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崙神山的來歷與演變

2020-12-10 唯知人文

崑崙,是一個很古老的名字,古書上被寫為「崑崙」,有時候也叫做崑崙之丘、 崑崙之墟,在洪荒小說裡面,它常被描述為元始天尊的道場。它的前身是盤古大神脊梁所化的不周山,是洪荒世界的天地祖脈。巫妖大戰之後,祖巫共工怒撞不周山。導致不周山的撐天之柱斷毀,斷落的撐天之柱被元始天尊煉化為翻天印。而元始天尊則正式向天道立名將不周山更名為崑崙山。而我們在一些遊戲當中,十大神器當中就有「崑崙鏡」。總之,崑崙給人的感覺是一種古老、神聖,而崑崙山則一種神秘之所在。

崑崙山脈

其實在現實中,崑崙並不是一座山,而是一條雄偉山脈,它位於中國大西北,西起新疆帕米爾高原,向東經過西藏,進入青海,全長二千五百千米。它遠離中原,而且海拔又高,人跡罕至,於是自帶一種神秘的感覺。一座普通的山脈,它是怎麼被演化為「神山」呢?讓我們一起來梳理一下。

「崑崙」之名,首先見於《尚書·禹貢》,它是一個西方小國的名字,不可不說國家雖小,但是名字取得好呀。在奇書《山海經》裡面,崑崙是一座山的名字,崑崙神山的起源也在於此。

關於《山海經》成書於何時,現在還有爭論,有學者堅持認為是成書於西周時期,而有些學者則質疑這部荒誕的書是後來偽作的。總之,《山海經》裡面有關崑崙山的描述充滿了神話想像,例如:

《山海經·海內西經》:「海內崑崙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崑崙之虛,方八百裡,高萬仞。

《山海經·西山經》:西南四百裡,曰崑崙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神陸吾司之。其神狀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時。有獸焉,其狀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螻,是食人。有鳥焉,其狀如蜂,大如鴛鴦,名曰欽原,蠚鳥獸則死,蠚木則枯。有鳥焉,其名曰鶉鳥,是司帝之百服。有木焉,其狀如棠,華黃赤實,其味如李而無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有草焉,名曰薲草,其狀如葵,其味如蔥,食之已勞。河水出焉,而南流東注於無達。赤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泛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醜塗之水。黑水出焉,而西流於大杅。是多怪鳥獸。

在這段描述裡面可見,崑崙上不只住著神仙,還有各種神獸、神木、奇花異草,仿佛是一片奇異世界所在,代表著古人樸素的世界觀。對於這樣的描述該如何看待呢,如果硬要用現代科學角度來解釋的話,就是古人知識有限,敬畏大自然中的鳥獸樹木,於是用誇張的描述來表達它們的神聖性。

崑崙神山是天神居住的地方,那麼凡人是否可去呢?古人也是很浪漫的,當然可以去呀,第一個上崑崙神山的凡人可能是周穆王。成書於戰國時代的《穆天子傳》就描述了周穆王祭奠黃河之後,跨過黃河去了西方,幽會了西王母,還登上崑崙山,朝拜了山上的黃帝宮殿。我看過一個版本解釋是說,周穆王可能是去西方巡遊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個女性部落,並與女酋長約會,還參拜了她們的崇拜圖騰。不管真實與否,總之這段經歷還是挺浪漫的,即便是現代人旅遊也渴望能有這麼一段豔遇。

周天子與西王母

到了漢代,劉安所寫的《淮南子》裡面,崑崙神山更加吸引人了。如果說《山海經》所描述的內容與現實相差太遠,在《淮南子》裡面描述的場景就更貼近現實生活了。

崑崙山十分美麗,山上到處是美景。崑崙半山腰有一個花園,叫懸圃,長滿奇花異草。山上還有一個湖泊,叫瑤池,那裡是西王母居住遊樂的地方。另外一處是醴泉。醴泉四周長滿鮮花綠草,泉水清芬甘美,如同美酒一樣。此外,崑崙山上盛產各種玉樹,有文玉樹、牙琪樹、琅珏樹、碧樹、瑤樹等。所謂文玉樹,就是五彩玉樹。牙琪樹是赤色玉樹。琅開樹的果實是珍珠美玉,專供鳳凰享用。碧樹,即綠色的玉樹。因為盛產玉石,所以崑崙山上的井欄都是用玉石製作的,極其華美。當然,崑崙山最重要的植物還是不死樹,這是製造不死藥的原料。 山上還有一條丹水河,喝了這條河的河水也可以不死。據說射日英雄后羿,就曾經來這裡得到過不死藥,只不過被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於是嫦娥飛身上月宮,羿最終難逃一死。

