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貝跑北海道了?獐子島新年「躺槍」,怒回:又不是大馬哈魚!

2020-12-11 21世紀經濟報導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21君~

走進經濟生活裡的一切

導讀:獐子島(002069)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其會在春節期間又一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而這一切皆源自一篇題為《扇貝的秘密》的網文。

對於作者提出「獐子島扇貝可能大量遷徙到日本北海道」的說法,獐子島相關人士予以堅決否認。

本文來源丨本文綜合自證券時報(lianhuacaijing;作者:孫憲超)、拳王的故事(quanwangstory;作者:拳王李淳)

《扇貝的秘密》網文火爆網絡

記者注意到,該網文於2月16日22時54分發表在新浪微博,在2月17日獲得廣泛傳播並迅速發酵。截至2月17日23時,該文章的閱讀量業已突破500萬,評論超過1300條。

雖然文章聲稱:「最近某上市公司的扇貝再次宣布跑路,在金融圈引發渲染大波。」但是明眼人一看便知,所謂的扇貝再次宣布跑路的某上市公司,其實是劍指獐子島。

那麼,這篇火爆網絡的文章《扇貝的秘密》講了些什麼呢?

我們來看看這篇文章的原作者是怎麼說的。

註:以下《扇貝的秘密》內容引用於原作者:拳王的故事(quanwangstory;拳王李淳),僅為原作者觀點,已被獐子島相關人士予以堅決否認。

《扇貝的秘密》

作者:拳王李淳

最近某上市公司的扇貝再次宣布跑路,在金融圈引發渲染大波,我作為前生命科學工作者,現金融工作者,有必要寫一篇文章來談談這個事情。算是我自己的一個獨立調研。

2016年冬天,我去日本北海道度假。

當然,最讓我流連的是札幌的二條海鮮市場,那裡有比烏賊還大的帝王蟹,有現殺現做的海膽,有玲瓏剔透的魚子,以及扇貝。

北海道擁有世界上最好的扇貝,學名帆立貝,由於北海道古稱「蝦夷地」,所以又叫蝦夷貝。蝦夷貝和我們平時吃到的舟山或者廣東扇貝不大一樣,是長這樣的:

端的是個大肉多,盤靚條順。

由下圖可見,蝦夷貝擁有碩大的閉殼肌,所以它開閉起貝殼來可謂虎虎生風,

據估算,如果90萬隻蝦夷貝同時開殼閉殼,足以引發一場小型海嘯。

日本氣象局的專家曾經提出過一個假說,2011年福島地震就是因為東北部海域的扇貝集體扇動貝殼所致。

後來日本人為了防止重蹈覆轍,改良了扇貝的養殖方式。過去的扇貝採用「串養法」,學名「垂下式」,即用繩子將扇貝穿成串,垂到海中養殖,便於統一管理與捕撈。

如上圖可見,垂下式的優點是不用擔心扇貝跑掉或躲起來,並且可以優化空間分配利用。

但缺點就是扇貝能夠通過繩索傳遞共振,一旦一隻扇貝開始扇動,繩子上的所有扇貝都會予以共鳴,以彰集體主義。

由於所有的繩索都互相聯通,一傳十十傳百,最終這片養殖場的所有扇貝都會在同一時間扇動貝殼,造成巨大振動。

後來日本的絕大多數扇貝養殖基地都進行了改良,把垂下式改成了地撒式,通俗的講就是放養。這下雖然給扇貝管理增加了難度,且有減產之虞,但是再也不用擔心扇貝引發地震。對於日本這樣一個位於地震帶上的國家來講,安全的重要性遠在產量之上。

