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動物災難片」來中國都活不久?

2020-12-11 視聽Bang

今天從一部重口電影《巨鱷風暴》聊起。

從上面的預告中,大家應該能感受到,這是一部畫面尺度較大的緊張刺激的動物災難電影。在審查較為嚴格的內地院線,這樣一部電影能被引進,實屬不易。

而在小火爆的中秋檔期,《巨鱷風暴》是唯一的一部好萊塢進口電影。本以為這支「獨苗」會在國產片扎堆的檔期中佔據重要一席,然而,它卻是最早掉隊的一個,上映6天才艱難過了5000萬,目前票房為5227.1萬人民幣,在內地院線「活不久」

數據來源:貓眼專業版

相比電影在國內的票房遇冷狀況,影片在北美市場卻成了口碑之作,票房也到達3900多萬美元,換算成人民幣已破2億多。作為一部只花了1350萬美元製作的低成本B級片,這個成績讓片方妥妥賺得盆滿缽滿。

數據來源:國外票房網站Box Office Moj

電影在國內的豆瓣評分也僅有6.0分,國外IMDB網站則超出0.5分,給到6.5,口碑上國內依然不如國外。

《巨鱷風暴》豆瓣評分 vs IMDB評分

好不容易有一部院線爽片看,大家卻不買帳。

更令人不解的是,口碑崩壞似乎與一個和電影本身無關的影評事件有關,這起事件的主角是一名叫「黑光乍洩」的微博博主。

說實話,我並不太熟悉這位微博博主,甚至從網上信息來看,他只是一位電影院校的在讀學生,並不是專業的影評人。那為何他能憑一己之力攪動電影口碑呢?

看了他那篇把很多觀眾「騙」進電影院的微博,我似乎有些明白了。微博圖貼在下面,來源於「黑光乍洩」本人微博。

「黑光乍洩」微博圖

嚴格來說,這條微博並不能被稱為「影評」,博主只是在描述自己在看此片媒體場時的主觀觀影感受,措辭有些誇張,情緒較為激動。事實上,宣傳方當時也針對媒體場製作過一條觀眾反饋視頻,博主所說的也並非完全誇張。

很多人正是看了這條微博走進影院,卻發現沒有獲得博主所描述的觀影爽感,於是,看完片後便紛紛指責這位博主,認為他是「營銷號」「一定是拿了錢才寫了這條影評」,甚至後來發展到了網絡暴力的程度。

是不是「拿了錢寫影評」只有當事人知道,我們很難獲知真相,觀眾們失望的心情也可以理解,但如此大規模地指責甚至謾罵這位博主,在我看來是一件很可怕的事,這已經是赤裸裸的大規模人身攻擊了。

黑光乍洩後來發了條道歉微博,承認了影評言論過激,誠懇道歉。各位怎麼看待這個道歉,貼在下面,大家自行定奪。

但想提一句的是, 在現在高度發達的網絡時代,「影評」是一件最沒有門檻的事,誰都可以在網上對電影自由發表評論,所以沒有所謂「權威」,更沒必要因為大家看法不同就惡言相向,到處結仇。看電影這件事本質上只與你一個人的內心感受有關,別人說什麼都不重要。

說回《巨鱷風暴》,私以為,這部電影的視聽語言和場面調度是相當出色的,這也是嚇到那麼多觀眾的原因。導演阿嘉之前有一部《食人魚3D》,是很多影迷心中的B級片、cult片經典。很多人詬病電影邏輯BUG太多,的確,但B級片都是這樣吧。

(註:B級片指拍攝時間短暫且低製作預算的影片,所以普遍布景簡陋、道具粗糙,影片常缺乏質感,劇情也趨於公式化。)

阿嘉導演惡趣味B級片《食人魚3D》

具體的影評就暫時不寫了,免得和黑光乍洩一樣被誣告,哈哈(開個玩笑),主要網上影評也夠多了。本質上來說,這是一部動物災難片。說到這個類型,我想有很多人腦海應該已經浮現一些電影,而且大概率會用「童年陰影」去概括它。

