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往銅仁方向,又遇見雨又是好多隧道,但是山體形態已經開始不同,畢竟快到貴州邊界了。
去酒店路上,看見客人很多的農家樂,多到連停車位都沒有。不能忍,必須吃,二選一,選了桃花園。
芋梗那種帶點汁水炒出綿脆
這款食物聽不懂老闆娘的口音,同伴說像是衩姐介紹過的糟海椒,我覺得像是我們在懷化湘西泡菜店遇見的糯米辣椒。
好了,不管它叫什麼,反正帶著主食般的飽腹感又有著糟漬的酸爽,炸過後的焦脆和糯軟交蹂,還染了一身辣。
扎了面油渣是糯米新米磨碎油幹炒吧?再炒油渣,也有點酸味,很有趣
酸辣肥腸是酸辣椒炒的,哈哈哈
所以,這一餐也是酸酸酸的味道碰撞
同伴的好基友再一次提供銅仁一家很爽的酒店-銅仁國賓館,舒適的讓我們對明天的行程有些期待。果然,第二天早上窗外,舞陽河水碧綠如玉,下著雨的銅仁,很美。
梵淨山人滿為患,於是我們找到了亞木溝。亞木溝是一條長約50公裡的溪流。
沿著溪水往上,看水看石看古藤古樹,忍不住想,是誰賜下了這一條清澈見底的溪水!
看見這藍至清涼的水就想起昨天盥洗室裡的那一抹藍
行走在亞木溝深處,每一次抬頭或者繞過山石就有驚喜發生:
地殼運動和水流長久的流淌激蕩孕育了千姿百態石頭,加上這裡的水底紫色青綠色的石頭,更是給溪水平添一份風韻。
水自梵淨山來,清透的水波比之曾經量少了很多,雖然遺憾,但是依舊被溪水迷一臉。
據說亞木溝在唐代以前名為「鬼谷」,又叫「隱龍溝」,後因谷中長出一株神樹,似石似木,通體碧透,花有異香,能驅邪治病,取名為「亞木」,在古土家語裡就是「樹神」的意思。
亞木溝中遍布紫袍玉帶石,在清澈的水裡色層分明,溫潤如玉。
一天未完,加了一個寨沙侗寨作為補充,這裡幾乎是每棟都是食宿的一個寨子。
各種各樣的名字紛飛,最搞笑的還有一個叫蕭亞軒,路過一戶全是真植物裝扮的樓。路過陰雲和藍天,路過荒誕的傳說故事,路過致青春的同學會。但是也就是這樣了,並不值得特意過來一趟
早餐,繼續酒店早餐,吃到了乾粉
(乾粉又叫鍋巴粉)
要知道銅仁粉的種類可是很多的,比如綠豆粉,還有圓粉扁粉,還有思南粉,盤子粉…說回乾粉,當地叫鍋巴粉,是用米和綠豆磨成汁,然後放到鍋子裡攤烤成一張薄餅,再切成寬窄均勻的粉條而成,然後過沸水加料,和我們在黔陽古城裡吃到一模一樣。
綠豆粉
補一下酒店自助餐,並再次推薦銅仁國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