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民眾祭神農臺灣味濃:「八佾舞」首亮相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兩岸民眾祭神農臺灣味濃:「八佾舞」首亮相

    儀式上,來自東莞臺商子弟學校的64位童男童女,身著華美的古裝服飾,在悠揚的音樂中表演「八佾舞」,表達對炎帝神農氏的無限景仰之情。據悉,這是「八佾舞」首次亮相海峽兩岸「炎帝陵祭典」。中新社發 劉柱 攝

  中新社炎陵11月3日電 題:兩岸民眾祭神農臺灣味濃:「八佾舞」首亮相「三獻禮」祭炎帝

  中新社記者 劉柱

  「壬辰年海峽兩岸炎帝神農祭祀大典」3日在華夏始祖炎帝神農氏陵寢地——湖南省炎陵縣鹿原陂隆重舉行。此次「炎帝陵祭典」充分融合了臺灣民間的祭祀文化傳統,散發出濃濃的臺灣味。

  據悉,「炎帝陵祭典」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世代沿襲的炎帝陵祭祀活動形成的祭祀規則,是一個涵蓋音樂、舞蹈、文學等多個領域的綜合性文化載體。今年3月,「炎帝陵祭典」躋身「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十大根親文化盛事」。

  兩岸學子共點炎帝聖火

  在數千民眾的關注下,來自海峽兩岸的兩位學子充當聖火手,高舉手中的火炬緩緩伸向聖火盆,跳躍的火苗象徵著兩岸民間文化交融與傳承之光,溫暖了兩岸兒女的心懷,拉近了彼此心靈的距離。

  臺灣實踐大學大三學生賴怡樺告訴中新社記者,她能擔任聖火手「心裡既緊張又興奮」,因為「這是一份榮耀也是一種責任」。

  「八佾舞」首次亮相祭祀大典

  來自東莞臺商子弟學校的64位童男童女,身著華美的古裝服飾,在悠揚的音樂中表演精美絕倫的「八佾舞」,表達對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氏的無限景仰之情。

  「八佾舞」是中國古代規格最高的祭祀舞蹈,是中華傳統禮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禮」的最好詮釋。這種祭祀舞蹈也是首次在海峽兩岸炎帝神農文化祭活動上採用。

  在東莞臺商子弟學校讀六年級的白晉宇說,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能跳「八佾舞」,是對祖先最好的一種獻禮,「也希望能在大陸找到同齡的好朋友,去他們家裡做客,一起唱『龍的傳人』」。

  臺灣「三獻禮」祭祀炎帝

  祭祀現場,來自島內的各神農宮、廟、寺信眾和大陸的民眾,在司儀的帶領下,用臺灣傳統的「三獻禮」祭祀炎帝。

  焚香,奏樂,他們向神農炎帝行三跪九叩大禮,行初獻禮,獻香、獻花、獻燭、獻茶;行亞獻禮,獻果、獻酒、獻齋、獻食;行終獻禮,獻桃、獻面、獻帛、獻寶,加官進祿,並行三跪九叩禮,表達對始祖炎帝的追思、景仰之情。

  今年65歲的官聰勉是臺灣嘉義縣人,這是他第一次來大陸。「虔誠的祭拜,就是為了更好的傳承古禮,讓同根同祖文化傳統源遠流長。」(完)

