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又和大家見面了!!
上次為大家簡單介紹了一下聖彼得堡的滴血教堂,看到有朋友點讚收藏,相信大家一定很讚嘆馬賽克藝術的美麗絢爛,那麼我今天就再分享一些俄羅斯的馬賽克藝術小知識。當然不是某些人想像中的馬賽克... 由於希望熱衷於美術和藝術的朋友能夠喜歡的同時,也更希望很多平時不接觸美術和藝術的朋友能夠喜歡上這獨特的美麗。
馬賽克是一種鑲嵌藝術,又音譯為馬賽克(英語:Mosaic,應源於「musa」,即希臘語中,掌管科學及詩歌藝術等九女神之名),平面作品又稱鑲嵌畫、鑲嵌細工或碎錦畫,是一種裝飾藝術,通常使用許多小石塊或有色玻璃碎片拼成圖案,在教堂中的玻璃藝品,又稱為花窗玻璃。現今馬賽克泛指這類型五彩斑斕的視覺效果。
對於藝術創作來說,馬賽克的優點很多,堅固(小石塊或有色玻璃肯定比油畫的畫布來的結實),耐用(尤其耐寒,這也是俄羅斯人喜歡這項藝術的一個最大的原因),色彩絢麗且拼接隨意(天然的色彩的已經非常鮮豔,而之後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人們可以隨意創作其眼色)據說最早的馬賽克在公元前3000年就有了...也就是5000年前...不得不讓人驚訝!而馬賽克藝術在俄羅斯的歷史也非常悠久,1000年前的基輔羅斯時期就由歐洲傳入,這些時期至近代基本都是涉及宗教題材。然而,蘇聯時期則用它來表現新時代的蘇聯人。當時,在全國各地的建築物外牆上都可以看到用馬賽克裝飾展現的政治思想和口號。
說起俄羅斯及蘇聯的馬賽克,不得不提及著名的馬賽克藝術家弗拉基米爾·亞歷山大諾維奇·弗羅洛夫(Vladimir Alexandrovich Frolov 1874-1942)的名字在莫斯科幾乎是眾人皆知:在他的工作室中,為莫斯科地鐵的三個有名的地鐵站Mayakovskaya,Avtozavodskaya和Novokuznetskaya創建了宏偉的馬賽克鑲板。他在被圍困的列寧格勒(聖彼得堡)完成了最後的工作,並度過了生命中最後的一段日子。
弗拉基米爾·亞歷山德羅維奇·弗羅洛夫(Vladimir Alexandrovich Frolov)於1874年出生在聖彼得堡,出生於俄羅斯鑲嵌畫家的世襲家族。他父親亞歷山大·尼基蒂奇·弗洛洛夫(Alexander Nikitich Frolov)的一生與馬賽克藝術息息相關。到1860年代中期,亞歷山大·弗洛洛夫(Alexander Frolov)已經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馬賽克藝術家,他曾經為聖以撒大教堂內部創作並鑲嵌馬賽克。
馬賽克製作一直是一項艱巨,漫長且非常昂貴的工作。首先,將圖像的輪廓轉移到乳香上,然後參照原始圖像,鋪設一塊薄片。每一塊都小心地固定,並以最小的間隙緊緊地放置。設置結束時,將鑲嵌圖轉移到水泥基礎上。用厚實的布將裝置密封,翻轉過來,清除膠泥並倒入水泥。然後將前表面打磨,接縫處用有色蠟染色並拋光。
1888年,亞歷山大·尼基蒂奇·弗洛洛夫(Alexander Nikitich Frolov)的長子亞歷山大·亞歷山大諾維奇·弗洛洛夫(Alexander Alexandrovich Frolov)開始研究馬賽克,他開發了自己的馬賽克製作技術,其中的所有工作都得到了極大簡化:開始先安裝馬賽克,再製作一張與局部畫像相同大小的面圖紙,將顏料塗抹在描圖紙上,蓋在馬賽克上後進行上色,再將描圖紙取下。
1890年,弗羅洛夫(Frolov)的父子在俄羅斯開設了第一家私人裝飾馬賽克作坊,並於1893年招募了最年輕的弗羅洛夫(Vladimir)。