但我在北海道發現,這裡的部分養殖基地仍然沿用著垂下式的養殖方式。下圖為北海道的扇貝養殖方式分布,可見其東海岸均改用地撒式,而西海岸仍使用垂下式。

我就此事諮詢過當地漁民,漁民說他們也不知道原因,只知道這是統一部署。他們說,北海道西岸的扇貝產量明顯高於東岸,這足以證明垂下式養殖的先進性。

我研究了一下日本地震帶分布圖,日本是個多地震國家,原因是其位於歐亞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交界線在日本島以東,所以東海岸的地震頻率遠高於西海岸。於是我得出初步結論:之所以北海道西岸採用垂下式養殖扇貝,而東岸採用地撒式,是因為東岸更靠近地震帶,必須採用地撒式,避免扇貝集體扇動貝殼引發地震。

而西海岸離地震帶較遠,無需擔心扇貝共振,所以仍採用養殖效率更高的垂下式。

但生物專業畢業生的直覺告訴我,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我注意到兩個數據,2016年,北海道扇貝的總產量為6.3萬噸,其中有70%以上出口到中國大陸。我計算了一下,也就是有4.4萬噸的扇貝出口到中國。

而另一個數據是,2016年北海道本地的扇貝消費量有3.2萬噸。

這就很奇怪了,就算北海道的扇貝只出口中國,不出口到其他地區,那本地也只剩1.9萬噸的結餘。這憑空多出來的1.3萬噸扇貝是哪裡來的?難道北海道自己也進口扇貝不成?

帶著這個令我輾轉反側的謎題,我在2017年的三月份再次來到北海道,這是北海道扇貝的捕撈季,無數的漁船在札幌的碼頭穿梭。我來到小樽碼頭蹲守,試圖找到解開謎題的鑰匙。

一天的捕撈是從凌晨3點開始,我完全不明白為何要趕這麼早,既然是垂下式養殖,像釣魚一樣把繩子拉起來不就完事了。但我還是和漁民一樣3點就來到了碼頭。

到了清晨7點,第一抹晨曦已經染黃了碼頭的船舶和重型機械。這時我看到海浪明顯增大,

風愈刮愈烈,船隻隨著浪濤上下起伏。我正欲開口,漁民做出了閉嘴的手勢,讓我側耳傾聽。

我聽見「隆隆」的響聲,厚重而空靈,仿佛從無限的遠方傳來,聽得我直欲斷魂。我問大叔這是什麼東西,大叔說,西穩多四科稜。我都不知道這是英語還是日語,但我也不敢多問,怕大叔掏出昭和年間的武士刀捅我。

然後漁民們就此收工,這才不到8點,一天的工作就結束了。他們相互吆喝,約著去居酒屋喝酒,從上午就開始一場宿醉。留下我在碼頭上傻眼不已,我衝大叔喊:扇貝在哪?

大叔回頭看看我,意味深長地笑而不語。

說好的捕撈季呢?為啥不進行捕撈?從3點到7點整整四個小時,漁民們除了直直在海邊站著張望,啥都沒做。當他們聽到那隆隆的響聲,就像聽到下課鈴聲一樣準時收工。

一連半個月每天都是如此。我都快被凍成面癱了,仍然沒有什麼新發現。眼看假期就快到頭,我不由得心急如焚。

在假期的最後一天,我比平時晚起了半個小時,當我無精打採來到碼頭時,發現漁民們的表情與往日不同,異常的肅穆,感覺就像在朝聖,又像是在迎接著什麼。那隆隆的響聲越來越清晰,仿佛音源已經來到了近海。

一個漁民突然大喊道:ki馬西大!ki馬西大!我掏出有道詞典查了一下,這是日語「來了」的意思,而且是一種敬語。

漁民們紛紛湧到岸邊,大聲狂呼ki馬西大!ki馬西大!我從一個漁民手裡接過望遠鏡,看見漆黑的天際線處有無數的暗流在湧動,似是有龐大的事物在靠近。我嚇得差點把望遠鏡都掉海裡,比劃著問漁民:「哥斯拉?」

漁民白了我一眼,告訴我那是扇貝,一大群扇貝,不計其數的扇貝。

那是扇貝在遷移。

我從未見過如此壯觀的場面,而且,扇貝原來真的會跑路?