相關焦點

  • 海峽兩岸萬餘民眾同拜神農炎帝 中國國民黨前主席吳伯雄出席
    【解說】5月12日,第四屆「問祖炎帝尋根高平」海峽兩岸同胞神農炎帝故裡民間拜祖典禮在山西高平炎帝陵舉行,中國國民黨前主席吳伯雄出席。  當日上午9時50分,拜祖典禮正式開始。全體肅立,擊鼓九通,鐘鳴九響,恭啟聖門,拜祖人員先後向神農炎帝敬獻花籃。海峽兩岸萬餘民眾行施拜禮,向神農炎帝三鞠躬。  吳伯雄出席拜祖典禮,並向神農炎帝敬獻花籃。
  • 海峽兩岸炎帝神農文化祭在炎陵縣舉行
    今天上午,丁酉年海峽兩岸炎帝神農文化祭活動在炎陵縣舉行,海峽兩岸社會各界人士600餘人參加祭典,共同緬懷始祖炎帝神農氏。此次祭祀活動由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省青年聯合會、株洲市人民政府主辦。活動主題為「弘揚神農文化共圓美好中華」,旨在弘揚炎帝神農文化,加強海峽兩岸交流合作,不斷增強海峽兩岸基層民眾同根共祖的思想認同,推進海峽兩岸進一步交流,推動兩岸關係進一步發展。據悉,海峽兩岸炎帝神農文化祭活動是國臺辦重點規劃交流項目,自2010年至今,已連續舉辦8屆。
  • 臺灣特色「宋江陣」將獻演兩岸神農文化祭
    由臺灣中華神農大帝協進會、全國臺企聯、湖南省臺辦、湖北省臺辦、湖南株洲市、湖北隨州市政府共同主辦,國臺辦指導的「2010年海峽兩岸神農文化祭」將於8月7日至14日在湖北省隨州市、湖南株洲市炎陵縣舉行。
  • 海峽兩岸神農炎帝民間拜祖典禮昨日在高平隆重舉行
    5月3日訊(記者李吉毅)薪火相傳,華夏同根血脈親;鼓樂齊鳴,兩岸共祖兄弟情。5月3日上午,「問祖炎帝·尋根高平」丁酉年海峽兩岸同胞神農炎帝民間拜祖典禮在高平炎帝陵炎帝廣場隆重舉行。當地各界數千民眾與專程前來拜祖的600餘名臺灣同胞齊聚炎帝故裡,同拜華夏人文始祖,共祈中華民族復興。
  • 海峽兩岸南宗道教首次共同奉祭三清道祖
    菲律賓等國家和中國臺灣、香港、澳門3個地區的1500餘名道教界人士共祭三位尊神。攝影:駱雲飛  當日上午8時20分,迎神活動在玉蟾宮舉行。9時許,大典開幕式拉開帷幕。攝影:駱雲飛  在莊重的「八佾舞」獻禮中,讀祝文官宣讀祝文:「春季禳災祈福之良辰具位,臣南宗宗壇玉蟾宮陸羅星等率道眾同誠……率四方之民以為祭伏願:上真保佑列聖扶持庶安宗社之基,次保群生之福兩岸和平中華復興。」
  • 海峽兩岸在山西高平拜祖中華始祖神農炎帝
    惟我始祖,神農炎帝;肇啟農耕,澤被八荒……」5月14日上午,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張希清在山西省高平市神農鎮修葺一新的炎帝陵廣場恭讀拜祖文,1000餘名臺灣同胞在紛紛細雨中與當地各界人士共襄盛典,一起拜謁中華始祖神農炎帝。
  • 千餘名臺灣信眾參加山西高平神農炎帝民間拜祖典禮
    新華社太原5月12日電(記者呂夢琦、王飛航)己亥年海峽兩岸同胞神農炎帝民間拜祖典禮12日在山西高平炎帝陵舉行,8000餘名當地各界民眾與1000餘名臺灣同胞、26個國家和地區的近百名海外僑胞,同拜人文始祖。  12日是農曆四月初八,相傳這一天是炎帝的誕生之日。炎帝神農氏與黃帝軒轅氏被稱為中華「文明初祖」。
  • 海峽兩岸連線祈福 共祭始祖炎帝神農氏
    中新網株洲3月1日電 (付敬懿 滕海軍)3月1日,「兩岸同祈福 神農佑中華」海峽兩岸炎帝神農文化線上交流活動在湖南炎陵縣炎帝陵和臺灣中華神農大帝協進會部分神農宮廟同時舉行,兩岸民眾共同為中華民族祈福,消災除疫。海峽兩岸代表在炎帝陵祖廟,為中華民族祈福。
  • 「神農御膳」意深情長 兩岸嘉賓共享神農飲食文化
    「神農御膳」亮相兩岸神農文化祭(中國臺灣網趙輝攝)中國臺灣網8月12日株洲消息 12日上午,庚寅年海峽兩岸首屆炎帝神農祭祀大典在湖南省炎陵縣炎帝陵隆重舉行「神農御膳」亮相本次神農文化祭,海峽兩岸800餘嘉賓共享神農飲食文化。據了解,「神農御膳」最早起源於古代祭祀炎帝活動,因含菜十碗,加之米飯、水果,共十二道,故又稱神農「十二膳」,寓意炎黃子孫月月感恩。經傳承演變,其選料、製作變得愈發講究,菜譜命名也與炎帝功績、傳說密切相連。既保留了古代神農御宴特色,又增添了湘東南地區飲食文化精華。
