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武威有人用剪刀剪出「蘇武牧羊」的故事

2020-12-20 澎湃新聞

《蘇武牧羊》剪紙連環畫

1.我國西漢時期,北方匈奴屢犯邊境,使百姓生活不得安寧。為了求國固,百姓安,漢武帝劉徹派大將軍衛青和驃騎將軍霍去病遠徵匈奴。

2.經過艱苦徵戰,西漢軍隊連打勝仗,匈奴損兵折將,元氣大傷,不敢再對漢朝邊境進行襲擾,只好向漢朝求和。

3.為了達到和好的目的,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漢武帝派中郎將蘇武為正使、張勝為副使,率隨從百餘人,帶上旌節和金銀綢緞等禮物出使匈奴。

4.朝廷深知此次出使匈奴非同尋常,蘇武使團離開長安時,漢武帝親率百官送行,親自把蘇武扶上御賜的追風逐電千裡馬,目送出使隊伍漸漸遠去。

5.經過一個多月的長途跋涉,蘇武一行終於來到匈奴王庭。匈奴王且鞮侯單于不敢怠慢,親率眾僚出帳迎接,並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

6.單于設宴招待蘇武一行。宴席上,左賢王、右賢王和丁靈王衛律等作陪。衛律本是漢臣,出使匈奴時投降,後被封為丁靈王。此人狹隘自私,陰險毒辣,一肚子壞水。他深怕議和成功對自己不利,便想盡辦法加害蘇武,破壞議和。

7.宴會後,衛律立即向匈奴王單于挑撥說:漢朝議和沒有誠意,蘇武也很傲慢,看不起匈奴,不如把他殺了。單于認為蘇武雖有傲慢之處,卻是一個難得的人才,最好是勸降。

8.正當衛律苦思毒計之時,卻發生了蘇武副使張勝會同虞常等人刺殺衛律的事件。由於消息被手下人出賣,行刺失敗,張勝等人被衛律拘捕。

9.衛律向單于說,張勝行刺,蘇武定是主謀。於是,藉機殺害蘇武。在這關鍵時刻,被單于妹妹仰儀居次公主趕來救下。因她敬仰蘇武忠勇果敢且才貌俊朗,並勸蘇武留在匈奴。單于也來勸降,說要封蘇武為王,並賜給黃金、牛馬、布帛,還要將妹妹許配蘇武。

10.面對威逼利誘,蘇武寧死不屈,嚴辭拒絕。單于命人把蘇武關進地窖,斷絕飲食,迫使屈服。天降雨雪,蘇武齧雪與氈毛咽之,七天過去了,仍然活著,單于以為神人。

11.蘇武受盡折磨,依然不降。衛律又生壞水,單于聽其讒言,把蘇武發配到人跡罕至的大漠去牧羊,消磨意志,逼其投降。

12.匈奴兵押送蘇武,一路跋涉至騰格里大漠深處,給了一群羊,令他放牧,便返回了。蘇武趕著羊群,邊走邊牧,不知過了多少個風吹日曬的饑渴時日,一天,終於走出了大漠,來到了白亭海邊(今甘肅民勤)。

13.蘇武見此地雖人煙稀少,但水草豐茂,且背靠一座山丘(後人為紀念蘇武,將此山命名為「蘇武山」),是個牧羊的好地方。便在此住了下來,手持旌節,趕著羊群,開始了牧羊生活。

14.蘇武每天早出晚歸牧羊,天長日久,他的羊群在山上山下走出了一條長長的羊道,後人把它命名為「羊路」。

15.蘇武長年在荒野牧羊,思念故國,就在山丘的最高處壘起了一座高臺,常常登臺遠眺家鄉。後來人們就把這個土臺稱為「望鄉臺」,也稱「蘇子巖」。因有許多野鴿子在此安家,又叫「野鴿子墩」。

16.一日,蘇武在山坡牧羊,因天氣暴熱,口喝難忍,羊群也奄奄一息。正在嘆息,卻見腳下冒出一眼泉來。泉水越出越多,蘇武高興極了。從此,蘇武常來這裡飲羊。此泉天澇不增,天旱不減,後人稱它為「蘇泉」、「蒙泉」、「神泉」。

17.蘇武持節牧羊,旌旄落盡,他發現山上有一種色澤烏黑、絲長柔韌、酷似頭髮的植物,就採拾它,系在桿頭,充當節杖上的旌旄,餓了還用來充飢,後人把它叫「髮菜」。風吹日曬,衣衫襤褸,就覓得山上的無節芨芨草補衣錐鞋。

