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隆大教堂的觀賞

2021-02-18 王瑞康

科隆大教堂是歐洲北部最大的教堂,始建於1248年,幾經波折於1880年最後完成。大教堂是歐洲基督教權威的象徵,是哥德式宗教建築藝術的典範。這座教堂和梵蒂岡教堂、巴黎聖母院等教堂齊名,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教堂佔地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6000平方米,相當於一個足球場。它是由兩座最高塔(南塔高157.31米,北塔高157.38米)為主門、內部以十字形平面為主體的建築群。一般教堂的長廊,多為東西向三進,與南北向的橫廊交會於聖壇成十字架;科隆大教堂為罕見的五進建築,內部空間挑高又加寬,高塔將人的視線引向上天,直向蒼穹象徵人與上帝溝通的渴望。除兩座高塔外,教堂外部還有1.1萬座小尖塔烘託。

教堂四壁裝有描繪聖經人物的彩色玻璃;鐘樓上裝有5座響鐘,最重的達24噸,響鐘齊鳴,聲音洪亮。科隆大教堂的氣勢恢宏是你無法想像的。修建教堂全由磨光石塊砌成,共用了四十萬噸毛石,但是加工打磨後才出了十六萬噸的可用之材。

 

由於科隆大教堂是哥德式宗教建築藝術的典範,為了更好的觀賞這座教堂,有必要先對歐洲建築風格(集中體現在教堂上)的歷史做個簡單的說明。

歐洲文明起源於希臘(這個希臘不要去理解成現在的希臘國家,而是以愛琴海為中心的希臘、馬其頓、小亞細亞半島地區),後有羅馬文明承其後。整個歐洲都是建立在希臘、羅馬文明之上。很自然,建築是文明的一個組成部分。伴隨著文明的進步,建築藝術和風格也在不斷進步和演變。下面是歐洲建築風格的編年史

  

 

古希臘建築風格

特徵:三角形門楣+廊柱

下面是希臘總統府

 

古羅馬建築風格

特徵:在古希臘建築屋頂上加了個半球(建築上稱為「拱」)

下面是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

 

對比一下前面二張照片,就很清楚了。所以,羅馬人自己說:我們徵服了希臘,可是文化上卻被希臘所徵服。

 

拜佔庭建築風格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隨著君士坦丁大帝的去世,分成東、西羅馬帝國。(在歐洲歷史和基督教史上,公元395年和君士坦丁大帝很重要)。 羅馬帝國覆滅了,基督教卻在歐洲生根發芽,成了中世紀歐洲的唯一宗教。在西羅馬帝國,基督教的一個主要派宗——天主教佔了主要的地位。而在東羅馬帝國,,基督教的另一個主要派宗——東正教佔了主要的地位。

        東羅馬帝國隨著東進,與東方文明的交融、碰撞,形成了與羅馬式大同小異的建築風格----拜佔庭式建築。

特徵:洋蔥頂

 

從拜佔庭(現土耳其)再往東到俄羅斯,拜佔庭的風格更發揚光大——一個洋蔥頭不夠還要多弄幾個。

聖彼得堡的滴血教堂

莫斯科紅場上的聖瓦西裡升天大教堂

在歐洲西部,一開始還是基本上繼承了古羅馬的風格,所以稱為羅曼建築風格

現在回到正題——哥德式建築風格。

天主教在西歐一家獨大之後,神權大於王權。絕對的權力必定會帶來絕對的腐敗,天主教教會搜颳了大量的財富。有句成語叫「富可敵國」,但歐洲哪些小公國那富得過教會?有了錢做什麼?造房子(這和我們近二十年一個模式——有了錢先買房子)。

造房子,造希臘三角門楣?羅馬的半個包子?拜佔庭的洋蔥頭?這些統統不符合有錢人的心理。

天主教徒相信人生最後要面臨的四件事:一、死亡。二、審判。三、天堂。四、地獄。死了之後由上帝對你審判。要是身前是個壞蛋,直接下地獄。要是個好人,恭喜你,你就可以上天堂。當然,哪個人不想上天堂,所以把教堂造得越高,就越接近上帝,上天的路就越近。

所以哥德式建築風格的特徵就是:高、尖頂。

去過西班牙的肯定會去巴塞隆納的聖家族大教堂,這個現在還在造的教堂已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它也是典型的哥德式建築風格。

