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2日,位於廣州市黃埔區茅崗路以西城中村改造項目首期復建安置房精裝實景樣板間正式開放參觀。首批大西華片區的已籤約村民預計將在2020年底率先分房,體驗城市更新改造後帶來的舒適便利與物業增值。
黃埔區茅崗路以西城中村改造項目首期復建安置房精裝實景樣板間。
戶型豐富多樣 南北對流實用率超高
目前,首期復建區共有九棟復建塔樓共計1612套回遷房正在進行室內精裝修及園林施工,按施工進度,預計將於今年第三季度竣工,為年底回遷創造條件。
本次對村民開放參觀的樣板間位於西華復建區D組團的三棟塔樓,均為南北朝向、通風對流。其中A棟為兩梯三戶的大戶型,包括建築面積約180、160、120㎡三種戶型; B棟為兩梯四戶的中大戶型,包括建築面積約140、120㎡兩種戶型;C棟為兩梯六戶,包括建築面積約80、100㎡等戶型。除開放的戶型之外,復建區還包括建築面積從45、60到96㎡的其他中小戶型。總體上看,中大戶型適宜大戶人家家居住,小戶型方便出租增加經濟收入。
「實用又豐富的戶型設計,為我們提供了多種組合的選擇權利。」茅崗西華村民根叔談到,回遷房的戶型設計充分尊重了村民的意願和實際需求,南北對流,一些戶型的實用率更是高達86%,高過不少市面上的商品房。
城中村改造的好處是什麼?「舊村陰暗、潮溼、逼仄,車位不夠,環境髒亂差。」西華八社代表周卓華坦言:「跟復建後的新房相比,簡直是天差地別。」
作為茅崗改造項目的合作方,富力集團、南馳集團通過加大投入提高裝修以及園林標準,大幅提升品質等級。自九棟回遷安置房進入裝修階段以來,項目公司將復建區安置房的裝修標準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
對於這些施工環節,最有發言權的當屬村民監督小組。自茅崗首期復建回遷房奠基之後,茅崗經聯社挑選了具備豐富施工經驗和建築知識的村民代表,成立了村民質量監督小組,全程參與施工現場質量監管工作。
監督小組的華哥表示:「我們都是回遷村民,整個復建安置房的建設都是當自己房屋來建設。比方說,在外牆磚、室內瓷磚等用料上,都是市場一線品牌。」
樣板間開放參觀現場。
魚珠片區大發展 茅崗地段房屋升值
近年來,隨著廣州城市布局一路向東發展,定位在生態居住組團的茅崗項目,其產城融合、人居配套的功能屬性愈發突出,地段和房屋本身價值不斷高漲。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斷向前推進,廣州黃埔聚焦發展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在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一江兩岸三片區」的空間布局中,魚珠片區重點布局「人工智慧」新基建, 強化人工智慧、5G、區塊鏈等新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建設以區塊鏈為特色的中國軟體名城示範區。
目前,落戶魚珠片區的院所已有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和中國軟體CBD。下一步,魚珠片區將借勢強化高新技術研發,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研究院集群。
茅崗村所在的魚珠街道片區,街道黨工委書記熊義民表示,魚珠片區能帶來資金流、人流、客流、人才流、科技流等「頂級流量」,誰解決這波「頂級流量」的高端商務服務以及生活配套問題,誰就獲取了生生不息的財富保障,茅崗在這裡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隨著改造成果不斷展現,更多的住宅單元推出,未來除了能為茅崗村民提供優質的居住環境之外,融資區的商品住宅以及社區新建的集體物業(人才公寓、寫字樓、大型商業綜合體)將引進商貿流通、航運服務、臨港總部、商務休閒等現代服務業。」茅崗項目公司總經理王建明指出,這讓高端智慧型企業能夠「拎包入住」,拓寬茅崗發展新空間,實現集體經濟和區域經濟的雙贏發展。
黃埔區茅崗路以西城中村改造項目首期復建安置房精裝實景樣板間。
行政裁決提上日程 留守戶問題有望加快解決
作為廣州眾多的舊村改造項目之一,茅崗項目同樣也面臨著留守戶的困擾問題。茅崗項目整體籤約率早在2017年就已突破80%,截至日前籤約1839宗,黃埔區政府先後正式發布了西華片及三、四、五、六號地塊的改造拆遷通告,絕大部分房屋已拆除,但目前仍有四百餘宗未籤約。其中,首期西華片有三十多間房屋未能按時籤約拆除,影響了施工場地、房屋竣工驗收以及回遷的節奏。
為了加快推進區域的舊改項目,作為全國首個區級「三舊」改造改革創新試點,黃埔區去年發布了「城市更新10條」,文件中提到:「村集體可制訂符合實際的『村規民約』。」此外,通過行政裁決手段加快解決留守戶的辦法也正在加緊徵求各方意見,有望形成正式的地方法規性文件出臺。
在政府和政策的支持下,近期,茅崗西華片開展了民主表決,取得了超過90%的投票同意率,絕大多數村民同意收回留守戶佔用集體土地用於改造。
「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今年底茅崗首期回遷的日子一定會如期而至。」廣州開發區城市更新局楊勇康說:「屆時,一個新村即將誕生,一片區域也將插上發展騰飛的翅膀,展示城市更新的魅力。」
黃埔區茅崗路以西城中村改造項目首期復建安置房精裝實景樣板間。
【記者】李鵬程
【攝影】劉力勤
【作者】 李鵬程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