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珊瑚魁星點鬥盆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清代珊瑚魁星點鬥盆景,是在一個方形的玉質花盆中,塑造湧出翠羽貼飾的層層波濤,水波中則浮現一龍首魚尾的翠玉鰲魚。站立在鰲首上的,便是一尊以朱紅色珊瑚雕造,身繞飄帶,高舉七星的的神祇——魁星,又稱魁鬥星君。
相傳,魁星為北鬥七星之首,職司掌理人間考選文運,為司祿與進賢之星宿。
南宋以至明清時期,民間為祈求科第高中,仕運亨通,多有興修樓閣供奉魁星的習俗。魁星高照、獨佔鰲頭等詞彙也應運而生。
那麼,魁星之說是怎麼來得,魁星的相貌又是如何的呢?
在傳統流傳的故事中,魁星本為相貌醜怪的飽學之士,但因屢試不中投水,為螯魚所救,化升為星辰。這樣的故事,也決定了魁星的形象。魁星也就逐漸形成將威猛獰厲的鬼神形像與魚龍變相加以結合的造型,且多後舉一足,遙對魁星所屬——北鬥前方的方鬥狀星座,作充滿動勢的點鬥、踢鬥或戲鬥狀,比喻高中魁首。
此件清代珊瑚魁星點鬥盆景以通體朱紅,目睛圓睜,神態威赫的魁星為主體,周邊襯以多種祥瑞象徵,如方盆四面,以五色碧璽環繞翠玉、珊瑚壽字構成的五蝠(福)捧壽圖案,盆中太湖石上亦花絲鑲飾紅藍寶石與鮮明的點翠靈芝,寓意芝生祥瑞。魁星手執嵌有紅白色寶珠的梅枝,意味梅為花魁,春至陽生,乾坤清寧。手中更是高舉七星。各色珍貴材質加之生動的雕刻與精巧金銀鑲嵌細工,共同營造了五福臨門、星開吉兆、國備良才的喜慶祝願,是清代宮廷珍玩中意象豐富、寶裝華美的陳設器。
本期《收藏》微信責編 韓澗明
微信運營合作請發消息至公眾號
sczz029
❶ 點擊歷史信息,查看更多內容
❷ 《收藏》微博ID @收藏雜誌
❸ 長按識別右側二維碼,關注《收藏》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