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中共佛山市高明區委十二屆十次全會召開。全會指出,要貫徹落實佛山市委十二屆十次全會對高明提出建設「灣區樞紐新門戶、臨空經濟新中心、田園城市新樣本」的明確要求,牢牢抓住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規劃建設重大歷史機遇,充分釋放珠江西岸門戶效應和樞紐優勢,在「一核一帶一區」建設中爭創高明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加快規劃建設,將帶動超千億元交通基礎設施投資進入高明。接下來,高明將突出新機場引領帶動作用,實施一批軌道、高快速公路、水運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吸引更多重大平臺、重大項目落地,早日實現後隊變前隊、邊緣變中心,努力為佛山發展發揮更大作用、體現更大擔當。
爭當灣區樞紐新門戶▶▷參與珠三角世界級機場群建設
「一核一帶一區」建設高質量推進,將為高明未來發展創造重大機遇。尤其是隨著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選址工作的加速推進,省市對軌道交通、高快公路、港口碼頭等配套重大基礎設施抓緊布局,高明在「一核一帶一區」建設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發展機遇,即將進入爆發力全面迸發的關鍵時期,未來高明大有可為、大有作為、前途不可限量。
高明也要清醒認識到,在區域發展新格局下,新機場的門戶效應既輻射帶動佛山一市五區,也輻射帶動整個珠江西岸城市群乃至大西南,身處新機場輻射帶動範圍的市縣區都可以搶抓機遇、放大優勢、聚合資源、加快發展。
「全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必須切實增強機遇意識、主角意識和進取意識,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切實把發展機遇轉化為發展優勢,在推進『一核一帶一區』建設中全面提升高明區域價值。」佛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高明區委書記徐東濤表示。
按照部署,高明接下來將突出新機場引領帶動作用,實施一批軌道、高快速公路、水運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全力爭當灣區樞紐新門戶。
圍繞新機場規劃建設,高明將積極配合設計單位,進一步完善新機場預選址工作,配合做好臨空地區市政公用配套設施規劃研究,同步推動機場與高鐵、地鐵、高快幹線規劃布局優化和站點無縫銜接,為新機場早日動工創造積極條件,加快參與珠三角世界級機場群建設。
圍繞軌道交通,高明將密切配合做好廣湛高鐵、深南高鐵、珠江肇高鐵、佛山地鐵2號線二期等軌道交通規劃建設,提升氫能有軌電車示範線運營水平,以軌道交通的大建設、大發展推動與全省軌道交通實現互聯互通。
圍繞構建高快路網新格局,高明將積極配合推動「六大高速」落地建設,具體包括佛肇高速、肇明高速、清遠至高明高速、南沙至雲浮高速、江肇第二高速(肇慶至機場段)和江肇第二高速(江門至機場段);提升完善「六大幹線」,包括高明大道、一環西拓南環、荷楊大道、西江大道、明富線、明西線,打造連通東西、縱貫南北、外聯內暢的全區高快路網體系;加快謀劃一環西拓西延工程、佛山橫六線西延工程、三和路西延工程等三條戰略要道,進一步建設貫通灣區西部的快速大通道;暢通區內交通路網微循環,進一步完善中心城區及各鎮街內部道路建設,著力打通新舊城區和鎮域之間的「斷頭路」,抓緊抓實重點園區、景區路網配套,全面增強城市交通承載力和通行力。
圍繞打造西江黃金水道,高明將全力推動荷城作業區、富灣作業區、客運港「兩區一港」建設,推進西江沿岸港口碼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提升港航基礎設施建設服務水平;加快高荷港碼頭建設,打造服務西江流域的樞紐港口,充分釋放西江黃金水道的航運價值,實現與廣州港、深圳港等世界一流港口全方位對接,積極融入世界級港口群體系。
謀劃臨空經濟新中心▶▷打造兩大超千億級產業集群
「加快謀劃臨空經濟新中心,高明要搶抓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發展新布局的重大機遇,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做實做優做強實體經濟,為區域發展增添新動力。」徐東濤說。
著眼集聚高端發展要素,高明將依託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積極謀劃推進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規劃建設,打造全面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戰略平臺;加快滄江工業園創建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進程,打造珠江西岸千億級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基地;建設差異化特色發展平臺,重點推進「一鎮一園」五大專精特新產業園建設,包括荷城中南高科智匯城、楊和平謙國際現代產業園、明城松瀾產業園、更合萬洋空港眾創城、西江產業新城鑫創AI國際科創智谷;加快鷺湖假日小鎮、東洲鹿鳴體育小鎮、西江人家等特色小鎮建設,積極盤活農村集體留用地資源,建設一批主題鮮明、錯位發展的優質中小微產業園區,更好地吸引大灣區更多產業、資本等高端要素資源集聚。
