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國的外國記者對新聞自由的限制表示關切。在最近舉行的泰國外國記者俱樂部論壇上,發言者說,儘管泰國政府保證不限制言論自由,但現行法律 "已被證明是報導反政府抗議活動的障礙"。
舉辦 "無懼無寵的新聞業 "(Journalism Without Fear or Favour)論壇是為了討論地區新聞自由問題。該活動由荷蘭駐曼谷大使館主辦,以紀念12月9日和10日在海牙舉行的2020年世界新聞自由大會。此次活動也恰逢12月10日的國際人權日。
路透社東南亞編輯馬修(Matthew Tostevin)談到了外國媒體在報導該地區新聞時面臨的法律挑戰,特別提到了泰國的最高法《刑法典》第112條,以及在針對該國君主制的抗議活動期間對其執行情況的推諉。
"在今年某個時候,我們被告知它沒有實行。正如媒體所反映的那樣,當地和國際媒體對泰國君主制的批評報導也多了一大堆。"
「但是,現在,當然,問題是這種開放能持續多長時間,以及它如何影響我們以及我們來自這個國家的報導。」
《曼谷郵報》要求政府副發言人拉查達·德納迪萊克(Rachada Dhnadirek)對此事發表評論。她回應說,政府沒有對媒體或公民的自由施加任何限制,但每個人都必須遵守法律(同一句話中有點矛盾)。
「(新聞)必須真實無誤」。
馬修還描述了泰國在10月實施為期一周的緊急狀態,「禁止發布可能威脅國家安全或造成恐懼的信息,以及恐嚇新聞工作者的刑事誹謗法」。
他還列舉了其他地區的案例,從審查和訴訟到監禁和禁止進入某些地區,例如緬甸若開邦和印度尼西亞巴布亞省。
4月,無國界記者組織發布了年度世界新聞自由指數。通常,縱觀以往,東南亞國家在這份榜單中表現不佳。馬來西亞超越鄰國,在180個國家中排名第101位,其次是印尼(119)、菲律賓(136)、緬甸(139)、泰國(140)、柬埔寨(144)、汶萊(152)、新加坡(158)、寮國(172)和越南(175)。
新加坡《海峽時報》印度分社社長陳慧儀說,自從泰國和越南的專制政府孵化出新的網絡安全法後,新聞自由已經退步,"假新聞 "一詞廣為人知,然後將任何對其政府的批評都貼上 "假的 "標籤,因此是違法的。
"但這個詞的問題是,所有的東西都被歸為一個朦朧的混亂之中。『假新聞』可以用來描述虛假信息和謠言,但也可以用來描述你反對的觀點。全泰國自3月以來一直處於緊急狀態,疫情進一步對泰國新聞界進行了限制,。"
「他們說他們需要這樣做來協調Covid-19的應對措施,但是我們不知道這種緊急狀態會持續多久,也不知道是否會被用於其他目的。」
在這一點上,泰國政府發言人阿努查·布拉帕查斯裡(Anucha Burapachaisri)告訴《曼谷郵報》,泰國現行的緊急法令自今年3月實施以來已延長了5次,只是為了遏制新冠病毒的傳播而執行。(目前延長的時間到1月初,鑑於泰國目前的情況,似乎有可能再次延長)
據一位在泰國從事新聞工作超過10年的「老」媒體人告訴泰媒,他們從未收到過警察、國會議員、政府或軍隊的聯繫,也從未被要求修改或刪除文章,雖然他們確實不時發表一些尖銳有力的社論,反對泰國政府和官方的各種決定及行動,但沒有造成任何後果。
儘管泰國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或者需要比其他西方國家的新聞更謹慎地選擇措辭,但是泰國的新聞業相當強大,報導範圍廣,見解多。
政治家和官員期望泰國新聞界履行的許多職能並不是成文的,而是長期的慣例和微妙的文化行為。當然,有時也會有一些媒體成員受到排斥和刑事指控的威脅,但這種情況很罕見。
雖然外國媒體通常會發現其中許多細微之處令人困惑,並將其視為障礙,但長期在泰國工作的記者通常樂於使用語言技巧和幽默的文字來報導敏感的故事,並繼續他們的工作。
主編 飛鳥 編輯 布朗 cony ﹡暹羅飛鳥(siambird)出品,未附授權圖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