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少數民族組團回訪臺灣 受到原住民熱情款待

2020-12-14 搜狐網

  中新社香港十月十三日電臺北消息:據《聯合報》今天報導,臺灣原住民今年三月組團到大陸,與廣西省少數民族歌舞交流,帶去阿里山的土、日月潭的水種下九棵桂花樹苗,象徵長長久久的情誼。這幾天,廣西少數民族組團回訪,昨天(十二日)在南投縣埔裡鎮獲原住民熱情款待,歌舞聯歡。

  「我的家住在娜魯灣,你的家在山的那一邊;從前是一家人,現在也是一家人」,今年三月,臺灣九個原住民族組團訪問廣西壯族自治區,參加當地酒歌節活動,大家飆歌飆舞合唱這首歌。

  大陸壯族、苗族、滿族組成訪問團接受邀請,這幾天到臺灣訪問各個山地部落,昨天下午遊日月潭,明天到阿里山。「這幾天到臺灣的山地部落,就像回到家一樣。」帶團的廣西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常務副主席岑漢偉說,大家吃的菜、喝的酒都一樣,倍感親切。

  這支大陸少數民族訪問團以唱歌、跳舞見長,晚上在埔裡鎮迦南康復之家有歌舞同歡晚會,也讓康復之家的病友欣賞他們精湛的技藝。岑漢偉表示,大家多互動交流,增進情誼,不僅是好朋友,也是一家人。