等到天亮時,這一大群扇貝已經靠岸了,這時,漁民們終於開始了半個月來的第一次捕撈,準確說是扇貝自投羅網,一頭扎進了早就備好的大網中。這大網綿延數公裡,每個網眼裡都擁擠著四五隻扇貝,我粗略估算了一下,這一網打盡下來,少說也有20萬隻。

一道閃電划過我的海馬體,我覺得自己找到了那把開啟謎題的鑰匙。

原來北海道並沒有進口扇貝,扇貝是自己跑來的!這1.3萬噸的差額就是這樣產生的!

我問漁民,為啥這些扇貝會哭著喊著跑到北海道來受人捕撈?

漁民說,它們沒有哭著喊著跑來,它們這是在回家。就像倦鳥思歸。

我問漁民這些扇貝是從哪裡回來的?漁民警惕地盯著我打量,半晌後問我,你是哪的人?

我愣了一下,心想為啥討論個扇貝還需要查戶口?此中定有隱情。於是我沒跟他講實話。

他緊繃的額頭一下放鬆了,滿面春風地說:「這些扇貝都是產自北海道的帆立貝,我們每年秋天會出口貝苗到中國大陸,養殖在大連的海域。好像叫做獐子島。

我們北海道最大的秘密,就來自於西海岸的扇貝。之所以採用垂下式養殖,並非考慮垂下式便於管理和捕撈,這只是幌子。秘而不宣的核心是共振。

扇貝到了每年初冬,會因為發情而扇動貝殼,由於通過繩索相連,很快就形成了共振。不要小看這共振,雖然西海岸遠離地震帶,不至於形成地震,但是每天凌晨,超過50萬隻扇貝產生的共振波,還是能夠沿著海底地殼傳播到很遠的地方,比如中國東北。

扇貝是對振動極其敏感的生物,所以我們日本一直在研究用扇貝預報地震。而正是基於此,大連的扇貝能夠感受到從北海道傳來的振動波,對於它們來說,那是故鄉的呼喚。

日本的專家在給大連方面提供養殖建議時,提出了下撒式的方案,所以大連的扇貝都是放養在海底。這給它們跑路提供了便利,每年冬天,大連的扇貝在感受到同胞的呼喚後,就會循著振動波開始一場偉大的回歸。」

我感覺自己在聽天方夜譚,就算扇貝真有這本事,大連和日本之間還隔著個半島呢,它們順著振動波遊過去,只會遊到朝鮮。

漁民仿佛看穿了我的疑慮,他解釋道,扇貝的本領不僅僅在於感知振動,它們還對溫度敏感。扇貝的適宜生存溫度是5度以上,所以它們會本能地循著暖流遊動。

我顫抖著點亮手機,百度了太平洋的洋流圖。

黃海暖流和日本暖流(對馬暖流)在朝鮮半島南端匯合,給扇貝形成了一條完美的赴日航線。

「每天早上三點,我們會準時來到碼頭,觀察遠道而來的大連扇貝,這是它們的起床時間----扇貝也需要休息的。接下來大連扇貝拼命地扇動貝殼遊啊遊,這也形成了共振,和北海道扇貝發出的振動波在大海中央碰撞,就產生了這隆隆聲。」漁民繼續給我科普。「隆隆聲越來越接近日本,終於在經過長達3個月的跋涉後,第一批大連扇貝在今天到達北海道。接下來每天都會有大連扇貝到來,2016年,共計有1.3萬噸大連扇貝從獐子島遊回北海道。這是史上最偉大的遷徙。」

我沉默了,事實是如此的令人難以置信,卻又無從辯難。我思考了很久,終於找出一個不合理之處,我問漁民大叔,既然雙方都在向對方發出振動波,那為何只有中國的扇貝遊回日本,而日本的扇貝卻不遊向中國?

