頭勞動、一次環境衛生整治、一次深入細緻交談),動員群眾參與入股合作社發展,參與環境衛生整治等,激發群眾內生動力,8659名結對幫扶幹部開展宣傳走訪3.5萬次,覆蓋群眾11萬餘人。
七星關區融媒體中心通訊員雷越楊文濤
編輯廖婉君
編審林全舉
終審黎秀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