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看山西】走出大山 呂梁山護工的脫貧之路

2020-12-24 澎湃新聞

呂梁市

位於山西省中部西側

因呂梁山脈由北向南縱貫全境而得名

這裡是典型的黃土高原地貌

溝壑縱橫,植被稀少

作為山西全省貧困人口最多的城市

呂梁曾一度成為深度貧困的代名詞……

今年40歲的許豔平,來自呂梁市臨縣招賢鎮小高家塔村。2016年,她來到白文職業技校,參加了呂梁市第一批呂梁山護工培訓。在之後的5年時間裡,她完成了從普通保姆、月嫂到家政公司老闆的數次蛻變。

許豔平:我第一年4月在這兒培訓的,到第三年的時候,我的月薪就達到了12800元,所以每個人都一定要去努力,機會永遠是給有準備的人。

許豔平的老家小高家塔村坐落在山圪梁上,極度落後的交通條件,幾乎阻斷了村落和外界的一切聯繫。貧窮,讓村民們不得不開始另謀出路。逐漸地,下了山的村民便不再回來。原有128人居住的村莊,如今只剩4人常住。

陡峭的山崖,狹窄的道路,一眼望不到頭的黃土,是許豔平對家鄉的記憶。那時候,因為貧窮,她只讀到小學三年級便輟學在家,即使受了傷也沒錢去醫院治療。結婚後,日子依舊艱難。許豔平先後幹過飯店服務員、物業保潔員,但每個月最多1500塊錢的收入,使得一家人依舊無法擺脫貧困。

2016年,在柳林小學當保潔員的許豔平,從校長口中得知了呂梁山護工項目。在向村支書反覆確認了護工培訓免費的消息後,她決定抓住這個改變命運的機會。

呂梁市委副書記、呂梁山護工培訓就業領導組組長 張廣勇:農民群眾的收入長期低位徘徊,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現象比較突出。沒有可靠的就業和收入保證,脫貧攻堅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

2015年,呂梁市開始嘗試探索通過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實現精準脫貧。即通過對貧困群眾進行家政、養老、母嬰護理等技能免費培訓,讓大伙兒掌握一技之長,並幫助其走出大山、實現穩定就業,從而帶動全家脫貧。

呂梁市委副書記、呂梁山護工培訓就業領導組組長 張廣勇:雖然家政行業在我們國家算是剛剛起步,但是它的前景非常廣闊,加上這幾年二胎放開,中國老年社會的快速到來,家政行業確確實實是一個大有可為的行業。

但是,家政護理行業到底有著怎樣的市場需求?有多大的市場潛力?需要什麼樣的技能?對從業者有著什麼樣的要求?這些疑問並沒有現成的答案。2015年,呂梁市責成市人社局成立考察調研組分赴北京、太原等地對家政護理市場考察,並同步和各地家政護理企業進行初步對接。

梁向男是呂梁山護工培訓就業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去北京考察之前,家政服務行業在他的印象中就是散亂和無序。隨著考察的深入,令他吃驚的是,名校大學的博士畢業生竟然也在從事家政服務行業,這讓他對這個行業刮目相看。

呂梁山護工培訓就業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梁向南:(我們的培訓學校)高級護理學校,裡面有大專,有本科,依託這兩所學校培養一部分護理人員。(現在對護理的)需求量很大,全國有28個省市的直營店,和我們的合作非常不錯。

梁向南回到呂梁後,根據考察的情況,將護工培訓項目確定為養老陪護、病患陪護、月嫂育兒嫂、家居保潔等專業。並通過公開招標、競爭性磋商等方式,最終確定了呂梁市衛生學校、臨縣白文職業技校等6所公辦院校,作為呂梁山護工培訓基地。