「所以北海道西岸的扇貝要用繩子串起來,他們倒是想去遠方,可是走不了啊!」大叔奸笑道,大和民族兩千年來的智慧全刻在他腮幫的褶子上。

我的獨立調查就此告一段落,我想,這足以給某上市公司正名了。扇貝真的會跑路,不,它們是在回家。

回國後為了徹底驗證這一理論的真實性,嚴謹的我還是設計了生物實驗。

在成都買不到北海道的扇貝,只有用普通扇貝代替:

給扇貝播放它們的家鄉歌曲,喚起鄉愁:

奇蹟真的出現了,扇貝奔向了音源:

當然,這批扇貝跑不到日本去,它們錯把電磁波當成了同胞的振動,跑進了我的微波爐。沒文化太慘了。

在把扇貝肉吃進嘴裡的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漁民大叔那句「西穩多斯科稜」的意思。那是一句英語,「Seawind is calling」.

那隆隆聲就像海風,在Calling you coming home.

網友評論:扇貝聽了也想鼓掌

這篇文章一出,引發了網友的廣泛評論和猜測。還有很多網友表示,難分真假...

@江流:扇貝聽了也想鼓掌

@舒漫Sherman:嚴謹的我決定買一批扇貝做生物實驗。

@ C』Mon! :年看到的第一篇精彩絕倫的好文。雖然第一段就談到了獐子島,但真正絕的地方恰恰就是真TM是獐子島扇貝跑路的事做文章,服!作者可以上市了,比獐子島的謊言強一萬倍。或者,如果他們年報用這樣的說法搞不好會漲18個板。

@L.J.Q 李佳琦:鬼子進村太亮了!

@糞海狂蛆:!!我居然信了!!

@吳麗芬:能體諒一下我們這沒文化的,說說是不是真的?

那麼,這篇火爆網絡的文章是真是假?據證券時報的報導,記者為此詢問了獐子島的相關人士。

扇貝真的跑到北海道了?

獐子島相關人士這麼說...

扇貝是餓死的還是跑路的?

獐子島1月30日晚公告,公司正在進行底播蝦夷扇貝的年末存量盤點,目前發現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可能對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計提跌價準備或核銷處理,相關金額將全部計入2017年度,預計可能導致公司2017年度全年虧損。公司預計2017年淨利潤虧損5.3億元-7.2億元。

對於造成底播蝦夷扇貝損失的原因,獐子島2月5日發布公告稱,初步歸結為降水減少導致扇貝的餌料生物數量下降,養殖規模的大幅擴張更加劇了餌料短缺,再加上海水溫度的異常,造成高溫期後的扇貝越來越瘦,品質越來越差,長時間處於飢餓狀態的扇貝沒有得到恢復,最後誘發死亡。

目前,獐子島已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

根據獐子島公開披露的公告,「扇貝是餓死的,不是跑路了」,而《扇貝的秘密》的作者在文章中卻試圖告訴大家:「扇貝真的會跑路,不,它們是在回家。」

作者在文章中說,「扇貝到了每年初冬,會因為發情而扇動貝殼,由於通過繩索相連,很快就形成了共振。不要小看這共振,雖然西海岸遠離地震帶,不至於形成地震,但是每天凌晨,超過50萬隻扇貝產生的共振波,還是能夠沿著海底地殼傳播到很遠的地方,比如中國東北。」

扇貝跑路緣自「故鄉的呼喚」?

作者還引用日本漁民的話說:「扇貝是對振動極其敏感的生物,所以我們日本一直在研究用扇貝預報地震。而正是基於此,大連的扇貝能夠感受到從北海道傳來的振動波,對於它們來說,那是故鄉的呼喚。」

為此,日本的專家在給大連方面提供養殖建議時,別有用心地提出了下撒式的方案,所以大連的扇貝都是放養在海底。這給它們跑路提供了便利,每年冬天,大連的扇貝在感受到同胞的呼喚後,就會循著振動波開始一場偉大的回歸。2016年,共計有1.3萬噸大連扇貝從獐子島遊回北海道。「這是史上最偉大的遷徙,堪比當年智人從非洲走向歐亞大陸。」

扇貝不是大馬哈魚!