18.蘇武在此牧羊的消息很快被當地百姓知道,他們紛紛前來看望,並送來衣食用具等。蘇武也向他們講述傳授漢朝的文化禮儀和耕作技術等,與當地百姓結下了深厚情誼,深受愛戴。後人敬仰他堅貞不屈的精神氣節,還在山上修蘇武廟、蘇公祠,來懷念祭典他,其牧羊的故事也在當地民間廣為流傳。

19.衛律派人監視蘇武,探得蘇武在白亭海與百姓關係親密,就向單于再進讒言,聲稱蘇武預謀聚眾造反。單于聽信其奸計,派兵押送蘇武至遙遠荒涼的北海,令其放牧羝羊,並稱要羝羊下羔才能放他回國。

20.北海渺無人煙,蘇武每天與羊為伴,餓了挖野菜充飢,冷了抱著羊只取暖。無論嚴寒酷暑、風餐露宿,蘇武手中始終拿著那根代表朝廷威嚴的節杖。

21.歲月流逝,春去秋來。漢武帝因見蘇武出使匈奴,一去未歸,知道為匈奴所扣,一怒之下,又派大將軍李陵和李廣利再次討伐匈奴。

22.李陵率領的軍隊連戰連捷,勢如破竹。一次,因孤軍深入,後無援軍,陷入匈奴大軍包圍之中。他率軍浴血奮戰八個晝夜,終因寡不敵眾,李陵兵敗被俘。

23.單于知道李陵是一員虎將,設宴招降,軟硬兼施,用盡辦法,李陵大義凜然,堅決不降。直到後來,從漢朝傳來消息,朝廷以為李陵投降,殺了李陵全家。這一晴天霹靂最終讓這條硬漢含淚低下了頭。

24.李陵投降後,單于得知他與蘇武曾是好友,就想利用他勸蘇武投降。立即派人帶李陵前去北海,勸降蘇武。

25.在茫茫北海,李陵和蘇武相見,揮淚擁抱,暢敘舊情。暢談之後,李陵提出勸降之意,蘇武立即正色道:「我生是漢家人,死是漢家鬼,我蘇武永遠不會背叛漢朝!」

26.李陵勸降不成,離開北海。蘇武依然在北海牧羊。年復一年,蘇武的臉上爬滿了皺紋,下顎長滿了花白的鬍鬚,節杖的旌旄落盡,兩端朽裂,但他仍然拿在手中。蘇武的心中時刻在思念著自己的故國、家園、親人。

27.後元二年(公元前81年),漢武帝駕崩,漢昭帝即位。此時,匈奴發生內亂,新的匈奴王單于即位,他不願再與漢朝發生戰爭,就派使臣到漢朝求和。漢昭帝接見匈奴使臣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匈奴釋放蘇武歸漢。

28.之後,漢昭帝派老臣郭吉率使團來到匈奴,要單于放歸蘇武。狡猾的衛律說蘇武已死。郭吉早有準備,立即說日前皇上在御園打獵,射得一隻鴻雁,足系蘇武書信一封,說他在北海牧羊。

29.匈奴單于及眾人聽後大驚,認為天意難違,只得同意將蘇武放回。並派人快馬加鞭,到北海接回蘇武與郭吉一行相見。

30.蘇武歸漢,叛臣衛律豈能甘心,親自帶人在半路截殺蘇武。就在衛律彎弓搭箭對準蘇武之時,仰儀居次公主帶人趕到,眾箭齊發,惡賊衛律死於亂箭之下。

31.離別十九年之後,蘇武終於回到了自己的國家。長安城裡,人聲鼎沸,鑼鼓喧天,漢昭帝親自出宮迎接,看到蘇武手執旌旄落盡的節杖,感動得留下了淚水。百姓無不稱讚蘇武忠君愛國、仗節不辱的精神氣節。

