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一場以「全域治理」為主題的研討會在鄞州區召開,來自多家知名高校、研究機構、新聞媒體以及政府部門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集思廣益,為鄞州聚力打造全國基層治理先行區獻智獻策,817.1平方公裡的鄞州大地上,新一輪全域治理提升的衝鋒號嘹亮吹響。
基層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的重要基石,關乎民生福祉、關乎長治久安。鄞州區作為寧波都市核心區,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基層治理要求高、任務重、難度大等挑戰。
近年來,特別是去年以來,鄞州區把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作為「兩高四好」示範區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牢固樹立「重心在基層,關鍵靠治理」的理念,著力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體系現代化水平,並探索建立了以權力規範化、治理網格化、工作標準化、服務市場化、社會協同化為主要內容的「五化協調」治理新模式,治理「升級」為鄞州高質量發展領跑領先注入了強勁動能。
老小區物業收費難,提價更是難上加難。不久前,鄞州區百丈街道中山社區自交付以來首次通過民主投票的方式決定小區物業費提價,並以65%的同意率通過實施。
物業費的順利提價得益於「三清單一流程」工作的推進。據中山社區黨委書記李美麗介紹,從業主代表全體會議一致通過提價議案,到各樓道張貼物業費提價公告,進樓入戶徵詢戶主意見,社區認真對照「三清單一流程」,保障居民能夠在關係切身利益的問題上充分表達意願,並把社區工作曬在陽光下,實現事前有商議、事中能監督、事後來評分的全過程。
去年9月以來,為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鄞州區對村級小微權力制度進行全面升級,梳理制定城鄉基層公權力「三清單一流程」,創新性實施「三清單」運行法。「『三清單』運行法是小微權力的升級版,將小微權力升級為公權力,將原來的1項清單升級為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3項清單,從單項工作規範升級為社會治理。」鄞州區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說。
「三清單」運行法還結合近年來查處的發生在基層的腐敗案例和群眾的呼聲,對基層公權力重新「確權」,如股份經濟合作社權力清單增加了銀行存款管理、產權流轉等,社區權力清單增加了涉及物業管理的5個事項等,有效破解基層公權力運行存在的界定不夠清晰、運行程序不夠透明、村(社)財務管理不夠規範等問題。至今,該區已經在201個建制村、152個社區和290個股份經濟合作社推行基層公權力規範化運行,編制三清單170條、流程圖93張,積極打造全國基層公權力運行樣板區。
上周,明樓街道明東社區網格員在巡查時發現一處垃圾房連接井汙水外溢,馬上用手機拍照上傳至綜合信息系統。指揮中心發現後,立即聯繫管道疏通公司,不到半天汙水外溢問題就得到了解決。
為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鄞州區全方位推進網格化管理工作,把轄區劃分成若干網格,每個網格確定一名居委會幹部作為網格長,每名網格長有街道聯片幹部、社區民警、職能部門聯絡員、法治促進員、法律顧問及居民小組長等協助,每天網格長巡查在社區角角落落,發現問題即時上報、即時處理,並將處理結果即時反饋。統計顯示,2018年,全區共流轉處置網格事件168109起,受理處置熱線(網絡)諮詢投訴426239件,日均受理量達1167件。此外,該區按照「多員合一、一員多用」原則歸併安監、消防、環保等7大類34小類職能,打破綜治、公安等單位之間視頻網絡的壁壘,建設一體化視頻監控系統,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居民群眾的安全感。
除了織密「全域全時」問題收集網,鄞州還強化頂層設計,傾力打造了「專職專業」矛盾調解網、「精細精心」綜合服務網。在區級層面設立「老潘警調中心」,在鎮街層面設立23個「警調工作室」,實現95%以上的110警情糾紛就地化解;全面推廣「365社區服務工作法」,探索推進「書記一點通」,通過細化服務目標對象、優化服務規則流程、量化服務效益評價,快速提升村社服務精細化水平。
今年4月1日,由鄞州區民政局、市場監管局等單位共同起草的《社區便民服務中心服務規範》正式實施。這是鄞州區主持的首個、也是寧波市第二個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類國家標準,標誌著鄞州經驗成為全國樣板。
