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各位饞貓們,大家好,這裡是饞蟲小吃站。對於各位資深吃貨來說,賞美景遠不如吃美食來的過癮,更別提是來到了臺灣這個小吃聖地。今天小編就為各位吃貨總結了10種臺灣非吃不可的風味小吃,你最愛哪一種?
1、蚵仔煎
大名鼎鼎的蚵仔煎可是臺灣的頭號小吃,肥美多汁的新鮮蚵搭配上雞蛋、新鮮茼蒿,再用太白粉勾芡煎成餅子的形狀。吃之前淋上一勺甜辣醬,咬上一口,滿嘴濃香,令人讚不絕口。
2、大腸包小腸
大腸包小腸是臺灣獨創的小吃,外觀看起來和西方的熱狗相似。一根體積較大的糯米腸,從中間切開,裡面在夾上一根體積較小的臺式香腸,最後再抹上各種口味的醬料,撒上花生粉,美味的大腸包小腸就可以吃了。一口咬下去肉汁四溢,滿嘴留香。
3、鼎邊銼
鼎邊銼是一種家常小吃,它的內容十分豐富,有肉、蝦、金針、香菇、木耳、魷魚、竹筍等等,可以說是真正的湯好料多。不過這些也都還只是配料,真正的主料是白白嫩嫩的稱為鼎邊銼的東西。「銼」是臺語,它的意思是爬滾。把米製作成的米漿沿著鍋邊慢慢澆下去,米漿滑動叫做銼,形成白白的一片叫做鼎邊。
4、阿宗面線
阿宗面線創立於1975年,賣的是大腸米線。也有的人把這碗小小的面線叫做面線糊,意思就是這面線好像漿糊一樣粘稠。阿宗面線是把配料和面線在同一個鍋裡煮的,裡面還有鮮蚵,所以也叫蚵仔面線。
5、甜不辣
說起甜不辣這個名字的由來,不得不提一部叫做《七海遊俠》的電視劇,裡面的男主角名叫賽門鄧普拉,由於「鄧普拉」和「甜不辣」發音相近,於是就有了這個穩居臺灣小吃排行榜前五的小吃就有了「甜不辣」的稱呼。
6、棺材板
棺材板以前不叫棺材板,叫雞肝板,因為它是把雞肝和番茄醬夾在吐司裡製成的。後來許六一將它改良了一下,把厚吐司炸酥掏空,在裡面放上牛奶麵糊、雞肉、馬鈴薯、豆青、蝦仁等食材,再把挖下去的上半部分蓋上。後來人們為了圖吉利,又把棺材板改成了官財板,寓意升官發財。
7、生炒花枝。
生炒花枝的主要原料是魷魚,再搭配上各種竹筍、胡蘿蔔熬製而成的。之所以叫花枝,那是因為魷魚的上面有十個肉腕,形狀開起來就像是花枝一樣,於是就取了這麼一個名字。生炒花枝湯汁濃鬱,味道鮮美,讓人吃過就再也難以忘記。
8、彰化肉圓
彰化肉圓的主要原料有番薯粉、豬肉、香菇、蛋黃、冬蝦、竹筍等,經過獨特的配製和烹飪,形成圓形的表皮潤澤有彈性的半成品。然後在放進油鍋中炸上幾分鐘,撈出來後撒上糯米、花生、芝麻、糖,攪拌均勻的甜醬,還得再加點醬油,這樣吃起來就十分完美了。
9、薑母鴨
選用臺灣特產的紅面番鴨,和各種滋補的中藥,先是大火燒開,然後小火慢燉,既美味又營養,是請客的必備之品。
10、牛肉麵
臺灣的牛肉麵麵條筋道爽滑,湯汁醇香美味,吃上一碗頓時讓人覺得酣暢淋漓,忍不住還得打包一碗帶回家。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如您喜歡本文內容,歡迎關注點讚。本文由饞蟲小吃站獨家撰寫發布,未經允許,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