獐子島早在2014年就曾因北黃海出現異常冷水團,使得其即將進入收穫期的百萬畝蝦夷扇貝絕收。而獐子島1月30日晚披露了目前發現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的消息之後,人們當時的第一反應即是「獐子島的扇貝又遊走了」。

雖然獐子島之前已經對造成底播蝦夷扇貝損失的原因進行了公告,但是無疑這篇網文的內容更能引起人們的質疑。

「仔細閱讀這篇文章不難發現,作者其實是在嘲諷獐子島。如果讀者連這樣的文字都當真,只能說大家對一些基本的自然常識都沒有,就真是沒資格評價獐子島的是與非了。」2月17日晚,一位長期關注獐子島的金融界人士對記者表示。

針對這篇文章中的一些說法,據證券時報報導,記者於2月17日晚間向獐子島的相關人士進行了求證。這位人士表示,對於文章當中的說法不想多說什麼,這篇文章很有可能對上市公司造成新的傷害。實際上已經有人開始質疑這是否是獐子島在進行危機公關。

例如,一位資深媒體人士在朋友圈轉發了這篇文章並表示:「這個寫手,不是缺少常識,就是獐子島終於成熟了,找到了最好的危機公關方式。」

「這篇文章的說法已經突破了我們所掌握的知識底線,據我們所知,扇貝不具備文章中所說的遷徙能力。」上述獐子島的相關人士表示,科學的角度是黃海暖流北上,經韓國分支,向中國為黃海暖流,向日本為對馬暖流(從海洋動力來分析,這也是日本核輻射對中國未造成影響的主要證據)。

文章中的說法也不符合蝦夷扇貝的生物習性和能力,除非北黃海蝦夷扇貝像鮭魚(大馬哈魚)一樣會逆流而上並順對馬暖流進入日本。

免責聲明:文中《扇貝的秘密》內容引用於原作者拳王的故事(quanwangstory;拳王李淳),不代表21世紀經濟報導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風險自擔。

21君

小夥伴們,你怎麼看?

百萬讀者都在看……

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演講:如何不負此生?(掌聲把屋頂掀翻)

