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磊本報記者 徐祖賢
今年春節期間,來自江蘇蘇州的吳先生帶著一家人開著私家車慕名來到位於杭州西鄰的富陽區黃公望村。地處富春江畔的黃公望村是元代著名畫家黃公望創作傳世名作《富春山居圖》的地方。在村裡的黃公望紀念館裡,吳先生完整地了解了黃公望的生平紀略及創作《富春山居圖》的傳奇歷程,欣賞了《富春山居圖》中的《剩山圖》和《無用師卷》,連連感嘆不虛此行!而當年黃公望的隱居地,如今處處是草木青青、雲霧迷濛、鳥鳴於耳、空氣清新、風光秀麗,美不勝收。流連忘返的吳先生臨別時對接待他一家的黃公望村村民宋老伯表示,以後一定還會再來。
黃公望村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又有迷人的山野風光,是富陽區眾多美麗鄉村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杭州市富陽區以統籌城鄉發展的新理念謀劃新農村建設,以深化提升「百千」為抓手,著力推進「富春山居美麗鄉村」建設,成效明顯。全區湧現出了如銀湖街道勤豐村、春江街道八一村等一批美麗鄉村。
如果把美麗富陽比作是一幅當代的《富春山居圖》,那麼遍布全區的一個個美麗鄉村則是這一巨作的打底之功。
富陽的美麗鄉村建設,有許多經驗值得借鑑。
把土地綜合整治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主抓手
新登鎮的湘溪村,早些年村民建房雜亂無序,造成了土地資源大量浪費。近年來,該村利用復墾的土地建成了石門嶺120個新農居點,這個新農居點規劃有序,並且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都很完善,儼然是一道風景。
富陽區山多地少,用地緊張一直是制約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大瓶頸。近年來,富陽區以創新的思路,把農村土地綜合整治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主要抓手和重要載體。通過復墾、修整等手段,盤活土地存量,為美麗鄉村建設開闢新空間。這幾年,浙江省下達給富陽區的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都不到2000畝,而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全區每年至少需要5000畝的土地指標,缺口巨大。為此,該區通過著力抓好32個中心村、10個「美麗鄉村」精品村、4條「富春山居」精品線路及16個村(點)和5個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村建設,每年都要完成復耕土地兩、三千畝,從而實現佔補平衡。而復耕而來的土地,一方面可以通過流轉、培育和發展產業,為新農村建設解決資金來源;另一方面可以直接為新建農居點提供建設土地,一舉兩得。
把中心村、精品村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標杆
銀湖街道勤豐村是富陽區美麗鄉村建設中一個精品村。作為富陽區美麗鄉村的示範村,勤豐村經過近5年的努力,已經成功打造了三條「精品旅遊線路」,即勤豐村村口至西石塢水庫、西石塢水庫至龍寺禪寺和西石塢水庫至雲水山居。同時,村裡還建成了黃泥山、陸家山、白龍寺和和尚莊四個自然村健身休閒場所,場所內配套籃球場、桌球桌以及現代化的運動健身器械。衛生室、老年活動室、文體活動中心、圖書閱覽室、宣傳長廊、便民公廁等公共設施一應俱全。由於其文化內涵豐富,生態功能健全,江南風情濃厚,入選杭州市第二批「風情小鎮」。
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富陽區在美麗鄉村建設中,非常注重中心村、精品村建設,並把中心村、精品村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標杆和引領。勤豐村、黃公望村和八一村等就是其中的示範村。這幾年,富陽區在全面完成「百千」工程村莊重點整治全覆蓋的基礎上,按照「串點成線、連線成片、整體推進」的構想,全面開展以中心村、精品村和歷史文化村落等為主要節點,以富春江景觀帶為軸線的連線成片創建,並且按照「普惠」、「均衡」的發展要求,對除中心村、精品村外的行政村開展提升改造。每年安排45個創建村,區財政每年安排不少於4500萬元專項資金,以全域景區化為導向,全面開展點、線、片面的建設。目前,美麗鄉村創建實現了全區全覆蓋。
富陽農村古建築、古村落以及非物質遺產和民俗文化底蘊深厚。對於那些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古民居、古宗祠等古建築,富陽財政專門安排資金進行保護和文化挖掘,適度培育古村遊,形成特色明顯,內涵豐富的鄉村文化。僅2013年一年,財政就安排了補助資金3000萬元,啟動了8個歷史文化村落的保護和利用。
把發展優勢產業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支撐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富陽區高度重視鄉村產業的培育和發展,始終把培育優勢產業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支撐。很難想像,一個村級經濟落後,村民普遍貧窮的鄉村,能夠建設成為美麗鄉村。
這幾年,富陽區充分利用毗鄰杭州的區位優勢和綠水青山的環境優勢,樹立經營農村的新理念。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鄉村旅遊、民宿、鄉村養老等適合農村特點的優勢產業,培育農村新型業態,推進美麗鄉村景區化建設。湧現出了黃公望、新沙島、巖嶺湖、龍門古鎮等一批5A、4A級景區和窈口、永安山、銀湖、安頂山為代表的鄉村遊,每年的接待遊客量都在200萬人次以上,廣大農民實現了在家門口創業、就業的格局。與此同時,一批如優質米、幹水果、竹筍、茶葉、蠶桑、水產、蔬菜等特色農業產業也在不斷地發展壯大之中,這些產業正在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作出越來越大的貢獻。
(責任編輯:張振江 HN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