與此同時,呂梁第一批護工培訓開始招收學員的消息傳到了許豔平這裡。2016年4月,她只身前往了臨縣白文職業技校,開始了為期一個月的封閉培訓。每天早上8點開始學習護理知識,包括給孩子洗澡、穿衣服、產婦的身體恢復、做菜等課程。學習結束後,政府組織了全國各地的家政企業前來招聘,許豔平被太原的一家家政公司錄用,正式成為了一名月嫂。

轉變思想 邁出脫貧第一步

薛雲梅是呂梁市臨縣雙塔村人,結婚後,她生了三個孩子,老公身體不好,不能幹重活,家裡的日子一直過得緊緊巴巴。當護工前,她曾在飯店當過服務員、在加油站做過加油員、在遊泳館幹過保潔員,但每月到手的錢,從未超過1500塊。

2016年,薛雲梅得知了護工培訓項目的消息,然而,由於對護工行業不了解,再加上自己的偏見,她還是堅決放棄。

薛雲梅:那個時候對這個行業特別陌生,一說是伺候人,心裏面就不想去了。

直到2017年,薛雲梅聽說,有朋友經過呂梁護工培訓後去了北京,一個月能掙四、五元,這讓薛雲梅動了轉行當護工的想法。

在朋友的積極勸說下,薛雲梅報名參加了2017年4月的呂梁山護工培訓。6月,她就成為了太原市中心醫院的一名病患護理工。

薛雲梅:收穫特別大,參加了護工培訓後,我才開始學普通話。在技能上,像心肺復甦、骨折病人多少小時以後用熱水,多少小時用涼水、飯後多少小時吃藥等,學到了很多東西。

短短一個月的護工培訓,讓薛雲梅走出了大山,四年來,憑藉著當護工,她不僅學習到了更多的知識,還開闊了眼界,在改變家裡貧困生活的同時,也讓孩子有條件獲得更好的教育。

根據呂梁市提供的數據,5年來,呂梁市共舉辦了33期護工培訓,培訓人數61131人,實現就業33243人。經過呂梁山護工培訓就業領導小組辦公室下設的就業指導組考察,備案登記的合作用人企業已累計240家。呂梁護工的就業區域已經輻射在山西、北京、內蒙、廣東、江蘇等20多個省市。

但是,即便已經有了5年的實踐,讓培訓人員最終走向護理崗位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好多貧困戶不敢走出去,要轉變思想觀念,必須過四關:首先自己得想開,第二關是家庭關,第三關是鄰裡關,最後一關是親戚關。

今年35歲的馬金蓮目前是呂梁一家家政公司的老闆。5年前,她家還是柳林縣的貧困戶。2016年,參加完護工培訓的她決定前往北京,卻遭到家人堅決反對。

馬金蓮:當時我們全家人,包括親戚都以為我是要去做傳銷了,一方面是擔心我的安全,還有一方面我老公感覺他沒面子,不想讓我去。

為了讓大家堅定信心,勇敢地走出大山,每次護工培訓結業招聘會結束後,呂梁市都要舉行大型的護工歡送儀式,市委書記、市長,各縣市區的主要領導也會親自到站臺送行,並給大家鼓勁加油。

看見市委領導都在歡送現場的時候,馬金蓮的家屬終於放下心來,同意她去北京。

呂梁市委副書記、呂梁山護工培訓就業領導組組長 張廣勇:對所有參與培訓的貧困群眾,我們全部是「三包五免」,「三包」就是包吃包住包就業,「五免」就是免學費、免資料費、免服裝費、免體檢費、還免上保險。每一個護工都要持證上崗。

減免一切學習費用,這只是呂梁山護工項目打消村民學習顧慮的第一步。此外,在授課方面,除了烹飪、育兒等基礎護理培訓外,還增加了普通話、禮儀、急救等內容,讓村民更有信心走出去。經過5年的布點建設,呂梁市政府分別在太原、北京、天津、青島、神木、煙臺、河北等地建立了6個服務部,17個服務站,主要通過掛靠當地用人單位和用人企業、實行委託管理的方式,為走出呂梁的護工們提供直接幫扶。