從2008年開始,鄞州走上探索社區治理標準化之路,陸續推出「社區包片聯戶工作規範」「社區專職工作者職業能力評價體系」等地方標準,並通過開展標準化試點建設,形成了涵蓋社區服務的標準化體系。「標準化就像『尺子』一樣,對社區工作者崗位的職責和服務進行規範,做什麼,怎麼做,做到什麼程度,怎麼考核等都有章可循。」鄞州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說。
社區服務標準化建設從硬體改造開始。在東海花園社區,醒目的「東柳街道東海花園社區便民服務中心」的牌子讓人一眼便能看到,敞開式的「一站式」服務大廳整潔有序,集納了黨建群團、民政、勞動保障、文體教育、綜合治理、社區衛生等服務項目,居民前來辦事,一個窗口就能辦理完成。到目前,該區已有79個社區服務中心完成改造,社區服務設施明顯改善。
硬體升級面貌新,配套服務亦跟進。以划船社區黨委書記俞復玲為代表的社工團隊,十年磨一劍,摸索總結出了一套「365社區服務工作法」。該工作倡導全年365天時時處處為社區居民提供快速、便捷、精細化服務,把社區服務提到了新高度,並在全國推廣。此外,東海花園社區垃圾分類標準化操作、東城社區「小娘舅握握團」、寧豐社區「志願者服務」等,工作宗旨、流程都有具體詳細的規定,形成了社區公共服務、便民服務、特色服務、內部管理等社區服務標準體系。
今年2月,浙江省首單土地流轉「保險+服務」保單落地鄞州區,這也是寧波市今年首個保險創新項目。這一全省首創的模式有利於建立維持良好的土地流轉生態,在姜山鎮有代表性的5個村先行試點,並逐步擴面到全區。
近年來,鄞州區搶抓寧波建設國家保險創新綜合試驗區機遇,運用保險槓桿撬起社會管理這塊「頑石」,不斷推出全國首創的保險產品和服務。在全省率先啟動「救助+保險」幫扶模式,為全區5110戶貧困家庭提供總風險保障金額13.87億元;為轄區2216臺老小區電梯「上保險」解決維保監管難題。「保險+」覆蓋民生安全、公共服務、企業普惠等領域,為企業、居民提供了人身、財產等風險保障。
這些創新險種直面社會管理難題,保費由政府出大頭,走出了一條保險參與公共服務的新路。今年2月份,鄞州區精準幫扶綜合保險項目再次籤約,將惠及全區低保、低保邊緣、孤兒、困境兒童4839人,人保財險鄞州中心支公司提供風險保障7.53億元。與去年的版本相比,新版本把貧困家庭子女就讀研究生也納入升學補助金範圍,還增加重大疾病住院押金補助。
為轉變政府職能,提升服務民生水平,鄞州政府出資購買社會公共服務,把部分服務民生的職能放手給市場,通過引入競爭機制、激發市場活力、提升民生服務品質和專業水平,讓百萬城鄉群眾享受高品質的民生盛宴。眼下,鄞州正在推廣「易農險」平臺,對投保100畝以上的農戶「按圖承保」,實現投保數據電子化,工作人員只要在手機APP上操作就能快速理賠。
基層治理既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也要公眾參與、社會協同,必須想方設法把更多力量激發出來。鄞州區堅持黨員先鋒帶頭,最大限度地發揮村社代表、群眾志願者等骨幹力量能動性,形成「激活一池春水」的裂變效應。
鄞州有85個老舊小區,一些公共設施老化、損壞,對小區的管理帶來一定困難。去年以來,該區集中開展公共空間「微更新」行動。在這場「美麗風暴」中,演武社區充分發動社區居民中的設計師、園藝愛好者、黨員志願者等力量,把從衛生死角清理出來的雜物,如廢舊輪胎、殭屍自行車、廢舊家具等,通過噴漆、造型等設計製作成景觀小品,讓老舊小區面貌煥然一新。
志願者廣泛參與為基層治理注入活力。在鄞州姜山鎮陸家堰村,從最早的12名到現在的138名,志願者名錄不斷「擴容」,通過黨風帶民風,黨員帶著群眾一起幹,陸家堰村從一個垃圾遍地、野狗成群的村子,逐步打造成了為全國文明村。
「網際網路+」時代,網絡社會組織力量同樣不可忽略。鄞州作為都市核心區,網絡社會呈現網民多、大V多、網絡團體多、網絡企業多的特點,該區在全省率先成立首個區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構建「178」網絡社會柔性治理新模式,強化34個黨政部門與網絡社會組織的常態溝通、深度對接,把服務治理的觸角延伸到每個網絡社會組織、覆蓋每位網民。
據統計,截至目前,鄞州區共有在冊社會組織907家,其中社會團體216家,民辦非企業689家,基金會2家。企業、社會組織、居民等力量的廣泛參與,構建起基層治理強大「同心圓」,使老小區電梯安裝、車棚違規出租等一批社會治理難題得到有效破解。
記者 王 博
鄞州區委報導組 張繪薇 楊磊
通訊員 鄞紀軒
本版圖片由鄞州區委宣傳部提供
東部新城全景
演武社區「微更新」改造後面貌一新
民生項目協商走進「三清單」議事角
「一窗式」社區便民服務中心
鄞州區村社治理競技賽現場
全國文明村陸家堰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