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斯達克股市跌得厲害,美國各大網站紛紛跑到海外尋求發展。近日,世界著名搜尋引擎網站Google(下文音譯作「咕咕」)策劃了亞洲之行,北京將是其中重要一站。據悉,咕咕將在北京正式宣布開通其簡體中文版搜索服務。
搜尋引擎市場的後起之秀
在競爭激烈的搜尋引擎市場,咕咕不是入行最早的,但表現著實不俗。咕咕創立於1998年9月,如今的日訪問量已高達7000萬次,包括雅虎、美國在線、網景和中國的網易在內的全球150多家公司,都採用了咕咕的搜尋引擎技術。
咕咕總部在矽谷山景城101高速公路附近,記者是前往其總部採訪的第一個華人記者。公司創始人拉利.佩吉和瑟格.布萊恩見到記者,用中文說「你好」、「謝謝」等已經像模像樣,看來的確是為中國之行做了不少準備。
咕咕的總部是一棟二層小樓,公司的氛圍時尚而隨意———門廳內擺設著全新的三角鋼琴、造型時髦的沙發、色彩繽紛的射燈、任君品嘗的飲料點心,公司內提供桑拿、按摩以及100多個大小各異、五顏六色的遊戲用球體,一張桌球臺就是會議桌了,還有一流的廚師每天將菜譜用電子郵件傳給所有員工過目……這一切即便在奢華的矽谷都算得上夠檔次了。
「我們認識到了搜索功能的重要性。」
咕咕的創辦人是一對來自史丹福大學的同窗好友,正像當初創辦惠普的惠勒和派克、創辦雅虎的楊致遠和大衛.費羅,佩吉和布萊恩也是先從車庫開始創業的。
咕咕成立於網絡大紅大紫的1998年,可成立之初並不被看好。當時的搜尋引擎市場雅虎已佔據霸主地位,激情搜索(Excite)和信息搜索(Infoseek)也各不相讓,形成三分天下之勢。而且,搜尋引擎逐漸向門戶網站過渡,業界普遍認為搜尋引擎已非投資熱門。
佩吉告訴記者,他最初想把技術賣給地位已經穩固的門戶網站,沒想到這些網站認為自己的搜索技術足夠使用,不必使用咕咕的技術。但佩吉認定,網絡時代的信息量每8個月就翻一倍,如今的網頁是以10億來計算的,要在浩如煙海的網絡世界尋找需要的信息,搜尋引擎是必不可少的。相比之下,很多搜尋引擎網站最後都發展成為門戶網站,首頁上擠滿了各種商業連結和廣告,而搜索功能卻越來越弱,而這正是咕咕所看到的市場。佩吉說:「我們的成功在於我們認識到了搜索功能的重要性。」
在矽谷,只要有見識和技術總會有伯樂。佩吉說,昇陽的創始人之一安迪.仙安和雅虎的楊致遠都是早先扶持咕咕的人。仙安是咕咕最早的投資贊助者之一,而楊致遠則鼓勵佩吉創業,表示雅虎就是咕咕的潛在客戶。2000年7月,雅虎果真選擇咕咕的搜索技術,一時為新秀咕咕造足聲勢。
迅速找到「環球時報」
咕咕獨特的企業文化、搜索的準確和快速、以及界面的簡潔給所有合作者及用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記者前往咕咕採訪,也對這三方面印象頗深。
記者請咕咕的工程師演示搜索功能。進入咕咕首頁,電腦屏幕如此簡潔,一共不到十行,第一行是咕咕虹彩顏色的商標,第二行指明咕咕可以搜索13億網頁,第三行就是對話框,右邊兩個小鍵,高級搜索和使用偏好,其中使用偏好可以選擇近30種不同語言,第四行是「Google搜尋」鍵和「手氣不錯」鍵,再下去為咕咕大全、搜索建議等。其非英語首頁的界面就更加簡潔,與讓人眼花繚亂的門戶網站首頁有天壤之別。
記者選擇使用中文簡體版,很隨意地選擇鍵入「環球時報」,所得到的第一個結果正是人民網上的環球時報內容。「手氣不錯」鍵正是咕咕自信的表現,按此鍵就只提供第一個結果,而很可能這恰恰是你需要的內容。
快速也是咕咕的一大特色。只要鍵入關鍵字,瞬間便有結果。佩吉如此形容咕咕的速度,即在「厚達70英裡的紙張中,以不足半秒的速度完成搜索任務」。
由於網絡經濟泡沫化,科技公司的經營模式往往成為媒體必問話題。佩吉表示,咕咕的網絡廣告收入是短期收入,並且根據市場情況而波動。授權其他公司使用其搜索技術則是長期而穩定的收入來源。咕咕幫助思科公司設立的大型企業搜索網站,幫助思科節省了約10億美元。這個市場很有前途。
談及未來公司走向,佩吉透露,預期咕咕到今年第三季度就可實現贏利,而且會在今年考慮上市。對技術情有獨鐘的佩吉,問及對咕咕未來的設想他只有一句話:成為世界上最出色的搜尋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