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的「十一」長假,瀋陽的天氣時冷時熱,可瀋北稻夢空間的遊客卻熱情不減,每天平均一萬多名遊客在園區裡好不歡樂!10月5日,記者看到,今年新修建的能容納300輛車的停車場已經飽和,園區不得已又開闢出一大片臨時停車場。
建在地鐵2號線蒲田路出口的道義城市花海,國慶期間也迎來了最大的客流,每天3萬多遊客徜徉在3300多畝的花海中,享受著藍天與花海交織的愉悅。同樣,瀋北的蒲河生態廊道、七星湖公園、怪坡虎園、清河溫泉度假酒店等景區、酒店也都人流如織。
這個「十一」長假,瀋北旅遊為啥這麼火?
「金秋十月來瀋北」引爆瀋北遊
「近年來,瀋北旅遊市場逐年升溫,2018年接待遊客突破了1100萬人次,同比增長了12.9%。今年,我們在旅遊資源開發上再下功夫,旅遊服務上再上臺階,旅遊宣傳上加大力度,今年『十一』就呈現出爆發式增長。」瀋北旅遊局負責人介紹。
伴隨著微信朋友圈、快閃、抖音、網紅直播這些新媒體的熱捧與傳播,瀋北正成為旅遊打卡地。
「十一」長假前夕,瀋陽日報社與瀋北新區聯合推出的大型全媒體文旅策劃「金秋十月來瀋北」,並以此為引爆點,全方位、全角度向市民推出了到瀋北旅遊的N個理由,細細梳理出三條瀋北旅遊精品線路,給市民提供了瀋北旅遊的詳細攻略。很快,以瀋陽日報社為核心的全媒體產品贏得了讀者、微友、網友們的熱捧,瀋北迅速成為長假旅遊的必遊地。
花費少照樣玩得好
遊客為什麼對瀋北旅遊一往情深?
記者採訪中發現,瀋北新區以全域旅遊為抓手,利用區內擁有的七星山、帽兒山、輝山、遼河、蒲河、長河等豐富的山水自然資源,依託15個國家A級景區,打造了生態遊、農業遊、溫泉遊等多個旅遊產品。這些景區景點宛如一顆顆明珠鑲嵌在瀋北風景如畫的大地上,呈現人在景中,景在畫中的美好意境。
「一家六口瀋北逛3天不到300元」這條微信火爆朋友圈,免費、花費少,照樣玩得好,正是瀋北旅遊火爆的一大理由。
家住大東區的王女士,帶著老人和孩子一家六口,看了花海和蒲河生態廊道,遊了七星山公園,住一晚農家院,還去了遼河魚市,登了七星山,一家人其樂融融,看了風景,吃了美食,又感受了農家的生活,度過了完美的假期。王女士的出遊方式正是越來越多城市周邊遊遊客們的選擇。「與其到名勝景區人擠人,不如選擇在家門口休閒舒適遊。」而瀋北的旅遊資源正好滿足市民的這種需求。
同一景區吃喝玩樂一條龍
「我們不刻意打造景點,遊客來了怎麼『遊』和『娛』呢?我們就是用好自己現有的資源,讓遊客在感受自然美景的同時,享受採摘、掏雞蛋、磨稻米、吃農家可口飯菜的樂趣。」稻夢空間負責人向記者透露,稻夢空間有一批會員級遊客,一年他們要帶著家人來上幾趟,看各個時間點稻田畫的不同呈現。有的還在園區裡租下一畝田,種有機蔬菜,種自己的水稻。而對於普通遊客來說,買一張68元的門票,還可以帶回一斤新大米,並有機會抽獎獲大禮,也是滿滿的收穫。
「出來旅遊,除了吃和玩,看到質優價廉的好東西,怎能不買一些帶回家呢?」喝過稻夢空間免費品嘗的飄香的新大米粥,遊客張先生表示一定買幾袋新大米回家,而排隊等著看新水稻是怎麼從機器裡磨出來的孩子們更是學到了不同於課堂上的知識。
在一個景區,享受吃、玩、看、樂、購一條龍服務,這也是瀋北旅遊火爆的又一理由。
乘坐地鐵去看景省錢不堵車
瀋北寬闊平坦的路況,地鐵直達的省錢模式,給遊客提供了多元的出行選擇。乘坐地鐵去看景,這是瀋北最大的優勢和看點。隨著地鐵2號線北延線的開通運營,瀋北新區將曾經的垃圾場改造成為城市花海,作為城市發展空間的「留白」,花海不僅使周邊環境得到了大幅改善,更增添了一個市民看花看景、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家住紅豆杉花園的馬士利先生高興地說,「現在我家就在花園裡了,一年三季看花,一季看雪,你說能不高興嗎?」
除了地鐵帶來的便利外,瀋北新區還以地鐵為原點,在各大景區之間配置了公交和中巴直通車,貼心的接送服務能確保最後一名離開的遊客都能通過直通車,乘上地鐵回家。
瀋陽日報、沈報融媒記者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