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科夫在小說裡說過:不想結婚的人絕不是瘋子,想結婚的人才瘋了。
生活中經常出現這些聲音:
「女人應該多撒嬌示弱,男人才會更愛你。」
「嫁人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
「不生孩子枉為女人。」
「一個女人到了該結婚的年齡還沒結婚,很容易成為禍害。」
……
好像女人存在的價值是做個「嫁人」和「生子」。
那些「叛逆」的女性,即使她們受過良好的教育,有一份高薪工作,能力優秀,經濟獨立,因為沒有結婚被嘲笑,被定義為失敗,甚至是恥辱的。
她們被單獨貼上了「剩女」的標籤,根據年齡劃分了各個等級。
我國在2007年第一次出現了「剩女」這個詞,是指27歲以上的未婚女性。
除了中國,其他國家的文化中也有對「剩女」的描述。
日本文化中的「聖誕蛋糕」,是指女人過了25歲就像不會去購買的蛋糕一樣。
韓國文化中的「金小姐」,是指過了30歲,未婚,接受過良好教育,有高收入和體面工作的女人。
所以,各個地方對「剩女」都有不同程度的偏見。
她們不是反對結婚,而是不想妥協,她們在物質基礎滿足的條件下,希望能遇到在精神世界也契合的人。
她們只是想實現物質、精神雙幸福而已。
採訪了3位快40還沒結婚的女性,來看看他們怎麼說,還沒結婚會很慘嗎?
她們說出了實情:
楊女士/33歲 公司經理
我老家是東北的,家裡有5個孩子,我是老三,在南方城市的大學畢業後,做了一個決定,我要在這邊紮根。
從23歲到33歲,在公司摸爬滾打,從普通業務員到經理,帶領團隊突破千萬的業績。
我每天就睡幾個小時,到了出租屋倒頭就睡。
我基本一年就要搬一次家,這麼多年前前後後搬了10多次,不是離單位太遠,就是屋子太破。
我還記得有次因為房屋老舊,防水密封性不到位,導致廁所水漫金山,樓下天花板滲水,半夜樓下住戶氣勢洶洶拍打我的房門,我嚇得大氣都不敢出,一開門那人劈頭蓋臉地一頓罵。作為補償我在周末做了半天的義工,幫他刷牆。
30歲,於是我又做了一個決定,在這邊買個小公寓,從此不再看房東臉色,也不用搬家,公寓離單位很近,騎個自行車過幾條馬路就到了。我還養了一隻狗一隻貓,最開心的事就是做鏟屎官。
有人問家裡不催嗎?這方面家裡還真沒有過多的逼婚,看我遇到合適的就行,可能因為家裡孩子比較多,所以也不會盯著我盤問。如果沒遇到那個人,也不會勉強自己,我對現在的狀態也很滿意。
陳女士/36歲 大學講師
我從小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比較清晰,畢業後選擇考研,考研後選擇讀博,恐怕男人最害怕的就是我這種女博士吧。
當初我告訴家人我想讀博時,我爸是極力反對的,他覺得我都這麼大年紀了,再去讀博,那麼自己的終身大事肯定會被耽誤,還有哪個男的會要一個女博士?
他還說:不是不讓你學習,男孩子就算晚點結婚也沒有關係,那女孩子不一樣,找個背景不錯的,有責任心的男人,差不多行了,比讀多少書都重要。現在不挑的話,到後面就得別人來挑你,一晃時間很快就過去了,30多歲的老姑娘誰要呀。
還好我有一個善解人意的媽媽,她說:如果讀博能讓你開心的話,那你就去讀吧。人在這世上開心最重要,我希望你能開心。
現在我在大學裡任教,另外還開了自己的工作室,每天我都覺得活的很有勁,因為在做我覺得最開心的事情。
我覺得你想做什麼就去做吧,學習和找對象並不衝突,如果為了找對象貶低自己,那是對自己的不尊重。
對學術的追求,和年齡無關,和性別無關。
同樣婚姻也是。
秦女士/38歲 國企單位
30歲之前我都被稱為別人家的孩子,性格好,學習優異,工資高,孝敬父母。
30歲之後我沒有成家卻成了別人的反面教材。比我小一輩的表親被家長教訓時候會說:別跟那xx學,年紀這麼大都不結婚,太慘了。以後都要孤獨終老了。
不結婚又怎麼樣?
我用國企工作多年攢的積蓄買了一套房,付了首付。我每月的公積金就可以用來還貸。
我有雙休、節假日,我喜歡旅遊,父母安康,我經常帶著老爸老媽遊山玩水,看不同的風景。
等你有能力決定自己想過的生活時,你就會把婚姻看的很輕了。
它不是生命的全部,我不恐婚也不抗拒結婚。如果遇到合適的人,我也會和他步入婚姻。我不只是不想讓「這個年紀必須結婚」、「結婚才是正確的事情」來捆綁我。
什麼叫正確的事情?從我對目前生活狀態很滿意這個結果來看,我覺得這是正確的事情。
當你做好「可能一輩子結不了婚」這個最壞的打算時,你就會更加努力生活,活在當下,珍惜眼前人,才不愧自己,不愧生命。
寫在最後
結婚只是一種選擇,你沒必要否定自己至今為止的所有生活方式,以及努力獲得的東西。
【今日情感小測試】
你手握咖啡杯的方式是怎樣的呢?
解析:你所選中的就代表你的戀愛觀。
A:一手拿著杯子,一手託著盤子
B:三隻手指握住把手
C:兩隻手指握住把手另兩隻手指展開扶住杯身
D:兩隻手指握住把手,小指張開
E:整個手掌握住杯身
(關注情感溼人,私信回復【杯子】可以查看答案哦,快來看看你目前的狀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