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鐵的發展,坐著火車去旅遊成為了一種新時尚。一路上,可以欣賞沿途的風景,還能省去自駕的疲乏,「快旅漫遊」的旅行方式更加注重遊客的參與性、親歷性,追求過程的內涵性。那就讓我們一起出發,沿著大西線,開啟遊山西讀歷史的第一站。
大西高鐵縱貫山西,北起山西大同,經朔州、忻州、太原、晉中、臨汾、運城山西省境內正線長度706公裡,從晉北到晉南,一路都是數不盡的好風光,讀不完的中華文明史。
大同——讀民族融合史
大同,地處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碰撞、摩擦的拉鋸地帶,也是民族交流融合的過渡和紐帶。魏晉時期,北魏孝文帝在大同開啟漢化改革,推動五胡融入中原,大同成為了我國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雲岡石窟雕刻的造型,融合了少數民族與漢族文化的精髓,既是歷史的見證,也是文化的傳承。
懸空寺,不僅以它建築的驚險奇巧著稱於世,而且獨特的「三教合一」宗教文化內涵同樣精彩紛呈。
朔州——讀古代建築史
朔州是全國避暑勝地和京津地區避暑休閒的「後花園」;全市擁有各類規模的旅遊景區景點80處,歷史上先後湧現出西漢著名女詩人班婕妤、三國名將張遼、唐朝開國元勳尉遲恭、明朝首輔王家屏等一批傑出人物。
山西的古建遺存居全國之首,應縣木塔是中國建築史上最具價值的坐標,,它與義大利比薩斜塔、巴黎艾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是我國遼代高層木結構佛塔,是中國現今絕無僅有的最高、最古老的重樓式純木結構塔。應縣木塔不是一泛泛的旅遊景點,而是遼文化的具象微縮,是那個時代中原文明的精華薈萃!
忻州——讀長城鬥爭史
忻州,是山西省唯一同時擁有黃河、長城、太行山三大旅遊元素的地級市。黃河入晉第一灣——老牛灣在忻州,長城精華在忻州,太行之巔在忻州。
長城萬裡、華聚山西。忻州的長城擁有古代軍事完整的防禦體系。來到長城腳下,走進雁門關、偏頭關、寧武關、娘子關,在這些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的雄關隘口,深深地體悟到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
太原——4700多年歷史古都
太原,也稱龍城,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園林城市,太原都市圈核心城市,是一座具有4700多年歷史,2500多年建城史的歷史古都。
晉祠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園林,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集約載體,國內宋元明清至民國本體建築類型、時代序列完整的孤例,附屬彩塑壁畫碑碣均為國寶;是三晉歷史文脈的綜合載體,晉文化系統上溯西周封唐建晉至盛唐肇創文脈傳承的實證;是世界王氏、張氏發祥地。
晉陽古城是太原故城,始建於春秋周敬王二十三年(前497),焚毀於北宋太平興國七年(979)。歷史上晉陽城軍政地位特殊,曾作為趙國初都、漢晉幹城、東魏霸府、北齊別都、盛唐北京而享譽江河南北。在民族發展史中,晉陽城是中原農耕與北方遊牧文化交流、融合的紐帶和舞臺,也是各族人民長期共同生活謀求發展的和睦家園。
晉中——讀匯通天下晉商史
晉中旅遊資源較為豐富,境內自然和人文景觀星羅棋布,晉中是華夏文明重要組成部分——晉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是晉商文化的搖籃;1824年在這裡誕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家金融機構「日升昌」票號。
平遙古城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是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被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市之一。它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喬家大院是一座雄偉壯觀的建築群體,設計之精巧,工藝之精細,體現了中國清代民居建築的獨特風格,具有相當高的觀賞、科研和歷史價值,是一座無與倫比的藝術寶庫,被稱為「北方民居建築的一顆明珠」,素有「皇家有故宮,民宅看喬家」之說,名揚三晉,譽滿海內外。2018中國黃河旅遊大會上,喬家大院被評為「中國黃河50景」。
臨汾——讀黃河文化變遷史
千百年來,黃河岸畔流傳的后稷稼穡、嫘祖養蠶等動人故事,承載著源遠流長的黃河農耕文明;從大禹治水到臺駘治汾,從春秋時期智伯渠到清代汾河「八大堰」,形成了綿延不斷的黃河治水文化。
黃河之魂在山西。「天下黃河一壺收」的壺口瀑布,以其壯觀無比,呈現了中華母親河博大胸襟和恢宏氣度;黃河在山間奔騰盤旋七大灣,形成天下奇觀乾坤灣,中華龍圖騰由此濫觴。
運城——讀中華文明演進史
從垣曲「世紀曙猿」到芮城「西侯度聖火」,從「丁村遺址」到「陶寺遺址」,從戰國荀子、盛唐柳宗元到北宋司馬光、清代陳廷敬,文物遺蹟數不勝數,歷史名人燦若星辰。山西,就是一部濃縮的中華文明史詩。
陶寺遺址是中國黃河中遊地區以龍山文化陶寺類型為主的遺址,還包括廟底溝二期文化和少量的戰國、漢代及金、元時期的遺存。華夏文明的源頭之一,為華夏族先民所創造。近年來在對於陶寺遺址的發掘中,進一步判斷陶寺文化的絕對年代為公元前2300年至1900年之間。陶寺遺址對復原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社會性質、國家產生的歷史及探索夏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西侯度遺址的發現,把中國古人類用火的歷史,從70萬年前周口店北京猿人,又向前推進了110萬年。火與人類文明的親密關係,在西侯度第一次得到了驗證。展櫃中那些有黑、灰和灰綠的動物化石原件就是180萬年前人類最早用火的證據。
滾滾黃河、巍巍長城、莽莽太行。沿著高鐵,一路南下,領略三晉風光,開啟你的逛吃逛吃模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