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四十載:高端化產業項目在汕頭華僑試驗區落戶

2020-12-21 中國僑網

  特區四十載:披荊斬棘闖新路

  南方日報記者 吳哲 昌道勵 陳曉

  8月24日,創業板註冊制首批企業在深交所上市,標誌著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這一重大改革任務正式落地。在《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發布一周年之際,深交所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證券交易所的一系列努力,正是深圳特區對標全球領先、不斷書寫「創新傳奇」的縮影。

  8月18日,珠海橫琴口岸新旅檢區域正式開通,採用「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新型通關查驗模式,通關時間從原來約半小時縮短為最快5秒。這既是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硬聯通」和規則對接「軟聯通」的標誌性工程,也令「一國兩制」的生動實踐落地有聲。

  而汕頭,不久前剛迎來一批高端化產業項目在華僑試驗區落戶。在廣東省政府印發實施《關於支持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的背景下,華僑試驗區招商引資按下「快進鍵」,為汕頭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提供新動能。

  四十年櫛風沐雨,四十載砥礪前行。40年來,以深圳為代表的經濟特區,經過先行先試、敢闖敢試,從邊陲小鎮建設成為欣欣向榮的現代化大都市,不僅為全國經濟體制改革探路,也形成了偉大的「特區精神」,積累了寶貴的「特區經驗」。從經濟特區到粵港澳大灣區,廣東一路披荊斬棘,不負新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

  制度引領 創時代改革風氣之先

  40年來,作為對外開放的窗口,經濟特區始終充分發揮著「試驗田」作用,通過局部地區先行先試、再逐步在全國推廣複製的方式,在中國改革開放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引領和示範作用。

  想當年,深圳在全國第一個打破平均主義「大鍋飯」工資制度、敲響土地拍賣「第一槌」,珠海興建全國首家中外合資酒店石景山酒店,汕頭在全國率先實行24小時審批答覆制度……如今,思想解放的浪潮席捲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各地不斷出新,市場活力加快釋放。

  憶往昔,珠海開全國重獎科技人才先河,在全國率先實現12年免費教育;汕頭建立全國唯一一個「特區顧問委員會」,汕頭大學承擔起中國高等教育改革試驗田的重任……如今,「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觀念深入人心,全國各地「搶人才」大戰不斷上演。

  「經濟特區作為特殊政策的產物,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中率先完成市場經濟的實踐,並在全國範圍內推動市場經濟體系的確立。」在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主任陶一桃看來,堅持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把人的徹底解放視為社會發展的真正源泉和原動力,建立法治政府,是經濟特區為中國社會的改革與發展提供的主要經驗。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在新的歷史時期,廣東自貿試驗區為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提供更多「廣東經驗」。

  深圳前海設立國內首家民營銀行和網際網路銀行、全國首批相互制保險機構、首家混合所有制再保險機構,珠海橫琴全國首創「物業城市模式」「智慧財產權易保護」模式……掛牌5年來,廣東自貿試驗區形成527項改革創新成果,其中38項全國首創,一批「廣東經驗」在全國全省複製推廣。

  善弈者,謀大勢。以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這一國家戰略為標誌,廣東正憑藉改革開放試驗田的優勢,進入「二次創業」新的歷史階段。

  珠海橫琴落地港澳建築企業跨境執業新政;「深港通註冊易」「深澳通註冊易」服務,讓港澳投資者足不出港、出澳即可一站式辦理深圳企業登記註冊;粵港澳大灣區將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

  從經濟特區到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始終承擔著改革開放試驗田的角色。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廣東正攜手港澳打造世界級城市群和國際一流灣區,共同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繼續書寫我國對外開放新篇章。

  產業變革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40年過去,隨著全面深化改革和持續擴大開放,三個經濟特區走出了不同的發展道路,展現出不同的產業氣質。如今的特區,不再是單純的「闖」,而是要為全國探出高質量發展的新路。

  ——深圳劍指高端產業,在5G、網際網路、超材料、基因測序、石墨烯太赫茲晶片、柔性顯示、無人機等「高精尖」領域走在世界前沿。

  華為成為全球5G領導者,擁有麒麟、巴龍、昇騰和鯤鵬系列等四大晶片;騰訊是全球最大的網際網路公司之一,也是全球服務用戶最多的網際網路企業之一;大疆佔領消費級無人機全球70%的市場份額;貝特瑞成為全球最大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供應商;雲天勵飛全球首創「雲+端」動態人像智能解決方案,率先實現「億萬人臉,秒級定位」……