還有比較出名的哥德式建築風格的教堂有維也納的史蒂芬大教堂。

當然,哥德式建築風格的建築也不是都集中在教堂建築上,像英國倫敦的大本鐘和國會大廈也是典型的哥德式。

我們在慕尼黑會遊覽的市政廳,也是典型的哥德式建築。

 

近五百年的建築風格就不再繼續介紹了,因為離題太遠了。

 

如何去觀賞科隆大教堂?我認為可以從這兩方面去觀賞:一是它的雕塑,二是它的彩繪。這二者都體現了中世紀的文化藝術的精湛。而科隆大教堂哥德式建築本身的特色由於涉及許多力學和建築學知識,所以大家就看看、拍拍照算了,有興趣可以自己再看有關的文章。

觀賞科隆大教堂的雕塑可以分建築物上的雕塑和教堂內的雕塑(石雕和木雕)。

走近科隆大教堂的門口就可以看到門上的大量雕塑。為了介紹清楚,我在照片上加了A、B、C、D的箭頭指示。

A  正中大門的立柱上,有一尊懷抱幼年耶穌的聖母瑪利亞白玉雕像,

放大一點

瑪利亞和耶穌母子均帶皇冠,十分高貴。聖母雙眼低垂,平和的表情中嘴角下垂,帶著女性特有的堅毅;幼童耶穌但臉部是成人表情,兩指上舉,眼睛朝天上看。

B   在正門左側的7座石雕


從左到右依次是:

亞當——上帝用粘土造出的第一人,所以赤裸著半身;

諾亞——造諾亞方舟的那位,雕像上諾亞手持方舟,上面是洪水退去報信的鴿子;

摩西——摩西手捧「摩西十誡」

猶太王大衛——擅於彈琴,手持豎琴 *

以利亞——手持刀子殺死假先知

聖若亞敬——耶穌的姥爺、聖母瑪利亞的父親。手拿的是「聖母的鴿子窩」

施洗者約翰——手持「上帝的羔羊」  *

C    在正門右側的7座石雕

 


從左到右依次為:

約瑟——耶穌凡間的父親(準確的說是養父)  *,長出鮮花的木棍是約瑟夫的標誌;

安娜——耶穌的姥姥、聖母瑪利亞的母親;

以利沙——以色列的先知;

所羅門——以色列第三任國王,手託他建造的所羅門聖殿;  *

撒母耳——介乎以色列的士師時代與君王時代之間,是以色列人進入君王時期前最後一位掌權的士師。他是拯救以色列脫離士師時代的危難絕望,轉入君主政制的平安興盛時代的英雄;

亞伯拉罕——手持刀子準備拿兒子以撒作為祭品獻給上帝;  *

夏娃——上帝用亞當的肋骨造的女人,腳下是誘惑夏娃偷吃禁果的蛇。

 * 比較詳細的說明可見我的《宗教文化探勝——以色列+約旦之旅》和附註

D    正門的兩側前面各有二座站立的雕像。

他們都是基督教歷史上起到重要作用的人物,自左到右分別為:

古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是羅馬時代第一位承認基督教合法性的皇帝,使得基督教後來成為羅馬的國教;

亨利二世,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慷慨向教會捐贈財產和土地,從此使得主教也得以有機會成為世俗的統治者,奠定了日後政教合一的統治形式。

神聖羅馬帝國的奠基人查理曼大帝,首位由羅馬教皇加冕的皇帝,從此以後「君權神授」得以確定,乃至拿破崙都得請教皇為其加冕;

匈牙利國王伊斯特萬,在與德意志部落徵戰時戰敗,接受基督教在匈牙利傳播。從此匈牙利的部落從野蠻的遊牧部落,轉為有信仰的基督教大國。算是德意志為基督教傳播所做的貢獻。

正門右邊大門的一組雕塑,是耶穌門徒聖彼得和聖保羅遇難的故事;左邊大門的一組雕塑,是耶穌誕生時,遠自東方前來朝拜的三聖人的故事。他們每個人的穿戴、動作和表情都不一樣,顯示出很高的藝術水平。

教堂外的這些人物雕塑由於宗教題材的限制,都穿著長袍大褂,不像古希臘、古羅馬的雕塑追求人體的「真實」——赤裸裸——刻畫和表現人體肌肉的線條之美。但現在科隆大教堂的這些雕塑仍然讓我們感到了一個個活的生命,他們隱藏在飄逸的服裝下的肌膚,他們臉部的表情,使人物形象更接近世人。

來到教堂裡面,就像進入了雕刻藝術的海洋,又是一種新的震撼!