相關焦點

  • 廣西隆安縣農業交流團回訪臺灣臺一生態休閒農場
    廣西隆安縣農業交流團回訪臺灣臺一生態休閒農場 2017年06月13日 08:47: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6月13日隆安縣訊 6月8日,廣西隆安縣農業交流團在縣政協主席楊雪敏率領下依託本縣金穗生態園、布泉鄉更望湖特色旅遊,回訪了臺灣臺一生態休閒農場,圍繞休閒農業、精緻農業的運作深入交流。
  • 臺灣原住民湖南取經 學習如何傳承少數民族文化
    中新社張家界八月九日電 題:臺灣原住民湖南「取經」:少數民族文化如何傳承   中新社記者 劉雙雙 肖前輝   身著鮮豔的原住民服裝,唱著動情的原住民歌曲,正在湖南參加「湖湘文化之旅」的臺灣中小學校長參訪團八十人中有一半以上是原住民,無論到哪,他們總是用屬於自己的方式展示著自己民族的文化。
  • 臺灣高山族同胞廣西行
    為了解廣西少數民族的風情,近期來自臺灣花蓮、南投等地的70多位高山族同胞來到了劉三姐的故鄉,廣西12個民族的青年男女身著節日的盛裝,載歌載舞歡迎他們的到來。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張文學說,廣西有濃鬱的民族風情和優美的自然風光。
  • 臺灣少數民族長老到訪三亞檳榔谷 交流原住民文化
    臺灣少數民族長老、頭目在檳榔谷合影。(通訊員 馬睿嫻 攝)       南海網三亞12月27日消息(三亞新聞網記者 鄧松 通訊員 馬睿嫻)在海南冬日溫暖的陽光普照下,12月27日上午,由臺灣新北市頭目協會自發組織,36個阿美族的鄉鎮頭目來到檳榔谷原生態黎苗文化旅遊區交流原住民文化。
  • 廣西防城港等地應邀參加臺灣花蓮縣少數民族豐年祭
    廣西防城港等地應邀參加臺灣花蓮縣少數民族豐年祭 2014年08月15日 09:27: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8月15日消息 日前,廣西防城港、欽州、來賓市分別應臺灣花蓮縣吉安鄉、花蓮市、富裡鄉邀請,組團前去參加當地少數民族豐年祭,開展民族民俗文化交流。
  • 通訊:「仿佛走進臺灣原住民文化園區」
    參加2014年兩岸媒體海南行活動的20位臺灣媒體記者,24日走進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甘什嶺檳榔谷原生態黎苗文化旅遊區。黎族阿哥豎著大拇指用黎語熱情問好。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是海南重要少數民族黎族、苗族民眾的主要聚居地之一。2012年,檳榔谷原生態黎苗文化旅遊區成為海南「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示範項目」。  景區內,大型原生態黎苗文化實景演出正在舉行。
  • 天涯熱風:「這裡跟臺灣原住民的生活很像!」
    天涯熱風:「這裡跟臺灣原住民的生活很像!」22日,參加瓊臺兩岸媒體海南行的13家臺灣媒體記者,走進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甘什嶺檳榔谷原生態黎苗文化旅遊區,黎族阿婆豎著大拇指用黎語熱情地問好。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是海南重要少數民族黎族、苗族人民的主要聚居地之一。今年5月30日,海南「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示範項目」在保亭縣甘什嶺檳榔谷原生態黎苗文化旅遊區掛牌,作為海南開展對臺文化交流的固定平臺。
  • 臺灣「單車天使」圓夢大陸騎行 大陸志願者將回訪
    原標題:臺灣「單車天使」圓夢大陸騎行 大陸志願者將回訪  中新社廈門8月4日電 (記者 楊伏山)來自臺灣的30名青少年「單車天使」,在大陸志願者陪伴下,歷時16天、圓了大陸騎行之夢。   在臺灣「單車天使」大陸騎行結束後,大陸志願者亦將首次實現回訪,與臺灣「單車天使」一起騎行臺灣,挑戰自行車環島,成為本屆「單車天使」騎行活動的新突破。   4日,臺灣「單車天使」中的原住民青年學生,分別代表排灣族、阿美族、泰雅族,在此行終點站廈門海滄載歌載舞,拉開了感恩會序幕,感謝大陸各界熱心人士給予的鼎力相助。
  • 臺灣少數民族同胞到廣西歡度「壯族三月三」(二)
    在劉三姐故裡,壯族演員以對歌表演、竹竿舞和繡球舞,歡迎臺灣同胞和遊客的到來。臺灣花蓮縣少數民族甜心(年輕女性形象大使)和勇士們帶來了恢弘大氣、多彩絢爛的阿美族舞蹈,許多遊客看到臺灣少數民族鮮豔的、古色古香的服裝,非常好奇,紛紛拍照留念。在劉三姐的故鄉看到原汁原味的臺灣原住民舞蹈,讓他們大開眼界。
  • 臺灣少數民族原住民:不會被蔡英文騙第二次!