南北朝時代的王嘉在《拾遺記》裡面,又給崑崙山添加了新的神奇內容進來。比如他說:山上有很多神仙,有的騎龍,有的駕鶴,好不逍遙自在。山上常年吹一種奇怪的風,它能像水一樣去掉衣上的灰塵。山上兩種露水,一種是甘露,很乾淨甘甜,一種是朱露,像紅色的雪。山還有一種長著四個翅膀的神龜,長到一萬歲的時候就能化成人形會說話等等。

《拾遺記》

崑崙山這麼讓人神往,那必須要製造一些障礙來阻隔凡人,不然人人都可以上神山,豈不是打擾到了神仙的安靜修行。於是炎火山、弱水、開明獸、天神陸吾等障礙被製造出來了。

凡人要上崑崙神山首先要穿過炎火山,這炎火山火焰非常猛烈,石頭瞬間可以被融化,顯然凡人之軀無法承受如此高的溫度。就算開掛穿過了炎火山,這裡還有一條巨大的橫溝,萬丈之下便是弱水,這弱水沒有浮力,什麼東西都會沉到河底,即使是一根羽毛也不例外。好了,就算飛越了橫溝弱水來了神仙們居住的宮殿,還有開明獸呢。神闕共有九個門,每個門都有一個開明獸日夜守著,這開明獸是長得千奇百怪,都是各種獸類拼裝起來的,比如有的開明獸是虎身,卻長著九個人頭,即便是我們熟悉喜愛的鳳凰,全身也纏滿了毒蛇,總之都是讓人生畏的怪物。就算化為一陣風,躲過了開明獸,進了宮殿,但還有天神陸吾在巡邏呢,陸吾長得非常恐怖,身後跟著一群小嘍囉,其中最讓人恐怖的是一種叫欽原的鳥,渾身長滿毒刺,蜇到鳥獸,鳥獸死亡;蜇到樹木,樹木乾枯。

開明獸

如此以來,也就沒人敢打崑崙神山的主意了,只能心嚮往之,卻永遠去不了,「造神」之人要的就是這種效果,至此,崑崙山在一些崇尚道術、渴望長生不老的人不懈努力下,終於成為一座「神山」。