  40年間,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成為深圳的第一大支柱產業。2000年,深圳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首次突破千億元,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佔比首次突破50%。此後,每年平均以「千億元級」的速度增長,至2019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26277.98億元。

  如今,深圳正謀劃建設以光子源、電子源、質子源為基礎的標誌性、稀缺性綜合粒子設施,與東莞散裂中子源裝置、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室等重大設施錯位布局,形成「五子協同」,打造世界一流的大科學裝置群。

  ——珠海產業變革的內生動力在於「新」。早在上世紀90年代,珠海便在全國開「科技重獎」先河,厚植下創新發展的土壤。

  40年間,珠海不斷統籌規劃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鍊、政策鏈,形成了以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逐步打造成為珠江口西岸科技創新高地。

  珠海唐家灣畔,一座充滿未來感的雙體戰艦造型建築悄然點亮了輪廓燈。這是由珠海雲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主持建造的中國第一個無人船艇產業基地——香山海洋科技港。

  這是珠海「求新」的縮影。目前,珠海全社會研發經費佔GDP比重達到2.86%,在廣東僅次於深圳。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45%,科技創新發展指數進入全國十強。如今,珠海正全力深化珠澳創新合作,加快謀劃深珠合作示範區建設,承接廣深港澳產業創新資源外溢。

  ——汕頭立足廣東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新定位,依託傳統產業優勢,選擇了另一條產業變革道路:轉型升級。

  40年間,汕頭成為全國最大的服裝紡織、化妝品、玩具禮品產業基地之一,玩具產量約佔全球的30%,內衣家居服產量約佔全國45%,化妝品產量佔全國60%以上,擁有全國最大化學試劑供應商。

  一方面,傳統製造「大船」升級,迸發新的產業動能。汕頭正全力「補鏈延鏈強鏈」,把紡織服裝、工藝玩具等傳統優勢產業培育成千億元級產業集群。

  另一方面,網際網路與金融為產業轉型插上「雙翼」。汕頭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獲批設立,國際貿易數位化與產業數位化融合創新加速推進,形成「自主品牌+跨境電商+區港一體+全球營商網絡」特色發展模式。省級5G產業園區正在規劃,中以合作試驗區建設提速,華僑試驗區將打造成為區域現代金融服務集聚區,促進產業和創新「雙升級」。

  經濟特區成立40年的新起點上,深圳的「高」、珠海的「新」、汕頭的「轉」,將繼續為廣東在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上走在全國前列貢獻力量。

  區域協調 奠定未來發展新格局

  就在今天,中共廣東省委十二屆十次全會在廣州召開,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是會議主要任務之一。

  40年來,以三個特區為圓心,改革創新如漣漪般擴散,已然成為推動廣東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力。在新的區域發展布局中,經濟特區又被寄予了新的期望。

  大基建引領大發展。

  一橋飛架三地,2018年10月正式通車的港珠澳大橋,不僅改變了珠海的城市發展格局,也重構了粵港澳大灣區的資源要素布局。廣東省委黨校教授陳鴻宇指出,隨著珠海交通地位的提升、海陸空鐵綜合交通體系加快形成,更多發展要素將匯集於此,珠海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地位將更加凸顯。

  與此同時,另一個跨越珠江口的「超級工程」——深中通道連續迎來多個重要工程節點,離2024年中山30分鐘內直達深圳前海的目標又邁進一步。珠江西岸城市尤其是中山將更好地承接深圳的產業外溢、科技創新和製造聯動,在「深圳—東莞—惠州」已深度一體化的背景下,深圳作為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將進一步增強。

  而廣汕汕鐵路的加快建設,將在珠三角地區和潮汕地區之間搭建一條時速350公裡的「黃金通道」,汕頭至廣州的時間縮短至90分鐘,有力強化粵港澳大灣區與粵東地區、東南沿海地區以及長三角地區的聯繫。

  新規劃打開新空間。

  涵蓋深圳、東莞、惠州、河源和汕尾的「深圳都市圈」發展規劃尚在加快編制中,但這個超4萬億GDP的超級都市圈已引發強烈關注,反映出外界對於經濟特區如何繼續發揮創新驅動作用的殷切期待。

  珠海今年將推動建設珠江口西岸高端產業聚集發展區,謀劃建設深珠合作示範區。如何進一步利用好港珠澳大橋以及橫琴新區這兩張「王牌」,發揮珠江西岸聯繫港澳的樞紐優勢,是珠海開放發展的重中之重。

