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商場變身樣本 迪美購物中心優化動線、更新業態

2020-12-17 贏商網

  (贏商網上海站)上海曾「潮」極一時的人民廣場地下商場迪美購物中心,2015年3月份曝出超四分之一門店歇業,隨後運營方向外界透露將有重大調整。

  時隔一年多,贏商網再次實地走訪發現,迪美購物中心改造升級已初現雛形,部分區域對外營業。

  近日,贏商網專訪了負責此次整改的盈石集團及其設計團隊。商場調整背後的邏輯,以及在電商、傳統購物中心業態更新等衝擊下,像迪美購物中心、伊美時尚廣場等曾紅極一時的地下商場未來可能的調整方向似乎已有答案。

迪美購物中心

  迪美升級調整雛形初現

  迪美購物中心上世紀90年代開業,位於人民廣場地鐵站,緊鄰香港名店街,彼時還是上海首家地下「都市中心多功能購物中心」。

  迪美購物中心佔地面積5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9557平方米,開業初期,迪美主打「新、奇、特、快」的中低檔時尚消費,一度成為年輕人的「心頭好」。但隨著周邊商業之間的同質經營,以及電商帶來的衝擊,迪美購物中心逐漸陷入困境。儘管坐擁地鐵帶來的巨大客流,但迪美運營方也曾坦承,由於距離人民廣場站「大轉盤」最遠,生意受衝擊最大,「原先很多消費者從地鐵站出來後,直接奔赴迪美選購商品,但現在由於其他商場賣的東西都差不多,最後來到迪美的消費者明顯減少。」

  2015年3月,迪美購物中心傳出升級調整,贏商網彼時實地走訪項目發現,整個地下商場還是以服裝鞋帽類等店鋪為主,還有少量餐飲品牌,所見人流量多是經穿過該商場和香港名店街到達地鐵站的人群。

  據悉,此番迪美購物中心改造是自1995年開業以來的最大一次改造,盈石集團上海公司全程負責本次改造的商業研策定位、招商及運營管理;同時盈石平臺下的柏盈設計負責平面動線調改、鋪位劃分、裝修設計以及租戶裝修管控。

  近日,贏商網再次實地走訪發現,迪美購物中心的調整已經雛形初現。從地鐵人民廣場站,順著指示穿過香港名店街到達迪美購物中心時,首先會被韓流集合店K-MALL吸引。贏商網從負責此次轉型升級的盈石集團處了解到,這只是其調整升級的方向之一。

韓流集合店K-MALL

  改造分三期完成 引韓流集合店KMALL

   據悉,改造後的迪美購物中心客群仍針對青少年,其最新引進的品牌包括探險者世界、星巴克、丸龜制面、樂伯部隊鍋、快樂檸檬等。而探險者世界是迪美購物中心重點引進的主力項目,其主打VR虛擬實境,引進英國高新技術和高端設備。

  關於迪美購物中心此次調整,上海柏盈設計工程諮詢有限公司董事蔡欣在接受贏商網採訪時透露,本次改造分三期進行,目前已經完成第一、二期的改造。一期主要是針對性的引入一些對青少年客群有吸引力的主力商家,對主力商家區域、主軸線大道及香港名店街連接通道等區位進行改造;二期則針對南北廣場,臨近南夢宮電玩的美食區域進行改造;第三期是對東側各支動線的散鋪區域進行改造。

  蔡欣告訴贏商網,分三期改造的原因是考慮到迪美周邊的商業環境、交通環境以及人口結構已經發生巨大改變,迪美的軟硬體及主要商戶構成還停留在二十年前最輝煌時的水準,改造前迪美購物中心面臨非常大的經營困境。本次調整也面臨租戶動遷,改造資金極其有效等巨大困難,在和業主管理團隊共同研究後決定分三期進行。

  此次改造引入的重點客戶K-MALL,是一個韓流集合店,主要經營韓流服飾、化妝品等。贏商網注意到,該區域內僅部分商戶開業,蔡欣稱目前正在緊鑼密鼓籌備裝修中,同時也希望有品牌資源的商家入駐。

迪美購物中心K-MALL已開業店鋪

  除了引進K-MALL外,此次調整另一個比較大的改變則是加大餐飲、娛樂等體驗式業態的比例,「這也是結合當前零售服飾佔比不斷下降以及消費方式的改變趨勢來進行的,但因為諸多可觀因素的限制,我們也沒有刻意去控制業態比例,主要還是以經營人流為主」。

  傳統地下商場路在何方?

