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以來,我隨「戴家軍」再次出徵,在瞿家灣鎮南堤迎戰百年不遇的大洪水,洪湖岸邊保家鄉。防汛期間,三次與洪湖市瞿家灣鎮黨委書記李偉不期而遇,印象深刻,讓人感動,無法忘懷,如實記之!
第一次邂逅是在17日上午9時左右,相遇地點是生態景區碼頭。穿著一件汗漬斑斑上衣的李偉他帶著一些陌生面孔的工作人員,歡迎接待奉市指揮部命令從戴家場趕來增援瞿家灣鎮防汛的200多名"戴家軍"。身子瘦削單薄卻又顯得堅毅精神的他,站在在戴家場民工上岸碼頭上,與一個接一個上岸的民工握手,虔誠地表達感激之情。這次簡單的碼頭歡迎儀式給我一種心靈的震撼。
這個副縣級旅遊區的黨委書記在這次歡迎中呈現的「素質」讓我心中油然而升敬意。一是握手一個不漏,感激之情溢於言表,讓人感覺既自然又隨和,沒有一絲做作。二是稱呼變化靈活,年紀大的稱「您」,年紀輕的稱「兄弟」,有職務稱職務,得體而讓人舒泰。三是簡繁相宜,招呼得體。對來自老家樹樁村民工則是按家鄉親人稱呼,多嘮叨一兩句,鄉情溢於言表,讓人有一種「根於心形於外」鄉情自然流露的感覺。
招呼打完後,他率領的服務團隊,導引的導引,發放房卡的發放房卡,配送物質的配送物質,三下五除二,「剎那間」將200名援助的家鄉民工安頓得妥貼精準,緊接著又派人給每個房裡送來水和乾糧,一種濃濃鄉情與感恩之情洽洽融融,表達得恰到好處。這次接待,這個年輕樸實又精明能幹鄉情不減李偉書記在我和鄉親們心中烙下深刻印象。樹樁村一位防汛的民工說,幾年不見,想不到李家的小子出落得這麼有出息了!李家有福,樹樁跟著沾光…
第二次見到李偉,更是偶然。稱得真正意義上的「邂逅」。17日12點剛過一點,吃完中飯後,指揮長引我們上堤「領防汛段面」,中途碰見戴楊村一大群人在用編織袋裝土。李偉一身是汗,滿身泥土,參與其中。當他正放下編織袋和帶班村幹部交代安排工作時,見我們一行人走過來,馬上過來打招呼,並和瞿家灣水管站站長瞿愛清,陪我們趕往防汛堤段,沿路介紹防汛堤段的地理位置,堤段特點,防汛要訣,注意事項,安全要點。
瞿家灣鎮水管站站長瞿愛清介紹完南堤防汛基本情況後,他又反覆強調三點:一是安全。每人分管4米防汛堤段,大風大浪來時,每個人不僅要注意自已的安全,還要隨時盯著左右是誰,大家互相照應。帶隊幹部要不間段巡查,尤以查人為首務,發現險情及時報告,隨時有人接應處險;二是物資充足。李書記告知大家,這次預備搶險方案、機械、器材、人員準備充足。搶險沙石料裝塑膠袋的就有近1000多噸,搶險機械20多臺,突擊隊集結隨時待命。三是後勤有保障。只要是能做到的生活保障,都會全力做好,而且有一支瞿家灣防汛娘子軍為我們做好生活後勤保障。
給我們介紹完後,他不知吃飯沒有,抓出褲兜裡的餅乾吃著,坐上一輛三輪車,匆匆忙忙趕去市指揮部開會去了…。
第三次邂逅更是有點巧。大雨初歇,我從生態景區碼頭的休息區向外看湖景。水天一色,碧荷接天。整個湖心島景色怡人,美不勝收。渾身淋個溼透的李偉書記,從堤上回來,碰到了我。剛聊幾句,幾個陌生人走過來,關切地說「李書記,吃了沒?」「李書記,還是要吃一點!」,一個衣著樸素中年人更顯關切,「李書記,你是防汛總指揮,可不能累倒!」,其關心之情讓旁人都感到有一種溫暖在傳導。我見這人有些面生,李偉介紹說,「這是夏常委,市指揮部駐這裡的指揮長!"。
再聊了幾句,李偉又不知吃沒吃飯地趕去堤上了!市裡的指揮長,鎮裡的指揮長與參與防汛的村民同起同落,共同保堤,我心裡陡地生長出一股信心,風再大浪再高,有什麼可怕的,有李偉這樣一群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基層幹部當主心骨,我們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
三次邂後李偉書記,我有一個深刻的感受,把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內化於心外化於形,融化在鄉鎮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把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防汛工作十二分上心,十二分上手,與村民們融為一體,團結一起迎戰世紀罕見大洪水!李偉,或許就是洪湖數百個基層幹部的一個代表!壯哉!李偉!加油,李偉!(通訊員戴五俊 黃劉傑 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