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工業城市裡的田園文章——廣西柳州特色產業扶貧記

2020-12-18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原標題:一座工業城市裡的田園文章

這裡是西部工業重鎮,一座城市的工業總產量約佔廣西全區的1/5。

這裡是全國唯一一座同時擁有一汽、東風、上汽和重汽等四大汽車集團整車生產企業的城市。

這裡是「三江四合,抱城如壺」的柳州。它的魅力不僅來自於雄厚的工業基礎,更來自於它的生態宜居。「百裡柳江,百裡畫廊」,以其為圓心的250公裡半徑範圍內,集中了廣西80%以上的4A級旅遊風景區,柳州因此而得「世界第一天然大盆景」的美譽。

這座城市也有自己的「短板」,柳州北部所轄融水、三江和融安三縣,地處國家滇桂黔石漠化連片特殊困難片區、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和苗、侗、壯等少數民族聚集區,「十三五」規劃之初,貧困發生率高達79.77%,全市32.87萬建檔立卡貧困戶80%以上分布於此。

如何在2020年實現貧困人口如期脫貧,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柳州人有自己獨特的思路——用工業化的思維推動農業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出於青山綠水間的農業特色產業,經由這座老工業城市沉澱的工業智慧打造,在山水田園之間走出了一條產業扶貧、興村富民之路,更為鄉村振興築牢了產業基底。

一片茶葉、一顆金橘,都能成為特色產業的發力點。規模可以小,質量必須高;產業可以小,效益不能低。柳州的農業特色扶貧產業,如同顆顆珍珠,打磨一顆,就要亮起一顆,顆顆都要精彩

柳州市委書記鄭俊康的腦子裡,似乎永遠有一個清晰的動態數字牌,「2017年,柳州市減少貧困人口51270人,減貧速度達到19.2%,全市貧困發生率同比降低2.63個百分點。2018年,柳州仍有21.5萬農村貧困人口、199個貧困村,這其中,有三江、融水2個深度貧困縣,還有4個深度貧困鄉鎮和172個深度貧困村。」任務雖重,思路卻也格外清晰,「要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核心舉措抓緊抓實,切實為貧困地區和貧困戶培育增收致富的產業發展長效機制。規劃特色扶貧產業,要按照短期、中期、長期效益來綜合考慮。短期產業要讓群眾眼下就有收益,中期產業要保證群眾持續增收、穩定脫貧,長期產業要讓脫貧成果有可持續性,為下一步的鄉村振興謀局落子。」

在完成脫貧攻堅任務中,是選擇把貧困群眾拉出鄉野,在城市的流水線上做一名產業工人的快速脫貧路徑,還是選擇挖掘鄉村潛力,在山水之間打磨出一個又一個小而美特色農業產業,把貧困戶嵌入產業鏈,在產業帶動下脫貧致富?權衡比較,柳州市委、市政府選擇了後者。

將產業扶貧放在脫貧攻堅的核心地位來抓,有著深刻的考量和長遠的謀劃。儘管城市工業有著強大的帶貧能力,但是從城鄉融合發展的角度出發,從農民幸福感的角度出發,唯有在貧困的鄉村因地制宜培育發展特色農業,才能夠讓貧困群眾真正擁有一個值得留戀也能夠守得住的家鄉。

扶貧思路一旦明晰,曾經打造出兩面針、五菱汽車、花紅藥業、金嗓子藥業等諸多品牌的柳州人在打造農業產品上也毫不含糊。在曾經的「雞窩田」「巴掌地」上,一個個農業特色產業開始崛起。

深度貧困縣之一融水縣山地面積佔比高達85.46%,「森林農莊」成了發展方向,野生靈芝被製作成了「網紅茶」,林下養殖成就了融水香豬、融水香鴨等地方特色產品。以發展有機竹蓀、黑木耳、茶樹菇為主的食用菌基地更是形成了從農產品生產、深加工、新品種研發到生態觀光休閒體驗一體化開發的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將昔日靠天吃飯的貧困群眾轉變為現代農業園區裡的新農民。

以侗族為主的三江縣依託峰巒疊嶂、雲霧繚繞的自然環境,將「三江茶」作為「早春第一茶」的早熟特性發揮到極致,每年舉辦春茶開採儀式和茶文化活動,打造「三江春」「三江紅」等茶葉品牌,僅一個茶產業就覆蓋到67%以上的貧困戶。

融安縣依託特色金橘產業,從改變一家一戶的金橘種植習慣入手,將過去大面積種植的油皮金橘逐步改良為滑皮金橘、脆蜜金柑等市場歡迎度高的品種,並嚴格推行《融安金橘生產技術規程》,將農戶的金橘種植效益從每畝幾百元提升到每畝近萬元。

