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變化發展的,各國的版圖也時有變化。中國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延續到現在的國家,也就是說現在的中國人是古中國人的後裔。秦漢以來,歷朝歷代雖然版圖時有變化,但是中國版圖的主體沒有變過。現在中國周邊這四個國家的首都或者國內最大城市在歷史上不同時期都曾屬於中國版圖範圍之內,後來要麼分家了要麼被別人搶走了。
平壤
平壤,現在朝鮮的首都。大同江橫跨其中,在朝鮮半島這種多山的地方,此地地勢平坦,故而得名平壤。中國商朝滅亡後,殷商貴族箕子來到朝鮮,以平壤為都城,是為「箕子朝鮮」。公元前108年,漢武帝派兵滅亡衛滿朝鮮,攻佔平壤,在朝鮮半島北部和中部設立了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臨屯郡四個郡。平壤屬於當時樂浪郡朝鮮縣區域,漢朝在此實際統治約400餘年。公元313年,崛起於中國東北的高句麗利用西晉衰落之際南下朝鮮半島,吞併了樂浪郡,並恢復了平壤的古稱,後成為高句麗的都城。朝鮮高麗王朝時期是當時的西京,朝鮮王朝時期是和首爾並存的兩大商業中心,1948年成為北朝鮮的首都。
河內風光
河內,現在的越南首都。秦統一中國後,開始向嶺南擴張,設置桂林郡,象郡,南海郡,而象郡則包括了今越南北部和中部地區。後漢武帝平南越,在南越地區設立了九郡,其中三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就是今越南中部和北部。歷經西漢,東漢,孫吳,西晉,東晉,宋齊梁,隋唐直到五代十國的南漢,雖名稱和建制有變化,越南都是中國的直屬郡縣,直到公元968年越南才從中國獨立出去,越南稱這近千年為北屬時期。河內城市的雛形是"古螺城",大概建成於公元前200年。漢朝時河內位於交趾郡,南朝宋時在河內地區設置了宋平郡,治昌國縣。隋朝時改為宋平縣,為交趾郡的治所。唐朝交州的治所移到宋平縣,成為唐安南都護府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越南從中國獨立出去後,陳朝、後黎朝等越南許多朝代都曾把這裡作為京城。現在河內是越南的首都,也是全國第二大城市及政治中心,地處紅河三角洲西北部,坐落在紅河右岸和紅河與蘇瀝江的匯流處。
阿拉木圖
阿拉木圖,在1997年之前是哈薩克斯坦的首都,現在哈薩克斯坦把首都遷到了中部的阿斯塔納。阿拉木圖現在依然是哈薩克斯坦最大的城市和中亞的金融和貿易中心。阿拉木圖以前叫古爾班阿里瑪圖,位於古代絲綢之路的地帶上,在漢代屬於西域都護府範圍內,唐代時屬於安西都護府,元代時屬於窩闊臺汗國,清代屬於新疆。古爾班阿里瑪圖清代時屬伊犁西路,為新疆伊犁的一個聚落。1853年,沙俄入侵此地,1854年,沙俄佔領古爾班阿里瑪圖,並改名為維爾內堡,1856年把維爾內堡作為新成立的阿拉塔夫州首府。1864年通過《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竊取大清西北44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古爾班阿里瑪圖正式被割走。1921年,正式改名為阿拉木圖,1929年,它成為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首都。哈薩克斯坦從蘇聯獨立後繼續作為首都,1997年,哈薩克斯坦遷都阿斯塔納。
烏拉巴託
烏蘭巴託,現在大蒙古國的首都。1624年,蒙古科爾沁部首先成為後金的藩屬,1636年,皇太極徵服了察哈爾部,1660年庫倫活佛作出了歸附清朝的決定,蒙古地區成為清朝版圖的一部分。1778年,乾隆皇帝降旨哲布尊丹巴在北京到恰克圖商路上的駐地設立城防,取名庫倫。在清代中期後庫倫屬於烏裡雅蘇臺庫倫辦事大臣轄區,為土謝圖汗部中旗駐地。1924年,蒙古第一屆大人民呼拉爾決定將「庫倫」改名為「烏蘭巴託」,定為首都。現在烏蘭巴託人口約130多萬,而整個蒙古現在的人口約3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