  汕頭攜手潮州、揭陽建設汕潮揭都市圈,在增強規劃引領、加強交通互聯、統籌產業發展、深化環保合作、共促民生福祉等領域加強合作,協同推動沿海城市帶、產業集聚帶、濱海旅遊帶發展。如何進一步增強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集聚輻射能力、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是汕頭的時代新答卷。

  40年前,當中國開啟了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破冰航程時,深圳、珠海、汕頭等經濟特區應運而生。40年後,當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民族邁向偉大復興的光輝歷程時,經濟特區也必將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相關焦點

  • 汕頭華僑試驗區規劃2030年再造一個汕頭市區(圖)
    南部臨港產業區位於汕頭內海灣南岸與濠江東岸之間的達濠島,區域面積約90平方公裡,包括濠江科教創新組團,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打造科技研發及成果轉化平臺。  南澳生態旅遊區,南澳縣主島面積約120平方公裡,重點發展海島旅遊度假、海上運動體驗等高端旅遊業態,成為享譽全球華僑華人的濱海生態休閒養生度假勝地。
  • 以特區的名義!僑鄉汕頭:往昔,順勢而興;今朝,依勢而變
    在汕頭市郊龍湖1.6平方公裡的荒灘上,一棟棟通用廠房迅速矗立,「膠己人」的特區奮鬥故事開始書寫,筆耕不輟。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特區成立四十載,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入推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汕頭將如何「以特區的名義」,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進一步深化改革、「擦亮特區牌子」?
  • 同享海絲新商機 共建華僑試驗區
    推介會共有籤約項目64個,累計投資總額1588.55億元人民幣。汕頭市委書記陳茂輝在推介會上表示,國家將唯一以「華僑」命名的國家級試驗區設在汕頭,就是希望汕頭充分發揮華僑華人資源優勢,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門戶,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   國內唯一面向海外華僑華人的試驗區   華僑試驗區位於汕頭經濟特區核心地帶,區位條件優越,具備加快發展的條件和潛力。
  • 泰國中華總商會在汕投資興建中泰(汕頭)華僑中心
    新華網廣州12月14日電(記者孟盈如)記者從14日舉行的2017僑商汕頭行暨「僑夢苑」揭牌儀式上獲悉,廣東省汕頭市人民政府與泰國中華總商會籤訂「中泰(汕頭)華僑中心」項目協議,預計總投資額達100億元。  2014年,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經國務院批覆同意設立。
  • 汕頭華僑試驗區管委會一行蒞臨九次方大數據,交流如何加快推動華僑...
    10月26日,汕頭華僑試驗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吳先宏、汕頭華僑試驗區管委會紀工委書記陳馥忠、汕頭華僑試驗區經發局局長林澤輝一行蒞臨九次方北京總部參觀,並與九次方大數據創始人王叄壽深入交流,未來雙方將攜手加快推動華僑大數據建設。
  • 市政府與阿里巴巴集團籤訂全面合作框架協議 助力汕頭建設數字特區...
    今天上午,汕頭市政府與阿里巴巴集團在華僑試驗區人才大廈共同籤訂《全面合作框架協議》,阿里巴巴全國「新批發之城」和「推城出新」戰略項目首站均正式在汕頭落地,助推我市加快建設數字特區、智慧城市。
  • 航拍廣東之汕頭:活力特區,和美僑鄉,粵東明珠
    ,商賈似雲」的百載商埠盛景。 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的建設如火如荼,東海岸大道勾勒出「最美沿海公路」風景,東部新城冉冉而起。 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
  • 汕頭:改革開放再出發
    ■ 深圳特區報記者 李劍輝 肖意 陳智軍 吳緒山 秦小豔 從大力推進東、西兩個片區建設的國家級高新區,到全國唯一以「華僑」為主題的國家級改革創新平臺——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從納入國家「一帶一路」重點建設的15個港口之一的汕頭港,到「皇冠上的明珠」的綜合保稅區;從如火如荼建設中的亞青會場館項目工地,到橫跨城市內海灣的礐石大橋
  • 【經濟特區輝煌40年】務實敢闖的汕頭風頭正勁
    汕頭這個身上帶著經濟特區、省域副中心城市、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等多重標籤的粵東重鎮,40年來以打造「全國首創」、探索「全國率先」的精氣神,完成了從手工作坊到完整工業結構形成,再到紡織服裝、玩具動漫、化工生物製藥等骨幹產業集群構建的發展歷程。明年即將迎來第三屆亞洲青年運動會的鮀城,四十不惑,風頭正勁。