「一畝茶園好脫貧,五畝金橘奔小康」,柳州市的產業扶貧,看起來有些「小打小鬧」,卻精準對接,標準規範;說起來只是「一花一葉」,卻內有乾坤,帶貧能力強勁。「農業特色產業扶貧,就是要實現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不求大而全,但求形成拳頭產品,打出去拳拳生風,每一分投入都能在貧困群眾身上看到實實在在的效果。」柳州市農業局局長溫承全說。

縣縣有扶貧支柱產業,村村有扶貧主導產業大格局的形成,得益於柳州市的整體規劃。2018年,柳州市出臺了《加快推進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發展實施方案》,每個產業的發展,都有一支技術服務團隊服務,一批龍頭企業帶動,打造一個品牌,建設一批示範基地,培訓一批營銷隊伍。在財政支持上,更是年年追加不放鬆,2018年全市累計到位產業扶貧資金2.5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600萬元,資金使用率達到80%。

無論是香飄全城的螺螄粉,還是進入香港市場的融安金橘,柳州的特色扶貧產業始終以一條條產業鏈將貧困群眾緊緊串聯起來,如同一條珠鏈,拈起一顆,就能帶動一串

柳南區太陽村鎮四合村的村民覃志毅一直是種田的一把好手,卻始終在貧困中掙扎,「孩子讀書,老人看病,種幾畝田,錢就像澆在炭上的幾滴水,還沒用就幹了。」

近兩年,覃志毅還是在侍弄土地,可收入卻不一樣了,「過去種菜,漲漲跌跌,賺一年虧3年,現在種架豆,每畝每年穩定收入在3000塊錢以上,家裡有4畝田,再加上愛人在城裡打零工,照顧一大家子,收支平衡總能做到了。」

柳州螺螄粉產業園裡,從覃志毅那裡收來的架豆,經由醃製、加工,切成長度精確到釐米的小段,裝進統一規格的小包裝袋裡,成為一份酸辣鮮香的螺螄粉方便袋裝不可缺少的13種配料之一。這樣的一袋螺螄粉,每天要從柳州發往全國各地80萬包。

被螺螄粉產業牽起的,不僅僅是目前在柳州各縣鄉種植面積高達8萬畝的豆角產業,還有竹筍、木耳、水稻、香蔥、葉菜、花生和小黃豆等產業。曾經被撂荒的「雞窩田」「巴掌地」成了一個龍頭產業的「原料工廠」,柳州市扶貧產業土地分散、規模偏小的問題在優勢產業鏈的形成中不僅得以解決,還採取了分散生產、組合銷售的方式實現了因地制宜的良好產業布局。一袋小小的螺螄粉,將遍布於柳州青山綠水、稻田水塘之間的竹筍、木耳、香蔥、花生等上遊環節的生產基地串聯起來,其間帶動的還有酸筍加工、腐竹加工、豆角加工、米粉加工等中遊環節產業,以及包裝、物流、倉儲等下遊產業。僅原料生產這一部分,就帶動基地農戶20萬人、貧困戶4500多戶,約2.3萬人,人均年增收9000元以上。

縱向上產業鏈條的延伸帶來了橫向上農業功能業態的多層次挖掘。曾經的三江茶,頭茬最好的春茶被其他地方的茶商低價收購,再貼牌高價售出,茶農們守著茶園沒收益。近幾年來,三江茶不僅更新品種、培育種苗,還通過「中國早春第一茶——三江春」開採儀式、三江茶採茶比賽、仙人山茶文化節等文創活動,將「早春第一茶」的優勢牢牢抓在自己手中,原本被別人幾十元就收購走的茶鮮葉,如今賣到了600元一斤。從過去的大袋賣到如今的「小袋泡」,從過去的只有春茶賣到如今「三江綠」綠茶、「三江紅」紅茶、「三江千兩茶」黑茶多種產品並駕齊驅。

而位於三江縣三江茶產業核心示範區的布央村,在產業示範區的整合下,真正將茶產業做成了富民產業。「目前三江縣有20萬農民參與到茶產業中,從前端的種苗培育,中端的茶葉種植,再到下遊的茶園遊,三江人終於把小茶葉做出了大文章。像三江這樣的獲得認定的區級現代農業核心示範區,目前柳州市已經有13個,獲得認定的市級、縣級、鄉級的現代農業示範區更是達到了67個。」柳州市副市長朱富庭告訴記者。