改變命運的她們 還有更大的理想

2017年,許豔平當選山西省人大代表。2018年,她成立了一家家政服務公司。目前公司旗下有1000多名員工,在全國各地從事護理、月嫂、育兒、居家保潔、物業等工作。

通過護工培訓、改變命運,許豔平的經歷被大家口口相傳,受到護工培訓學校的邀請,許豔平多次用自己的經歷鼓勵大家,放下思想的包袱,走出大山,脫貧致富。

許豔平:我相信大家現在和我一樣都有了專業的技能,有勤勞的雙手,為什麼不出去改變你的命運呢,口袋裡有錢了,站到哪都自信滿滿。

薛雲梅也經常在工作之餘,通過微信和同村的姐妹們講述她打工的故事。姐姐看到這些後,也在她的鼓勵下,於2018年9月份參加了呂梁山護工培訓,並走出了大山,成為了一名護工。

薛雲梅:工作時間長了,我就覺得病人特別需要我們護工行業,我們和醫院科室、病人之間搭了一個橋梁。作為一個護工,你要有熱心、愛心、耐心,做好咱們的本職工作,掙錢是一方面,同時也覺得我的這份工作特別偉大,特別有價值感。

2020年10月16日,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公布了本年度的全國脫貧攻堅獎獲獎名單。馬金蓮成為了25名獲得奮進獎的先進個人之一。

來到北京後,在馬金蓮的幫助下,在半年時間裡,共有300多人跟著她走出大山,來到北京從事家政工作。

與此同時,2020年11月20日,馬金蓮的養老服務中心在市政府的資助下完成了改建,目前已經入住14名老人和1名精神障礙患者,其中3人因家境貧困免受所有費用。

馬金蓮:在這一年的時間裡面,讓我真正體會到說這個養老行業是一個非常好的行業,我就有一個夢想,建立一個一兩百床位的養老院,甚至擴展到醫養結合,讓這些農村老人真正老有所養。