比如,筆者小時候在同學家裡看過一部《人蛇大戰》,那畫面太美,至今不敢看第二遍。還有,當年顛覆觀眾的影史經典《大白鯊》,反覆被翻拍的經典系列電影《侏羅紀公園》《哥斯拉》等。(不過這哥倆嚴格意義上不算一般的「動物」範疇了)

筆者童年陰影:臺灣老電影《人蛇大戰》

在災難片或驚悚片或恐怖片的這些電影分類裡,「動物災難片」一直是長盛不衰的垂直細分題材,也經常拍出為大眾熟知的經典電影。

或許是因為,這類片都是在訴諸恐懼。而在所有恐懼中,對動物或未知生物的恐懼,又是最具象的,也是所有人類都可以輕易產生共情的。畢竟,誰沒有怕點小動物的經驗,不怕蟑螂、小蟲子,也怕蛇、蜥蜴,或者鱷魚、鯊魚什麼的。

高口碑動物災難片《鯊灘》劇照

因此,除了影評事件,《巨鱷風暴》的票房口碑雙撲帶出了國內觀眾觀影口味的迷思:

為什麼「動物災難片」來中國都活不久?

「動物災難電影」究竟能不能在國內電影市場分一杯羹?

為此,我們查閱各方數據,統計了近十年(09-19年)在內地院線公映過的所有動物災難片的票房情況(見下圖),想試圖尋找上述問題的答案。

可以看到,動物災難片的評分普遍不高,豆瓣和IMDB大部分評分都在6、7分左右,但作為冒犯觀眾式的電影(恐懼是一種不適感),評分也屬正常。而從票房數據看,這些電影的國外票房是相當高的。

據不完全統計,內地公映過的動物災難片數量並不多,尤其是國產片,只有《百萬巨鱷》《食人蟲》兩部上榜,一部豆瓣評分4.9分,一部3.0分,票房也只有區區的1000多萬、2000多萬人民幣,自己家的電影都在市場上「活不久」。

也許國內製作方自知沒有能力做出這類題材的優秀作品,也不賺錢,所以兩部電影都是15年之前的,近4年來再沒有同類國產類型片出現。

作為主力的引進片方面,票房高的還是大公司的大製作電影,《哥斯拉》系列、《侏羅紀世界》系列、《金剛:骷髏島》、《巨齒鯊》這幾部電影製作費用都過了億(單位:美元),相應地,票房也過億,甚至有4部過了10億美元。

由此可以得出一些結論,在動物災難片中,國內觀眾仍然信奉「大製作電影」,一方面,這種電影的明星效應吸引著觀眾,如《巨齒鯊》裡有中國演員李冰冰出演,帶動很多票房,而小成本的那些電影很難見到明星。

李冰冰在《巨齒鯊》中擔綱重要角色v

另一方面,這些大製作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動物災難,會加入很多科幻、超現實、魔幻的元素,說明觀眾的口味是喜歡多元素的電影,只有動物的驚悚,觀眾並不買單。

而橫向對比的話,通過換算匯率,低成本動物災難片的北美觀眾顯然比國內觀眾更多,國內觀眾對「純類型片」的忠愛程度和敏感度遠不如北美。

比如,《人狼大戰》內地0.38億人民幣,北美卻有0.52億美元,是好幾倍的成績。較高口碑的《鯊灘》內地是1.02億人民幣,北美是1.19億美元,也是被碾壓的級別。

因此,看到了嗎,有一個容易被忽略的殘忍事實是:國內觀眾其實對「純動物災難類型片」的接受程度是極低的。

在國外,「低成本動物災難片」是一個極大體量的市場,而在國內,不管從創作方製作層面,還是從受眾角度來說,「動物災難電影」的市場空間還未被深度開發,如果能充分被開發,它可能會是一個與科幻、喜劇、愛情電影同維度的垂直市場,在此提醒我們的電影製作方注意這個結論。

那為什麼「動物災難片」在中國都活不久呢?

我們認為大概有兩點原因。

其一,市場上這類電影數量過少,國內觀眾缺乏此類電影觀影經歷,也不知道如何欣賞此類電影。事實上,在影史上有很多經典的災難電影,包括恐怖電影和驚悚電影,小眾影迷圈是經常拿來熱烈討論的,因為這類電影其實非常考驗導演功力,但大眾對此認知有限。

其二,國內觀眾似乎普遍是莫名的「邏輯控」,喜歡在看電影時挑主角們的行為邏輯漏洞,不秀小聰明不舒服斯基。但問題是,動物災難這種B級片或cult片是最不需要帶腦子看的電影,給感官帶來爽感的觀影體驗是第一要義,只要這個目的達到了,沒邏輯又如何呢?Why so serious?