正門兩側有兩組基督死亡的彩色群雕,令人印象深刻、難以忘懷。

大門左邊,是三位男子圍著死去耶穌的石雕,他們所表現出來情感,是普通人類失去親人後的撕心裂肺般的悲痛,簡直太傳神了!有人說此三人是前來見證耶穌出生的東方三王,他們既見證了耶穌的誕生,又見證了耶穌的死亡,他們無法接受這個「猶太人的王」的死亡。

大門右邊,是四位女子、兩位男子圍著去世後的耶穌的石雕,讓人過目不忘。中間的女子是耶穌的母親聖母瑪利亞。聖母瑪利亞沒有流下一滴眼淚,但僅僅用眼神,就讓人看出了她內心的無限哀傷,是無以言表的悲哀……

進入教堂後除對教堂內部的高、大、氣派外,主要可以從這二個方面來觀賞:1,教堂內的雕塑;2,教堂窗玻璃上的彩繪。

下面依次來做些簡單的介紹。

1,教堂內的雕塑

(1)十字架上的基督

教堂東面頂端正上方,懸著一個拉丁十字架,上面有釘在十字架上的基督塑像。這是十一世紀神聖羅馬帝國奧託王朝時期的著名木雕,極其珍貴。

耶穌受難十字架遠看很小,其實比真人還大。

這個木雕真實而感人,突出了懸釘在十字架上耶穌受難時所忍受的痛苦:雙眼緊閉,面容消瘦,經過掙扎後的胸肌和腹部下垂,生命瀕於衰竭。耶穌受難時的表情與死一般的沉悶,結合得非常好,造成了一種靜穆而悲壯的氣氛。

這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木雕,作為哥特藝術的先驅,這尊木雕對後世歐洲藝術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2)供奉三聖王遺骸的金神龕

教堂後部的中央大廳聖壇上,可以看到科隆大教堂最珍貴的寶器——供奉三聖王遺骸的金神龕。金神龕由大面積金飾浮雕構成,裝飾著300塊珍貴的寶石。

正面浮雕上雕刻著三聖王朝拜聖母聖嬰的圖畫。這是中世紀德國著名金飾工尼古拉·馮·凡爾登傾其大半生精力完成的,金碧輝煌,光彩奪目,堪稱中世紀金飾雕刻藝術的頂峰。

為什麼說這是科隆大教堂最珍貴的寶器?12世紀時,科隆教堂的主教得到了原先保存在義大利米蘭一個教堂裡的「三王」(三個從東方來的博士)的遺骸。這在當時是一件震驚宗教界的大事,人們便決定在原先教堂的地基上興建一座大的教堂來供奉「三王遺骸」。

(3)靈柩上的肖像雕塑

彌撒大廳後方的弧形牆壁,環繞擺放著一尊尊科隆教堂大主教的靈柩,每座靈柩之上都有歷代大主教的真人石雕。

因為信仰基督教的人認為教堂是離上帝最近的地方,所以去世後都希望葬在教堂裡,但也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葬在教堂裡,而是要達官貴族,像俄羅斯克裡姆林宮裡的聖母升天教堂就葬了歷代沙皇的遺骸,像英國倫敦的西敏寺裡就葬了包括伊莉莎白女王在內的歷代君王和貴族。據說,柴契爾夫人因出動軍隊鎮壓北愛爾蘭的獨立運動,死後因此瑕疵而不能葬入西敏寺。

為死者留下肖像雕塑,是從古羅馬開始的風氣。羅馬的雕塑成就,主要就表現在人物肖像的雕塑和紀念碑的雕塑上。而科隆大教堂的這些大主教雕塑,不僅為後人留下了他們具有性格特徵的肖像,而且還留下了他們的身高和體態。