  • 四十年特區路,廈門、珠海、汕頭為什麼與深圳差距這麼大?
    2019年四大特區的排名,則是基本反過來了,深圳GDP26927億元,排名全國第三;廈門GDP5995億元,排名全國第三十三;珠海GDP3436億元,排名全國第七十一;汕頭GDP2694億元,排名全國第一百位。為什麼只有深圳,走出了開掛的人生呢?其他三個城市雖然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問題出在哪兒呢?
  • 探訪「百載商埠」汕頭:見證被動開埠到全面主動開放
    中新社汕頭10月14日電 題:探訪「百載商埠」汕頭:見證被動開埠到全面主動開放  中新社記者 張見悅 程景偉  習近平總書記13日下午來到廣東省汕頭市小公園開埠區,走進開埠文化陳列館、僑批文物館,了解汕頭開埠歷史、設立經濟特區以來的建設發展情況,和潮汕僑胞心繫家國故土、支持祖國和家鄉建設的歷史。
  • 珠海汕頭失去四十年?大灣區需要團結的深珠汕|特區四十年(三)
    所以在談及特區四十年,深圳很容易就被定義為成功的四十年,光榮的四十年,而珠海和汕頭,也在所難免的成為了「失去的四十年」。但是,它們真的就失去了嗎?二梁廣大顯然不會同意。今天的珠海顯然也不會同意。「大項目」是它始終如一的夢,就像出身貴族的小姐,再落魄也不願意遷就自己。儘管在區域、產業結構上,珠海也順應時勢做過一番調整,比如「東部大轉型、中部大調整、西部大開發」,但依舊重點發展「三高」產業,即東部城區加快發展高端服務業,中部橫琴島規劃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西部郊區重點發展先進位造業、現代物流業。這又一次吸引了不少人才的加入。
  • 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人才服務中心2020年統考擬聘用公示
    廣東事業單位考試網提供以下事業單位面試名單信息: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人才服務中心2020年統考擬聘用公示,更多關於汕頭事業單位招聘,汕頭事業單位考試,事業單位面試名單的內容,請關注廣東事業單位考試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 「致敬特區40年」尋人啟事,東部華僑城誠邀你免費度假
    四十年前的今天,有位老人堅定地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並說出了那句改變了這片土地及土地上人們命運的話:「深圳,就叫特區吧!」,從經濟特區發展到自由貿易試驗區,再到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
  • 汕頭:以僑為橋 探索開放新格局
    因僑而立的汕頭特區自建立以來,華僑就在其改革發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做出了重要貢獻。從1984年愛國僑領謝國民先生回到汕頭,投資興辦了汕頭第一家外資企業,到現在,汕頭累計引進外商投資企業5000多家,累計實際利用外資93.8億美元,近九成為僑資。依託僑鄉優勢,目前,汕頭已與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經貿往來關係。
  • 深圳汕頭協同創新科技園擬落地東海岸新城!
    據汕頭日報報導,11月26日,市長鄭劍戈帶隊赴深圳市開展招商考察活動,與深圳市國資委和有關國企負責人深入交流,並分別與立訊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華僑城集團企業代表開展座談,總結近段時間工作進展,謀劃下一步合作思路舉措。
  • 汕頭:區域協同激活產業發展新動能
    「汕頭原有區縣存在產業定位重疊,工業不突出、分散等發展短板,這一次產業規劃更突出區縣的主導產業,以及產業的高端化,契合當前新發展理念。」據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近階段來,通過摸查七大重點產業片區產業用地情況,研究制定了推進汕頭市重點產業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法定化的工作方案,結合產業功能組團發展定位,初步形成七大重點產業片區工業產業空間指引手冊。
  • 要在汕頭東海岸造一個百億新地標?
    據網友爆料,亞太商貿創新中心廣場擬落戶汕頭東海岸新城新津片區,目前,項目進入概念設計階段。 經過查詢,筆者發現,在去年2月,該項目由泰國廣東商會與華僑試驗區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 70年,汕頭!
    > 汕頭老城區 是汕頭百載商埠的繁華見證 在修舊如舊的舊城區改造下 這片老城區重新煥發新彩經濟特區之一 90年代的汕頭抓住了時代機遇 掀起了特區經濟建設的高潮
  • 廣東汕頭特區行政區劃作調整 潮陽澄海撤市建區
    經國務院批准,汕頭特區的行政區劃作出重大調整,潮陽、澄海將撤市建區,汕頭市區範圍擴大逾5倍。昨日(3月11日),全國人大代表、汕頭市市長李春洪向記者透露,明日(3月13日)汕頭將召開全市動員大會,啟動區劃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