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上午,國家統計局公布了前11個月「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
相比2015年,深圳二手房價以84.7%的漲幅雄冠全國。比第二名合肥的67.6%還多了17.1個百分點,直接斷層出位。
這還是官方統計的二手房價均值,具體到深圳的某些區域,近5年房價翻倍的比比皆是。
有人說,為什麼我們這裡只看二手房漲幅,因為相對新房的各種人為限制,二手房更接近於市場的真實情況。
前段時間,由深圳華潤潤璽四期新房(13萬)與前幾期二手房(18萬)每平倒掛5萬元,買到直接最少就賺500萬(最小戶型100平),而引起的對「代持買房」等亂象的熱議就足以說明新房房價是嚴重背離真實行情的。
深圳房價為何能一騎絕塵,C位斷層,漲破8萬,甩開京滬,直追一河之隔的香港呢?
熟悉深圳的朋友應該都能看出來:
首先是深圳得天獨寵的政策助使其市場經濟最為活躍,使其前期吸引了大批企業挺進,擁有大量就業崗位;
其次是深圳的入戶門檻很低,大專即可入戶,本科入戶發錢,再往上越發越多。對比一線京滬控制人口,廣州本科才能入戶,深圳可謂是來者不拒,而且入戶就有買房資格;
這樣一來深圳企業多,就業多,人也多,理應該像深圳宣傳的一樣:來了就是深圳人,實實在在做好對企業和人的服務。實際上,深圳的做法對企業確實無話可說,大量的土地供應給企業,以至於寫字樓空置率也冠絕全國。但是對住宅用地的供應卻少得可憐,美其名曰需要堅守生態紅線,這也使得入戶深圳的年輕人感覺自己跳進了火坑,進退維谷,輾轉反側。
這一點和一河之隔的香港何其的相似,但是顯然深圳沒有香港的國際化大都市的命,卻得了香港的病。
另一個原因是深圳炒房客和炒房媒體互相拉臺幫唱。很多媒體公號披著學者,經濟學家,財經評論員,房產大咖等等頭銜流竄於深圳各地,通過線上引導輿論,線下組織看房,將深圳房價暴漲的預期打的滿滿的。
一方面不遺餘力宣傳入戶深圳引進青年人,另一方面嚴控住宅用地供應,一方面對調控房價陽奉陰違,另一方面放任炒房媒體虛假宣傳哄抬房價,深圳的做法讓人感覺莫名其妙。
有人說這些原因都是瞎扯淡,最重要的還是深圳本身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對比深圳,京滬應該更具有吸引力,我們看到京滬通過嚴控人口,這兩年上海房價很穩,北京甚至是下降的。二線城市長沙對人口的吸引力也不錯,每年人口淨流入也有20幾萬人,長沙通過加強土地供應,新房限售4年,二套房徵收重稅也很好地穩住了房價,並取得不錯的經濟發展。
所以,深圳房價的暴漲最關鍵的問題是深圳想讓房價上漲。除此之外,你還能有什麼解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