來源:民勤縣文化館

原標題:《厲害了!武威有人用剪刀剪出「蘇武牧羊」的故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春風過武威的那個武威!是蘇武牧羊十九載的那個武威啊!
    春風過武威是白草通疏勒,春風過武威的那個武威!是蘇武牧羊十九載的那個武威啊!他說武威那邊連著戈壁與草原,他說武威地處河西走廊,他說武威出土了馬踏飛燕,他說武威是他的家鄉。當我聽到武威這兩個字時一切都不重要了。一切的聲光與色都在我腦海裡炸成「武威」這個形象,將我腦子擠得嗡嗡作響。
  • 千年神韻 絲路故事第4集:蘇武牧羊
    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蘇武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將他遷到北海(一說今俄羅斯的貝加爾湖,一說在今甘肅白亭海 ) 邊牧羊,手持漢朝符節,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至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方獲釋回漢。
  • 豫劇新作《蘇武牧羊》 老調新戲能否曲高和眾?
    《蘇武牧羊》進京演出  2011年年底,河南省豫劇二團攜大型新編豫劇《蘇武牧羊》到北京大學百年大講堂為北大、清華和人民大學等首都重點高校學子進行專場演出,2011年12月28日上午,在北大百年講堂舉行《蘇武牧羊》座談會,拉開了《蘇》劇全國巡演的序幕。
  • 鴻雁傳書,原來和蘇武牧羊的故事有關~~
    這裡有個故事:漢朝時,蘇武出使匈奴,被單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後,漢朝與匈奴和親,但單于仍不讓蘇武回漢。與蘇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蘇武的情況密告漢使。漢使就對單于說,漢朝皇帝打獵射得一雁,雁足上綁有書信,敘說蘇武在某個沼澤地帶牧羊。單于聽後,只好讓蘇武回漢。後來,人們就用鴻雁比喻書信和傳遞書信的人。
  • 蘇武:他是西漢的忠臣,持節牧羊,十九年不投降匈奴
    蘇武:他是西漢的忠臣,持節牧羊,十九年不投降匈奴蘇武出生在140年,他出生在陝西的西安,提起蘇武,我們或多或少的都知道一點他的故事,蘇武持節牧羊,出使匈奴,在敵人的百般威逼利誘之下保全了自己和國家的氣節。
  • 他是愛國英雄,北海牧羊十九年,他的故事代代相傳
    蘇武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他的故事被譜寫成曲子,有些微微的悲傷,曲子還是不錯的。他的故事被世人傳頌,他至死不渝的節操值得我們去學習,他為了國家的尊嚴,被當時的單于流放牧羊。在這十九年中,他所承受的痛苦不僅僅是溫飽問題,而是精神上的折磨,思念家人,思念自己的祖國。
  • 蘇武牧羊:居然是生活在人間仙境!
    在《漢書》和流傳已久的蘇武牧羊敘事中,北海被描繪為一個人煙罕至、生存環境殘酷惡劣的死地。但作為現在俄羅斯世界著名的旅遊景點和自然保護區,貝加爾湖畔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那裡其實是一個人間仙境。
  • 德苑公園的《程門立雪》《蘇武牧羊》兩篇文字可以寫得更完美
    園內建有忠、孝、仁、義、禮、智、信、廉 「八亭」,每亭都有一篇與該亭的字思想意義相符的故事說明,足見德苑公園所展示的傳統文化內涵是非常豐富的。但人們總不願滿足現狀,總想好上加好,所以這裡我要指出我看到的一點文字瑕疵。有不當處也請頭條各位朋友指出,共同進步。
  • 壓軸大戲《蘇武牧羊》在長安大劇院精彩唱響
    蘇武(公元前140年—公元前60年),字子卿,漢族,杜陵(今陝西西安)人,西漢大臣……  8月27日晚,由河南豫劇院二團創排的《蘇武牧羊》作為「出彩河南——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中國豫劇優秀劇目北京展演月」的收官之作在長安大劇院精彩唱響。
  • 貝加爾湖出現裂縫:中國古稱「北海」蘇武牧羊之地
    據觀察者網了解,貝加爾湖雖然在俄羅斯境內,但是它與中國有很深淵源,漢朝時,人們稱它為「北海」,也是著名的蘇武牧羊之地。清朝曾短期控制該地,《尼布楚條約》後,將這塊地區劃歸俄羅斯帝國。撇開歷史,貝加爾湖出現裂縫的美麗風光令網友沉醉不已。
  •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牧羊北海的民族英雄,蘇武
