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牧羊》剪紙連環畫
1.我國西漢時期,北方匈奴屢犯邊境,使百姓生活不得安寧。為了求國固,百姓安,漢武帝劉徹派大將軍衛青和驃騎將軍霍去病遠徵匈奴。
2.經過艱苦徵戰,西漢軍隊連打勝仗,匈奴損兵折將,元氣大傷,不敢再對漢朝邊境進行襲擾,只好向漢朝求和。
3.為了達到和好的目的,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漢武帝派中郎將蘇武為正使、張勝為副使,率隨從百餘人,帶上旌節和金銀綢緞等禮物出使匈奴。
4.朝廷深知此次出使匈奴非同尋常,蘇武使團離開長安時,漢武帝親率百官送行,親自把蘇武扶上御賜的追風逐電千裡馬,目送出使隊伍漸漸遠去。
5.經過一個多月的長途跋涉,蘇武一行終於來到匈奴王庭。匈奴王且鞮侯單于不敢怠慢,親率眾僚出帳迎接,並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
6.單于設宴招待蘇武一行。宴席上,左賢王、右賢王和丁靈王衛律等作陪。衛律本是漢臣,出使匈奴時投降,後被封為丁靈王。此人狹隘自私,陰險毒辣,一肚子壞水。他深怕議和成功對自己不利,便想盡辦法加害蘇武,破壞議和。
7.宴會後,衛律立即向匈奴王單于挑撥說:漢朝議和沒有誠意,蘇武也很傲慢,看不起匈奴,不如把他殺了。單于認為蘇武雖有傲慢之處,卻是一個難得的人才,最好是勸降。
8.正當衛律苦思毒計之時,卻發生了蘇武副使張勝會同虞常等人刺殺衛律的事件。由於消息被手下人出賣,行刺失敗,張勝等人被衛律拘捕。
9.衛律向單于說,張勝行刺,蘇武定是主謀。於是,藉機殺害蘇武。在這關鍵時刻,被單于妹妹仰儀居次公主趕來救下。因她敬仰蘇武忠勇果敢且才貌俊朗,並勸蘇武留在匈奴。單于也來勸降,說要封蘇武為王,並賜給黃金、牛馬、布帛,還要將妹妹許配蘇武。
10.面對威逼利誘,蘇武寧死不屈,嚴辭拒絕。單于命人把蘇武關進地窖,斷絕飲食,迫使屈服。天降雨雪,蘇武齧雪與氈毛咽之,七天過去了,仍然活著,單于以為神人。
11.蘇武受盡折磨,依然不降。衛律又生壞水,單于聽其讒言,把蘇武發配到人跡罕至的大漠去牧羊,消磨意志,逼其投降。
12.匈奴兵押送蘇武,一路跋涉至騰格里大漠深處,給了一群羊,令他放牧,便返回了。蘇武趕著羊群,邊走邊牧,不知過了多少個風吹日曬的饑渴時日,一天,終於走出了大漠,來到了白亭海邊(今甘肅民勤)。
13.蘇武見此地雖人煙稀少,但水草豐茂,且背靠一座山丘(後人為紀念蘇武,將此山命名為「蘇武山」),是個牧羊的好地方。便在此住了下來,手持旌節,趕著羊群,開始了牧羊生活。
14.蘇武每天早出晚歸牧羊,天長日久,他的羊群在山上山下走出了一條長長的羊道,後人把它命名為「羊路」。
15.蘇武長年在荒野牧羊,思念故國,就在山丘的最高處壘起了一座高臺,常常登臺遠眺家鄉。後來人們就把這個土臺稱為「望鄉臺」,也稱「蘇子巖」。因有許多野鴿子在此安家,又叫「野鴿子墩」。
16.一日,蘇武在山坡牧羊,因天氣暴熱,口喝難忍,羊群也奄奄一息。正在嘆息,卻見腳下冒出一眼泉來。泉水越出越多,蘇武高興極了。從此,蘇武常來這裡飲羊。此泉天澇不增,天旱不減,後人稱它為「蘇泉」、「蒙泉」、「神泉」。