目前

呂梁山護工培訓項目

在全國已有222家合作單位

圍繞市場,圍繞需求,圍繞客戶

堅持職業化管理

讓越來越多的貧困戶能夠

走出大山 改變命運

來源:央視網 光明網

原標題:《【脫貧攻堅看山西】走出大山 呂梁山護工的脫貧之路》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新聞調查丨走出大山 呂梁山護工的脫貧之路
    沒有可靠的就業和收入保證,脫貧攻堅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 2015年,呂梁市開始嘗試探索通過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實現精準脫貧。即通過對貧困群眾進行家政、養老、母嬰護理等技能免費培訓,讓大伙兒掌握一技之長,並幫助其走出大山、實現穩定就業,從而帶動全家脫貧。
  • 走出大山越過大海的呂梁山護工
    搭乘脫貧攻堅的政策東風,成千上萬的「三轉婆姨」走出大山,一技傍身闖天下,實現一次次蛻變,活躍在全國各地的家政大市場。呂梁山護工已發展成為全國知名的家政勞務品牌。脫貧攻堅以來,已有33期6.1萬呂梁山護工接受培訓,實現就業3.3萬人。從享譽國內到走出國門12月4日,寒風凜冽,呂梁賓館5樓錦繡廳卻暖意融融,呂梁市為首批赴日呂梁山護工舉行座談會。
  • 【綜述】一技傍身闖天下——呂梁山護工就業扶貧工作綜述
    記者 劉亮亮 攝呂梁山護工培訓就業工作獲得全省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護工代表馬金蓮獲得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許連紅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最近,不斷有好消息飛進呂梁山,在冬日的老區土地上升騰著新的希望。
  • 人民優選直播大賽呂梁山護工專場決賽精彩啟幕(組圖)
    人民網呂梁10月21日電(趙芳、麻潞)將包被平攤在床上,將一角在對角線略上方處向內折,使包被呈菱形……今日,在人民網「人民優選」直播大賽山西賽區呂梁山護工的比賽現場,參賽選手們動作標準、流程規範,向全國網友展示了「呂梁山護工」的精湛技藝與專業風採。在第一場和第二場的決賽中,共有母嬰護理、養老陪護兩組10名選手參賽。 「加油,姐妹們都是最棒的。」
  • 大眾工匠家政就業扶貧,助力「呂梁山護工」走出大山
    近期,總部位於北京的「網際網路+家政」一站式家庭生活服務平臺大眾工匠,組織招募人員參加山西省委省政府為呂梁山片區貧困群眾量身打造的護工培訓就業增收工程——「呂梁山護工」培訓就業項目。為2020年第六批學員提供家政保潔師、家電清洗師、保姆等數個不同類型的家政服務行業就業崗位。
  • 「才聚文水」中國音協會員作曲家張凱耀譜曲《呂梁山護工》
    應呂梁市委市政府邀請,總政著名詞作家李幼容,中國音協會員作曲家張凱耀,為呂梁市創作了歌曲《呂梁,呂梁,令人嚮往的地方》《呂梁山護工》之歌(中國《歌曲》出版)。同時,張凱耀老師為呂梁市委李正印書記詩《令人嚮往的地方》譜了曲。
  • 我市舉行首批赴日呂梁山護工歡送座談會
    呂梁山護工赴日就業合作機構青島朝日國際集團董事長馬風強、天巳集團山西項目經理于慧敏參加會議。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在脫貧攻堅戰中,精心打造了「誠信、勤勞、專業」的呂梁山護工品牌,全市已累計培訓33期6.1萬人、就業3.3萬人。去年以來,我市積極推進呂梁山護工赴日就業工作,近日首批5名呂梁山護工將赴日就業。
  • 白志榮看望離石區選送呂梁山護工學員
    原標題:白志榮看望離石區選送呂梁山護工學員6月29日,離石區政府副區長白志榮來到呂梁貝親職業培訓學校,看望離石區選送呂梁山護工學員。區政府副區長白志榮觀摩呂梁山護工實操課堂。張美豔 攝在呂梁貝親職業培訓學校,白志榮深入培訓基地教室、實操室、宿舍、食堂,詳細了解了學員的學習培訓、食宿安全、就業等情況,觀摩了呂梁山護工實操課堂。白志榮指出,護工護理培訓對改變貧困地區的勞動力素質偏低、思想觀念落後、自我發展能力較差的現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 山西柳林數千人借「護工脫貧快車」逆轉人生:實現從就業到創業
    柳林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中新網太原1月13日電 題:山西柳林數千人借「護工脫貧快車」逆轉人生:實現從就業到創業  作者 李璐 劉小紅  13日,在山西柳林縣懿星養老服務中心,護工馬維紅通過視頻給家鄉的幾個姐妹講述自己成為護工後的變化。曾經一直為貧所困的馬維紅,幾次外出打工均失敗,自參加「呂梁山護工」培訓後在北京照顧一名新生嬰兒,每月工資6000元。
  • 為脫貧「造血」 讓致富「生根」——山西發展藥茶產業助力脫貧攻堅...