過年發的微信,暴露了你的情商

人才去哪兒了?35萬「一流大學」畢業生就業去向出爐!最大贏家竟是…

本期編輯 劉巷

21君

老鐵們,給21君點個讚再走唄~

相關焦點

  • 扇貝回北海道老家了?獐子島回應:又不是大馬哈魚
    同一天,獐子島(002069),這家在2018年經歷了從「扇貝跑了」到「扇貝餓死了」的A股公司,也通過公司官方微信號發布了拜年信息。但它們可能沒想到,自己會在春節期間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一篇題為《扇貝的秘密》的網文提出:「獐子島扇貝可能大量遷徙到日本北海道」。   對於上述文章,2月17日晚間,獐子島相關人士予以堅決否認。
  • 大連扇貝回北海道老家?獐子島:它又不是大馬哈魚
    同一天,獐子島(002069),這家在2018年經歷了從「扇貝跑了」到「扇貝餓死了」的A股公司,也通過公司官方微信號發布了拜年信息。但它們可能沒想到,自己會在春節期間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一篇題為《扇貝的秘密》的網文提出:「獐子島扇貝可能大量遷徙到日本北海道 」。
  • 獐子島的扇貝外逃北海道了嗎?
    大年初三,萬萬沒想到,朋友圈裡霸屏的不是拜年,不是聚會,也不是發紅包。而是一隻只小小的扇貝。這大網綿延數公裡,每個網眼裡都擁擠著四五隻扇貝,我粗略估算了一下,這一網打盡下來,少說也有20萬隻。一道閃電划過我的海馬體,我覺得自己找到了那把開啟謎題的鑰匙。原來北海道並沒有進口扇貝,扇貝是自己跑來的!這1.3萬噸的差額就是這樣產生的!我問漁民,為啥這些扇貝會哭著喊著跑到北海道來受人捕撈?漁民說,它們沒有哭著喊著跑來,它們這是在回家。
  • 獐子島:扇貝不會跑到北海道
    原標題:獐子島:扇貝不會跑到北海道東方網2月18日消息:近日,一篇題為《扇貝跑路的秘密:關於扇貝跑路的一個調研》網文指出,大連扇貝有可能受振動波影響,遷徙到北海道。對此,獐子島相關人士獨家回應e公司:「這種說法已經突破我們所掌握的知識底線,扇貝不具備文章中所說的遷徙能力。
  • 獐子島從日本購進蝦夷扇貝:喜迎離家出走的扇貝回國
    獐子島從日本購進蝦夷扇貝填充國內市場據悉,獐子島已從國家質檢總局取得500噸的蝦夷扇貝的進口審批,需要在1年內完成。大連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相關人員確認,18日,獐子島集團從日本北海道購買了4萬多斤蝦夷扇貝,回到大連港,接受檢驗檢疫後靠岸卸貨。
  • 蝦夷扇貝沒跑,剛剛,獐子島的財務總監又跑了!
    獐子島的財務總監又跑了!7月2日晚間,獐子島(002069.SZ)公告,公司財務總監劉坤因工作調整原因申請辭去財務總監職務,之後將繼續在公司任職。獐子島現任總裁助理、企業管控中心總監姜玉寶將接任財務總監一職。
  • 獐子島「扇貝跑了」的大戲還要上演多少場?
    對此,網絡上隨處可見關於獐子島的新花式段子,有人調侃:扇貝的離開,是浪的追求,還是網籠的不挽留?有人諷刺:騙我可以,注意次數,這次不如說是扇貝被黑衣人劫持了呢。獐子島激起洶湧輿情,並不令人意外,算下來,該公司的扇貝大戲已經演了N場了。
  • 「扇貝跑了,扇貝回來啦,扇貝死了」,坑壞股民的獐子島終於栽了
    話說在A股市場,有這麼一家神奇的公司,它似乎像是會使用魔法一般,讓一群叫做扇貝的生物唯命是從,讓它們死它們就得死,讓它們活它們就得活,如果財務報表有需要,讓它們跑,它們還真就乖乖地跑了。這家神奇地公司就叫獐子島。
  • 獐子島的扇貝們,這一回,死了!
    扇貝這一回並沒有逃跑,而是死了?股民怒問上市公司:獐子島,你欺騙也請注意次數!獐子島飼養的「神奇動物」扇貝,又跑了!今天晚上,深交所的上市公司獐子島突然發布了一份《特別風險提示》,指「根據公司11月8日已抽測點位的畝產數據匯總,公司初步判斷已構成重大底播蝦夷扇貝存貨減值風險」。
  • 獐子島扇貝集體暴斃,畝產不到5公斤