推動產業高端化發展,高明將積極實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六大工程,加快構建「2+3+1」現代產業新體系,主要是做大做強新材料、先進裝備製造2個超千億級產業集群,提升發展紡織服裝、健康食品、新能源汽車及零配件3個300億—500億級產業集群,將氫能源產業打造成為超百億級產業集群;前瞻性布局發展數字經濟、臨空製造、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根植性和競爭力強的先進位造業集群;以擴大內需作為戰略基點,積極構建高效生產和優質生活服務的現代服務業,加速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加快人工智慧、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製造和服務企業的應用,引領各產業領域跨界融合、創新發展。
增強創新驅動力,高明將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創新資源、創新平臺,謀劃打造科技創新集聚區,加快「兩院一中心一基地」建設,包括高明(中科院)新材料產業研究院、高明產業創新研究院、科技創新創業中心、科技創新產業化園區;深化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示範區創建成果,構建完善科技創新生態體系,完善政產學研合作模式,建立跨行業跨區域協同創新聯盟,聯合開展產業鏈供應鏈「卡脖子」核心技術攻關,集中力量把科技創新的事辦好。
全面提升流通效率,高明將依託以新機場為核心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加快形成內外聯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網絡,積極布局發展現代物流、跨境電商等生產性服務業,推動安博物流、星亦國際等重點物流項目建設,支持珠江碼頭設立保稅倉,提前謀劃臨空經濟區綜合保稅區,全面融入「一核一帶一區」的開放「大平臺」、交通「大體系」、經貿「大網絡」、灣區「大市場」。
打造田園城市新樣本▶▷加快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著力打造田園城市新樣本,高明要突出『全域整治、全域旅遊、全域發展、全民共享』,通過厚植生態優勢積極催生高明發展新動能,讓高明的城鄉發展更美、生態底本更厚、發展潛力更足。」徐東濤說。
為深化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成果,高明將推進大氣汙染工業源、揚塵源、移動源、城市面源「四源」共治,強化大氣汙染防治網格化監管,確保空氣品質持續位居全市首位;壓實河長制、湖長制責任,加快城鎮排水設施等系列重大環保工程建設,確保省市考斷面水質達標;積極實施西江、滄江水系規劃建設,大力推進西江碧道、秀麗河碧道、西安河碧道、西江產業新城濱水溼地建設,打造高明亮麗的生態名片;健全危廢物全過程監管體系,做好土壤汙染管控和修復等工作;以大灣區高品質森林城市建設為抓手,堅持落實鐵腕控桉限桉,加快推進凌雲山生態修復工程,配合雲勇林場擴面提質和申報國家級森林公園各項工作,積極築牢生態發展屏障;積極探索「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發展模式,構建與先進位造業相適應的綠色產業體系。
為加快創建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高明將對區內旅遊發展資源要素進行全方位系統化整合提升,打造城在景中、處處皆景、時時宜遊的城市發展新樣板;高標準規劃、高起點建設古椰貝丘考古遺址公園,爭創國家級遺址公園;積極整合用好高明紅色資源優勢,加強粵中縱隊紀念館、紅色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小洞村等建設,打造一批充分展現嶺南文化、紅色文化的品牌。
此外,高明將以鄉村振興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拓展獨特優勢。當中,高明將結合「百裡芳華」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堅持「建示範、抓重點、保基本」鄉村建設思路,積極優化調整村莊布局,推進村莊連片改造,打造美麗高明特色風景線;持續深入開展「美麗高明」大行動,實現對城鄉環境整治的內涵再深化、範圍再拓展、標準再提升;確保年內完成革命老區特別幫扶三年行動計劃的基礎上,啟動建設高明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徹底改變革命老區舊面貌;高標準落實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20條,全面推進農村股份制改革,用5年時間實現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明顯提高,充分激發農村發展活力;深入實施農業產業化「萬畝工程」,重點加強萬畝稻田、萬畝堅果和萬畝花海建設,推動萬畝稻田爭創國家農業公園,實現高明農業品牌化發展。