    得知匈奴此舉之後,漢帝便派遣名為蘇武的大臣作為使臣護送羈押在漢朝的匈奴回到故土。蘇武也算是出身名門,他的父親蘇建是西漢的大將之一,也是朝中的官員,蘇武在其父去世之後繼承了爵位和官職,在朝中以忠義孝廉而為人所知。
  • 跟著非遺遊武威(11)|| 蘇武傳說
    蘇武山是民勤境內名氣最大的山,也是全國唯一以「蘇武」命名的山。山上有座蘇武廟,蘇武廟是依據蘇武牧羊的傳說而建,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廟裡立著一塊石碑,碑上刻著九個大字:「漢中郎將蘇武牧羝處」。蘇武山山頂,有一座「野鴿子墩」,據說是蘇武用信鴿和漢朝聯繫之處。蘇武山附近有座學校,叫作羊路中學。
  • 昔日持節雲中,後來蘇武被困匈奴,只能牧羊為生
    蘇武寧願死也不願意投降匈奴,他就用雪和氈毛一起吃下去,就這樣艱難活著。一段時間之後,匈奴人竟然發現這個人還沒有死,就把蘇武當做是神人,就把他放到了北海,給他一個承諾,說如果公羊生了小羊,那麼他就可以回到他的國家。這也就是歷史上的蘇武牧羊。蘇武到了北海,每天面對的就是異土他鄉。
  • 歷史上著名的外交家系列之蘇武-北海牧羊不墜其志
    匈奴見勸說沒有用,就決定用酷刑。當時正值嚴冬,天上下著鵝毛大雪。單于命人把蘇武關進一個露天的大地穴,斷絕提供給蘇武的食品和水,希望這樣可以改變蘇武的信念。時間一天天過去,蘇武在地窖裡受盡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餓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襖,冷了,就縮在角裡與皮襖取暖。過了好些天,單于見瀕臨死亡的蘇武仍然沒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蘇武放出來了。
  • 在河北豐寧有一座蘇武寺廟
    至於蘇武牧羊的地方,有人說是貝加爾湖,屬於俄羅斯,有人說是甘肅省民勤的白亭海。在河北省承德市豐寧縣中,一些村民說蘇武在南關吃草。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因為有蘇武寺廟和蘇武山。據說這是蘇武牧羊人的地方。同樣,在的河北省豐寧縣雲霧山南關蘇武廟村有一座蘇武蘇武廟,又稱蘇公祠,Su公廟,宏濟廟。這座廟宇始建於遼金時期,由於靠近潮河而被洪水淹沒。根據《熱河公署檔》的記錄,「蘇公廟,創建於宋時年間,官有。在縣西九十裡,有廟十餘間,相傳為蘇武牧羊處,至宋時士人所感而修。」
  • 世界上被「嚴重低估」的湖泊,蓄水量等於19個渤海,蘇武牧羊之地
    漢代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他們把其流放牧羊長達幾十年,蘇武牧羊之地就在貝加爾湖畔。主要景點有:奧利洪島,其是貝加爾湖22個島中最大的一個,是貝加爾湖邊唯一有人居住的島,也是貝加爾最主要的景點;巖島,上面一半是原始森林,一半是草原,還有一小部分是沙漠,風景優美
  • 解讀歷史故事:「海上蘇武」的葉名琛
    今天小編講述的是關於」蘇武牧羊「家戶知曉的歷史故事,那就從葉名琛開始說起,他來自湖北漢陽人,字昆臣。道光年間進士,累遷至廣東布政使。時《南京條約》訂五口通商,英國要求進入廣州城,清廷以民情激憤為由,請緩兩年入城。
  • 盛產鱈魚、堅果還有溫泉,蘇武牧羊流放地貝加爾湖其實是人間仙境
    在《漢書》和流傳已久的蘇武牧羊敘事中,北海被描繪為一個人煙罕至、生存環境殘酷惡劣的死地。但作為現在俄羅斯世界著名的旅遊景點和自然保護區,貝加爾湖畔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那裡其實是一個人間仙境。
  • 美爆了的貝加爾湖畔世界最深,蘇武曾在此牧羊,3D地圖了解下
    貝加爾湖中國古稱北海,柏海兒湖,小海,曾為中國北方部族主要活動地區,西漢時期就是我國的領土,曾是蘇武牧羊的地方。蘇武在天漢元年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信念堅定的蘇武,寧死不屈,打死不投降,匈奴將他遷到北海邊牧羊,希望用時間用孤獨消磨其意志使其投降,甚至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
  • 美爆了的貝加爾湖畔世界最深,蘇武曾在此牧羊,3D地圖了解下
    貝加爾湖中國古稱北海,柏海兒湖,小海,曾為中國北方部族主要活動地區,西漢時期就是我國的領土,曾是蘇武牧羊的地方。蘇武在天漢元年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信念堅定的蘇武,寧死不屈,打死不投降,匈奴將他遷到北海邊牧羊,希望用時間用孤獨消磨其意志使其投降,甚至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