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元氣少女QMQ
提起鄭成功的名字,想必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鄭成功因護臺有功,趕走野蠻的荷蘭侵略者而被中國人尊為民族英雄。令人意外的是,鄭成功這位大英雄在日本竟也是威名遠揚。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鄭成功與日本到底有何關聯?為何日本人也將鄭成功視為英雄呢?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需要從鄭成功本人的生平去尋找答案。
一、出生於日本,卻堅定出身中國
鄭成功,原名鄭森,又名福松。鄭成功的父親叫鄭芝龍,福建南安石井鄉的人,他原本是一個海商,但是由於明朝實行海禁政策,嚴禁沿海人民與外國人交易,於是鄭芝龍開始從事海上走私,往返於中日兩國。漸漸地,鄭芝龍的集團越做越大,就連在日本也頗具影響力,日本的平戶藩主松浦出於拉攏鄭芝龍的意圖,不僅為他在日本添置屋宅,還送給他一個日本女子——田川氏。
天啟四年(1624年),田川氏在日本生下一個男孩。這個男孩就是鄭森。七歲之前,鄭森一直在日本平戶和母親田川氏在一起生活,雖然鄭森最早接觸的是日本文化,但他在心裡十分清楚,自己是個中國人,他一直想要重返故土。
鄭森長到七歲時,不顧母親反對,孤身一人渡海回到福建,終於和父親團聚。鄭芝龍由於常年忙於生計,沒辦法照顧鄭森,於是他派人去和日本當局交涉,成功將田川氏也接到福建與他們一起生活。
1644年明朝滅亡之後,鄭芝龍擁戴唐王在福州建立了隆武政權,當時鄭芝龍的兄弟子侄們表面上附和,暗地裡都各有算盤。唯有鄭森義無反顧,堅持反清復明。有一次,隆武皇帝被清軍圍困,危在旦夕,幸得鄭森以身涉險,拼死相救,皇帝才得以脫險。隆武皇帝大受感動,便給鄭森賜國姓朱,名成功,這便是「鄭成功」在歷史上的大名的由來。
後來,父親鄭芝龍最後在清朝政府的引誘下歸順了清朝,這讓鄭成功氣憤不已。他果斷拒絕了父親的招降,並且率領自己的部下繼續與清兵作鬥爭,接連為南明收復了福建漳州、泉州等地區,並控制了浙江舟山到廣東潮州一帶的東南沿海地區。
二、收復臺灣,亂世之壯舉
鄭成功在堅持抗清的同時,還和佔領臺灣的荷蘭人展開長期鬥爭。荷蘭人從1624年開始侵佔臺灣,引起臺灣人民的不滿,1852年,郭懷一更是領導當地人民起來反抗荷蘭人的殖民統治。
郭懷一早年曾是鄭芝龍的部下,與鄭成功也有過來往。聽聞郭懷一起義的消息之後,鄭成功積極策應,他先是禁止商船到臺灣地區貿易,阻斷了荷蘭人的經濟鏈。同時鄭成功命人喬裝成商人前往臺灣島,荷蘭殖民者熱烈歡迎,實際上這些人暗地裡協助郭懷一抗擊荷蘭人。
後來,荷蘭人殘酷鎮壓臺灣島人民的起義,郭懷一等人被殘忍殺害。為了將荷蘭人完全從祖國的領土上驅逐出去,鄭成功決定親徵臺灣島。
1661年4月,鄭成功讓長子鄭經留守廈門,他則親自帶領25000名精兵,出徵臺灣。此次大約有一百多艘軍艦迎戰荷蘭艦隊,鄭成功幾乎是把大半個身家都用了上去,可見其收復臺灣的決心之堅定。
最終,長達一年多的激烈徵戰終於以荷蘭的投降告終,荷軍傷亡近2000人,損失慘重。1662年2月,臺灣終於重回祖國的懷抱,終結了三十八年的苦難。
可惜的是,鄭成功卻在收復臺灣之後長病不起,1662年,這位英雄溘然長逝,享年僅三十八歲。
三、日本的狼子野心
鄭成功收復臺灣,功績甚偉,中國人為其樹碑立傳是無可厚非之事,但日本人竟也將他視為「民族英雄」,這未免令人有些費解。但如果我們站在日本的立場上來考慮,很容易就能發現個中緣由。