■相關
高明多措並舉推動經濟正增長
謀劃總投資超1400億元的固投項目
在此次區委全會上,高明區委副書記、區長梁耀斌就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作專題發言,提出將多措並舉推動經濟正增長,確保全年經濟增速與全省、全市同步。當中,高明將力爭年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統計在庫總量達660個以上,投資總額達1400億元以上。
強化重點項目落地和儲備
掀起新一輪基建大會戰熱潮
今年1—8月,高明108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00.41億元,完成年度目標任務78.03%,超時間節點進度11.36個百分點。
接下來,高明將搶抓當前黃金施工期,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土地跟著項目走、資源跟著項目走」的導向,強化項目建設要素保障,力爭108個省市區重點項目年內完成投資150億元以上,並確保2019年招商引資項目動工率、投產率分別達到60%、30%。
同時,高明將用好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一把手」工程,加大重點項目引進儲備力度,謀劃布局一批重大產業、重大平臺、重大民生建設項目以及新基建、新型城鎮化項目,借勢掀起新一輪基建大會戰熱潮。
促進三次產業協調發展
力爭全年建築業總產值增長50%以上
今年1—8月,高明重點統計的80家重點工業企業已有41家產值實現正增長,全區工業用電連續2個月實現正增長。接下來,高明將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步伐,促進三次產業協調發展。
著力推動工業持續回暖,高明將實施大型企業扶持和隱形冠軍中小企業培育計劃,確保年內新增「個轉企」120家、「四上」企業52家、市級細分行業龍頭企業5家;推進高企樹標提質工程,年內淨增高企28家,同時利用5G、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工業網際網路等技術賦能製造業,推動300家企業「上雲上平臺」;出臺建築業扶持政策,支持資質建築企業紮根高明做大做強,力爭全年建築業總產值增長50%以上。
促進服務業結構優化升級,高明將推動凌雲花谷、陌上花開、鷺湖茶文化創意產業園等文旅項目年內開園營業,打造一批紅色文化、生態農業研學遊基地,實現文旅經濟回暖發展。同時積極布局發展總部經濟、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支持珠江碼頭設立保稅倉,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協同發展。
推進農業規模化、品牌化發展,高明將推動稻田、花海、堅果三大「萬畝工程」年內取得實質性成效,年內推進廣東溫氏、聯豐農業、天盈公司等合共35萬頭生豬養殖項目落地;高標準打造盈香農產品展銷街,啟動「三洲黑鵝」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申報;以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20條為總抓手,深化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充分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三駕馬車」協同發力
推進夜間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全力穩增長,高明接下來將推動「三駕馬車」協同發力。
為擴大有效投資,高明將加大工業投資和技改力度,及時兌現各項獎勵政策,確保年內完成工業投資136億元、工業技改投資30億元、基礎設施投資65億元。高明還將建立重大投資項目智能化、清單化、信息化管理新模式,力爭年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統計在庫總量達660個以上、投資總額1400億元以上。
為推動消費回暖,高明將推進粵菜師傅「1+5」系列工程和夜間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高標準打造美麗鄉村河鮮美食風情街、常安食街夜間經濟集聚區,激發城市消費活力。高明還將大力培育新零售、直播電商等新業態,支持擴大汽車、家電、家居等大宗商品消費。
