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松茸比普通菌類營養價值更高,口感鮮美,很多人都愛吃,是各大酒店推崇的高檔營養美食,並且在火鍋店也成為搶手的食用菌新品種,因此各地赤松茸的銷量持續上漲,前景非常廣闊。
那麼,種植赤松茸難不難?是否需要很大投資和精力?下面就為各位解答。
一、成本低
種植赤松茸不需要花錢裝置大棚,購買了菌種之後直接在地上播種後等待收穫即可,比如退耕還林楊樹林地、松樹林地、果園、葡萄架下、玉米地等都可以。如果原本有溫室大棚,也可以利用起來進行反季栽培。
二、創收快
赤松茸生長非常簡單,只要安排好了生長環境,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其適應性極強,在5℃到30℃之間都能生長,不受季節影響也不會耽誤農時,大概20天左右可看見菌絲,40天左右就能出菇。
三、好管理
赤松茸有個外號叫「懶人菇」,因為只要前期工作做好了,後期基本不需要怎麼管理,抗逆性和抗雜性都很強,無需除草,無需打藥與施肥,成功率非常高。
四、高產量
赤松茸每季的產量一畝可達到5000斤左右,在市場上零售價是18~22元/斤左右,而其投入較小,只需要自家的土地和勞動力即可,成本低,利潤相當可觀。
赤松茸屬於新型菌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多種微量元素,並且在種植過程中不需要打藥、不需要施肥,沒有添加過任何化學藥劑,甚至連除草劑都不用,可以說是純綠色天然食品,現在消費者都更加喜愛健康食品,因此赤松茸越來越受歡迎。
您是否對種植赤松茸感興趣或者是有什麼疑惑呢?歡迎留言或評論,筆者有十多年的養殖、種植經驗,很樂意與大家交流、分享。
為什麼農民總是賺不到錢?都是受這些因素限制!現在轉變來得及?
都說農村未來發展要靠新農業,究竟什麼是新農業?有何特別之處?
回農村搞養殖有前途嗎?如何做,才能少走彎路,提高成功率?
假設:如果農村宅基地允許自由買賣,農村經濟會有大發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