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正在對芬蘭哈米納地區的一處海水降溫設施進行改建,準備利用它來為大型數據中心提供降溫功能
北京時間9月12日晚間消息,谷歌即將斥資2億歐元(約合2.73億美元)在芬蘭的哈米納(Hamia)地區修建一座數據服務中心。北歐地區長期以來都希望能夠有大型網際網路企業能夠在該地區建立數據中心,因為當地有兩個得天獨厚的優勢——氣溫寒冷以及電費低廉。
谷歌與其他網際網路巨頭一樣,都在花費巨額的資金用於擴充其伺服器處理能力,以便讓用戶能夠通過所謂的雲計算功能從遠程打開並查看和使用儲存在伺服器上的文件和程序。在過去的2年裡,谷歌已經將芬蘭的一處老舊的造紙廠改造成了一處巨型的數據處理中心,該中心位於芬蘭在波羅的海沿岸的小城哈米納的近郊。
該造紙廠原來的業務主要是生產報紙和雜誌用紙,但是隨著網絡媒體的逐漸崛起,許多報紙、雜誌行業都開始受到了衝擊,對紙張的需求也開始大幅下降,導致造紙行業也開始隨之萎縮。北歐紙業公司斯道拉恩索(Stora Enso Oyj)在2008年不得不關閉了這處造紙生產線,而谷歌則藉機將現成的建築設施與其高科技產品相結合,在哈米納造紙廠的原址上建立起了全新的數據處理中心。而該地區最吸引谷歌的地方則是芬蘭的寒冷氣候。
利用自然冷氣為伺服器降溫
谷歌北歐地區發言人阿爾·維尼(Al Verney)指出:「當我們在建造數據中心時,首先必須考慮到許多相關因素:其中包括租用土地費用、實際建築費用以及伺服器設備採購費用等。但是在最近幾年裡,科技企業關注的焦點卻往往是伺服器冷卻系統的費用。」
谷歌花費了約2億歐元(約合2.73億美元)購買、重建並改造了哈米納的這處造紙廠,儘管這筆費用不菲,不過數據處理中心建成後最大一部分的開銷則是電力費用。谷歌在2010年總共消耗了2.26萬億瓦時的電量,這相當於20萬戶普通美國居民家中一年的耗電量。其中大部分電力消耗在了伺服器的降溫系統上。而寒冷的氣候可以減少降溫方面的開銷,這無疑將是一個極具競爭力的優勢。
一般來說,數據中心冷卻系統的運作原理與家用電冰箱的運作原理基本相似,即通過冷卻泵將冷氣充滿整個數據處理器空間。但是這種工作模式的效率極其低下,並且還會消耗大量電力。
從世界範圍看來,數據中心消耗了去年全球用電總量的1.5%。而根據思科的預測數據顯示,全球網際網路流量將在接下來5年裡翻四番,這將使得谷歌等網際網路公司必須優化處理其數據中心的能耗問題,從而在應對大幅增加的網絡流量的同時,還能夠進一步減少公司的開銷。
而要在減少開銷的同時又需要保證伺服器能夠在低溫下正常運作,這一要求推動了數據中心近年來開始向擁有「免費低溫」的地區遷移的趨勢。這實際上就是利用自然環境來為伺服器降溫,而拋棄了傳統的製冷設備。谷歌在哈米納的新數據中心將成為該公司最為節能的數據中心之一。該中心將藉助當地寒冷的周邊空氣溫度以及芬蘭海灣的冰冷海水來為其伺服器提供降溫。谷歌已經在斯道拉恩索的原有設備基礎上重新建造了一處海水降溫系統,以便適應數據中心的使用需要。
維尼指出:「當我們收購這處造紙廠時,該建築的地下已經建有了超大型的海水吸收通道,這條通道能夠將芬蘭海灣裡的海水引入到一個臨近的加熱處理中心。我們決定儘可能對這裡已有的硬體設施進行重新利用,為此我們為這條引水通道開發出了一個新的降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