1895年,該車間贏得了帝國藝術學院馬賽克研究所和兩家義大利公司的競爭,以執行聖彼得堡的基督復活教堂(滴血救世主)的室外馬賽克。一年後,弗洛洛夫夫婦獲得了最大的訂單,用於執行大教堂內部的馬賽克裝飾。
1894後,弗拉基米爾·弗洛洛夫(Vladimir Frolov)就讀於帝國藝術學院高等藝術學校的繪畫系,但他哥哥的去世於1897年使他成為家族車間的主管,他也被迫離開藝術學院學習。
1900年,弗拉基米爾·弗洛洛夫(Vladimir Frolov)成為工作坊的負責人,在那裡二十多年間創作了許多傑出的作品。1905年,他與俄羅斯建築師萊昂蒂·尼古拉耶維奇·貝諾瓦(Nina Leontyevna)的女兒結婚。
直到1917年,弗拉基米爾·弗洛洛夫(Vladimir Frolov)的名字在整個俄羅斯都風靡一時,在他自己的工作室中,他創造了俄羅斯最好的馬賽克,設計安裝了一系列獨特的裝飾和應用藝術。但是在十月革命之後,馬賽克被認為過於宗教化,被禁止使用。
誰都沒有想到的是,對弗拉基米爾·亞歷山大·弗洛洛夫(Vladimir Aleksandrovich Frolov)來說,馬賽克藝術應歸功於蘇維埃時期。當時列寧陵墓的建築師Aleksey Shchusev看到他的作品後,非常讚賞和讚嘆,以至於他堅持認為只有這些馬賽克才能裝飾列寧的陵墓!對於這項工作,弗羅洛夫(Frolov)花了最昂貴,最彩色斑斕的玻璃,而這曾經是尼古拉斯二世(Nicholas II)委託的作品。從那以後,鑲嵌畫在蘇聯也得到了正式認可。但是,這並不能阻止新政府以一些可笑的指控兩次逮捕該藝術家,從而剝奪了他的私人工作室和住所。
十月革命前,弗洛洛夫夫婦住在瓦西裡耶夫斯基島(Vasilievsky Island)大街(真不好意思啊!!!這條街的名字就叫大街!!!而且這個島上還有中街和小街...)上的自己的房子裡。自1897年以來,這裡就設有馬賽克車間。1918年,工作室關閉時,藝術家搬到了藝術學院的馬賽克工作室。
正是在這個車間裡,弗拉基米爾·弗洛洛夫(Vladimir Frolov)和他的主人們完成了蘇聯時期最著名的作品-莫斯科地鐵站Mayakovskaya,Avtozavozavodskaya和Novokuznetskaya的馬賽克。
最讓人敬服的是,在列寧格勒被圍困時期,弗拉基米爾·弗羅洛夫(Vladimir Frolov)本有機會安全可以撤離,因為當時蘇維埃政府特批將科學家,藝術家的保護政策。但他堅持不肯撤離到後方,並且沒有離開他的工作室,他的很多學生跟著他受凍挨餓,但依舊創作出了許多優秀作品,可惜的是在轟炸中工作室車間和幾乎完成的作品幾乎全部被損毀。
1941-1942年冬天,享年68歲的弗洛洛夫(Frolov)死於精疲力竭,在寒冷的天氣下,用煤油爐將窗戶用膠合板堵塞,將他的馬賽克畫拼湊成彩色的斑點。
俄國和蘇聯傑出的鑲嵌工藝大師弗拉基米爾·亞歷山德羅維奇·弗羅洛夫(Vladimir Alexandrovich Frolov)完成了他的最後一份訂單,並於1942年1月底將其發送給莫斯科,幾天後,他於1942年2月3日在精疲力盡中於列寧格勒去世,至死他保留了一名藝術家和愛國者的風骨。人們將他葬在聖彼得堡斯摩稜斯克公墓的藝術學院教授的共同墳墓中。
為了紀念這位傑出的馬賽克藝術家,2013年,在莫斯科地鐵公司的倡議下,在Novokuznetskaya站開幕了一個紀念牌匾,上面寫著:「這個地鐵站有在全俄藝術學院馬賽克車間在列寧格勒圍困時期製造的馬賽克,由弗拉基米爾·亞歷山德羅維奇·弗洛洛夫教授領導」。
通過這段歷史,再來看這些教堂和莫斯科地鐵站裡馬賽克繪畫,我更好地理解了那句話 : 藝術是全人類的共同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