因此,國內打造出一部優秀動物災難片的難度不小。一方面,國內對此類電影的製作經驗幾乎為0,此類型電影的工業製作體系有待完善

另一方面,觀眾此類電影鑑賞能力需培養

或者,針對現今的觀眾,我們需要創作或引進一部既講故事邏輯,又能在視聽上取悅觀眾,還要通過審查的電影。期待能有導演早日完成這項任務,就像當年的史匹柏拍出《大白鯊》

這樣一部電影出現後,也許會極大帶動國內同類電影的創作熱情與觀眾觀影熱情,等到那一天,「動物災難片」必將在東方這片國度迎來他們的逆風翻盤之日!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主要參考資料:1、藝恩資料庫·中國票房板塊數據,國外Box Office Moji網站票房數據;2、颶風洪水+鱷魚美女!巨鱷風暴,好萊塢惡趣味解壓爽片,來源:豆瓣,2019年9月。

相關焦點

  • 韓國災難片《海雲臺》邏輯硬傷太多,6.6分都打多了
    這些都可以歸屬於災難片,在國內的知名度也很高。其中評分最低的就是《海雲臺》,6.6分。然而我看了一下國產電影《蜀山傳》,這部徐克導演的仙俠電影,居然也是6.6分。所以這個分值到底是個什麼水平?那麼我們看一下國產災難電影《中國機長》。沒想到一部根據現實故事拍攝出來的災難片,演技和邏輯幾乎沒有槽點的情況下,大家只給它一個及格以上的成績。有些影評人覺得這部片抄襲《薩利機長》,《中國機長》比人家差太多。請問取材於中國的真實故事,為什麼一定要和國外的《薩利機長》相比較呢?
  • 愛拍災難片的韓國,現實中也告急了,不久前還是文藝小資的模樣
    韓國除了愛拍偶像劇,災難片也是一大產業。比如《海雲臺》、《漢江怪物》、以及在國內火到不行的《釜山行》。災難片中的那些鏡頭、畫面似乎離現實很遠,但是韓國就拍過一部叫做《流感》的災難片,似乎自帶預言功能。在這部電影中,韓國人經歷了一場大規模流感,從疫情傳播方式到民眾反應都真實到可怕。雖然是7年前推出的電影,但誰也沒想到,這部史詩級災難片會成為一個夢魘般的預言,與七年後的現實如此遙相呼應。如今國內疫情稍件平穩之象,而亞洲當屬韓國為疫情重災區。這個和浙江省面積相當的小國,已經有7000多例確診,口罩斷貨到處都是一團亂。
  • 看災難片,是想超越對災難的恐懼
    人在發展的過程中無論走得多快,都要敬畏生命,敬畏自然,否則我們將會受到意想不到的懲罰。——尹鴻為什麼人們愛看災難片大家對很多災難電影比較熟悉,比如《2012》《後天》《我是傳奇》《傳染病》等等,這些電影都以表現災難為題材,一般把它們叫作「災難片」。
  • 火山爆發 超強地震 韓國最新硬核災難片《白頭山》
    前兩天離拾給各位觀眾老爺推薦了十部韓國災難片,排在前幾位的《釜山行》《流感》相信各位觀眾老爺都非常熟悉了,不管是影片質量還是觀眾口碑都非常好。但榜單中有一部電影票房很好,甚至在韓國周票房一度超過拿了四座小金人的《寄生蟲》,但口碑確實直線下降,評分僅僅6.4分,對於喜歡災難片觀眾來說影片中的一些硬傷確實是個「災難」。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這部高票房低口碑的硬核災難片《白頭山》。電影《白頭山》的背景設定真可以說腦洞確實大。
  • 從《火燒摩天樓》看災難片
    ,《火燒摩天樓》被評為美國電影史上第三大災難片,僅次於《海神號遇難記》和《泰坦尼克》。  從《侏羅紀公園》到《星河戰隊》,從《生死時速》到《泰坦尼克》,從《天地大衝撞》到《龍捲風》,這些災難片有著如下共同的特徵:表現人類(尤其是美國人)遇到的災難,而這些災難通常都是假設的;這些影片都有高科技技術製作的逼真特技和嘆為觀止的宏大場面;在災難面前只有美國英雄能挺身而出去救助美國人民或拯救地球人類。