(4)人物雕塑

只選二座,一座是瑪利亞懷抱耶穌,另一座是約瑟肩抗著耶穌。

這二座塑像比較門口的塑像有了色彩,因而能更好地表現出人物的感情,像約瑟對耶穌更像僕人對待主人那樣,因為他知道耶穌是上帝派來的的彌賽亞。

(5)哥德式家具

歐洲有一種傳統的木雕家具,名叫「哥德式家具」,以座椅為主,來源就是哥德式教堂。科隆大教堂的這些中世紀哥德式座椅達到了完美程度,無論是舊黃的本色,還是厚重的質感,都與兩邊巨大石柱,以及石柱上懸掛的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無比融洽,體現出既樸素又精緻、既莊重又粗狂的華美和威儀。

2,教堂窗玻璃上的彩繪。

教堂四壁窗戶總面積達1萬多方米,全裝有描繪聖經人物的彩色玻璃。這種彩色玻璃被稱為法蘭西火焰式,使教堂顯得更為莊嚴。據說,畫面如此漂亮,卻只有用4種顏色,而且很有講究:金色——代表人類共有一個天堂,寓意光明和永恆;紅色——代表愛;藍色——代表信仰:綠色——代表希望和未來。在陽光反射下,這些玻璃金光閃爍,絢麗多彩。是教堂的一道獨特的風景。

繪畫的內容全都是《聖經》裡的傳說故事。不熟悉《聖經》的人無法看懂。我選了幾個大家都能看懂或稍加說明就能看懂的彩繪窗玻璃的照片。

三王來朝,據《聖經新約》馬太福音記載:耶穌誕生後,有幾個博士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後又到伯利恆找到了耶穌的家裡,進了房子,看見小孩子和他母親馬利亞,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開寶盒,拿黃金,乳香,沒藥為禮物獻給他。這幅彩繪上有兩個人頭上有光環,一個是瑪利亞,另一個是以後幫耶穌洗禮的約翰。