    如今,它們經過山西人的雙手,變成一道道藥茶,繼續賜福於人類。  近年來山西在加快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過程中,瞄準道地藥材資源,把山西藥茶作為重要突破口,大力發展中藥材精深加工產業,助力農民增收,為破解深度貧困和農業轉型發展探索新路徑。
  • 「最美呂梁山護工」何濤:90後派單員的護工路
    導語:今天《最美呂梁山護工》專欄帶大家一起來了解90後小姑娘何濤是如何走出大山,在北京通過打拼,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的。在太原工作的時候,我媽給我報了一個呂梁山護工培訓的班,培訓了半個月。培訓完之後我就想到底要在太原還是在北京工作,最後我還是決定來北京。
  • 山西最後17個貧困縣這樣實現脫貧摘帽 脫貧各有特色
    2019年是山西省脫貧攻堅任務最為艱巨、決戰決勝的一年,有17個貧困縣計劃摘帽退出,其中國定縣16個,分別是廣靈、天鎮、渾源、寧武、靜樂、偏關、代縣、五臺、興縣、石樓、臨縣、壺關、平順、永和、大寧、汾西,其中包括10個深度貧困縣;省定縣1個,即榆社縣。2月27日,省政府批准以上縣摘帽退出。至此,山西最後17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這17個貧困縣是怎樣脫貧摘帽的?
  • 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秀山特色搭上消費扶貧「專車」走出大山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18日14時40分訊(記者 李成 陳攀)今(18)日,「消費扶貧·渝你同行」秀山縣消費扶貧周(以下簡稱消費扶貧活動)走進重慶江北區觀音橋,通過現場銷售、展示、直播帶貨、特色文藝匯演等形式向廣大市民朋友推介秀山優質扶貧產品,展示秀山脫貧攻堅成果。
  • 這次摘帽,永別千年窮 這次遷徙,不帶走鄉愁 山西脫貧攻堅最大主...
    這頂沉重的帽子終於摘掉了只有真正走進這連綿不絕的大山,才能體會這場戰役是何等艱巨。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山西有呂梁山和太行山-燕山兩處,忻州則橫跨這兩個片區。地勢上,偏關、河曲、保德、岢嵐等「西八縣」連片簇擁在黃河東岸的呂梁山區,繁峙、五臺、代縣等「東六縣」地處太行山脈,中間夾著狹長的忻定盆地。
  • 海報丨數看脫貧攻堅這五年,山西很硬核!
    海報丨數看脫貧攻堅這五年,山西很硬核!>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來源:山西日報
  • 河北淶源縣的脫貧攻堅之路
    為了實現淶源縣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礎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貧困發生率下降至2%以下等目標,豐臺區委區政府調動各方力量、形成扶貧合力,助力淶源脫貧攻堅。北牛欄村的農家小院保定市淶源縣金家井鄉北牛欄村和鄰村北黃土嶺村地處河北、山西兩省交界的大山深處,距離淶源縣城20多公裡,是兩個省級深度貧困村。
  • 山西外出就業人員集中啟程!266名呂梁山護工赴省外就業
    在呂梁分會場,266名呂梁山護工統一乘坐開往務工地的大巴,奔赴工作崗位,就業輻射北京、山東、江蘇等10省市。元旦、春節之際,全國勞動力市場將出現不同程度緊缺。山西省逆周期調節有組織的勞務輸出,是實現穩定就業、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元旦期間,全省共組織勞務輸出人數1.1萬餘人,就業地點涉及京津冀、浙江、江蘇、廣東、陝西、山東等省市。到1月底,預計全省輸出就業2.7萬人。
  • 【脫貧攻堅】極地江源脫貧「三問」
    何以走出沉重的貧困?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為何如此強烈?穿行在極地江源的玉樹,在幹部、農牧民群眾「新與舊」的對比中,我們感受脫貧突圍的變化,更在尋訪闊步小康之路的嬗變精髓。一問——發展的最優資源是什麼?脫貧突圍路上最明亮的指南是什麼?
  • 曲江新區助力丹鳳脫貧攻堅 讓土特產走出大山 幫群眾增加收入
    自開展對口幫扶工作以來,曲江新區充分發揮優勢資源,在消費扶貧、旅遊扶貧、文化扶貧等方面紮實開展幫扶工作,為陝南深度貧困縣脫貧攻堅貢獻了「曲江力量」。「真沒想到原來這些不起眼的土特產如今能成為城裡人追捧的『香餑餑』,自從曲江來丹鳳開展幫扶後,曲江的企業幫我們解決了農產品銷售問題,增加了群眾收入,讓丹鳳特產走出了大山!」丹鳳縣扶貧辦工作人員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