以產業鏈為縱軸,將各種品類的農產品串聯在一起;以產業示範園區為橫軸,將一個產業品類進行深挖,把農業的產品形態和產業業態挖掘到極致。橫縱交錯的產業布局,構成了柳州特色農業產業扶貧的大棋局,而集中經緯交疊之處,是讓貧困群眾實實在在看到生活希望的幾畝茶園、數方稻田,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產業興旺的新農村。

把貧困戶串聯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不僅僅是科學的謀篇布局,更是一個個農村能人帶領下的新型經營主體。他們也許成長於阡陌之間,也許從城市歸來,為鄉村留住人才,農村的產業興旺才有長久發展的根基

產業發展,歸根到底要靠人來發展。和很多農村地區不同,柳州的鄉村之間,活躍著一群「80後」「90後」的青年創業者,他們是覆蓋數百戶貧困戶的合作社理事長,是把農產品賣出大山的電商企業家,有了這樣一群懂農業、愛農業的新農人,柳州的產業扶貧就有了鄉野之間的主力軍、頂梁柱。

融水縣金色橘韻金橘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賴園園剛30歲,5年前辭去企業白領的工作回到富樂村的時候,村裡的金橘地頭價一斤只有不到兩元錢,百年的金橘樹沒人打理,能出門打工的年輕人都出門了。「我們跟農戶籤合同,種我們推廣的脆皮金橘,要勤修剪,常通風,年底我們以每斤4元的價格收購,品質好的,價格還能更高。」賴園園回憶第一年回鄉「逼」著村民好好種金橘的情景。

第一年沒有多少村民理會賴園園的種植要求,等收貨季,真有品質好的金橘每斤賣到四五元,品質差的賴園園也幫助做電商銷售,但價格隨行就市。村民們看到了差異,第二年紛紛換品種、用有機肥,富樂村一下成了全縣最大的金橘種植基地。

「賴理事長回來之前,我都在外面打工,家裡的橘園根本沒心思打理。」脫貧戶楊付國告訴記者,「她鼓勵大家不種老品種油柑,種脆皮金橘,種苗是免費的,我按她給的方法管,頭年每畝賺了1萬多塊錢。平時打工一年,哪剩得下這麼多!」

「能讓農民賺到錢的產業才有生命力。」這是融安縣秋葉家農產品開發公司創始人石秋香在回鄉創業幾年後得出的結論。融安有一種傳統高山紅薯「花心薯」,其花青素含量比一般的紅薯高出很多,卻因為養在深山沒有銷路而幾乎絕跡。石秋香瞅準這個項目,在當地的高寒山鄉找到了品種純良的種薯,到貧困村一村一村地說服村裡的能人帶動貧困戶規範種植,2017年,處於海拔較高的幾個村莊種植高山紅薯達2000多畝,年產3000多噸,收購價高出普通紅薯1/3,用花心薯製成的薯幹在網店上成了搶手貨。

近幾年來,為了培育農村產業帶頭人,吸引返鄉創業人才,柳州市專門開展了「人才回鄉創業工程」擇優資金資助工作,越來越多的農村致富帶頭人在產業資金支持、創業貸款擔保等方面享受到諸多優惠政策。「政府支持我們,老百姓信任我們,我們就有信心帶領越來越多的村民一起致富。」石秋香說。

越是貧困處,就越是潛力點和發展點。柳州市委副書記梁旭峰說,在產業扶貧補短板的持續發力下,鄉村間小而散的農業產業被穿成串、連成片,推動著脫貧攻堅工作紮實前行,也串聯起未來鄉村振興的新希望。(記者郭少雅高飛)