    來源:時代周報「又是一年冬來早,又見獐子島,今年扇貝沒有跑,個個全撂倒。」今年雙十一期間,霸佔熱搜榜的除了「買買買」,就數「獐子島」了。說起由頭,獐子島原本只是遼寧大連長山群島最南端,風景如畫的幾座小島。
  • 3億扇貝死了?居民:獐子島扇貝聽話 要它死它就死
    (原標題:3億扇貝死了?居民:「獐子島扇貝非常聽話,要它死它就死,讓它跑它就跑...」)
  • 北鬥衛星立大功:不是扇貝跑了,而是人心壞了!
    關注財經新聞的網友都聽說過「扇貝跑了」的故事,主角獐子島公司成立於1992年9月,於2006年在深交所上市,主營業務為水產養殖業、水產加工業、水產貿易業、冷鏈物流業等,主要產品包括蝦夷扇貝、海參、鮑魚、海螺、海膽。
  • 漫畫| 扇貝,你跑這麼快幹什麼?粉絲都掉了!
    但除了口感、火候和價格之外,我們其實對扇貝了解甚少。今年,扇貝跨界登上了一則財經新聞:大連獐子島集團宣布,他們飼養的扇貝存貨數量減少了!難道扇貝也會跑路?當然會跑!扇貝是一種軟體動物。不過,扇貝每次跑不了多遠,最多遊五六米就會精疲力盡,掉回海底,恐怕要休息好幾個小時才能完全恢復。
  • 扇貝都去哪了第三季?三年來,獐子島如何減少蝦夷扇貝死亡率?獐子島...
    在獐子島的扇貝面前,旅行青蛙遊戲根本就不值一提。想來就來,說跑就跑,沒有預兆,非常任性。跑之前主人要辛苦投喂,跑之後速度奇快,主人只能認栽。沒錯,獐子島的扇貝已經不是第一次「離家出走」了。   「扇貝跑了」第一季剛平息,時隔三年第二季再來臨
  • 獐子島抵押扇貝獲9000萬融資 扇貝跑了事件是什麼梗什麼意思
    首頁 > 動態 > 關鍵詞 > 獐子島最新資訊 > 正文 獐子島抵押扇貝獲9000萬融資 扇貝跑了事件是什麼梗什麼意思
  • 獐子島扇貝又死了是什麼梗?獐子島扇貝為什麼又死了原因分析
    扇貝,想必大家都熟悉,但是一部連續劇「扇貝去哪兒了」您熟悉麼?其實,這也不是一個真的連續劇,也是網友們給的一個比喻,說的是一個養殖扇貝的上市公司獐子島,每到快收扇貝的時候,就發公告說扇貝出事了。
  • 央視深入獐子島:揭扇貝絕收原因 不是天災是人禍
    日前,獐子島集團突然宣布扇貝大面積絕收,導致上市公司巨額虧損。  時隔四年,扇貝,又一次離奇死亡!  於是央視財經記者決定!新年第一炮:起底獐子島!  當記者冒著嚴寒登陸獐子島實地調查,卻發現扇貝的死亡原因和時間點果然有蹊蹺...
  • 獐子島:你的扇貝還要再「跑」幾次?
    繼2014年扇貝「跑路」、2018年扇貝「餓死」事件後,上市公司獐子島的扇貝日前又一次出現了意外。公告發出後,市場一片譁然,11月12日,獐子島股價一字跌停,13日繼續下跌近6%。  獐子島扇貝多次出現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該公司內部管理水平、公司治理存在不小的問題。
  • 獐子島終於倒了?繼「扇貝跑了」後,4次抵押「海鮮」貸款2.5億元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獐子島這家公司,當年的「扇貝跑了」一度成為老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作為一家專門做海鮮的集團公司,當年業績下滑嚴重,獐子島方面表示是因為扇貝跑了才影響了業績,而島民們則紛紛表示,是因為公司的管理過於混亂,領導層貪汙腐敗,連門衛老大爺都有茅臺喝,這才導致業績下滑的。
  • 扇貝怎麼就跑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廣大吃貨們對於扇貝的認知還僅僅停留在蒜蓉扇貝嗎?你聽說過這種全身被兩片貝殼包圍的奇特生物會 「跑」嗎?對於飼養扇貝的大公司「獐子島」你有了解多少?圖片來源於網絡其中重要的經濟品種包括產於我國北部沿海的櫛孔扇貝和南方的華貴櫛孔扇貝及長肋日月貝;原主產於美國沿海的海灣扇貝;以及原主產於日本北海道及俄羅斯遠東地區的蝦夷扇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