  雖然目前已經有部分商戶開業,也仍有大部分區域還在圍擋中。同時,相比改造前,商場地面不免呈老舊狀,但整個商場的在燈光、動線細節上已經十分具有特色。

   對此,蔡欣向贏商網坦言,因為本次裝修改造費用有限,地面及大量牆柱面無法更新,「我們在裝修設計時引入了4-3-3的概念,也就是商城顏值公區裝修佔40%,活動及季節美陳佔30%,租戶裝修佔30%,此外,對陳舊的吊頂進行改造,將吊頂盡空高度提升了50-80公分」。

改造後的迪美購物中心部分區域

改造後的迪美購物中心部分區域

  此外,贏商網了解到,此次迪美購物中心改造,在前期業態規劃、動線調整及及鋪位劃分過程中設計充分配合商業,解決了原來動線及鋪位劃分中的「斷頭路」以及冷區熱區不均的現象,在吸引人流的主力店通路上儘量採用開放鋪位布局,提升客戶空間體驗,同時也會發生大量的隨機消費。

  除了迪美購物中心外,在上海還有香港名店街、風情街、華盛街,靜安寺站的伊美時尚廣場,中山公園站的上海小馬路,上海科技館站的亞太盛匯和新陽廣場等曾經盛極一時的地下商場,如今都在另謀出路,尋求轉型。

  據贏商網了解,位於靜安寺地鐵站的伊美時尚廣場也於去年進入調整階段,調整方向則是偏向引進餐飲業態。

  對於傳統地下商場而言,面對電商以及周邊購物中心的競爭,是否還有市場前景?未來路又在何方?在蔡欣看來,對於通路型的地下商場,一定要提供便利的交通,增加有趣的空間節點設計,在通路兩側多增加餐飲外擺,提升租戶的裝修及貨品陳列水準。貨品的選擇也要控制單價,提升趣味性。

