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暑氣蒸騰。適逢周末,我和家人驅車去撫仙湖畔避暑。
我們開車從玉溪市江川區出發,沿著星雲湖東岸的環湖公路向北行駛,一路上,田疇載綠,渠水長流,半個多小時後,到達小橋流水的海門村。車子繼續前行,走完玉帶河岸長長的林蔭道路,上坡向東,轉過路居鎮隔河村後面的山埡口,遠遠地就看見了深邃遼闊的撫仙湖。
站在這個遠離湖岸的山岡,一顆心被照亮在湖面上,我默默地為這片碧藍純淨的美祝福。此刻,朗朗晴空下,撫仙湖如同萬頃瓊田,鋪展在滇中的崇山峻岭之間。面對著這無邊無際的深邃的蔚藍,迎著活活潑潑從四面八方吹來的清和之風,俗世的一切慾念,仿佛一下子已被洗滌得乾乾淨淨。
這玉鏡初磨的撫仙湖,白鷺翻飛,清風習習,把遊客的目光梳理得柔情似水;
這畫圖天開的撫仙湖,孤山一點,煙波渺渺,將遊客的心緒浸潤得詩意盎然。
湖山勝景品題難!我想起了明代的兩位與撫仙湖有緣的著名學者。
徐霞客寫下:「滇山惟多土,故多壅流成海,而流多渾濁,惟撫仙湖最清。」 撫仙湖是雲南省第一深水湖和我國已知第二深淡水湖,總面積216.6平方公裡,雖小於滇池和洱海,但蓄水量卻是滇池的12倍、洱海的6倍,周圍群山環抱,四季如春,湖水呈碧藍色,至今沒有受到汙染,透明度可達8米。在旅行家看來,撫仙湖無疑就是紅土高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楊升庵泛舟湖上,深情吟唱:「澄江色似碧醍醐,萬頃煙波際綠蕪。只少樓臺相掩映,天然圖畫勝西湖。」博學的詩人以為,滇中的撫仙湖和杭州西湖真有得一比,而撫仙湖的湖光山色,是連西湖也不能與其相媲美的。
神奇秀美的撫仙湖,每次走近你,都會有難於言喻的驚喜——
車水捕魚——人與自然和諧的交響!
鯖魚擺陣——古代兵書陣圖的演練!
水下古城——亦真亦幻的漢代俞元縣治遺址!
帽天山生物化石——蘊藏生命奇蹟的寶庫!
李家山青銅文物——開啟古滇王國的鑰匙!
撫仙湖何以得名?清初澄江名士趙士麟有詩云:「俞元仙跡問仙湖,一片煙波點荻蘆。天上自來通碧海,人間不道有蓬壺。」原來撫仙湖名稱的由來,源於一個著名的神話傳說。據《澄江府志》記載:「(撫仙湖)東南諸山,巖壑嶙峋,懸竇玲瓏,中有石、肖二仙,比肩搭手而立,扁舟遙望,若隱若現,舊傳仙人慕湖山清勝,因留其跡,故以名湖。」
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天,清風送爽,陽光明媚,玉皇大帝到南天門遊覽。他眺望人間,忽然發現群峰疊翠的萬山叢中,有一片藍瑩瑩的亮光在閃爍,定神細看,原來是一個狀如葫蘆的湖泊,像明珠一樣,放射出萬道藍色光芒。這個浩浩淼淼的湖泊啊,湖水倒映著天光,湛藍明淨,熠熠生輝,湖面上銀魚跳躍,天空中鳥兒飛翔……這一片如夢如幻的景色,真是美麗極了。玉皇大帝欣喜若狂,立即派遣肖、石二仙前往人間,細緻描摹這一美景,帶回天宮以備隨時觀賞。
誰知,兩位神仙來到湖邊,放眼四望,立刻陶醉在這美景裡。這裡呀,說是人間仙境,一點也不過分,水明如鏡,青山環繞,洲島錯落,風光旖旎,景色宜人。兩位神仙撫肩搭手倚立,只顧不停地觀賞讚嘆,如痴如醉,竟然忘記了他們到人間來,是要摹畫這裡的美麗景致的。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最後他們不知不覺變成了兩座石山,再也無法回天庭復命了,只能永遠站立在這裡的湖岸上。因為湖岸有仙人「遺蹟」,撫仙湖由此而得名。至今,人們乘船在湖中遊覽,天氣晴朗、運氣好的時候,還能看到兩位「神仙」變成的石山撫肩搭手屹立於撫仙湖東南岸山中。
(作者:鄧瑜 單位系華寧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