耶穌、瑪利亞和眾信徒,這幅彩繪裡頭上有光環的人就多了。

耶穌布道。從旁邊的人的表情來看不是冷漠就是敵視,跪在那裡相信耶穌的只有一個人。

《苦路》組畫中的一幅,耶穌在被猶大出賣被捕後,遭到眾人的毆打和石塊砸。

《苦路》組畫的一幅,耶穌死後被從十字架上放下,瑪利亞雙手託著他。

《苦路》組畫的最後一幅,耶穌死後三天後又復活現身。驚訝的羅馬士兵看到有天使陪伴的耶穌跌倒在地。

這兩個人物在大門外左邊有雕塑像,前面已經介紹過了,查理曼大帝和匈牙利國王伊斯特萬。

遊覽觀賞到此結束,再放幾張照片。

教堂內部,大廳高度42米,相當十幾層樓高,座位5500個。

放在教堂廣場上的塔尖模型,

夜裡,科隆大教堂在周邊的燈光下顯得晶瑩剔透,非常漂亮。

相關焦點

  • 德國: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位於科隆市中心,萊茵河畔,是科隆的標誌性建築物,正式名字叫查格特·彼得·瑪麗亞大教堂。這座天主教教堂是中世紀歐洲哥德式建築藝術的代表作,被譽為世界上最完美的哥德式教堂建築。教堂西面的雙塔設計是哥德式的建築巔峰之一,是德國第二、世界第三高的教堂,也是世界上第三大哥德式教堂。
  • 科隆大教堂
    中世紀教堂的陣陣鐘聲自大教堂傳來,她尖形的穹頂向著上帝所在之地延伸,承載著虔誠民眾的熱切信仰,屹立於萊茵河邊千百年不倒,幾經歷史浮沉,仍舊是這座古老而美麗城市的瑰寶。教堂始建於1248年,直到1880年才完工,有著超過600年的建築史,也是歐洲歷史上建造時間最長的建築之一。當時在德國有這樣一句俗語:Wenn der Dom fertig ist, geht die welt unter.(等到教堂完工時,世界都要滅亡了。)
  • 科隆大教堂彰顯「科隆特質」
    即使很多人為因素曾幹擾大教堂的修建,但在其建造的前後600年間設計風格始終未變。  在科隆古城,只要天氣晴朗,抬頭就能看見大教堂。科隆大教堂素有歐洲最高雙塔教堂之稱,歷時600餘年才建成。在歷時幾百年的修建過程中,唯一的依靠就是初始階段的設計圖以及建造一座完美教堂的心願,這種堅持讓人嘆為觀止。
  • 科隆大教堂(內部)
    歷史上幾乎所有的德意志國王都要去亞琛大教堂加冕(後面行程會去),而科隆正是在中途,加冕的國王都會在科隆停留一下,這也使得科隆大教堂的地位非同一般。由於供奉了三博士的遺骨,科隆大教堂一下成了朝聖之地,原來的老教堂已經接待不了眾多的朝聖者了,正巧1248年的一場大火,老教堂被毀,於是藉機重新建造了今日的科隆大教堂。金棺以木料為主,外表包裹金銀,還有大量的掐絲、琺瑯和寶石裝飾,是中世紀最大的黃金製品。上面的浮雕都是基督教聖人與聖經有關的傳說,以及雷納德主教的頭像。
  • 哥德式教堂之王——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以輕盈、雅致著稱於世。它是歐洲北部最大的教堂,中世紀歐洲哥德式建築藝術的代表作,也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德式教堂建築。它與巴黎聖母院大教堂和羅馬聖彼得大教堂並稱為歐洲三大宗教建築。 它從13世紀中起建,科隆大教堂的工程就時斷時續,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時超過600年,直到今日仍然修繕工程不斷。1996年,在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0屆會議報告,科隆大教堂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 建築的藝術:科隆大教堂
    德國第一站,科隆大教堂。科隆大教堂,位於德國科隆市,是科隆市的地標性建築。與法國巴黎聖母院、羅馬聖彼得大教堂並稱歐洲三大宗教建築。科隆大教堂總高157.3米,在德國僅次於烏爾姆大教堂,是世界第三高度的教堂。
  • 【德國】走進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無疑是科隆這個城市最成功的代言。幾百年來,無數華麗的讚美詩和虔誠的祈禱,在科隆大教堂凝滯的時光裡彌散著,聖徒們虔誠而至,遊客們好奇而來,建築學家慕名前往,熙熙攘攘、形形色色。科隆大教堂是中世紀哥德式建築的完美典範,猶如兩把利劍直插雲霄的教堂頂尖,告訴每一個像我一樣初來乍到的人,它見證了這個城市的浮浮沉沉。
  • 《QQ飛車手遊》科隆大教堂地圖怎麼跑 科隆大教堂地圖跑法攻略
    導 讀 在QQ飛車手遊中科隆大教堂地圖究竟該怎麼跑呢?跑法技巧又有哪些呢?
  • 科隆大教堂:科隆市的標誌性建築物
    科隆 橫跨萊茵河兩岸,是 德國 第四 大城 市。提起 科隆 ,即刻就會聯想到 科隆 大教堂,聞名於世的 科隆 大教堂屹立在萊茵河邊,大教堂高157.31米,它有兩座哥德式尖塔,北塔高157.38米,南塔高157.31米。 科隆 大教堂是世界上目前最高的雙塔教堂,它已成為 科隆 市的象徵和遊客們嚮往的名勝之地。
  • 科隆大教堂:穹頂的護衛與庇護
    科隆大教堂視覺中國供圖二戰末期,所有人都清楚,盟軍肯定要炸掉這座科隆的最高建築。科隆人紛紛逃出城,教堂也空了。那以後,每逢到歐洲旅行,有機會總要去教堂轉轉。那次從慕尼黑到紐倫堡,我選擇了乘火車。歐洲的火車很舒適,順帶可以觀賞沿途的風光。德國的綠化程度非常高,綠蔭叢中,村莊的紅頂點綴其間煞是好看。從車窗望出去,幾乎每個村鎮的制高點都是教堂,或尖頂,或方頂,或「洋蔥頭」頂,世世代代,它們是信仰的中心,更是內心安寧的標誌。