當然了,我們也不能對此進行批判,崑崙山造神運動只是古人精神世界一個縮影,我們能理清其中的來龍去脈,並體會到古人的浪漫情懷就可以了。

相關焦點

  • 中國第一神山——崑崙山脈
    中國第一神山——崑崙山。由古至今,崑崙山,都是積聚天地之靈氣、集日月之精華的萬山之祖,在中華民族中有著顯赫的地位,更是老祖宗口口相傳的「中華龍脈」!相傳崑崙山住著「西王母」,人頭豹身,由兩隻青鳥侍奉,是道教正神,與東王公分掌男女修仙登引之事。關於崑崙山的傳說不絕於耳,由於在傳說中西王母的住所被稱為「瑤池」,故造就崑崙山夏天下雪的奇景!而崑崙山有兩座高峰,是玉帝的兩個妹妹的化身,總之,崑崙山的傳說,都離不開「神仙」、「仙界」之類的詞語。
  • 神山崑崙,傳說中天帝在人間的秘密都城,原來在這裡?
    不過幸虧人間還留著幾個天柱,供人神之間來往,其中一個就是不周山,另外一個就是崑崙神山。相傳西周時期的周穆王曾經拜訪過神山,並有幸見到了黃帝的宮殿,參觀了雷神豐隆的墓葬,並再次為其加封,以昭示後人。《酉陽雜俎》中說,崑崙之丘又叫崑崙虛,是天帝在下界的帝都,常常有上百神仙在此聚集。想必天帝是一個天上人間兩頭跑的天子,崑崙山就是他設在人間的辦公場所,所以才會有很多神仙經常在這裡上班。
  • 祁連山脈主峰的歷史 古人眼中的「崑崙神山」[圖]
    《禹本紀》:「崑崙其高二千五百餘裡,日月相避隱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瑤池。」《列子·周穆王》:「穆王不恤國事,不樂臣妾,肆意遠遊。命駕八駿之乘,……馳驅千裡,……遂宿於崑崙之阿、赤水之陽。別日升於崑崙之丘,以觀黃帝之宮,而詔後世。遂賓於西王母,觴於瑤池之上。西王母為天子謠,王和之,其辭哀焉。」《穆天子傳》:「吉日辛酉,天子升於崑崙之邱,以觀黃帝之宮。」
  • 漢字的來歷:漢字的起源和演變過程
    漢字的來歷:漢字的起源和演變過程 2012-11-26 16:53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此人獨守崑崙20年,從「崑崙女神」變乞丐,來往車輛都會鳴笛致敬
    大宛傳中有這樣一句話:「漢使窮河源,河源之屬,其山多玉,其採來之物,天子案古書之物,名河之地出崑崙雲」。從古代開始,崑崙山就是我國神國的代表,堪稱「中國神山」。崑崙山是神話故事中修仙的地方,而在現實生活中,崑崙山更是許多人心中嚮往的聖殿。崑崙山是神山,但它同時又是一座充滿無盡危險的山,在崑崙山下面有太多不可預料的危險。
  • 王煜| 崑崙、天門、西王母與天帝——試論漢代的「西方信仰」
    一、西北與中央:崑崙與天柱崑崙在戰國秦漢人的觀念中是西方、西北方的一座巨大的神山,這是毫無疑問的,但這崑崙究竟在哪裡,古往今來卻是聚訟不已。認為登天的神山在西北方,很顯然一方面與我國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形有關。關於這樣的地形的來歷,有一段著名的神話。《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古人認為天地是由四正四隅的八根柱子撐開的,《楚辭·天問》中便問道「八柱何當」,王逸注「言天有八山為柱」,而西北方的天柱為不周山。
  • 兒童節的由來_國際六一兒童節的來歷及世界演變
    關於兒童節的由來_國際六一兒童節的來歷及世界演變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兒童節的由來_國際六一兒童節的來歷及世界演變,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兒童節的由來,兒童節的來歷相關的信息,下面分享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 萬山之祖-----崑崙山
    崑崙山,中國第一神山、萬祖之山、崑崙丘或玉山。崑崙山山口是青藏公路穿越崑崙山脈的必經之地、咽喉之所,是世界屋脊汽車探險線的必經之地,崑崙六月雪觀光的重要景點。崑崙山西起帕米爾高原,山脈全長約2500公裡,平均海拔5500-6000米,寬130-200公裡,西窄東寬,總面積達50多萬平方公裡。是戶外愛好者挑戰自我挑戰極限的好地方。
  • 崑崙起源,龍脈轉運
    起源崑崙,萬山之祖「崑崙山脈」崑崙山口終年積雪山川雖是靜止不動的,但山川一高一低是有起有伏的崑崙山龍脊龍脈之祖之稱的「崑崙山」是中國第一神山崑崙山下的京藏鐵路我走的是崑崙山中段,從可可西裡穿越出去就是崑崙山口
  • 中國第一神山
    崑崙山,又稱崑崙虛、崑崙丘,是中國第一神山、萬祖之山。崑崙山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橫貫疆藏之間,東到柴達木河上遊谷地,東西長約2500千米。 崑崙河北岸的崑崙泉,是崑崙山中最大的不凍泉。 《史記·大宛傳》中記載:「漢使窮河源,河源出于寘,其山多玉石,採來,天子案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曰崑崙雲」。《山海經》中關於崑崙山的記載: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