相關焦點

  • 柳州這些工業特色博物館,藏著這座城市的"秘密"
    ,柳州形成了獨特的工業精神和城市精神。而今,一件件歷久彌新的工業展品,無聲地訴說著這個城市百年工業史的崢嶸與巨變。當工業、柳州、博物館三種元素碰撞在一起,展現出的是不一樣的文博體驗,這也切合了2020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之一:探索博物館與不同群體聯繫的多元化。當前,柳州市注重特色博物館群的建設,出現了"工業+博物館""企業+博物館"等多種模式的工業文化特色博物館。
  • 廣西柳州:全面推進文化旅遊特色名城建設
    今年11月,在2020年廣西文化旅遊發展大會上,柳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鄭俊康表示,紮實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精心打造特色品牌,大力提升服務品質,不斷優化城市環境,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栽好梧桐樹,自有鳳凰來 5月16日,2020年廣西大健康和文旅產業重大項目集中簽約開工暨廳市共建中國—東協(柳州)旅遊商品與裝備製造產業園籤約開工儀式在柳州舉行。柳州總投資162.755億元的13個大健康和文旅產業重大項目現場籤約、開工,邁開柳州打造成廣西大健康和文化旅遊裝備製造基地的步伐。
  • 柳州工業結構「樹圖」:讓柳州工業的樹幹碩壯挺拔
    >讓柳州工業的樹幹碩壯挺拔——柳州工業結構「樹圖」報導之一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諶貽照 通訊員 梁莎莎■編者按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在全區工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提出的「工業樹」理念深入人心。從本期開始,「區域新聞·柳州」版將連續刊登系列通訊,重點報導工業柳州抓項目培育工業之「苗」、強龍頭挺直工業之「幹」、補鏈條伸展工業「枝葉」、聚集群繁茂工業之「林」、創品牌扎牢工業之「根」等方面。柳州,一座因工業而生、因工業而榮的城市。
  • 廣西柳州:小小螺螄粉成就扶貧產業鏈
    ,科技日報記者走進廣西柳州螺螄粉產業園,一陣陣螺螄粉獨特的味道撲鼻而來,工人們正在將一箱箱螺螄粉裝上物流車。產業園區提升致富能力2016年,為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魚峰區在洛維工業集中區成立了柳州螺螄粉產業園,讓螺螄粉從路邊餐飲店走進工業園,實現品牌化、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生產。
  • 柳州:做好特色博物館群的大文章
    近年來,廣西柳州的各類博物館大放異彩,成為「網紅」。據統計,柳州目前有58座博物館建成開放,其中民營博物館達37座,配套建設了廣西第一個民辦博物館集群區——石尚1966文化藝術園區。如今的柳州儼然是一座「博物館之城」。
  • 廣西名字帶「州」的四大城市,柳州經濟最好,墊底的是誰
    廣西名字帶「州」的四大城市,柳州經濟最好,墊底的是誰在中國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分布著34個省級行政區,廣西是中國眾多省中的一個,它是中國出了名的旅遊大省,境內風景美如畫卷,尤其是桂林山水,堪稱天下一絕。
  • 廣西三大工業城市角逐:柳州、南寧、梧州誰會成為最終的勝利者?
    廣西毗鄰廣東,眾所周知經濟發展水平是天差地別,但其實,廣西城市發展潛力比較好, 首先受到衝擊的是,以旅遊經濟為主要支柱產業的桂林市最有名, 此外,廣西還有三個尚未完全認識的寶藏城市,這三個城市在工業發展方面成果極大, 有推測嗎?
  • 廣西最「有錢」的三座城市,柳州上榜,其中一座將建成特大城市
    廣西最「有錢」的三座城市,柳州上榜,其中一座將建成特大城市文/旅者心心哈嘍,大家好,我是旅者心心,歡迎閱讀本篇文章。眾所周知,我國有5個自治區,分別是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這次心心要說的就是廣西。
  • 工業城市廣西柳州走「文藝範」 推出手繪明信片
    工業城市廣西柳州走「文藝範」 推出手繪明信片 2016-04-14 21:01:42受訪者供圖 攝  中新網柳州4月14日 (朱柳融)作為西南工業重鎮的廣西柳州市走起了「文藝範」,當地郵政部門推出了展現柳州文化的系列手繪明信片。  據介紹,該系列明信片4月8日正式發行,主要分為「舌尖上的柳州」、「花開時節」、「龍城往事」和「一江山色·三面清水」系列,涵蓋柳州特色美食、歷史文化、城市風光等,每個系列各發行2000套。
  • 這座城市是廣西「最大的」工業城市,卻青山綠水環繞,它就是柳州
    廣西省在我國所有省份中的地位應該是比較重要的,儘管其經濟的發展排名並不是很靠前,但是,這並不妨礙其擁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力,而廣西省的很多城市雖然普遍經濟總量較低,但是其城市的發展潛力絕對是十分巨大的,當然在這其中也不乏有經濟實力強悍的城市,就像廣西省的省會城市南寧市就是一個經濟強悍的城市
  • 廣西柳州:在詩和遠方的道路上不斷升華