  • 是世界最高的教堂之一——德國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前方的雙塔高達157米,是德國第二(僅次於烏爾姆市的烏爾姆主教座堂)、世界第三高的教堂,另外也是世界上第三大的哥德式教堂(前兩位是塞維亞主教座堂和米蘭主教座堂)。德國科隆大教堂(Cologne Cathedral)是世界最高的教堂之一,更以其以輕盈、雅致的建築造型著稱於世,它不僅是科隆城的象徵,也是德國宗教、民族和藝術統一的象徵。教堂四壁窗戶總面積達1萬多方米,全裝有描繪聖經人物故事、被稱為法蘭西火焰式的彩色玻璃,使教堂顯得更為莊嚴。
  • 傳遞石材之美: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是位於德國科隆的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是科隆市的標誌性建築物。在所有教堂中,它的高度居德國第二(僅次於烏爾姆市的烏爾姆大教堂),世界第三,論規模,它是歐洲北部最大的教堂,集宏偉與細膩於一身,它被譽為哥德式教堂建築中最完美的典範。
  • 哥德式建築的傑作:科隆大教堂
    位於德國北萊茵一威斯伐倫州的科隆大教堂是德國最大的教堂,也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教堂之一,是代表中世紀歐洲哥德式建築藝術的傑作,又被稱為聖彼得大教堂。1248年科隆的大主教決定建造哥德式的大教堂,用了80年才完成正殿。1560 年由於德國宗教改革的原因工程被迫停頓下來。直到19世紀初在大詩人歌德等人的推動下,大教堂才於1842年重新繼續施工。1880 年全部建成。整個工程前後持續了600年多年。
  • 科隆大教堂內外的藝術作品
    舉世聞名的科隆大教堂就在中央火車站旁邊。科隆大教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目錄》,它已成為科隆市的象徵。科隆大教堂有世界上目前最高的雙塔,它有兩座哥德式尖塔,北塔和南塔高157米。大教堂建成於1880年,是當時全世界最高的建築物,目前是世界第三高的教堂。
  • 尋找之旅:德國科隆大教堂
    除兩座高塔外,教堂外部還有多座小尖塔烘託。教堂四壁裝有描繪聖經人物的彩色玻璃;鐘樓上裝有5座響鐘,最重的達24噸,響鐘齊鳴,聲音洪亮。科隆大教堂內有很多珍藏品。二戰期間,教堂部分遭到破壞,近20年來一直在進行修復,作為信仰象徵和歐洲文化傳統見證的科隆大教堂最終得以保存。
  • 世界第三高教堂,德國的標誌性建築——科隆大教堂
    而集宏偉與細膩於一身的風格也使得科隆教堂被譽為哥德式教堂建築中最完美的典範。1996年,科隆大教堂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科隆大教堂除了有重要的建築和藝術價值外,還在於它是歐洲基督教權威的象徵。罕見的五進建築,內部空間挑高又加寬,高塔直向蒼穹,象徵人與上帝溝通的渴望。
  • 科隆,風景優美,而最著名的大教堂是科隆當之無愧的一塊瑰寶
    科隆城市內勝跡眾多,風景優美,而最著名的大教堂是科隆當之無愧的一塊瑰寶。必遊景點TOP51、科隆大教堂科隆大教堂是世界三大哥德式教堂之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科隆乃至德國的標誌性建築。教堂內有許多珍稀的藏品,比如大教堂的設計圖紙、大擺鐘和東方三博士的遺骨。2、霍亨索倫橋霍亨索倫橋橫跨萊茵河,是和科隆大教堂齊名的城市地標。
  • 世界著名教堂 | 科隆大教堂-世界上最完美的哥德式教堂建築!
    科隆大教堂是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是科隆市的標誌性建築物。它的高度居德國第二(僅次於烏爾姆市的烏爾姆大教堂),世界第三。論規模,它是歐洲北部最大的教堂。集宏偉與細膩於一身,它被譽為哥德式教堂建築中最完美的典範。科隆大教堂是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是科隆市的標誌性建築物。
  • 德國科隆大教堂:華麗的哥特風格,藝術與宗教結合的巔峰建築
    德國科隆大教堂在德國人的心目中是神聖之地,建造者將哥特風格的建築藝術與宗教文化完美的結合,使科隆大教堂成了名副其實的巔峰建築。科隆大教堂的所在地便是德國科隆這個城市,教堂位於市中心的位置,每一個來過科隆的遊客都一定會對科隆大教堂念念不忘,數十座尖塔聳立在城市中央,哥德式的風格帶給人們強烈的震撼,簡直是鬼斧神工之作。
  • 旅遊:科隆大教堂是位於德國科隆的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
    科隆大教堂是位於德國科隆的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是科隆市的標誌性建築物。在所有教堂中,它的高度居德國第二,世界第三。論規模,它是歐洲北部最大的教堂。萊茵河旁的科隆是一座古老而美麗的德國城市,聞名世的古龍香水就產自這裡,「古龍」的外文寫法其實就是這座城市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