  • 她守護崑崙20年,從美人變成乞丐,往來車輛都會鳴笛致敬
    不過,崑崙山的環境卻惡劣之極,雖然它被稱為「中國第一神山」,並被賦予了不少神話色彩,但實際上,它卻是一處險地。《史記·大宛傳》中記載:「漢使窮河源,河源出于寘,其山多玉石……名河所出山曰崑崙雲。」開闢絲綢之路時,張騫曾途經崑崙山,不過,由於他並未深入探究,所以他對崑崙雲也產生了一定誤解,認為崑崙山乃是田河的源頭,山上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和田玉。
  • 大自然的恩賜,神山崑崙孕育的精靈,溫潤通透的和田玉
    神秘的崑崙是神話傳說中王母的誕生地,法力無邊的王母娘娘是中華道教的正神,掌控君王朝代的盛衰,老百姓的疾苦 傳說中的崑崙聖山,不僅滋養了華夏民族的想像力,創造出了無數離奇浪漫的神話故事。遼闊的崑崙山脈還生長著無數的奇珍異寶。迎著凜冽風雪綻放無比嬌豔的雪蓮花,溫潤剔透、潔白無瑕的和田玉等。
  • 喀喇崑崙山脈,崑崙山脈,你們能夠分得清楚嗎?
    崑崙山脈和喀拉崑崙山脈你們能夠分得清楚嗎?也許有很多人都不太清楚這兩座山脈,究竟哪一座是我們常說的崑崙山?先看看西部主要山脈的分布,從北到南有阿爾泰山脈、天山、崑崙山脈、阿爾金山脈、祁連山脈、唐古拉山脈、喀拉崑崙山脈、喜馬拉雅山脈等,注意崑崙山脈與阿爾金山脈、祁連山脈很容易混淆。
  • 漢族的神山聖湖在哪裡?
    藏族人民有自己的神山聖湖,比如岡仁波齊與瑪旁雍錯,這種原始崇拜起源於萬物有靈的觀念。我想,漢族人是否也有自己的神山聖湖呢?如果有,那就非崑崙山和青海湖莫屬了。崑崙山系的玉珠峰海拔六千多米,慕士塔格峰海拔七千多米,是登山愛好者的聖地,攀登這些山峰或許更能體會到崑崙山的雄偉壯觀,但這畢竟不是常人之所能為。而青海湖海拔不高,卻是可以親近的。七月,恰是油菜花盛開的季節,也是青海湖旅遊的旺季。我們輾轉長途汽車、火車後來到西寧,第二天包了一輛小車前往青海湖。
  • 山海經考:從崑崙山到崑崙山脈
    佛經中有座山神山叫須彌山,須彌山位於大地的中心,日月星辰圍繞須彌山而運轉。山上有用金銀、水晶、琉璃築成的寶殿,是長生不死的諸天眾神居住的地方。山上花果繁盛,香風繚繞,有無數的珍禽奇鳥,棲息於珠寶裝飾的寶樹,婉囀相合。須彌山上有阿耨達池,有四條河流從此池發源,分別流向須彌山四方,東方為恆伽河,南方為新頭河,西方為婆叉河,北方為斯陀河,分別注於四方之海……。
  • 朱提、烏蒙、昭通的來歷和演變
    這三個地名,來歷和含義不同,指稱的對象完全相同;範圍時有大小,中心又時有移動;在不同的時段,有不同的建制;實體是一個,演變又多端。千秋往事,眾說紛紜,誰個親臨,可以作證?本文,只是根據眾多的記載和傳聞,作一些抄錄。朱提縣郡志朱提縣,《漢志》顏注引蘇林曰:「提音時,北方名匕曰匙。」漢洗或作「朱,從木。
  • 萬古神帝:逆神碑的來歷,十萬年前怎麼來到了崑崙界?
    這段曲折的歷史到這就算結束了,不過,回歸今天的主題,關於逆神碑的故事卻並沒有結束,關於它的最後一份記載,是十萬年前逆神族大長老手持逆神碑走遍諸天萬界,那麼,半塊逆神碑為何又到了崑崙界?關於張若塵得到逆神碑,是在章節《洛水》中正式出現。
  • 初中作文素材:中國國慶節的來歷及演變過程
    這就是把「10月1日」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日」,即「國慶日」的來歷。 從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成為了中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 【演變】 新中國成立初期(1950─1959年),每年的國慶都舉行大型慶典活動,同時舉行閱兵。
  • 中國第一神山,旅遊不得不去的景點
    這座山被稱為中國第一神山,高原上秋天的黎明,倘無交加的風雪,還是頗有魅力的。蔚藍色的星空,鑲嵌在由曲折的冰峰輪廓構成的框架中,高遠而神秘。崑崙山在中華民族的文化歷史上被稱為「萬山之祖」,古人稱崑崙山為中華「龍脈之祖」說起崑崙山,它是許多人冒險的首選之地,在我們中華的神話中,崑崙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是我們中國第一神山,全長約2500公裡,就聽「萬山之祖」這個稱號就知道崑崙山有多高的地位了。
  • 神山之王 崗仁波齊
    岡仁波齊與梅裡雪山、阿尼瑪卿山脈、青海玉樹的尕朵覺沃並稱藏傳佛教四大神山。 岡底斯山脈橫貫在北部崑崙山脈與南部喜馬拉雅山脈之間,如一條巨龍臥在西藏西部阿里廣闊的高原上。它高高揚起的頭,如一座大金字塔,聳立在阿里普蘭的高原上,這就是海拔6656米的主峰岡仁波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