17.蘇武持節牧羊,旌旄落盡,他發現山上有一種色澤烏黑、絲長柔韌、酷似頭髮的植物,就採拾它,系在桿頭,充當節杖上的旌旄,餓了還用來充飢,後人把它叫「髮菜」。風吹日曬,衣衫襤褸,就覓得山上的無節芨芨草補衣錐鞋。
18.蘇武在此牧羊的消息很快被當地百姓知道,他們紛紛前來看望,並送來衣食用具等。蘇武也向他們講述傳授漢朝的文化禮儀和耕作技術等,與當地百姓結下了深厚情誼,深受愛戴。後人敬仰他堅貞不屈的精神氣節,還在山上修蘇武廟、蘇公祠,來懷念祭典他,其牧羊的故事也在當地民間廣為流傳。
19.衛律派人監視蘇武,探得蘇武在白亭海與百姓關係親密,就向單于再進讒言,聲稱蘇武預謀聚眾造反。單于聽信其奸計,派兵押送蘇武至遙遠荒涼的北海,令其放牧羝羊,並稱要羝羊下羔才能放他回國。
20.北海渺無人煙,蘇武每天與羊為伴,餓了挖野菜充飢,冷了抱著羊只取暖。無論嚴寒酷暑、風餐露宿,蘇武手中始終拿著那根代表朝廷威嚴的節杖。
21.歲月流逝,春去秋來。漢武帝因見蘇武出使匈奴,一去未歸,知道為匈奴所扣,一怒之下,又派大將軍李陵和李廣利再次討伐匈奴。
22.李陵率領的軍隊連戰連捷,勢如破竹。一次,因孤軍深入,後無援軍,陷入匈奴大軍包圍之中。他率軍浴血奮戰八個晝夜,終因寡不敵眾,李陵兵敗被俘。
23.單于知道李陵是一員虎將,設宴招降,軟硬兼施,用盡辦法,李陵大義凜然,堅決不降。直到後來,從漢朝傳來消息,朝廷以為李陵投降,殺了李陵全家。這一晴天霹靂最終讓這條硬漢含淚低下了頭。
24.李陵投降後,單于得知他與蘇武曾是好友,就想利用他勸蘇武投降。立即派人帶李陵前去北海,勸降蘇武。
25.在茫茫北海,李陵和蘇武相見,揮淚擁抱,暢敘舊情。暢談之後,李陵提出勸降之意,蘇武立即正色道:「我生是漢家人,死是漢家鬼,我蘇武永遠不會背叛漢朝!」
26.李陵勸降不成,離開北海。蘇武依然在北海牧羊。年復一年,蘇武的臉上爬滿了皺紋,下顎長滿了花白的鬍鬚,節杖的旌旄落盡,兩端朽裂,但他仍然拿在手中。蘇武的心中時刻在思念著自己的故國、家園、親人。
27.後元二年(公元前81年),漢武帝駕崩,漢昭帝即位。此時,匈奴發生內亂,新的匈奴王單于即位,他不願再與漢朝發生戰爭,就派使臣到漢朝求和。漢昭帝接見匈奴使臣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匈奴釋放蘇武歸漢。
28.之後,漢昭帝派老臣郭吉率使團來到匈奴,要單于放歸蘇武。狡猾的衛律說蘇武已死。郭吉早有準備,立即說日前皇上在御園打獵,射得一隻鴻雁,足系蘇武書信一封,說他在北海牧羊。
29.匈奴單于及眾人聽後大驚,認為天意難違,只得同意將蘇武放回。並派人快馬加鞭,到北海接回蘇武與郭吉一行相見。
30.蘇武歸漢,叛臣衛律豈能甘心,親自帶人在半路截殺蘇武。就在衛律彎弓搭箭對準蘇武之時,仰儀居次公主帶人趕到,眾箭齊發,惡賊衛律死於亂箭之下。
31.離別十九年之後,蘇武終於回到了自己的國家。長安城裡,人聲鼎沸,鑼鼓喧天,漢昭帝親自出宮迎接,看到蘇武手執旌旄落盡的節杖,感動得留下了淚水。百姓無不稱讚蘇武忠君愛國、仗節不辱的精神氣節。
來源:民勤縣文化館
原標題:《厲害了!武威有人用剪刀剪出「蘇武牧羊」的故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