為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高明將支持發展跨境電商、市場採購貿易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並組織好實體展會、在線數字貿易展會,幫助外貿企業穩訂單、保份額、拓市場,確保年內進出口總值保持正增長。
優化提升營商環境
全面推行「拿地即動工」改革
經濟下行壓力越大,越要做好企業服務工作,增強企業發展信心。
為推動企業服務提質提效,高明將落實好企業「五必到」幫護制度和「企業首席服務官」制度,積極主動為企業排憂解難,同時全面對接「實體經濟新10條」「製造業19條」等紓困惠企政策,確保紓困惠企直接惠及市場主體。
為深化「放管服」改革,高明將全面推行「拿地即動工」改革,年內納入試點產業項目20個以上;探索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區域評估制度,年內基本建成西江產業新城全領域集中評估、成果共享的區域評估體系和管理機制;深化智慧市場監管體系建設,打造高效精準的特色監管模式,實現對違法者「利劍高懸」,對守法者「無事不擾」。
為優化用人留人環境,高明將大力實施「智匯高明」工程,加大科技創新人才引進培育力度,高效解決人才入戶、子女入學、安居保障等問題,並培育更多的「高明工匠」。
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六成以上行政村要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
按照區委全會著力打造田園城市新樣本的部署,高明接下來將加快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為加快城市擴容提質步伐,高明將推進西江產業新城八橫八縱路網和滄江工業園EPC基礎設施建設,啟動西江產業新城三期規劃建設;深入推進城市更新工作,加快推進沿江路片區文創特色風情街一期建設和三洲片區、富灣片區基礎配套工程建設,全面啟動中心城區四大片區內街巷道路改造提升。
為全力推進「美麗高明」大行動,高明將推動8個市級示範村、4個區級示範村和9個重點村年內取得階段性成效,以點帶面打造美麗宜居鄉村,年內確保85%村莊達到綠色村莊標準,60%以上行政村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
為加強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高明將統籌推進西江、秀麗河共20公裡「萬裡碧道」重點段建設,做好水生態、水安全、水文化、水經濟「四篇文章」,確保西江產業新城濱江溼地公園年內建成;推進總投資8.1億元的城鎮汙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年內新(改)接通汙水管網60公裡以上。
■聚焦
高明四鎮街一新城明確新發展定位
著眼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此次區委全會統籌謀劃高明鎮域空間開發新格局,鼓勵各鎮街、西江產業新城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和特色優勢,在各自賽道上爭先進位、賽龍奪錦,推動鎮域實現均衡、協調、錯位、充分發展,形成各展所長、各美其美的鎮街發展新格局。
荷城街道
建設灣區西部樞紐經濟示範區
荷城街道要充分釋放高明樞紐門戶效應,加快城市更新、優化城市空間、重塑城市風貌,積極承接大灣區中心城市產業轉移、資本集聚、服務輻射,推進人才、技術、信息、資本等創新資源集聚,為全區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強大的智力、服務、資本支撐,建設灣區西部樞紐經濟示範區。
楊和鎮
爭創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示範鎮
楊和鎮要圍繞建設「產城人景和諧融合示範鎮」,做強先進位造業、做優休閒旅遊業、做美生態環境,提升產業聚集度和旅遊吸引力,爭創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示範鎮、灣區休閒旅遊新目的地。
明城鎮
打造臨空經濟發展新基地
明城鎮要增強腹地發展責任,主動承接臨空經濟發展效應,突出產業升級驅動、山水資源融合、全域景區輻射,打造臨空經濟發展新基地、灣區輕度假目的地,成為承東啟西、東西雙向的區域經濟新節點。
更合鎮
打造灣區西部綜合交通新樞紐
更合鎮要切實將新機場新機遇轉化為區位優勢和發展優勢,加速先進位造業、現代服務業等航天航空相關產業集聚,將更合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西部綜合交通新樞紐、宜業宜居宜遊的新型生態城鎮。
西江產業新城
建設灣區西部新型樞紐產城
西江產業新城要圍繞建設高質量城產融合示範區,著力打造區域城市發展門戶,以創建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動力,加快高端科創等現代服務業集聚,突出發展食品、氫能和高端裝備製造等產業,強化對全區高質量發展的引領作用,力爭成為灣區西部新型樞紐產城。
撰文:葉能軍 譚健才
編輯統籌:甘韻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