  • 中國人最喜歡的8部災難片:《唐山大地震》排第二,第一名全知道
    中國內地的觀眾,對這種有著災難大場面的電影一向很喜歡,好萊塢20世紀90年代幾部比較知名的災難電影,如《龍捲風》《活火熔城》《天地大衝撞》《天崩地裂》等,都曾進入當年的內地年度票房十強。我們這裡就以內地票房為標尺,單位是人民幣,來盤一下在內地最賣座的8部災難電影,這裡先刨除今年的《狂暴巨獸》。
  • 17部不同類型的災難片,每一部都堪稱經典!
    今天我盤點影史上比較不錯的災難片,我這邊注重解說一下,災難的類型加上比較值得看的點,類型一般我不太選取相同,同題材如果有不同的視角可能會選出來,一共17部電影,每一部都堪稱經典!和鐵線蟲入侵一樣,導演更多的都是希望通過災難現象看本質,這是很多好萊塢災難片沒有的,當然這部電影鏡頭、場面都是很精彩。
  • 十部韓國災難片,希望災難永不降臨!
    流感--海報《恐怖直播》故事講述了一個廣播主持人在節目中接到神秘來電,電話中罪犯表示計劃發動炸彈襲擊,然而在不久之後,影片講述了人類在面臨自身危險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諷刺,我們看到的不是災難,而是堅守與背叛!
  • 溫情的災難片:《世貿中心》
    《世貿中心》的敘事程式也與《93航班》一樣,實際上,大多數災難類型片都如此,故事分為兩個板塊(也是慣用的雙線敘述)――封閉空間、死限時間的主體災難現場以及外界的社會各方,影片通過不斷切換的鏡頭把「被困者」、「營救者」與「被困者親人」緊密相聯的各方有機地結合起來,以達到情緒逐漸醞釀的恐慌或煽情效果。
  • 盤點震撼人心十部災難片排名,中國兩部進前三,隨時都是世界末日
    一、《鐵達尼號》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災難,不是科幻,不是臆想,而是在現實中的的確確發生的一場災難,但是卡梅隆用事實證明了自己。迄今為止,這部電影是看哭人數最多電影之一。三、《一九四二》你,我,每一個人都是倖存者,燎原之火,生靈塗炭,天災人禍,哀鴻遍野;絕望無止的逃生坎途,中華民族多舛命運的苦難一斑。
  • 推薦幾部災難片《後天》《完美風暴》等
    人類一直認為自己是各種各樣的生物,但當我們在自然災害面前如此渺小時,現在菜鳥推薦幾部經典災難片後天TheDayAfterTomorrow類型:動作/科幻/冒險/災難>發布日期:2004年5月28日(中國大陸/美國)豆瓣得分:8.2分傑克(丹尼斯奎德DennisQuaid)一位氣候學家認為,溫室效應正在造成地球的災難,而北極冰川的融化將使地球回到冰河世紀的災難。
  • 《海雲臺》:重劇情的災難片更震撼
    因為是一部災難片,前戲大家都在強打精神地熬著,懷著黑暗心理等待著電影中的人物倒大黴。最後的半小時,傳說中的50米高的海嘯真的來了,於是大家開始採用各種方式逃命,這半小時應該是這電影砸錢真正的價值所在吧。大致地看的話,場面說得過去,但細看就有問題了,海浪撲過來,眾人在前景奔跑,距離越來越近,越來越緊張,但就在海浪要吞沒人群的時候,鏡頭就轉了,幾次都是這樣的,綠幕能做到的事情畢竟是有限的。
  • 6月暫別青春片! 冒險、災難、動畫片都來了
