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配音一定是能夠理解角色人物心思,拿捏好每一個詞句背後的心態。配音演員雖然不入鏡,但感情投入並不比人物演員少。成功的配音離不開幕後其他技術人員的幫助。那麼在從事電視播音的工作中,面對經常要碰到的專題片和紀錄片播音時,我們該如何應對把控配音的技巧和方式呢?
專題片配音在進行聲音演繹的過程中,是對解說詞文字變有聲語言的再創作,是對電視專題片整體的凝聚紐帶,是電視專題片聲音的重要組成部分。專題片製作者通過聲音和視頻結合給受眾產生一種新的感受,以達到直接、生動、精確、有效推介企業、城市、個人、產品形象的目的。專題片是運用現在時或過去時的紀實,對社會生活某一領域或某一方面給予集中的、深入的報導,內容較為專一,形式多樣,允許採用多種藝術手段表現社會生活,允許創作者直接闡明觀點的紀實性影片,是介乎新聞和電視藝術之間的一種電視文化形態。
紀錄片配音中最容易出現兩個極端的問題是:一是感情的平直寡淡,見字發聲。二是情感主觀的判斷錯位,導致濃情滿溢卻脫離於片子之外。平直寡淡,見字發聲,雖能完整的播完整個片子的文本,但其主要是「以我為主在處理片子的稿子」而不是「以片子為主,來處理我的播音狀態」。濃烈的情感狀態在人物類紀錄片中比較常見,和平淡的見字發聲不同的是,播音者融入了自己對角色人物的拿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