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孫微 王會聰】 加勒比海島國巴貝多日前宣布,明年起不再承認英國女王為該國國家元首,該國將轉變為共和制國家。這一轉變引發五花八門的猜測,最荒謬的一種說法來自英國下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圖根哈特,他稱這是因為「中國影響力」。英國《泰晤士報》28日發文附和這種說法稱:「北京的數十億美元正在吸引加勒比海的大英國協國家,這引發對中國在該地區與日俱增影響力的憂慮。」不過,另一個加勒比海大英國協國家安地卡及巴布達駐美國大使羅納爾多·桑德斯就此說法發文稱:「與其說巴貝多政府正受到中國影響,不如說該國正遭受英國政府的壓力,以繼續讓英國女王同時擔當這兩個不同國度的國家元首。」他表示,加勒比海國家不會容忍「外部幹涉」。
《泰晤士報》稱,加勒比海的大英國協國家正因重大基礎設施項目而急需資金,儘管它們曾求助於英國和美國,但如今已尋求中國為其提供低息貸款。報導稱,2018年至2019年,千里達及托巴哥、多米尼加、蓋亞那、安地卡及巴布達、格瑞那達、牙買加、巴貝多都與中國籤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或大型基建項目合作協議。「中國在該地區日益擴大的足跡已在美國和英國引起警覺。」
針對圖根哈特所稱中國影響力是巴貝多不再承認英國女王為其國家元首的原因,巴貝多亞瑟·路易斯爵士社會與經濟研究所主任多恩·馬歇爾表示,該說法荒唐透頂。《泰晤士報》稱,該學者表示,英國對加勒比海國家的援助「與幾十年前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即將出版新書《一帶一路》的作者艾克·弗裡曼表示,中國不需要操縱其他國家,因為中國提供的貸款融資已吸引「一長串心甘情願的夥伴」。「比起分裂大英國協,中國對贏得朋友更感興趣」,他說,「中國在大英國協國家的影響力將持續上升,直到倫敦拿出更有吸引力的出價。」
「加勒比海國家不會容忍外部幹涉」,安地卡及巴布達駐美國和美洲國家組織大使羅納爾多·桑德斯的這一文章被多家加勒比海地區國家媒體轉載。文章稱,英國下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是一個嚴肅機構,其主席的說法令人驚訝。「不幸的是,國際上一些國家認為小國『不專業』,將它們視為被大國脅迫或引誘而隨意操縱的客體。中國在加勒比海地區的存在被刻畫為『一種控制手段』,儘管中國投資已經促進該地區發展。」「是其他強國的所作所為為中國提供了空間,它們既不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資金,還拒絕支持對加勒比海地區國家至關重要的事務,包括氣候變化、在疫情期間推動債務減免、取消阻礙許多國家獲得優惠貸款的不合理的人均收入標準等。」
「中國的貸款會轉化為對加勒比海小國的脅迫性影響力嗎?答案絕對是不。」文章稱,小國並非附庸,在制定內外政策時,他們會通盤考慮。有關選擇或將引發其他國家不滿,但認為加勒比海國家不能基於自身利益做出理性決定的看法,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