    而在接近暑期檔的6月,昨天有多部類型片宣布瞄準,包括災難片、冒險片和動畫片等。  《侏羅紀公園》第四集將映  作為《侏羅紀公園》系列的第四部巨製,《侏羅紀世界》將於6月10日在中國大陸公映。此片由史蒂文·史匹柏擔任製片,科林·特萊沃若執導,克裡斯·帕拉特、布萊絲·達拉斯·霍華德主演。影片故事發生在「侏羅紀公園」——一座位於納布拉爾島上的恐龍主題公園。
  • 五部好看的災難片電影?你看過幾部?
    因為貪婪,所以偷渡;因為偷渡,所以帶來了病毒;因為病毒,所以你可以看到人在面對死亡的時候可以有多瘋狂,只要自己能活,哪裡還管別人。影片中小女孩的演技真的炸裂。2.【釜山行 豆瓣 8.4分】一個單親爸爸帶著女兒乘坐高鐵往釜山,而列車上一位少女身上帶來的殭屍病毒開始肆虐且不斷擴散,列車於傾刻間陷入災難的故事。《釜山行》算是開了亞洲喪屍電影的先河,最難得的是,居然也代表著亞洲喪屍電影的最高水準。最可怕的不是鬼神,而是人心。3.
  • 好萊塢經典災難片推薦!
    1、《末日崩塌》一部關於地震的災難片,場景和效果都十分逼真和震撼,有硬漢強森主演,影片講述了發生在加利福尼亞地區的大地震,強森是消防部空軍中隊的一名飛行員,與妻子離異但很愛他的女兒,地震發生後,他駕駛著直升機救了自己的前妻,並與之一起營救自己的女兒,途中經歷地震,海嘯,火災等各種災難,但最終在努力下救下自己的女兒,並和他的前妻和好,一家人開始重建自己的家園,而美國在這次災難之後也開始了重建家園的道路!
  • 《票房陷落》,才是這部無聊災難片的名字
    《末日逃生》作為今年被引進我國的唯一一部院線災難片,沒想到票房也成為片方災難。上映首個周末的情況下僅收穫了約2200萬,周末過後票房立即斷崖式下降,摔得頭破血流,從趨勢上來看該片最終票房大概率定格在4000萬以內。
  • 這些經典災難片,你都看過幾部?
    這是一部動作劇情類災難片,影片講述了一場大地震從洛杉磯一直延伸至舊金山,巨石強森飾演的角色是消防部空軍中隊的一名飛行員,駕駛著飛機努力尋找並營救自己的女兒。
  • 《火燒摩天樓》:好萊塢「災難片」的裡程碑
    類型片在商業市場上的地位無疑來自於對觀眾心理的完美把控,史詩片《亂世佳人》、愛情片《羅馬假日》、黑幫片《教父》等,各種類型片隨著他們的受眾定位明確、製作純熟,都成為了耳熟能詳的經典。「災難片」無疑是一個擁有較大影響力的類型,而比之愛情片之於女性、史詩運動題材之於男性觀眾,「災難片」幾乎是無差別的切中了任何性別、文化、年齡觀眾的審美心理,因為生命與生存的渴望、死亡與未知的恐懼,一直是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的永恆命題。
  • 全球十大災難片,場面震撼部部經典,沒看過的趕緊收藏!
    《天崩地裂》(1997)票房:1.78億美元這部由前任007皮爾斯·布魯斯南主演的災難片在劇情設置上中規中矩,無外乎是執著於科學研究的憂鬱男主角,無外乎是火山爆發裡奮力拯救妻子但仍然痛失所愛,無外乎是大災難來臨男主角告知民眾但大家不為所動,無外乎是災難真的來了主角開始力挽狂瀾……而這部電影在前面一個小時的各種意料中又不得不經歷的憋屈和壓抑裡,終於迎來了最震撼的場面:巖漿噴薄而出,開始毀滅整個小鎮。
  • 影史上最賣座的10部災難片
    1.鐵達尼號 Titanic (1997)《鐵達尼號》上映已經22年了,像這樣獲得一致好評的電影少之又少,幾乎每個人都是哭著看完這部電影的。3.《2012》 (2012年)山崩地裂,天上砸來火球,洪水吞沒陸地,世人熟悉的高樓大廈和自然景觀都灰飛煙滅,有種打遊戲時的恐懼和快感。