  • 迎關公祖廟聖像 日月潭文武廟上演隆重「八佾舞」(圖)
    南投日月壇文武廟舉行隆重的「八佾舞」典禮。南投日月壇文武廟舉行隆重的「八佾舞」典禮。 「八佾舞」8行8列,共64人,成方陣形,是我國古代規格最高的祭祀舞蹈,按周禮規定,只有天子方可採用八佾,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
  • 湖南省長與臺灣民眾在新北三重先嗇宮共祭炎帝神農
    在臺參訪的湖南省省長杜家毫、副省長李友志一行與眾多臺灣民眾聚集一堂,隆重祭拜中華始祖——炎帝神農。  先嗇宮是三重地區最古老的一座廟宇,也是三重區民的信仰中心所在,又名「五穀先帝廟」,主祀神農大帝,位於三重區五谷王北街,創建於1755年,迄今已二百五十餘年。而湖南則是炎帝陵寢所在地,杜家毫一行來到三重先嗇宮的意義顯見。
  • 海峽兩岸神農文化祭湘鄂兩省啟幕
    【本報駐湖南記者王穎、李莊長沙4日電】 8月7日至14日,2010年海峽兩岸神農文化祭將在湖北省隨州市、湖南株洲市炎陵縣舉行。活動旨在通過共祭炎帝、研討神農文化等,促進兩岸同根同源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認同感。
  • 八佾舞 祭孔聖
    八佾舞 祭孔聖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海峽兩岸民俗文化展演亮相湖南炎陵(組圖)
    海峽兩岸民俗文化展演亮相湖南炎陵(組圖) 2011年10月15日 20:39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炎帝神農大帝聖駕抵達臺灣 祝願所到之處風調雨順
    (臺灣炎帝信眾到機場熱情迎接)炎帝神農聖駕剛抵達機場時,臺北下起雨來,但迎接聖駕車隊抵達首日駐駕的先嗇宮後,雨勢便停止,隨駕來臺的湖南省委常委李微微表示,聖駕到達臺北後便風調雨順,說明炎帝神農大帝確實是海峽兩岸共同信奉的老祖宗
  • 炎帝神農大帝祖廟聖駕抵達臺灣 李微微祝願所到之處風調雨順
    (臺灣炎帝信眾到機場熱情迎接)炎帝神農聖駕剛抵達機場時,臺北下起雨來,但迎接聖駕車隊抵達首日駐駕的先嗇宮後,雨勢便停止,隨駕來臺的湖南省委常委李微微表示,聖駕到達臺北後便風調雨順,說明炎帝神農大帝確實是海峽兩岸共同信奉的老祖宗
  • ...敘兩岸親情——第十七屆湖湘文化之旅暨丁酉年炎帝神農文化祭...
    8月11日晚,當上海市金山區學生民樂團演奏的《臺灣追想曲》在湖南省株洲市神農大劇院響起,標誌著第十七屆湖湘文化之旅暨丁酉年炎帝神農文化祭活動已至尾聲,兩岸青年爭相合影留念,不少人溼了眼眶。
  • 煙臺臺灣共祭媽祖
    5月31日,煙臺市長島縣廟島的演員在兩岸宮廟會香暨公祭媽祖典禮上表演(煙臺市臺辦供圖) 伴隨著鏗鏘有力的鑼鼓聲、驚豔震撼的獅子舞、在碧海藍天下,兩岸人民因媽祖文化的心連心而再度手拉手。 臺灣北港朝天宮董事會副董事長蔡輔雄帶隊的參訪團由來自臺灣8家宮廟的41人組成,在觀看民俗、舞儺表演後,他們還參加了兩岸宮廟會香暨公祭媽祖典禮。向媽祖敬獻花籃、恭誦祭文、向媽祖行鞠躬禮、朝天殿重光典禮等一系列活動,寄託了對媽祖的崇敬和美好的願望,也拉近了兩岸人民深深的情誼。 長島媽祖文化底蘊深厚、影響久遠。
  • 【融合】煙臺臺灣共祭媽祖
    伴隨著鏗鏘有力的鑼鼓聲、驚豔震撼的獅子舞、熱情豪放的大秧歌,山東省煙臺市長島縣廟島近日迎來了遠道而來進行媽祖文化交流的臺灣同胞。在碧海藍天下,兩岸人民因媽祖文化的心連心而再度手拉手。  臺灣北港朝天宮董事會副董事長蔡輔雄帶隊的參訪團由來自臺灣8家宮廟的41人組成,在觀看民俗、舞儺表演後,他們還參加了兩岸宮廟會香暨公祭媽祖典禮。
  • 兩岸民眾崑山慧聚寺重陽共祭媽祖
    在華東地區最大的媽祖廟——崑山慧聚寺,兩岸民眾當天共同拜祭媽祖。13日,在慧聚寺天后宮前,具有閩臺特色的錦旗高高豎起,主祭祀人和陪祭祀人向媽祖像點香叩首;隨後,信眾們點上香燭,在祭祀媽祖的同時,也為全家祈福許願。三太子、山地舞、寶島排舞等臺灣特色民俗特色也在現場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