    今年11月,在2020年廣西文化旅遊發展大會上,柳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鄭俊康表示,紮實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精心打造特色品牌,大力提升服務品質,不斷優化城市環境,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柳州全市總投資162.755億元的13個大健康和文旅產業重大項目現場籤約、開工,開啟柳州打造成廣西大健康和文化旅遊裝備製造基地的步伐。「這些項目的建設,有望打造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旅遊產業集群,成為潛力巨大、彰顯地域特色的品牌產業。」
  • 柳州工業結構「樹圖」:讓柳州工業的樹幹碩壯挺拔
    >讓柳州工業的樹幹碩壯挺拔——柳州工業結構「樹圖」報導之一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諶貽照 通訊員 梁莎莎■編者按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在全區工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提出的「工業樹」理念深入人心。從本期開始,「區域新聞·柳州」版將連續刊登系列通訊,重點報導工業柳州抓項目培育工業之「苗」、強龍頭挺直工業之「幹」、補鏈條伸展工業「枝葉」、聚集群繁茂工業之「林」、創品牌扎牢工業之「根」等方面。柳州,一座因工業而生、因工業而榮的城市。
  • 【產業扶貧巡禮之七】廣西柳州:全產業鏈發展,「街頭小吃」螺螄粉...
    【產業扶貧巡禮之七】廣西柳州:全產業鏈發展,「街頭小吃」螺螄粉做成大產業 2020-08-03 20: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廣西乃至全國第一所城市綜合性工業博物館,就藏在柳州,還免門票
    柳州這座城市的工業發展在全國來說都是佔有一定的定位,可以說是名列前茅,領先於許多城市,柳州它不僅是廣西的第一大工業城市,還是整個西南地區的工業重地。它的工業歷史非常悠久,早在清末民初時傳統手工業就已經相當發達,特別是隨著歷史的變遷和工業化的不斷壯大、發展,直到今天工業遺址仍隨處可見,這就是柳州旅遊的特色之一。
  • 廣西柳州:全面推進文化旅遊特色名城建設
    今年11月,在2020年廣西文化旅遊發展大會上,柳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鄭俊康表示,紮實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精心打造特色品牌,大力提升服務品質,不斷優化城市環境,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栽好梧桐樹,自有鳳凰來   5月16日,2020年廣西大健康和文旅產業重大項目集中簽約開工暨廳市共建中國—東協(柳州)旅遊商品與裝備製造產業園籤約開工儀式在柳州舉行。柳州總投資162.755億元的13個大健康和文旅產業重大項目現場籤約、開工,邁開柳州打造成廣西大健康和文化旅遊裝備製造基地的步伐。
  • 廣西柳州:全面推進文化旅遊特色名城建設
    今年11月,在2020年廣西文化旅遊發展大會上,柳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鄭俊康表示,紮實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精心打造特色品牌,大力提升服務品質,不斷優化城市環境,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栽好梧桐樹,自有鳳凰來 5月16日,2020年廣西大健康和文旅產業重大項目集中簽約開工暨廳市共建中國—東協(柳州)旅遊商品與裝備製造產業園籤約開工儀式在柳州舉行。柳州總投資162.755億元的13個大健康和文旅產業重大項目現場籤約、開工,邁開柳州打造成廣西大健康和文化旅遊裝備製造基地的步伐。
  • 廣西柳州:小小螺螄粉成就扶貧產業鏈
    前段時間,柳州螺螄粉產業園的廣西中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內,該公司負責人韋楊年又喜又憂,喜的是袋裝螺螄粉的銷售非常火爆,平時一天的銷量是25萬袋,現在每天能達到35萬袋;憂的是工人們加班加點為「雙十一」備的貨,還沒到「雙十一」就賣光了…… 11月初,科技日報記者走進廣西柳州螺螄粉產業園,一陣陣螺螄粉獨特的味道撲鼻而來,工人們正在將一箱箱螺螄粉裝上物流車
  • 馴水記 | 探析工業城市柳州水質全國第一
    打開「地球畫冊」,在一座擁有「百裡柳江,百裡畫廊」的山水城市柳州,用工業產值廣西第一與水質全國第一同放異彩、相得益彰,回答了「未來之問」。——根據生態環境部通報的2020年1—12月以及2021年1—10月地級及以上城市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柳州在全國300多個城市中排名第一。
  • 柳州:做好特色博物館群的大文章
    近年來,廣西柳州的各類博物館大放異彩,成為「網紅」。據統計,柳州目前有58座博物館建成開放,其中民營博物館達37座,配套建設了廣西第一個民辦博物館集群區——石尚1966文化藝術園區。如今的柳州儼然是一座「博物館之城」。
  • 柳州工業高質量發展!同一天,新華社、《廣西日報》刊發3條報導點讚
    提要 1月8日,新華社、《廣西日報》刊發多條報導,點讚柳州工業高質量發展。柳州汽車產業發展成就,新華社給力關注。在廣西柳州市柳東新區的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生產基地裡,一輛輛以天然氣為燃料的新型卡車整齊劃一地排列在倉庫前,等待運往北方市場。在國內市場相對疲軟的情況下,東風柳汽商用車2019年銷量達5.8萬臺,同比增長5.5%,繼續保持平穩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