首先,鄭成功的母親是日本人,因此他的身上有一半的日本血統,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日本人將鄭成功的成就歸因於他們的大和血統,如此一來,承認鄭成功的功績,亦是在承認日本民族血統的優越。日本能夠以此激發民眾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也為日本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崛起打了個免費的廣告,何樂而不為呢?只是此等行為,實在是讓人不齒。
其次,十七世紀中期,日本的勢力逐漸強大,中國早已成為它覬覦之地,徵服中國是實現「統一天下」的關鍵一步,日本早就蠢蠢欲動。而明朝的沒落對於日本來說是絕好的時機,沒成想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女真人「近水樓臺先得月」,日本當然不甘心。
但由於當時滿清政權實力強大,日本不敢輕舉妄動。鄭成功堅持反清復明,堅持與清朝對抗,這一行為恰好符合日本敵視中國的需要。只要中國內部仍不太平,日本就有橫插一腳的機會。
而且鄭成功收復臺灣之後,將其作為反清復明的主陣地,他的後人也長期割據臺灣島,不肯歸順清朝。日本一直想將臺灣地區從中國分離出去,鄭成功這一舉動在一定程度上恰好迎合了日本的不軌之心。
顯然,日本人尊鄭成功為英雄並非單純地抒發民族情感,而是帶有明顯的政治意圖。
四、日本民間的鄭成功
為了達到這些目的,日本政府不遺餘力地向民眾宣傳鄭成功,加上他特殊的出身,這就使得鄭成功在日本頗具影響力。
鄭成功在福建時,苦心經營海外貿易,欣然接受與日本通商。鄭成功與日本的貿易輸出多以礦石資源為主,這大大緩解了日本當地資源不足的壓力,這些貿易得到了安平當局的支持,安平藩主與鄭成功往來密切,曾多次致信慰問鄭成功。
而且鄭成功對待跨海前來經商的日本人也禮遇有加,日本商人因此十分敬重鄭成功,鄭成功本人在日本民間贏得了廣泛好評。鄭成功收復臺灣之後,長子鄭經延續了與日本的貿易,來到臺灣經商的日本人為了追思鄭成功,在當地建了一座「開山神社」,常年香火不絕。
日本官民對鄭成功本人都是非常崇仰的,日本當地仍保留著鄭成功的多處遺蹟。日本政府甚至曾擬定鄭成功遺址保護條例,以便更好地保護、管理鄭成功的遺址。
當年田川氏誕下鄭成功的大石頭,被日本人稱作「兒誕石」,為了保護這一歷史遺蹟,人們在其周圍建起了半環形的保護牆,避免了海浪的衝蝕。當地政府在鄭成功童年時曾居住過的琴平神社前樹牌題字,上面詳細介紹了鄭氏父子的事跡。院子裡的竹柏巨樹高達二十米,這是鄭成功幼年所植,在過去的幾百年間始終都被人們所愛護。
每逢鄭成功誕辰,當地居民會舉辦紀念活動,通過瞻仰鄭成功的遺物、為他舉行祭祀活動來表達對他的懷念。這一活動流傳多年,至今未曾斷絕。
日本文人為了紀念鄭成功,更是以他本人為原型,創造了大量的文學作品,開創了獨樹一幟的"鄭成功文學"。1661年,《明清鬥記》的出現成為"鄭成功文學"的開端,此後日本文學家又寫了《國仙野手柄日記》。1775年,日本的近松門左衛創作的《國姓爺合戰》風靡了整個日本,此劇上演之後創下了17個月的長盛記錄。
文學作品讓鄭成功的英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從此鄭成功在日本人心中成為了一位跨海的日本武士,倍受敬重與愛戴。只不過,在這表面的風光之下,卻飽藏著日本人的狼子野心。
參考資料:
1、《鄭成功為何被日本人奉為民族英雄》
2、《鄭成功和他的日本母親》,馮佐哲
3、《日本人眼中的鄭成功》,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