相關焦點

  • 從50張商場平面圖,看購物中心的動線規劃
    購物中心的動線流暢與否,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在裡面逛得是否舒服。特別是隨著購物中心面積越來越大,很容易出現令顧客迷路的設計、逛不到的角落、找不到的店鋪……動線設計對商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平面動線、垂直動線、自動扶梯的設置、中庭挑空、與柱網的配合、消防規範、塔樓核心筒等都會影響到商場的人流動線是否舒適、好用。
  • 迪美購物中心出現「關店潮」 原先業態已不適應商場
    (贏商網浙江分站整理報導)上海曾經「潮」極一時的地下商場——地鐵人民廣場站的迪美購物中心,如今的狀態卻是門可羅雀,部分甚至出現了「關門潮」的現象。更令人值得驚訝的是,今年3月份,迪美購物中心整個地下商場內超過四分之一的商鋪已經歇業。   在電商快速發展和購物中心同質化日益嚴重的今天,地下商場裡的時尚小店也正在遭受著電商的摧殘。
  • 北辰購物中心變身「上品+」 上品折扣打造奧萊旗艦店
    (贏商網報導)存量商業物業的更新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香港上市公司華訊股份收購北京飄亮購物中心後開啟了該商場新一輪的改造,計劃今年年底開業,而距離飄亮購物中心僅4.4公裡的北辰購物中心北苑店,經過大規模調整後已更名為上品+,於6月23日星期五試營業,收穫了不錯的人氣。
  • 迪美第三輪升級或年底完成 將走中低端路線
    據《勞動報》報導,作為滬上最老的地鐵商場之一,迪美購物中心為了擺脫電商衝擊、以及本身地理位置和動線規劃的掣肘,自2015年起便「大動作」不斷。日前,勞動報記者獨家獲悉,迪美第三輪升級改造工程有望於今年年底前完成,屆時將走中低端路線,娛樂業態將增至四成,力爭培育一批屬於自己的「定向客群」。
  • 深圳14大購物中心地鐵樓層業態大起底:輕餐飲超四成 快銷類漸成主流
    伴隨著越來越多的購物中心與地鐵無縫銜接,有著「人氣磁石」之稱的地鐵樓層也成為各商家必爭之地,成為繼商場首層之後又一個新的租金業績增長點。那麼,直通地鐵的樓層,或者是即將通地鐵的樓層,在業態、品牌等方面的布局上呈現怎樣的特點?又有哪些新的變化和趨勢?為此,贏商網特選取深圳市比較有代表性的幾家商場進行實地探訪,並帶來詳盡的踩盤報告。以供業內參考。
  • 案例研究:香港各大購物中心是如何把業態規劃做到極致?
    但要把購物者引至高層並不容易,因而很多商家不願意租用上面的樓面。將業態規劃與人流動線相結合,有利於將顧客引至購物中心的各個樓層,形成良好的經營氛圍,提升整場的租金水平。   6、不允許在購物中心內部出現任何一條「陰陽街」   人流布局方式:主動線、副動線、店內動線相結合。   主動線:主要考慮整個商場人流在商場內流動的完整對流性,以及客流在商場內的平衡流動和到達各個功能區域,類似人的主動脈。
  • 分析萬象城、宜家等購物中心的水平人流動線
    今日介紹:水平人流動線的類型、優缺點、案例分析、運用總結與指導建議。  水平人流動線:即同一層面上的動線,其設計目的是要是同一層面上的各商業業態得到充分展示,使消費者能輕鬆看見商店鋪的展示細部。
  • ...人民廣場地下商圈謀求改變-迪美 商圈 風雲再起 名店街 人民...
    迪美廣場:或壓縮服裝比例至10%  不僅風情街在調整,與其緊鄰的香港名店街、迪美廣場亦然。在香港名店街,餐飲商鋪數量比以往明顯增加,並且向靠近人民大道的下沉式廣場集中,原本連接地鐵站通道的數十個首飾小店也已全部消失。另一端的迪美購物廣場,也醞釀在本月中下旬公布新的經營調整方案。
  • 壹方城地鐵直通層:「吃」出來的B1層 餐飲業態佔據半壁江山
    伴隨著越來越多的購物中心與地鐵無縫銜接,有著「人氣磁石」之稱的地鐵樓層也成為各商家必爭之地,成為繼商場首層之後又一個新的租金業績增長點。那麼,直通地鐵的樓層,在業態、品牌等方面的布局上呈現怎樣的特點?又有哪些新的變化和趨勢?為此,贏商網特選取深圳市比較有代表性的幾家商場進行實地探訪,並帶來詳盡的踩盤報告。以供業內參考。
  • 老城區商場閉門謝客?資本介入,是時候來一次大變身了
    比如這兩年變身成功的恆寶廣場,新的動線設計和新的品牌調整讓市民走進商場逛街的興趣大增。而之前兩度易主的黃沙地鐵上蓋商場西城都薈,現在的業主方為領展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這幾年也保持著旺盛的人氣。來自戴德梁行的報告顯示,老城區商業成交活躍,第三季度同創集團與新加坡吉寶置業購入的荔灣區西門口廣場,是外資買家吉寶進軍粵港澳大灣區房地產市場的首站。未來,西門口廣場會迎來怎樣的新形象,附近街坊可以持續觀察。
