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陽朔西街東端碼頭的上岸處便是山水園,古老的碧蓮峰,解讀著陽朔種種的過往歷史,雖然陽朔西街名聲如日中天,灕江兩岸風光無限,但來到山水園還是能帶給人們一份寧靜寂寞的感覺。
山水園也是俯覽灕江風光的好地方,它北起陽朔外事碼頭,南至陽朔渡水口,西倚碧蓮峰,這裡比較著名的景點有:迎江閣、鎮江臺、「帶」字石刻、鑑山禪寺、畫窗、盆景園等等。
碧蓮峰是陽朔縣內的最高峰,它東臨灕江,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蓮花。碧蓮峰又名為鑑山,它下面的鑑山樓便由此而來。
鑑山樓原本是一座寺廟,始建於唐朝開元初年。傳說當年鑑真大師在第五次東渡扶桑的時候,因為大海風向轉換而漂流到了海南島,又輾轉來到了陽朔,並禮佛於鑑真寺。
在鑑真紀念館中有鑑真像和他當年東渡扶桑的事跡。
山水園中的迎江閣依山臨水,因日夜迎送著灕江而得名,在迎江閣上層有畫窗,從每個「畫窗」看出去,都是一幅幅山水畫,也被統稱為畫窗八景。
遊覽山水園有專門的南山厄風景道,走在這條路上不僅可以在高處俯覽灕江的美景,還可以看到眾多的石刻。
古往今來,自唐代佛門大師鑑真、大詩人曹鄴、大旅遊徐霞客等,有上百位名人雅士到都曾到山水園遊覽,並留下了大量的錦繡詩文墨寶。
在南山厄風景道之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崖壁上巨大的「帶」字,這個字是陽朔知縣,王羲之的後裔王元仁所書。
這個「帶」字中還藏有一首四言詩:「一帶山河,舉世無雙;少年努力,萬古流芳。」
在碧蓮峰上我們可以欣賞到吳邁的「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的詩意畫卷。
在迎江閣中瞭望灕江,鑑真大師也曾經守望著這裡的山水。
山水園還有一個後門,遊覽完山水園可以從後門處,下山便是灕江,遊客可以沿著灕江散散步,如果想到對岸的話,花山十元錢就有漁夫用竹筏把你渡過去了。
可以說,老陽朔的風流與繁華盡在這個陽朔碼頭上岸處的公園之中,雖然隨著歲月的變遷,鑑山寺早已經遷走,但這裡還是有著揮之不去的情韻。(圖/文 落榜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