    【觀察者網綜合】臺灣公視新聞網站3月5日消息,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向少數民族道歉如今已過半年,被蔡英文視為「好友」的臺灣原住民歌手巴奈 (Panai Kusui) ,談到她和蔡英文之間的「友誼」時感嘆稱,不可能再被騙第二次!並表示對民進黨當局從充滿期待到徹底失望。
  • 臺灣屏東縣武潭村社區少數民族發展協會到廣西桂林參訪
    臺灣屏東縣武潭村社區少數民族發展協會到廣西桂林參訪 2019年08月06日 09:54: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兩地鄉親拉手圍同心圓共跳同心舞(圖片來源:廣西桂林市臺辦)  中國臺灣網8月6日訊
  • 臺灣少數民族稱謂的變化
    臺灣少數民族是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民族識別政策確定的第一批38個少數民族之一,統稱高山族。    臺灣少數民族稱謂的變化反映了歷史上少數民族的社會地位和臺灣社會的歷史變遷。    臺灣的「原住民」或「原住民族」稱謂,是上世紀80年代初期取代「高山族」、「山地民族」和「山胞」等臺灣少數民族統稱而出現的詞語。1983年臺灣「黨外運動」激進勢力在其政綱中提出的「住民自決」口號,使正在興起的少數民族運動受到了啟發。誰是臺灣的「住民」?
  • 臺灣花蓮高中足球隊回訪廣西北海
    中國臺灣網8月17日北海訊 8月10-11日,臺灣花蓮高中足球隊應邀到訪廣西北海,分別與北海一中、九中足球隊進行了兩場足球友誼賽,兩地青少年相互切磋球藝,交流感情,這也是花蓮足協對北海市的回訪。赴臺交流期間,北海市足協與臺灣花蓮縣足協籤署了合作協議,雙方約定共同舉辦「海花杯」桂臺青少年足球友誼賽,雙方在青少年足球教練員及青少年足球後備人才培養、足球運動科研與學術交流、足球運動產業合作等方面開展合作,這也是兩岸地方之間籤訂的第一個足球交流協議。
  • 組圖:臺灣少數民族小朋友參觀動物園側記
    (中國臺灣網 黃豔豔 攝)    中國臺灣網7月19日北京消息 應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邀請,7月18日,「臺灣原住民北京文教交流訪問團」一行20位小朋友在北京青年大學生志願者和帶隊老師的陪伴下,來到北京動物園和北京天文館參觀,晚上,大家在保利劇院觀看了一場妙趣橫生的主題雜技表演。
  • 瓊臺少數民族是一家
    熱情的黎族同胞用香甜的米酒和濃濃的椰汁盛情款待這群來自寶島臺灣的少數民族兄弟。  同期聲:  五指山市歌舞團 主持人:嘗一嘗是什麼樣的味道呢?  臺灣海峽兩岸原住民暨少數民族交流協會理事長 華加志:非常甜美。跟我們臺灣少數民族釀的小米酒的味道很相似。  五指山市歌舞團 主持人:很相似。那您說說為什麼這麼相似?
  • 一位清華學子眼中的臺灣原住民
    我們是在晚上九點多鐘出發前往鐵花村的。還沒到村,從遠處就能聽到有飄渺的歌聲從燈火通透處傳來。鐵花村的入口掛滿了一串串五彩斑斕的明燈,遊人往返其間。循著歌聲,我們來到一片開闊的場地。在「鐵花吧」要了幾瓶臺灣啤酒和當地少數民族特有的小米酒後,我們挑了張空桌坐下,喝酒的同時也感受和欣賞原住民的音樂和舞蹈。
  • 廣西與臺灣少數民族文化交流活動舉行
    (圖片來源:河池市臺辦)  中國臺灣網7月12日河池訊 6月25日-7月2日,廣西河池市舉辦環江毛南族自治區縣分龍節暨第四屆世界自然遺產文化旅遊節,邀請臺灣花蓮縣北埔小學師生30人到河池市金城江區、都安縣、環江縣開展為期8天的少數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交流活動。
  • 臺灣花蓮廣西羅城兩地少數民族共度「三月三」
    臺灣花蓮廣西羅城兩地少數民族共度「三月三」 2016年04月15日 09:13: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4月15日羅城縣訊
  • 臺灣原住民的漢姓竟由射箭和猜拳決定
    祖國的寶島臺灣美麗富饒,當地的原住少數民族也以淳樸善良、熱情大方的性格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在經臺灣當局認定的少數民族約有十五、六個族群,頗有名氣的要數阿美、泰雅、賽夏、布農等。作為臺灣最早的居民之一,他們見證了這片土地的滄桑巨變。
  • 廣西隆安縣組團赴臺開展農業交流
    廣西隆安縣組團赴臺開展農業交流 2017年06月13日 08:43: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6月13日隆安縣訊 6月4-10日,廣西隆安縣政協主席、黨組書記楊雪敏率團赴臺開展農業交流,考察臺灣新竹縣「綠世界」生態農場、南投縣臺一生態休閒農場、彰化縣田尾公路花園協會,拜會臺灣發展研究院、花蓮縣少數民族交流協會,並就發展高效農業與臺灣有關人士進行了廣泛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