  • 商場設計中活躍客流重要利器——動線設計,教你高效使用商業空間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在商場中怎麼打造高效的人流動線,提高商業空間的使用率的兩個案例吧。佛山天虹購物中心,項目體量達10萬㎡。定位於「暢享歡樂時光的家庭體驗型生活中心」的商場圍繞時尚零售、吃喝玩樂、兒童成長、便利生活四大板塊內容,打造特色的主題街區+主題館來豐富商場的整體業態。這些主題街區都位於商場的高層,消費者想要上去娛樂消費,靠的就是商場一進門就看到的最震撼的——室內跨5層的飛天雲梯。
  • 上海購物中心存量改造圖鑑
    而隨著日新月異的市場變化,港匯恒隆廣場從2017年起,便開啟了規模最大的改造升級,改造目的則在於鞏固港匯恒隆廣場的在全國購物中心中的優勢地位。本次歷時3年的大改造,投入高達10億人民幣,改造工程包括外立面、天花、地坪、動線、硬體設施等方方面面,可以說本次的工程量和資金投入不亞於再重建一個購物中心。
  • 解析:在購物中心比例不斷提升的體驗式業態該如何運用?
    1、購物中心成為體驗式業態載體的原因   「體驗式」業態最常見的載體是購物中心這種目前發展迅速的商業模式,原因有三:   其一,購物中心基本上以開發商持有為主要的經營模式,需要與商場內的商戶共同協作,形成共贏,從而使項目達到保值增值的最終目的,所以會支持「體驗式」業態的經營,從而發揮其強勁的吸引人氣的能力
  • 香港購物中心為何旺?這13個動線規劃法則告訴你
    核心提示:本文從十三個動線規劃細節出發,結合案例完整呈現香港購物中心是如何通過動線的設置來實現購物中心的人流拉動力達到最強。  香港比較常見的購物中心造型除了長條形的直線帶狀之外,」L「型和四方型的也比較常見,這兩種平面造型的購物中心,其基本的動線規劃就是將主力店布置在購物中心中間,而一般承租戶則圍繞著主力店呈發散狀分布。
  • 中國高端商場示範樣本 成都SKP開建
    這是成都交子公園商圈引入的首個奢侈品高端百貨業態,將打造集高端零售、文化藝術、休閒娛樂為一體的「中國高端商場的示範性樣本」。成都SKP選址於成都高新區交子公園商圈,與購物中心「巨無霸」環球中心隔天府大道相望。項目總投資約50億元,總建築面積約34.4萬平方米,其中商業面積約16.2萬平方米。
  • 上海最具「地鐵人氣」的購物中心一覽!
    2016年上半年,上海港匯恒隆廣場租金收入折合人民幣約4.96億,連續三年來穩居國內購物中心租金收入之首,名副其實成為國內最賺錢購物中心。2017年初,商場開啟大規模升級改造,改造工程包括外立面、天花、地坪、動線、硬體設施等並預計引進100個全新品牌。本次改造歷時3年,投入高達10億人民幣,整體改造計劃於2019年完成。
  • 北京五棵松卓展購物中心:一個定位精準高端的商場
    南臨長安街,西臨西四環,與萬事達中心隔街相望,傍地鐵1號線,在有著京西CBD之稱的「五棵松生活圈」中,一個巨大的L型建築物——卓展購物中心,開業已近3個年頭。   其母公司香港卓展集團,業務範圍涵蓋百貨、超市、酒店三大業態,目前已在北京、瀋陽、長春、哈爾濱四地以自有產權物業形式開設卓展購物中心,物業總面積近百萬平米。
  • 欣都龍城VCpark購物中心踩盤:生活服務業態獨具特色
    位於北京路與北辰大道交匯處的欣都龍城VCpark購物中心,商業面積8萬平方米,由四棟樓構成,分為地下1層,地上4層。L0層與L1層共同組成了一個雙首層廣場,其中L0層為下沉式廣場,與地鐵口形成無縫對接,將地鐵人流與商場聯通,人流導向清晰。在項目的四棟樓之間,有開放式的空中連廊連接,可以實現各區域間的自由互通。在項目內部的每個交通節點上,都能看到非常醒目的導視牌,交通動線明顯。
  • 做出購物中心最優化內部動線只需3步9大點
    第一步:確定室內人流動線類型   要點1:清楚室內人流動線的構成   人流動線由水平人流動線、垂直人流動線和節點組成。   在整個動態系統中的關係     (1)線性布局   適用於狹長的基地,規模較小的購物中心,在線形步行街兩側布置店鋪。
  • 解析:新加坡購物中心是如何做到高效和多元化?
    新加坡的國土面積只有上海的1/6,但是購物中心數量只比上海少30個,與香港相比,國土面積比香港少了300k㎡,卻多了30個購物中心。新加坡購物中心是如何做到高效和多元化?在規劃設計上如何充分挖掘商業價值?   經細分研究發現,新加坡70%的購物中心都做到了高效和多元化,所有的購物中心規劃設計中都沒有浪費任何的商業面積,充分挖掘可利用的商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