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耶路撒冷,世人常言道:世間若有十分美,那麼此城獨佔九分。這座城市擁有著四千年的歷史,可以說是現存的最古老的城池之一。耶路撒冷名字中的撒冷二字有著和平的意思,所以這座城市也常被人稱作:「和平之城」。在這個城池中有四個區,分別住著亞美尼亞人、基督教徒、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這也讓這座城池變得豐富多彩。
但是在很久以前,這裡只有猶太人在這裡居住,沒有基督教徒,沒有阿拉伯人,也沒有亞美尼亞人。這個城池屬於猶太人,而猶太人的大衛王,更是將耶路撒冷定位以色列的首都。後來大衛王的兒子所羅門,在這裡建造了一個聖殿。而所羅門也是以色列所有的王中最出眾的一個。
後來,聖殿被毀,以色列王國也分裂為以色列國和猶太國。離開了家園的猶太人,非常的渴望祖國回歸,這麼一等就是五十年。巴比倫在被居魯士大帝滅了之後,居魯士成為了這個地方新的主人。居魯士將猶太人接納,猶太人才得以重新建造聖城耶路撒冷。猶太人在回歸聖城耶路撒冷之後,很快就讓耶路撒冷重新繁榮起來。但是後來,這個地方又被羅馬帝國所統治。
也就是在這一時期,耶路撒冷迎來了新的人群——基督教徒。據傳,在耶穌的信徒中有一個叫做猶大的人,背叛了主神耶穌,耶穌因此被釘死在耶路撒冷城郊的十字架上。這個地方也因此在性質上發生了變化,成為了基督教信徒的聖城,因此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基督教信徒前來居住。
隨著越來越多的基督教徒的湧入,猶太人的樂土遭到了破壞。同樣把耶路撒冷當作聖城的猶太人自然不肯罷休,於是就開始反抗。但是此時的耶路撒冷是屬於羅馬帝國,在得知猶太人引發了暴亂之後,羅馬皇帝下令將這座城池所有的猶太人趕了出去,並將這座城市夷平,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一個新的城池。至此,耶路撒冷徹底屬於羅馬帝國。
但是猶太人並沒有因此而與耶路撒冷斷了聯繫。後來新任羅馬帝國皇帝坦丁一世,將這座城市重新建造,因為他也是基督教的信徒。所以大力發展這座城池,把猶太人的聖城耶路撒冷徹底變為了基督教信徒的聖城。信徒們也不再拒絕猶太人,儘管猶太人仍然不能夠在這裡居住,但是猶太人可以來到西牆懷念,甚至可以痛哭一場,這些都是被允許的。雖然基督教徒是後來者,但是依然把耶路撒冷發展的很好,隨著時間的積累,猶太人和基督信徒雙方的矛盾漸漸消融,猶太人也慢慢的可以進入耶路撒冷居住。
但是,猶太人的命運是真的曲折,這片淨土很快就迎來了新的戰爭。羅馬帝國衰弱,阿拉伯帝國迅速崛起,在阿拉伯帝國完成統治之後,阿拉伯人不斷地向耶路撒冷遷移。而且來到聖城耶路撒冷的阿拉伯人也一致將這裡當作聖城一樣看待。
根據他們的信仰,據傳當年,阿拉伯人所信奉的伊斯蘭教的主神穆罕默德曾經在飛升之前來到過聖城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他們的主神默罕默德的飛升之地,所以他們也以住進耶魯撒冷為榮。後來基督教徒發動十字軍東徵,與伊斯蘭教發生了大戰,成功佔領了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也因此成為各種宗教信仰的融合之地,這裡居住著猶太人、基督教徒和阿拉伯人。也正是這座城市獨有的魅力,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前來。期間,猶太人大量的回歸,基督教的傳教士也是大量的湧入,想要感化當地的猶太人加入到基督教的陣營當中。
在一戰期間,英軍佔領了聖城耶路撒冷。但是英國在拿到了耶路撒冷的統治權後,卻陷入了大的難題,那就是耶路撒冷究竟該歸屬於猶太人還是阿拉伯人,雙方更是為此爭鬥不斷。為此倍感頭疼的英國便一咬牙,將這個長久的歷史問題交給了聯合國來回答。聯合國在經過一番討論之後,決定將耶路撒冷歸於聯合國所有。
但是這個回答並不能夠讓猶太人和阿拉伯人滿意,這個歷史遺留問題根本不可能和平的解決。在隨後的几几年時間裡,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雙方爭鬥不斷。直到1980年,以色列直接將耶路撒冷定為該國的首都,但是阿拉伯人並不認同,一直為爭奪耶路撒冷而努力著。而且阿拉伯人更是威脅當時的美國總統柯林頓,聲稱如果柯林頓站在以色列這邊,就會遭受到阿拉伯人的暗殺。
但是,以色列所有的行政部門均在耶路撒冷之內,按理說耶路撒冷早就已經成為以色列的領土。並且頒布法律規定在耶路撒冷的阿拉伯人可以放棄原有的國籍,就可以加入以色列國籍。並且可以擁有在耶路撒冷的永久居住權。
直到2017年,關於耶路撒冷的歸屬,美國政府最終承認耶路撒冷歸以色列所有,是以色列的首都,並允許以色列將大使館設在耶路撒冷。世界各國對此大多數都持反對的態度,認為美國此番舉動容易引發兩國的戰爭,但是事實上,並沒有戰爭的發生,因為戰爭是對聖城耶路撒冷最大的破壞和不尊重。所以阿拉伯人也就沒有再為此發生過大的爭鬥,耶路撒冷重新成為一處淨土。
耶路撒冷也逐漸發展成為一個繁華的城市,不同的種族,不同的信仰在這裡交織出一幅又一幅多彩的畫卷。這也正是這座城池獨有的魅力,也是備受眾多信徒敬仰的主要因素。耶路撒冷在眾多信徒的細心保護下,保留下大量的文化古蹟。為世界留下了豐厚的宗教文化,這座存在四千年之久的城池之所以保留至今,也正是因其獨有的包容性、融合性。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也得以在這裡交織在一起,擦出歷史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