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商網湖北分站報導)3月25日,由新商匯主辦,上海派沃設計、臺灣肯默文創、上海彼上投資管理、武漢施瑞德人才、上海沃理森建築設計、雷士照明共同協辦的「中國體驗式商業地產發展新徵程「蛻變·重塑」論壇武漢站在萬達威斯汀酒店成功舉行。此次武漢商業地產人的集體亮相更把武漢商業思想帶入大會,就商業地產發展中的諸多問題進行了探討與交流,「變」成為了本場交流的關鍵字。
新商匯發起人江偉君
新商匯發起人江偉君表示,「現在是網際網路時代,傳統行業正被網際網路慢慢的取代,商業地產要跟上網際網路的步伐,學會變通。上海派沃設計的執行董事臧濤在會上分享了一點新奇有趣的構想。他認為,在全民移動互聯時代,商業地產唯有求變才能更好的存活。他表示,現階段,人們對購物中心的需求已不僅僅滿足於買到商品,更多的是追求精神上的滿足,商業空間設計師在這個階段就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隨著越來越多的跨界和創新設計逐步落實,原本無法想像的醫院、培訓機構、教堂,甚至政府辦公大廳都陸續出現在了購物中心。而藝術、生態、綠色、節能等元素的加入也已逐步引入各個賣場,掀起商業設計的革命。」
上海派沃建築設計有限公司董事臧濤
上海派沃建築設計有限公司董事臧濤指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創新思維、跨界思維、體驗思維都必須緊密的融合在一起。而對於諸多開發商時常提及的商業地產輕資產或重資產這一問題,他認為,商業地產是輕是重,其實是偽命題,只要房子蓋出來就輕不了,無非是誰輕誰重的問題。對於每個開發商來說,企業核心競爭價值不太一樣,需要結合自身的情況,給自己一個清晰的定位,且要用擁抱全面物聯的思維來思考問題。
臺灣肯默文創董事梁煒驊
實下熱門的話題體驗式商業地產,這次會議臺灣肯默文創董事梁煒驊和我們分享了國內體驗式商業發展現狀和臺灣體驗式商業借鑑。首先,國內體驗式商業發展業態局限性大,創新有限。冰場、電影院、兒童娛樂和兒童職業體驗等項目成為眾多商業地產項目和投資人為數不多的選擇;其次,造成上述問題的核心原因是體驗不足、重複建設嚴重、不能形成社交平臺、參與感不足等單一或複合原因。
「例如近年發展快速的兒童職業體驗業態,最終沒能走出盈利能力差的陰霾。其自身盈利及付租能力都讓人難以滿意。究其原因是其雖形成了大量的目標客群(兒童)體驗,但最終只完成了少量間接關聯交易(餐飲及周邊店鋪消費),而未形成直接關聯交易,進而影響了收益。簡單來說就是雖然通過體驗活動帶來了很大量的兒童客流和陪同家長,但家長參與性不足,未能形成有效消費,而關聯交易的缺乏,使得單次消費長時間的體驗與相對不高的收費和高昂的運營管理成本成了最鮮明的對比。商業模式設計的內在問題,是上述問題的根本原因。形成引流、 體驗、 轉化的體驗式商業盈利閉環,以體驗為吸引,以多重交易為目標的直接關聯交易率提高,是提升體驗商業盈利能力的唯一出路。」臺灣肯默文創董事梁煒驊在現場表示。
上海彼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鍾銳
同樣,上海彼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鍾銳也認為,縱觀現在商業地產發展,體驗是核心,跨界與顛覆正在成為商業主流,商業地產面臨著消費者生活模式和消費形態的巨大變化,如果我們還用過去的思維模式做商業地產肯定會失敗,主動求變,才能化「剩宴」為「盛宴」。
上海沃理森建築設計有限公司董事李嘉贇
在上海沃理森建築設計有限公司董事李嘉贇的分享中,我們了解到商業和文化的表現形式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我國購物中心截止2014年將達到4000個,累計商業建面2.4億㎡;預計2015年新增量將創歷史最高點達到480家。2016-2017年兩年內新增購物中心建築面積4929萬平方米,折合購物中心700個。體驗式商業成為商業發展必然趨勢供:過去國內的商業業態品類不足、單一,各個區域特色品牌和產品非常雷同,導致許多各地的商業地產無自身特色。需:現代人們的消費習慣已經發生巨大改變,消費行為已經不再是簡單的購物,而是向精神層面和體驗感逐步感延伸。
上海沃理森建築設計有限公司董事李嘉贇認為成功商業的必備條件有六點:便利的交通;舒適的購物環境;優質而獨特的商品;藝術與文化的展現;獨特的建築魅力和人性化的服務。
施瑞德人才有限公司董事餘小芹
在這次會議中,武漢施瑞德人才有限公司董事餘小芹給我們分享了一個有意思的調查結論是,在武漢商業地產人才市場上,最受歡迎的人才年齡是35歲。在企業的選擇上,35歲以上的人才選擇平臺最在意的是企業文化;在工種的受歡迎程度上,商業設計及策劃類人才受歡迎,而工程類人才基本飽和。
活動在雷士照明KA事業部設計總監任江的演講中結束,任江用光的童話——北極大酒店和我們分享了照明在空間的應用及未來的趨勢。如今的商業地產已經不是單一的概念,而是一個以強大人流為支撐,融合多種創新內容的複合型消費概念。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全面匯入帶動一個城市的發展,更新城市格局,激增消費者的熱情同時讓經營者看到美妙前景。但我們必須認識到,「變」才是「不變」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